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内核设计与实现
深入理解 Linux 内核(一)
深入理解 Linux 内核(二)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一)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二)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三)
Linux设备驱动开发详解
如果读者确实想 “看到” 产生的中断,那么仅仅通过向硬件设备写入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在系统中安装一个软件处理例程。如果没有通知 Linux 内核等待用户的中断,那么内核只会简单应答并忽略该中断。
中断信号线是非常珍贵且有限的资源,尤其是在系统上只有 15 根或 16 根中断信号线时更是如此。内核维护了一个中断信号线的注册表,该注册表类似于 I/O 端口的注册表。模块在在使用中断前要先请求一个中断通道(或者中断请求 IRQ),然后在使用后释放该通道。我们将会在后面看到,在很多场合下,模块也希望可以和其他的驱动程序共享中断信号线。下列在头文件
int 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irqreturn_t (*handler)(int, void *, struct pt_regs *),
unsigned long flags, const char *dev_name, void *dev_id);
void free_irq(unsigned int irq, void *dev_id);
通常,从 request_irq 函数返回给请求函数的值为 0 时表示申请成功,为负值时表示错误码。函数返回 -EBUSY 表示已经有另一个驱动程序占用了你要请求的中断信号线。这些函数的参数如下:
unsigned int irq
这是要申请的中断号。
irqreturn_t (*handler)(int, void *, struct pt_regs *)
这是要安装的中断处理函数指针。我们会在本章的后面部分讨论这个函数的参数含义。
unsigned long flags
如读者所想,这是一个与中断管理有关的位掩码选项(将在后面描述)。
const char *dev_name
传递给 request_irq 的字符串,用来在 /proc/interrupts 中显示中断的拥有者(参见下节)。
void *dev_id
这个指针用于共享的中断信号线。它是唯一的标识符,在中断信号线空闲时可以使
用它,驱动程序也可以使用它指向驱动程序自己的私有数据区(用来识别哪个设备
产生中断)。在没有强制使用共享方式时,dev_id 可以被设置为 NULL,总之用它
来指向设备的数据结构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我们会在本章后面的 “实现处理例
程” 一节中看到 dev_id 的实际应用。
可以在 flags 中设置的位如下所示:
SA_INTERRUPT
当该位被设置时,表明这是一个 “快速” 的中断处理例程。快速处理例程运行在中
断的禁用状态下(更详细的主题将在本章后面的 “快速和慢速处理例程” 一节中讨论)。
SA_SHIRQ
该位表示中断可以在设备之间共享。共享的概念将在本章后面的 “中断共享” 一节描述。
SA_SAMPLE_RANDOM
该位指出产生的中断能对 /dev/random 设备和 /dev/urandom 设备使用的熵池
(entropy pool)有贡献。从这些设备读取,将会返回真正的随机数,从而有助于应
用软件选择用于加密的安全密钥。这些随机数是从一个熵池中得到的,各种随机事
件都会对该熵池作出贡献,如果读者的设备以真正随机的周期产生中断,就应该设
置该标志位。另一方面,如果中断是可预期的(列如,帧捕捉卡的垂直消隐),就
不值得设置这个标志位 —— 它对系统的熵没有任何贡献。能受到攻击者影响的设
备不应该设置该位,例如,网络驱动程序会被外部的事件影响到预定的数据包的时
间周期,因而也不会对熵池有贡献,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见 drivers/char/random.c 文
件中的注释。
中断处理例程可在驱动程序初始化时或者设备第一次打开时安装。虽然在模块的初始化函数中安装中断处理例程看起来是个好主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中断信号线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不想肆意浪费。计算机拥有的设备通常要比中断信号线多得多,如果一个模块在初始化时请求了 IRQ,那么即使驱动程序只是占用它而从未使用,也将会阻止任意一个其他的驱动程序使用该中断。而在设备打开的时候申请中断,则可以共享这些有限的资源。
这种情况很可能出现,例如,在运行一个与调制解调器共用同一中断的帧捕捉卡驱动程序时,只要不同时使用这两个设备就可以共享同一中断。用户在系统启动时装载特殊的设备模块是一种普遍做法,即使该设备很少使用。数据捕捉卡可能会和第二个串口使用相同的中断,我们可以在捕获数据时,避免使用调制解调器连接到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但是如果为了使用调制解调器而不得不卸载一个模块,总是令人不快的。
调用 request_irq 的正确位置应该是在设备第一次打开、硬件被告知产生中断之前。调用 free_irq 的位置是最后一次关闭设备、硬件被告知不用再中断处理器之后。这种技术的缺点是必须为每个设备维护一个打开计数,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禁用中断。
尽管我们已经讨论了不应该在装载模块时调用 request_irq,但 short 模块还是在装载时请求了它的中断信号线,这样做的方便之处是,我们可以直接运行测试程序,而不需要额外运行其他的进程来保持设备的打开状态。因此,short 在它自己的初始化函数(short_init)中请求中断,而不是像真正的设备驱动那样在 short_open 中请求中断。
下面这段代码要请求的中断是 short_irq,对这个变量的实际赋值操作(例如,决定使用哪个 IRQ)会在后面给出,因为它与当前的讨论无关。short_base 是并口使用的 I/O 地址空间的基地址;向并口的 2 号寄存器写入,可以启用中断报告。
