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凉影

以前的三伏天里,鲁西南农村的家庭有一个消暑的吃法,就是喝凉面条。晌午头(正午)上,从深井里打上一筲(桶)拔凉拔凉的井水,倒进面盆里,再将煮好的面条放进去拔凉它;同时,将脆瓜切成细丝、将适量红萝卜咸菜剁碎,将几片从香椿树上摘下的叶子剁碎,将大蒜確成蒜泥,放到一个预先冷凉水的小盆里,加适量醋,再加几滴香油,搅拌成汤汁。吃的时候,从面盆里捞起冰凉的面条,放到碗里,上面浇上汤汁,端着碗到到家后(院外宽敞的地方),找一个树凉影的地方,跍几(蹲)着,喝上几口酸溜溜的、冰凉的汤汁,一股凉意顺着喉咙细子(食道)直到肚子里,五脏六腑嘞那叫一个爽、凉爽。

上段叙述中,有一个“凉影”词组,《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拼音liáng yǐng,树木枝叶在日光或月光下形成的阴影。”的意思,鲁西南方言里也是用这个意思。因口音问题,鲁西南部分县市将”凉“读成“liáng”、“láng”两个音,如“凉面条拔凉(liáng)拔凉(liáng)嘞,坐在树凉(láng)凉(láng)里吃”。也有县市,将“树凉影里”的意思,说成“树凉凉里”,将房屋、墙或搭的棚子形成的影子,叫“阴凉地”。“阴凉”也是个词语,《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背阴而凉爽的”的意思。如“大热嘞天,恁不躲到树凉凉里,找块阴凉地呆着也行”。

有的人根据发音,认为“凉影”是土语,实际上是雅词,如有人说“凉影”词语出自明代文徵明《闲兴》诗之四“坐久忽惊凉影动,一痕新月在梧桐。”,明代陈鐸《浣溪沙》词中也有“凉影半窗都是月,落花满地不因风,春光何苦去匆匆。”,在词句中也有“凉影”的应用,还有当代作家杨朔的《海市》作品里有“有一个青年妇女却不动手,鬢角上插着枝野花,立在槐树凉影里,倚着锄,在做什麼呢?”,在这句中就有“凉影“这个词的描述。

如今,天热的时候,人们可以吃凉面条,喝冷饮,也可以用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也可以旅游到避暑胜地,待上一段时间。只要是暑天里过得恣(好),大家尽情享受就是,因为我们的日子确实是过得很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西南方言杂谈-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