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邋遢儿媳,啥也不会做……”养出“邋遢大王”谁之过?

“邋遢”是不是“遗传病”?“邋遢”是否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形成阻碍?

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条理分明、逻辑清晰的人呢?

注:本文长3900字,阅读需要7分钟。感谢阅读!

昨天,我回答了【悟空问答】的一个热门问题:“邋遢的妈妈和凌乱不堪的家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54336778629021964/

在回答中,我用3个自己身边的真实例子阐述观点:

1.邋遢的妈妈和凌乱不堪的原生家庭,会传承给孩子,带到新的家庭中。大概率的会代代相传。除非ta觉知到,或是遇到能影响改变ta的另一半,从此不再邋遢。

2.爱干净的妈妈和整洁的原生家庭,大概率也会传随给孩子。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妈妈太过能干,事事替代,孩子无法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离开了“超人”型的母亲,孩子没有能力维持整洁的环境,只能被动选择“邋遢”,渐渐习惯成自然。

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论区互动热烈,很多网友都说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也有提出不同看法的。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结合网友提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结合身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挖掘“邋遢”背后的故事,剖析“邋遢”对于孩子的身心影响、成长与发展的影响等,并给出具体解决方法。

先来讲一则关于“邋遢”的典故,你可能没有听过——

很久很久以前,邋遢是个被人崇拜的词。

传说“邋遢鬼”是一种叫做哈尔皮的鸟变的,这种鸟在但丁的《神曲》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里都曾提起过。

它是一种鸟身人面的怪物,虽长着乌鸦一样的翅膀,却有着少女般柔嫩的容颜,它的肚子永远污秽不堪,而脸色却异常娇媚。

从前,它住在岛上,以劫掠游客的食物为生。这些游客只要遭遇过它的劫掠,就会变得失魂落魄,并且向往肮脏的生活。随之,他们的衣着也会发生改变,这最终会影响到他们的婚姻与爱情。


言归正传,在现在,“邋遢”无疑是一个贬义词,没有人会希望自己或是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评价为“邋遢”,因为人都有渴望光鲜、积极向上的内在愿望,可为什么有些人最终还是活成了“邋遢”的样子呢?

1.“重新布置好家里,我感觉获得了新生。”

好友小蓉前自从生了二胎,便迅速淡出朋友社交圈,上周她邀请我去家里吃饭。

昔日整洁清爽的小蓉家,如今杂乱不堪。入户门厅停着3辆不同规格的儿童手推车,茶几上摆满了各种奶瓶、喝水瓶、奶粉罐……玩具、绘本散落满地,甚至还有孩子刚刚嚼过就吐在地上的水果渣……

小宝站在我跟前,嘴巴一边嚼着食物,一边眨巴着眼睛看我,她的口水滴答到胸前,湿了一大片……

这些场景都太熟悉了,每个生过娃的妈都曾被这样的混乱折磨得神经衰弱。我无比理解,并感同身受。

小蓉一边收拾着地上的残渣,一边对我说:“现在一般朋友我都不敢邀到家里来。”

我怎么会不懂?每天张罗孩子的吃喝拉撒已经繁重无比,她大女儿下学期六年级,虽然很独立,但学习也是要抓的。我比谁都清楚小蓉有多爱干净,多会收纳整理。

再爱干净的主妇,再整洁的家庭,也会“邋遢”一阵子。

近两年,好几个朋友都先后把家里进行了翻新,原因很简单:孩子长大了!终于挺过那段被迫“邋遢”的日子。

重新贴了壁纸,盖掉孩子满墙的涂鸦;换掉被玩具车撞瘪的茶几和被砸得伤痕累累的柜子;收掉宝宝椅,处理掉不用的手推车、玩具车……

闺蜜说:“重新布置好家里,我感觉获得了新生。”

凌乱不堪的家,对有条理、讲究生活品质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网友留言


2.“邋遢一时爽,一直邋遢一直爽。”

天生四体不勤的人是真实存在的,宁愿“葛优瘫”在沙发上玩手机,饿了点外卖,也不愿意把居住空间改善一下,亲自下厨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明天已经没有干净的袜子可穿了,才不得不扔进一盆泡了洗了,只要还可以将就,他们就能捏住鼻子闭上眼睛,得过且过。

学生时代有个超级懒的同学,座右铭是:“要像乌龟一样长寿,就要像乌龟一样一动不动。”

这种“邋遢”是“懒癌”,基本上要“邋遢”一辈子。除非……

有个朋友,总是抱怨婆婆卫生做得不好,每次只扫地拖地,窗台、茶几、电视柜积了厚厚的灰也不知道擦。

我说:“那你自己呢?为什么不做呢?”

“我要上班啊,下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呀!我就想瘫在沙发上放松下咯!”她振振有词。

“我的理解是,婆婆帮忙那是情份,你如果觉得她做得不好,那就自己做;如果你只是想动动嘴就解决问题,也好办,请个专业的保洁阿姨,每周做1-2次大卫生,平时每天及时整理收纳,请家庭成员一起保持,问题就解决啦!抱怨是最无意义的方法。”

自从请了保洁阿姨,她的抱怨就少了,她婆婆的负担也减轻了,家庭相处更和睦了。

3.还有一种邋遢的孩子,竟是是完美型的父母养出来的

我问答里的故事之一,“超人型”的妈妈过度替代孩子的一切,以至于孩子无法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同时,过度控制让孩子心生叛逆,成年后,宁愿远走他乡,特别想要成为与妈妈不一样的女人。

评论区里也有网友发表了相同观点——

小结:

而这3种“邋遢”都属于有意认的“邋遢”,主观上都知道自己“邋遢”。

一种是迫于无奈,只能向阶段性的现实妥协,一旦某种外部因素消失,他们会马上行动,让生活回到“正轨”。这种不与现实针锋相对,其实是一种人生智慧,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包容。

第二种是图舒服、图方便,因而轻易向自己妥协。这种人要么能将就着“邋遢”下去,还有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自己不做,还不断报怨身边的人,期待别人替自己改变现状。

第三种既是被过度溺爱保护的能力丧失,也是被过度压抑后的触底反弹。


4.