if (short_irq >= 0)
result = request_irq(short_irq, short_interrupt, SA_INTERRUPT, "short", NULL);
if (result) {
printk(KERN_INFO "short: can't get assigned irq %i\n", short_irq);
short_irq = -1;
} else {
/* 真正启用中断 —— 假定这是一个并口 */
outb(0x10, short_base + 2);
}
}
Linux 内核提供了一个底层设施来探测中断号。它只能在非共享中断的模式下工作,但是大多数硬件有能力工作在共享中断的模式下,并可提供更好的找到配置中断号的方法。内核提供的这一设施由两个函数组成,在头文件
unsigned long probe_irq_on(void) ;
这个函数返回一个未分配中断的位掩码。驱动程序必须保存返回的位掩码,并且将它传递给后面的 probe_irq_off 函数,调用该函数之后,驱动程序要安排设备产生至少一次中断。
int probe_irq_off(unsigned long);
在请求设备产生中断之后,驱动程序调用这个函数,并将前面 probe_irq_on 返回的位掩码作为参数传递给它。probe_irq_off 返回 “probe_irq_on” 之后发生的中断编号。如果没有中断发生,就返回 0(因此,IRQ 0 不能被探测到,但在任何已支持的体系结构上,没有任何设备能够使用 IRQ 0)。如果产生了多次中断(出现二义性),probe_irq_off 会返回一个负值。
程序员要注意在调用 probe_irq_on 之后启用设备上的中断,并在调用 probe_irq_off之前禁用中断。此外要记住,在 probe_irq_off 之后,需要处理设备上待处理的中断。
下面的描述是从 2.6 内核中的文件 arch/i386/kernel/irq.c、arch/i386/kernel/apic.c、arch/i386/kernel/entry.S、arch/i386/kernel/i8259.c 以及 include/asm-i386/hw_irq.h 中得出的。虽然基本概念是相同的,但是硬件细节还是与其他平台有所区别。
最底层的中断处理代码可见 entry.S 文件,该文件是一个汇编语言文件,完成了许多机器级的工作。这个文件利用几个汇编技巧及一些宏,将一段代码用于所有可能的中断。在所有情况下,这段代码将中断编号压入栈,然后跳转到一个公共段,而这个公共段会调用在 irq.c 中定义的 do_IRQ 函数。
do_IRQ 做的第一件事是应答中断,这样中断控制器就可以继续处理其他的事情了。然后该函数对于给定的 IRQ 号获得一个自旋锁,这样就阻止了任何其他的 CPU 处理这个 IRQ。接着清除几个状态位(包括一个我们很快会讲到的 IRQ_WAITING),然后寻找这个特定 IRQ 的处理例程。如果没有处理例程,就什么也不做;自旋锁被释放,处理任何待处理的软件中断,最后 do_IRQ 返回。
通常,如果设备有一个已注册的处理例程并且发生了中断,则函数:handle_IRQ_event 会被调用以便实际调用处理例程。如果处理例程是慢速类型(即 SA_INTERRUPT 未被设置),将重新启用硬件中断,并调用处理例程。然后只是做一些清理工作,接着运行软件中断,最后返回到常规工作。作为中断的结果(例如,处理例程可以 wake_up 一个进程),“常规工作” 可能已经被改变,所以,从中断返回时发生的最后一件事情可能就是一次处理器的重新调度。
IRQ 的探测是通过为每个缺少中断处理例程的 IRQ 设置 IRQ_WAITING 状态位来完成的。当中断产生时,因为没有注册处理例程,do_IRQ 请除该位然后返回。当 probe_irq_off 被一个驱动程序调用的时候,只需要搜索那些没有设置 IRQ_WAITING 位的 IRQ。
中断处理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怎样在处理例程内完成耗时的任务。响应一次设备中断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但是中断处理例程需要尽快结束而不能使中断阻塞的时间过长,这两个需求(工作和速度)彼此冲突,让驱动程序的作者多少有点困扰。
Linux(连同很多其他的系统)通过将中断处理例程分成两部分来解决这个问题。称为 “顶半部” 的部分,是实际响应中断的例程,也就是用 request_irq 注册的中断例程;而所谓的 “底半部” 是一个被顶半部调度,并在稍后更安全的时间内执行的例程。顶半部处理例程和底半部处理例程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当底半部处理例程执行时,所有的中断都是打开的 —— 这就是所谓的在更安全时间内运行。典型的情况是顶半部保存设备的数据到一个设备特定的缓冲区并调度它的底半部,然后退出: 这个操作是非常快的。然后,底半部执行其他必要的工作,例如唤醒进程、启动另外的 I/O 操作等等。这种方式允许在底半部工作期间,顶半部还可以继续为新的中断服务。
几乎每一个严格的中断处理例程都是以这种方式分成两部分的。例如,当一个网络接口报告有新数据包到达时,处理例程仅仅接收数据并将它推到协议层上,而实际的数据包处理过程是在底半部执行的。
Linux 内核有两种不同的机制可以用来实现底半部处理、我们已经在第七章介绍过这两种机制了。tasklet 通常是底半部处理的优选机制;因为这种机制非常快,但是所有的 tasklet 代码必须是原子的。除了 tasklet 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工作队列,它可以具有更高的延迟,但允许休眠。
下面再次用 short 驱动程序来进行我们的讨论。在使用某个模块选项装载时,可以通知 short 模块使用顶 / 底半部的模式进行中断处理,并采用 tasklet 或者工作队列处理例程。因此,顶半部执行得就很快,因为它仅保存当前时间并调度底半部处理。然后底半部负责这些时间的编码、并唤醒可能等待数据的任何用户进程。
记住 tasklet 是一个可以在由系统决定的安全时刻在软件中断上下文被调度运行的特殊函数。它们可以被多次调度运行,但 tasklet 的调度并不会累积;也就是说,实际只会运行一次,即使在激活 tasklet 的运行之前重复请求该 tasklet 的运行也是这样。不会有同一 tasklet 的多个实例并行地运行,因为它们只运行一次,但是 tasklet 可以与其他的 tasklet 并行地运行在对称多处理器(SMP)系统上。这样,如果驱动程序有多个 tasklet、它们必须使用某种锁机制来避免彼此间的冲突。
