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周一提出关于在教室里开辟“数学园地”的设想,当天下午,孩子、家长就都已经行动起来。

一、孩子:我要参与!

这是孩子们的“数学园地”,所以自然少不了孩子们的参与。

(一)我来测量!

下午放学前,告诉孩子们:“本周我们要在教室里开辟一块“数学园地”,并已经找好位置,目前需要测量一下这个长方形墙面的长和宽,以便制作展板。可是,我没有米尺……”

话音未落,只见孩子们一个个小手已经举得老高:“华老师,我能量!”“华老师,我能量!”

最终请曹子由和王明智两个孩子合作完成。同学们放学以后,这两个孩子留了下来,用刻度从0到18厘米的厘米尺在墙面上一次次测量,一次次用铅笔做记号,再用18厘米和测量的次数相乘,得出在这个位置制作的展板的长约为130厘米,宽约为108厘米。



看着孩子们从一年级长到四年级,渐渐长大,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能够自己测量,能够自己计算,能够自行合作,能够自己的“数学园地”自己完成,真好!

(二)我来出题!

我向孩子们简要介绍了我们的“数学园地”包括三个板块,分别是“每日一题”、“每周分享”和“每月之星”,并且告诉孩子们“每日一题”的内容是每日更新,“每周分享”的内容是每周更新,“每月之星”的内容更新周期最长,是每月更新。其中,“每日一题”计划按照大家的学号顺序,从小号到大号由同学们结合所学的内容自己供题,再对其他同学的解答进行点评……

结束后,孙宥阳跑到我身边自告奋勇:“华老师,我可以先给大家出题吗?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整个月的题目,不重复,都可以!”

这是个从一年级,甚至更早时候开始就在数学学习上投入比较多时间和比较多兴趣的孩子。因为有投入,所以有产出。每一个月的数学学科单项知识竞赛,小孙同学几乎总能获奖,且大多是一等奖。

至于由谁出题,怎么出题?我也有我的考虑和期望籍此实现的目标。我期望通过组织孩子们给“每日一题”供题,引起孩子们更多对于数学学习的关注与投入,并在关注中逐渐学会怎样根据所学内容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我力图从另外一个角度让孩子们体会和意识到要较好掌握所学的内容。

所以,小孙同学的“心意”是好的,不过暂时先不采用。感谢小孙同学的自告奋勇,相信我们一定能找到既能面向全体又能照顾到个体的更好的供题方式。

二、家长:我来设计!

教育视界里的人,除了学生,老师,还有家长。在老师提出在教室里开辟“数学园地”的设想之后,家长们也积极行动起来。

滕悦洋妈妈承担起按照我的设想设计“数学园地”版面的任务。为了能够准确掌握展板的长和宽,在了解到孩子们的测量数据之后,又于放学之后,再实地测量和验证,体现出精益求精、高度负责的态度。


当晚,在电脑上用Pdf格式完成版面的设计,发给我审核。刚看到版面设计的初稿时,我以为出自图文公司某个设计人员之手,却不知是她自己的作品!

阅读之后,提出了两个修改建议:一是建议将初稿中“每周分享”栏目的方框再设计大一些,以便容纳更多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二是建议将初稿中的“每月之星”的栏目分成三个板块,并且每个板块标注好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避免展板做好之后,还要每月修改。


小滕同学的妈妈收到修改建议之后,及时修改,大约半个小时后,又将修改过的设计发送回来。如此,一来二去,在“数学园地”的设想提出最多两天之后,就可以在教室里看到成形可用的展板。

这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提供设想,家长帮助将设想转化成现实,学生负责促进设想所承载教育目标的实现。

如此,方能看到教育的发生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