闺蜜这样描述她的姑姑家——

“那是我见过最乱的房子,没有之一。真是连个伸脚的地方都没有,桌子上铺满了东西,要用桌子时也不整理,直接再叠上去。

我这个姑姑非常节俭,每天会从外面捡一些纸皮、瓶子罐子什么的拖回来,也不及时处理掉,完全把家里当成了废品收购站,十年前的纸皮估计都还在。

家里用旧的,用坏的东西也始终留着,她说:‘万一以后有用呢’。

她家为了省电,晚上很少开灯;每个房间穿过的衣服,快把挂衣服的树叉挂倒了;每次去她家,全家人都穿着睡衣,全家的被子从来都没叠过。

有一次她来我家,竟然跟我说吃剩的汤汁不要倒掉,留着明天炒菜。

说实话,谁家小伙子如果到了这种家里看过,还敢把她家女儿娶回去的话,我感觉心是够大,胆够肥的。”

事实上,这个家里有个82年的女儿和一个84年的儿子,都是单身。

“这两个孩子跟正常人家孩子比,都有点……不可描述。”闺蜜说。

这种“邋遢”,在本人是无意识的,算得上原生家庭的“原罪”,哪怕孩子长大,进入社会化,他们仍对生活麻木不仁,始终延续原生家庭可怕的生活习惯。

这种“邋遢”,最早是由于物质的匮乏导致精神匮乏,闺蜜说姑姑家现在并不究,只是始终延续“穷人的思维”,把过度节俭当成美德,还试图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指导别人的生活。

《人民的名义》中的贪官赵德汉,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受贿的金额——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面对满墙、一冰箱、满床的人民币,他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我一分钱都没花,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在家里吃自己做的炸酱面,每月给独自在村里的八十岁老母亲300元生活费。

同样是匮乏感,“穷怕了”所以拼了命的节俭,生活过成了囫囵饱肚子、不受冻就好。孩子传承了这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怎么可能会幸福?

邋遢的父母和凌乱不堪的家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呢?

1.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原生家庭的影响会跟随孩子很久,虽然随着孩子的社会化,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会自我进化,但作为孩子的“起跑线”,邋遢的父母实在是拖了后腿的。

我村里有一户人家,当年家里太穷了,直到三十几岁才娶了一位“不太正常”的女人,她手脚是无法协调的,严重暴牙以至于口齿不轻,说话时唾沫横飞,同时还有严重结巴。

他们家的人出门,不是衣服上沾了油印子,就是裤子上沾了泥,村里人调侃:“他们住在垃圾堆里,哪有一件衣服是干净的?”

她生了两个儿子,虽然外表与常人无异,但是说话行动都像极了妈妈,迟钝、邋遢,他们走到哪里都被人歧视、驱赶。

他们极度自卑,为了获得和小伙伴玩耍的机会,他们任由别人捉弄和欺负,还要迎合大家,跟着一起笑,活得实在卑微。

如果孩子意识到,因此邋遢的父母和凌乱不堪的家,会让人嘲笑,他可能会变得自卑;如果他们很和谐的融入这样的家庭环境,可能就像闺蜜姑姑家的两个孩子一样,直到成年,爱情和婚姻都受到了影响,却仍不自知。

2.邋遢的孩子离幸福的距离总会更远些吧?(以下截图是问答评论区的留言,考虑到网友隐私,我隐去了网友昵称)

上学时,老师和同学都会喜欢干净清爽,思维敏捷的孩子;

成年以后,整洁的外表更是社交礼貌的基本要求,邋遢的人不受欢迎,四处碰壁。

当你成为长辈,当了别人的婆婆或岳母,邋遢也会成为孩子们嫌弃的点,很多家庭的矛盾也因此而起。

作为父母,是时候作一些改变了,为了自己,为了家庭,更为了孩子

1.向内观察自己——

我是什么样的父母?

我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榜样?

如果我们再不改变,将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不幸?

2.别过度溺爱孩子,还给ta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孩子优秀与否?成绩不是唯一标准。

ta的自我生存能力是否与ta的年龄相匹配?我们不可能照顾ta一辈子。

也别纵容孩子的邋遢,把孩子养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为人父母的“恶”。

3.完美型父母,请注意适度,别失了家庭的温度。

不要用过于严苛的生活方式,让孩子望而生畏,心生叛逆。

4.邋遢的父母,你是有意识的“邋遢”?还是无意识的“邋遢”?

无论这邋遢缘于你的原生家庭,还是缘于自己。

如今,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从自己开始改变吧。


写在最后:

未经审视的人生,注定糊里糊涂的过;

不懂思考的父母,难免彷徨困惑。

当家长不易,不仅要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质保障,更要给孩子精神上的滋养与支持。

且行且修,一路同行,我是“芳草愫愫”,欢迎互动、欢迎点赞、欢迎关注。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有一个邋遢儿媳,啥也不会做……”养出“邋遢大王”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