tasklet 可确保和第一次调度它们的函数运行在同样的 CPU 上。这样,因为 tasklet 在中断处理例程结束前并不会开始运行,所以此时的中断处理例程是安全的。不管怎样,在 tasklet 运行时,当然可以有其他的中断发生,因此在 tasklet 和中断处理例程之间的锁还是需要的。
必须使用宏 DECLARE_TASKLET 声明 tasklet:
DECLARE_TASKLET(name, function, data);
name 是给 tasklet 起的名字,function 是执行 tasklet 时调用的函数(它带有一个 unsigned long 型的参数并且返回 void),data 是一个用来传递给 tasklet 函数的 unsigned long 类型的值。
驱动程序 short 如下声明它自己的 tasklet:
void short_do_tasklet(unsigned long);
DECLARE_TASKLET(short_tasklet, short_do_tasklet, 0);
函数 tasklet_schedule 用来调度一个 tasklet 运行。如果指定 tasklet=1 选项装载 short,它就会安装一个不同的中断处理例程,这个处理例程保存数据并如下调度 tasklet:
irqreturn_t short_tl_interrupt(int irq, void *dev_id, struct pt_regs *regs) {
/* 强制转换以免出现 "易失性" 警告 */
do_gettimeofday((struct timeval *) tv_head);
short_incr_tv(&tv_head);
tasklet_schedule(&short_tasklet);
short_wq_count++; /* 记录中断的产生 */
return IRQ_HANDLED;
}
实际的 tasklet 例程,即 short_do_tasklet,将会在系统方便时得到执行。就像先前提到的,这个例程执行中断处理的大多数任务,如下所示:
void short_do_tasklet(unsigned long unused) {
int savecount = short_wq_count, written;
short_wq_count = 0; /* 已经从队列中移除 */
/*
* 底半部读取由顶半部填充的 tv 数组,
* 并向循环文本缓冲区中打印信息,而缓冲区的数据则由
* 读取进程获得
*/
/* 首先将调用此 bh 之前发生的中断数量写入 */
written = sprintf((char *)short_head, "bh after %6i\n", savecount);
short_incr_bp(&short_head, written);
/*
* 然后写入时间值。每次写入 16 字节,
* 所以它与 PAGE_SIZE 是对齐的
*/
do {
written = sprintf((char *)short_head, "%08u.%06u\n",
(int)(tv_tail->tv_sec % 100000000),
(int)(tv_tail->tv_usec));
short_incr_bp(&short_head, written);
short_incr_tv(&tv_tail);
} while (tv_tail != tv_head);
wake_up_interruptible(&short_queue); /* 唤醒任何读取进程 */
}
在其他动作之外,这个 tasklet 记录了自从它上次被调用以来产生了多少次中断。一个类似于 short 的设备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很多次中断、所以在底半部被执行前,肯定会有多次中断发生。驱动程序必须一直对这种情况有所准备,并且必须能根据顶半部保留的信息知道有多少工作需要完成。
// include/linux/interrupt.h
static inline void tasklet_schedule(struct tasklet_struct *t)
{
if (!test_and_set_bit(TASKLET_STATE_SCHED, &t->state))
__tasklet_schedule(t);
}
// kernel/softirq.c
void __tasklet_schedule(struct tasklet_struct *t)
{
unsigned long flags;
local_irq_save(flags);
t->next = NULL;
*__get_cpu_var(tasklet_vec).tail = t;
__get_cpu_var(tasklet_vec).tail = &(t->next);
raise_softirq_irqoff(TASKLET_SOFTIRQ);
local_irq_restore(flags);
}
EXPORT_SYMBOL(__tasklet_schedule);
读者应该记得,工作队列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在某个特殊的工作者进程上下文中调用一个函数。因为工作队列函数运行在进程上下文中,因此可在必要时休眠。但是我们不能从工作队列向用户空间复制数据,除非使用将在第十五章中描述的高级技术,要知道,工作者进程无法访问其他任何进程的地址空间。
如果在装载 short 驱动程序时将 wq 选项设置为非零值,则该驱动程序将使用工作队列作为其底半部进程。它使用系统的默认工作队列,因此不需要其他特殊的设置代码;但是,如果我们的驱动程序具有特殊的延迟需求(或者可能在工作队列函数中长时间休眠),则应该创建我们自己的专用工作队列。我们需要一个 work_struct 结构,该结构如下声明并初始化:
static struct work_struct short_wq;
/* 下面这行出现在 short_init() 中 */
INIT_WORK(&short_wq, (void (*)(void *)) short_do_tasklet, NULL);
我们的工作者函数是 short_do_tasklet,该函数已经在先前的小节中介绍过了。
在使用工作队列时,short 构造了另一个中断处理例程,如下所示:
