名校毕业生纷纷跻身体制内说明了什么

据报道北清毕业生七成以上选择体制内工作,该新闻一经发布引起社会一片哗然,对此现象总的来说负面评论较多,对这些观点也有相应的驳斥观点。

一  人才浪费

许多人认为北大清华的学子都是各省市高考甄选出的学霸、奇才,个个天赋秉异,应该到国家尖端技术领域发挥能量。

区区就职于体系内的事务性工作,而且大部分人刚入职时都是进入基层机关,之前学的专业无用武之地,也白白浪费了国家和家庭的多年培养。

事实上管理是一门十分复杂的技术和学问,更何况是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管理体系。各种决策、突发事件处理都需要科学依据和论证,这必须由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来执行。

其实现在我国各类管理机关并不是想象中只管发号施令,早已不是靠喊口号、拍脑袋就能决定大小事务的时代。


二 体制内悠闲无压力

一张报纸一杯茶,三十岁前就能看到退休时的自己。这曾是机关公务员一种代表性的写照,可这种情况发生的时间至少是二三十年前。

回望这段时间我们国家又发生了多少变化呢,飞速的进步有目共睹,不在其位很多人不知其变化。

由于社会的进步需求再加上近二十年公民素质提高,公众对公务员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形中压力不亚于其他行业。

三 体制内可获得更多无形资产

体制内的工作听起来体面,社会地位高,这种现象也许在消息闭塞的落后乡村还存在,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有机会在各行业获得成功,一样获得自身的价值。

另外市场经济越发达,信息化社会越先进,过去隐藏的潜规则越容易失去市场,这在一、二线大城市极为明显。

特别是现在提倡法治建设,靠管理地位获得灰色收益的途径越来越窄。同样都是做一份工作,只要个人努力、能力强,都可以获得相同的收益。


由此对上述评论的分析和解读,北大清华顶尖大学的毕业生选择体制内就业,对社会及其个人都应该是好事。

体制内承担着政府对民生的众多最基础工作内容,虽然不能把北清毕业生全部归为社会服务系统内的顶尖人才,但不可否认他们的智商和多年所受教育的深度,相比普通同龄人仍占据高位。

高端人才聚集必将产生更强的竞争意识,因此久而久之他们将会逐步改变体制内的工作效率、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这也正是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首先管理人才跟进的初衷。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校毕业生纷纷跻身体制内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