irqreturn_t short_wq_interrupt(int irq, void *dev_id, struct pt_regs *regs) {
/* 获取当前的时间信息。 */
do_gettimeofday((struct timeval *) tv_head);
short_incr_tv(&tv_head);
/* 排序 bh,不必关心多次调度的情况 */
schedule_work(&short_wq);
short_wq_count++; /* 记录中断的到达 */
return IRQ_HANDLED;
}
读者可以看到,该中断处理例程和 tasklet 版本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是它调用 schedule_work 来安排底半部处理。
// kernel/workqueue.c
int schedule_work(struct work_struct *work)
{
return queue_work(keventd_wq, work);
}
EXPORT_SYMBOL(schedule_work);
int queue_work(struct workqueue_struct *wq, struct work_struct *work)
{
int ret;
ret = queue_work_on(get_cpu(), wq, work);
put_cpu();
return ret;
}
EXPORT_SYMBOL_GPL(queue_work);
int
queue_work_on(int cpu, struct workqueue_struct *wq, struct work_struct *work)
{
int ret = 0;
if (!test_and_set_bit(WORK_STRUCT_PENDING, work_data_bits(work))) {
BUG_ON(!list_empty(&work->entry));
__queue_work(wq_per_cpu(wq, cpu), work);
ret = 1;
}
return ret;
}
EXPORT_SYMBOL_GPL(queue_work_on);
static void __queue_work(struct cpu_workqueue_struct *cwq,
struct work_struct *work)
{
unsigned long flags;
debug_work_activate(work);
spin_lock_irqsave(&cwq->lock, flags);
insert_work(cwq, work, &cwq->worklist);
spin_unlock_irqrestore(&cwq->lock, flags);
}
static void insert_work(struct cpu_workqueue_struct *cwq,
struct work_struct *work, struct list_head *head)
{
trace_workqueue_insertion(cwq->thread, work);
set_wq_data(work, cwq);
/*
* Ensure that we get the right work->data if we see the
* result of list_add() below, see try_to_grab_pending().
*/
smp_wmb();
list_add_tail(&work->entry, head);
wake_up(&cwq->more_work);
}
“IRQ 冲突” 这种说法和 “PC 架构” 几乎是同义语。通常,PC 上自 IRQ 信号线不能为一个以上的设备服务,它们从来都是不够用的,结果,许多没有经验的用户总是花费很多时间试图找到一种方法使所有的硬件能够协同工作,因此他们不得不总是打开自己计算机的外壳。
当然,现代硬件已经能允许中断的共享了,比如 PCL 总线就要求外设可共享中断。因此,Linux 内核支持所有总线的中断共享,即使在类似 ISA 这样原先并不支持共享的总线上。针对 2.6 内核的设备驱动程序,应该在目标硬件可以支持共享中断操作的情况下处理中断的共享。幸运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很容易使用共享的中断。
就像普通非共享的中断一样,共享的中断也是通过 request_irq 安装的,但是有两处不同:
内核为每个中断维护了一个共享处理例程的列表,这些处理例程的 dev_id 各不相同,就像是设备的签名。如果两个驱动程序在同一个中断上都注册 NULL 作为它们的签名,那么在卸载的时候引起混淆,当中断到达时造成内核出现 oops 消息。由于这个原因,在注册共享中断时如果传递了值为 NULL的 dev_id,现代的内核就会给出警告。当请求一个共享中断时,如果满足下面条件之一,那么 request_irq 就会成功:
无论何时,当两个或者更多的驱动程序共享同一根中断信号线,而硬件又通过这根信号线中断处理器时,内核会调用每一个为这个中断注册的处理例程,并将它们自己的 dev_id 传回去。因此,一个共享的处理例程必须能够识别属于自己的中断,并且在自己的设备没有被中断的时候迅速退出。
如果读者在请求中断请求信号线之前需要探测设备的话,则内核不会有所帮助,对于共享的处理例程是没有探测函数可以利用的。仅当要使用的中断信号线处于空闲时,标准的探测机制才能工作。但如果信号线已经被其他具有共享特性的驱动程序占用的话,即使你的驱动已经可以很好的工作了,探测也会失败。幸运的是,多数可共享中断的硬件能够告诉处理器它们在使用哪个中断,这样就消除了显式探测的必要。
释放处理例程同样是通过执行 free_irq 来实现的。这里 dev_id 参数被用来从该中断的共享处理例程列表中选择正确的处理例程来释放,这就是为什么 dev_id 指针必须唯一的原因。
使用共享处理例程的驱动程序需要小心一件事情:不能使用 enable_irq 和 disable_irq。如果使用了,共享中断信号线的其他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了;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禁用中断,也会因为这种延迟而为设备和其用户带来问题。通常,程序员必须记住他的驱动程序并不独占 IRQ,所以它的行为必须比独占中断信号线时更 “社会化” 。
如上所述,当内核收到中断时,所有已注册的处理例程都将被调用。一个共享中断处理例程必须能够将要处理的中断和其他设备产生的中断区分开来。
装载 short 时,如果指定 shared=1 选项,则将安装下面的处理例程而不是默认的处理例程:
irqreturn_t short_sh_interrupt(int irq, void *dev_id, struct pt_regs *regs) {
int value, written;
struct timeval tv;
/* 如果不是 short 产生的, 则立即返回 */
value = inb(short_base);
if (!(value & 0x80))
return IRQ_NONE;
/* 清除中断位 */
outb(value & 0x7F, short_base);
/* 其余部分没有什么变化 */
do_gettimeofday(&tv);
written = sprintf((char *)short_head,"%08u.%06u\n",
(int)(tv.tv_sec 100000000), (int)(tv.tv_usec));
short_incr_bp(&short_head, written);
wake_up_interruptible(&short_queue); /* 唤醒任何的读取进程 */
return IRQ_HANDLED;
}
本章介绍了与中断管理相关的符号:
#include
int 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irqreturn_t (*handler)(), unsigned long flags,
const char *dev_name, void *dev_id);
void free_irq(unsigned int irq, void *dev_id);
// 上面这些调用用来注册和注销中断处理例程。
#include
int can_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unsigned long flags);
// 上述函数只在 i386 和 x86_64 体系架构上可用。当试图分配某个给定中断线的请求成功时,则返回非零值。
#include
SA_INTERRUPT
SA_SHIRQ
SA_SAMPLE_RANDOM
// request_irq 函数的标志。SA_INTERRUPT要求安装一个快速的处理例程(相对于慢速的)。SA_SHIRQ
// 安装一个共享的处理例程,而第三个标志表明中断时间戳可用来产生系统熵。
/proc/interrupts
/proc/stat
这些文件系统节点用于汇报关于硬件中断和已安装处理例程的信息。
unsigned long probe_irq_on(void);
int probe_irq_off(unsigned long);
// 当驱动程序不得不探测设备,以确定该设备使用哪根中断信号线时,可以使用上述
// 函数。在中断产生之后,probe_irq_on 的返回值必须传回给 probe_irq_off,而
// probe_irq_off 的返回值就是检测到的中断号。
IRQ_NONE
IRQ_HANDLED
IRQ_RETVAL(int x)
中断处理例程的可能返回值,它们表示是否是一个真正来自设备的中断。
void disable_irq(int irq);
void disable_irq_nosync(int irq);
void enable_irq(int irq);
// 驱动程序可以启用和禁用中断报告。如果硬件试图在中断被禁用的时候产生中断,
// 中断将永久丢失。使用共享处理例程的驱动程序不能使用这些函数。
void local_irq_save(unsigned long flags);
void local_irq_restore(unsigned long flags);
// 使 local_irq_save 可禁用本地处理器上的中断,并记录先前的状态。flags 可传
// 递给 local_irq_restore 以恢复先前的中断状态。
void local_irq_disable(void);
void local_irq_enable(void);
// 用于无条件禁用和启用当前处理器中断的函数。
本章介绍了如下符号:
#include
typedef u8;
typedef u16;
typedef u32;
typedef u64;
// 确保是 8、16、32 和 64 位的无符号整数值类型。对应的有符号类型同样存在。在
// 用户空间,读者可以使用 __u8 和 __u16 等类型。
#include
PAGE_SIZE
PAGE_SHIFT
// 定义了当前体系架构的每页字节数和页偏移位数 (4 KB 页为 12、8 KB 页为 13) 的符号。
#include
__LITTLE_ENDIAN
__BIG_ENDIAN
// 这两个符号只有一个被定义,取决于体系架构。
#include
u32 __cpu_to_le32(u32);
u32 __le32_to_cpu(u32);
// 在已知字节序和处理器字节序之间进行转换的函数。有超过 60 个这样的函数;
// 关于它们的完整列表和如何定义,请查阅 include/linux/byteorder/ 下的各种
// 文件
#include
get_unaligned(ptr);
put_unaligned(val, ptr);
// 某些体系架构需要使用这些宏来保护未对齐的数据。对于允许访问未对齐数据的
// 体系架构,这些宏扩展为普通的指针取值。
#include
void *ERR_PTR(long error);
long PTR_ERR(const void *ptr);
long IS_ERR(const void *ptr);
// 这些函数允许从返回指针值的函数中获得错误编码。
#include
list_add(struct list_head *new, struct list_head *head);
list_add_tail(struct list_head *new, struct list_head *head);
list_del(struct list_head *entry);
list_del_init(struct list_head *entry);
list_empty(struct list_head *head);
list_entry(entry, type, member);
list_move(struct list_head *entry, struct list_head *head);
list_move_tail(struct list_head *entry, struct list_head *head);
list_splice(struct list_head *list, struct list_head *head);
// 操作循环、双向链表的函数
list_for_each(struct list_head *cursor, struct list_head *list)
list_for_each_prev(struct list_head *cursor, struct list_head *list)
list_for_each_safe(struct list_head *cursor, struct list_head *next,
struct list_head *list)
list_for_each_entry(type *cursor, struct list_head *list, member)
list_for_each_entry_safe(type *cursor, type *next,
struct list_head *list, member)
外围设备互联 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每个 PCI 外设由一个总线编号、一个设备编号及一个功能编号来标识。PCI 规范允许单个系统拥有高达 256 个总线,但是因为 256 个总线对于许多大型系统而言是不够的,因此,Linux 目前支持 PCI 域。每个 PCI 域可以拥有最多 256 个总线。每个总线上可支持 32 个设备,而每个设备都可以是多功能板(例如音频设备外加 CD-ROM 驱动器),最多可有八种功能。所以,每种功能都可以在硬件级由一个 16 位的地址(或键)来标识。不过,为 Linux 编写的设备驱动程序无需处理这些二进制的地址,因为它们使用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名为 pci_dev)来访问设备。
当前的工作站一般配置有至少两个 PCI 总线。在单个系统中插入多个总线,可通过桥(bridge)来完成,它是用来连接两个总线的特殊 PCI 外设。PCI 系统的整体布局组织为树型,其中每个总线连接到上一级总线,直到树根的 0 号总线。CardBus PC 卡系统也是通过桥连接到 PCI 系统的。典型的 PCI 系统可见图 12-1,其中标记出了各种不同的桥。
尽管和 PCI 外设关联的 16 位硬件地址通常隐藏在 struct pci_dev 对象中,但有时仍然可见,尤其是这些设备正在被使用时。Ispci(pciutils 包的一部分,包含在大多数发行版中)的输出以及 /proc/pci 和 /proc/bus/pci 中信息的布局就是这种情况。PCI 设备在 sysfs 中的表示同样展现了这种寻址方案,此外还有 PCI 域的信息(注1)。在显示硬件地址时,有时显示为两个值(一个 8 位的总线编号和一个 8 位的设备及功能编号),有时显示为三个值(总线、设备和功能),有时显示为四个值(域、总线、设备和功能);所有的值通常都以 16 进制显示。
例如,/proc/bus/pci/devices 使用单个16 位字段(便于解析及排序),而 /proc/bus/busnumber 将地址划分成了三个字段。下面说明了这些地址如何出现,只列出了输出行的开始部分:
这三个设备清单以相同的顺序排列、因为 Ispci 使用 /proc 文件作为其信息来源。以 VGA 视频控制器为例,当划分为域(16 位)、总线(8 位)、设备(5 位)和功能(3 位)时,0x00a0 表示 0000:00:14.0。
每个外设板的硬件电路对如下三种地址空间的查询进行应答:内存位置、I/O 端口和配置寄存器。前两种地址空间由同一 PCI 总线上的所有设备共享(也就是说,在访问内存位置时,该 PCI 总线上的所有设备将在同一时间看到总线周期)。另一方面,配置空间利用了地理寻址(geographical addressing)。配置查询每次只对一个槽寻址,因此它们根本不会发生任何冲突。
对驱动程序而言,内存和 I/O 区域是以惯常的方式,即通过 inb 和 readb 等等进行访问的。另一方面,配置事务是通过调用特定的内核函数访问配置寄存器来执行的。关于中断,每个 PCI 槽有四个中断引脚,每个设备功能可使用其中的一个,而不用考虑这些引脚如何连接到 CPU。这种路由是计算机平台的职责,实现在 PCI 总线之外。因为 PCI 规范要求中断线是可共享的,因此,即使是 IRQ 线有限的处理器(例如 x86)仍然可以容纳许多 PCI 接口板 (每个有四个中断引脚)。
PCI 总线中的 I/O 空间使用 32 位地址总线(因此可有 4 GB 个端口),而内存空间可通过 32 位或 64 位地址来访问。64 位地址在较新的平台上可用。通常假定地址对设备是唯一的,但是软件可能会错误地将两个设备配置成相同的地址,导致无法访问这两个设备。但是,如果驱动程序不去访问那些不应该访问的寄存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幸好,接口板提供的每个内存和 I/O 地址区域,都可以通过配置事务的方式进行重新映射。就是说,固件在系统引导时初始化 PCI 硬件,把每个区域映射到不同的地址以避免冲突(注 2)。这些区域所映射到的地址可从配置空间中读取,因此,Linux 驱动程序不需要探测就能访问其设备。在读取配置寄存器之后,驱动程序就可以安全访问其硬件。
注 2: 实际上,配置并不限于系统引导阶段,比如热插拔设备在引导阶段并不存在,而是在后来才会出现。这里的要点是,设备驱动程序不能修改 I/O 和内存区域的地址。
PCI 配置空间中每个设备功能由 256 个字节组成(除了 PCI 快速设备以外,它的每个功能有 4 KB 的配置空间),配置寄存器的布局是标准化的。配置空间的 4 个字节含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功能 ID,因此,驱动程序可通过查询外设的特定 ID 来识别其设备(注 3)。概言之,每个设备板是通过地理寻址来获取其配置寄存器的;这些寄存器中的信息随后可以被用来执行普通的 I/O 寻址,而不再需要额外的地理寻址。
注 3:我们可从设备自己的硬件手册中找到 ID。文件 pci.ids 中包含有一个清单,该文件是 pciutils 包和内核源代码的一部分。该文件并不完整,而只是列出了最著名的制造商及设备。该文件的内核版本将在术来的版本中删除。
到此应该清楚的是,PCI 接口标准在 ISA 之上的主要创新在于配置地址空间。因此,除了通常的驱动程序代码之外,PCI 驱动动程序还需要访问配置空间的能力,以便免去冒险探测的工作。
在本章其余内容中,我们将使用 “设备” 一词来表示一种设备功能,因为多功能板上的每个功能都可以担当一个独立实体的角色。我们谈到设备时,表示的是一组 “域编号、总线编号、设备编号和功能编号”。
为了解 PCI 的工作原理,我们需要从系统引导开始讲起,因为这是配置设备的阶段。
当 PCI 设备上电时,硬件保持未激活状态。换句话说,该设备只会对配置事务做出响应。上电时,设备上不会有内存和 I/O 端口映射到计算机的地址空间;其他设备相关功能,例如中断报告,也被禁止。
幸运的是,每个 PCI 主板均配备有能够处理 PCI 的固件,称为 BIOS 、NVRAM 或 PROM,这取决于具体的平台。固件通过读写 PCI 控制器中的寄存器,提供了对设备配置地址空间的访问。
系统引导时,固件(或者 Linux 内核,如果这样配置的话话)在每个 PCI 外设上执行配置事务,以便为它提供的每个地址区域分配一个安全的位置。当驱动程程序访问设备的时候,它的内存和 I/O 区域已经被映射到了处理器的地址空间。驱动程序可以修改这个默认配置,不过从来不需要这样做。
我们曾经讲过,用户可以通过读取 /proc/bus/pci/devices 和 /proc/bus/pci/*/* 来查看 PCI 设备清单和设备的配置寄存器。前者是个包含有十六进制的设备信息的文本文件,而后者是若干二进制文件,报告了每个设备的配置寄存器快照,每个文件对应一个设备。sysfs 树中的个别 PCI 设备目录可以在 /sys/bus/pci/devices 中找到。一个 PCI 设备目录包含许多不同的文件:
config 文件是一个二进制文件,使原始 PCI 配置信息可以从设备读取(就像 /proc/bus/pci/*/* 所提供的)。vendor、device、subsystem_device、subsystem_vendor 和 class 都表示该 PCI 设备的特定值(所有的 PCI 设备都提供这个信息)。irq 文件显示分配给该 PCI 设备的当前 IRQ,resource 文件显示该设备所分配的当前内存资源。
在本节中我们将查看 PCI 设备包含的配置寄存器。所有的 PCI 设备都有至少 256 字节的地址空间。前 64 字节是标准化的,而其余的是设备相关的。图 12-2 显示了设备无关的配置空间的布局。
如图 12-2 所示,某些 PCI 配置寄存器是必需的,而某些是可选的。每个 PCI 设备必须在必需的寄存器中包含有效值,而可选寄存器中的内容依赖于外设的实际功能。可选字段通常无用,除非必需字段的内容表明它们是有效的。这样,必需的字段声明了板子的功能,包括其他字段是否有用。
值得注意的是,PCI 寄存器始终是小头的。尽管标准被设计为体系结构无关的,但 PCI 设计者仍然有点偏好 PC 环境。驱动程序编写者在访问多字节的配置寄存器时,要十分注意字节序,因为能够在 PC 上工作的代码到其他平台上可能就无法工作。Linux 开发人员已经注意到了字节序问题(见下一节 “访问配置空间” ),但是这个问题必须被牢记心中。如果需要把数据从系统固有字节序转换成 PCI 字节序,或者相反,则可以借助定义在
对这些配置项的描述已经超过了本书讨论的范围。通常,随设备一同发布的技术文档会详细描述已支持的寄存器。我们所关心的是,驱动程序如何查询设备,以及如何访问设备的配置空间。
用三个或五个 PCI 寄存器可标识一个设备: vendorID、deviceID 和 class 是常用的三个寄存器。每个 PCI 制造商会将正确的值赋予这三个只读寄存器,驱动程序可利用它们查询设备。此外,有时厂商利用 subsystem vendorID 和 subsystem deviceID 两个字段来进一步区分相似的设备。
下面是这些寄存器的详细介绍。
vendorID
这是一个 16 位的寄存器,用于标识硬件制造商。例如,每个 Intel 设备被标识为同一个厂商编号,即 0x8086。PCI Special Interest Group 维护有一个全球的厂商编号注册表,制造商必须申请一个唯一编号并赋于它们的寄存器。
deviceID
这是另外一个 16 位寄存器,由制造商选择;无需对设备 ID 进行官方注册。该 ID 通常和厂商 ID 配对生成一个唯一的 32 位硬件设备标识符。我们使用签名(signature)一词来表示一对厂商和设备 ID。设备驱动程序通常依靠于该签名来识别其设备;可以从硬件手册中找到目标设备的签名值。
class
每个外部设备属于某个类(class),class 寄存器是一个 16 位的值,其中高 8 位标识了 “基类(base class)”、或者组。例如,“ethernet(以太网)” 和 “token ring(令牌环)” 是同属 “network(网络)” 组的两个类,而 “serial(串行)” 和 “parallel(并行)” 类属 “communication(通信)” 组。某些驱动程序可支持多个相似的设备,每个具有不同的签名,但都属于同一个类;这些驱动程序可依靠 class 寄存器来识别它们的外设,如后所述。
subsystem vendorID
subsystem deviceID
这两个字段可用来进一步识别设备。如果设备中的芯片是一个连接到本地板载(onboard)总线上的通用接口芯片,则可能会用于完全不同的多种用途,这时,驱动程序必须识别它所关心的实际设备。子系统标识符就用于此目的。
PCI 驱动程序可以使用这些不同的标识符来告诉内核它支持什么样的设备。struct pci_device_id 结构体用于定义该驱动程序支持的不同类型的 PCI 设备列表。该结构体包含下列字段:
// include/linux/mod_devicetable.h
struct pci_device_id {
__u32 vendor, device; /* Vendor and device ID or PCI_ANY_ID*/
__u32 subvendor, subdevice; /* Subsystem ID's or PCI_ANY_ID */
__u32 class, class_mask; /* (class,subclass,prog-if) triplet */
kernel_ulong_t driver_data; /* Data private to the driver */
};
应该使用两个辅助宏来进行 struct pci_device_id 结构体的初始化:
下面的内核文件中给出了一个使用这些宏来定义驱动程序支持的设备类型的例子:
// drivers/usb/host/ehci-hcd.c:
static const struct pci_device_id pci_ids[ ] = {
{
/* 由任何 USB 2.0 EHCI 控制器处理 */
PCI_DEVICE_CLASS(((PCI_CLASS_SERIAL_USB << 8) | 0x20), ~0),
.driver_data = (unsigned long) &ehci_driver,
},
{ /* 结束: 全部为零 */ }
};
// drivers/i2c/busses/i2c-i810.c:
static struct pci_device_id i810_ids[ ] = {
{ PCI_DEVICE(PCI_VENDOR_ID_INTEL, PCI_DEVICE_ID_INTEL_82810_IG1) },
{ PCI_DEVICE(PCI_VENDOR_ID_INTEL, PCI_DEVICE_ID_INTEL_82810_IG3) ),
{ PCI_DEVICE(PCI_VENDOR_ID_INTEL, PCI_DEVICE_ID_INTEL_82810E_IG) },
{ PCI_DEVICE(PCI_VENDOR_ID_INTEL, PCI_DEVICE_ID_INTEL_82815_CGC) },
{ PCI_DEVICE(PCI_VENDOR_ID_INTEL, PCI_DEVICE_ID_INTEL_82845G_IG) },
{ 0, },
}
这些例子创建了一个 struct pci_device_id 结构体数组,数组的最后一个值是全部设置为 0 的空结构体。这个 ID 数组被用在 struct pci_driver 中(稍后描述),它还被用于告知用户空间这个特定的驱动程序支持什么设备。
这个 pci_device_id 结构体需要被导出到用户空间,使热插拔和模块装载系统知道什么模块针对什么硬件设备。宏 MODULE_DEVICE_TABLE 完成这个工作。例子:
MODULE_DEVICE_TABLE(pci, i810_ids);
该语句创建一个名为 __mod_pci_device_table 的局部变量,指向 struct pci_device_id 数组。在稍后的内核构建过程中,depmod 程序在所有的模块中搜索符号 __mod_pci_device_table。如果找到了该符号,它把数据从该模块中抽出,添加到文件 /lib/modules/KERNEL_VERSION/modules.pcimap 中。当 depmod 结束之后,内核模块支持的所有 PCI 设备连同它们的模块名都在该文件中被列出。当内核告知热插拔系统一个新的 PCI 设备已经被发现时,热插拔系统使用 modules.pcimap 文件来寻找要装载的恰当的驱动程序。
为了正确地注册到内核,所有的 PCI 驱动程序都必须创建的主要结构体是 struct pci_driver 结构体。该结构体由许多回调函数和变量组成,向 PCI 核心描述了 PCI 驱动程序。下面列出了该结构体中 PCI 驱动程序必须注意的字段:
// include/linux/pci.h
struct pci_driver {
struct list_head node;
char *name;
const struct pci_device_id *id_table; /* must be non-NULL for probe to be called */
int (*probe) (struct pci_dev *dev, const struct pci_device_id *id); /* New device inserted */
void (*remove) (struct pci_dev *dev); /* Device removed (NULL if not a hot-plug capable driver) */
int (*suspend) (struct pci_dev *dev, pm_message_t state); /* Device suspended */
int (*suspend_late) (struct pci_dev *dev, pm_message_t state);
int (*resume_early) (struct pci_dev *dev);
int (*resume) (struct pci_dev *dev); /* Device woken up */
void (*shutdown) (struct pci_dev *dev);
struct pci_error_handlers *err_handler;
struct device_driver driver;
struct pci_dynids dynids;
};
const char *name;
驱动程序的名字。在内核的所有 PCI 驱动程序中它必须是唯一的,通常被设置为和驱动程序的模块名相同的名字。当驱动程序运行在内核中时,它会出现在 sysfs 的 /sys/bus/pci/drivers/ 下面。
const struct pci_device_id *id_table;
指向本章前面介绍的 struct pci_device_id 表的指针。
int (*probe) (struct pci_dev *dev, const struct pci_device_id *id);
指向 PCI 驱动程序中的探测函数的指针。当 PCI 核心有一个它认为驱动程序需要控制的 struct pci_dev 时,就会调用该函数。PCI 核心用来做判断的 struct pci_device_id 指针也被传递给该函数。如果 PCI 驱动程序确认传递给它的 struct pci_dev,则应该恰当地初始化设备然后返回 0。如果驱动程序不确认该设备,或者发生了错误,它应该返回一个负的错误值。本章稍后将对该函数做更详细的介绍。
void (*remove) (struct pci_dev *dev);
指向一个移除函数的指针,当 struct pci_dev 被从系统中移除,或者 PCI 驱动程序正在从内核中卸载时,PCI 核心调用该函数。本章稍后将对该函数做更详细的介绍。
int (*suspend) (struct pci_dev *dev, u32 state);
指向一个挂起函数的指针,当 struct pci_dev 被挂起时 PCI 核心调用该函数。挂起状态以 state 变量来传递。该函数是可选的,驱动程序不一定要提供。
int (*resume) (struct pci_dev *dev);
指向一个恢复函数的指针,当 struct pci_dev 被恢复时 PCI 核心调用该函数。它总是在挂起函数已经被调用之后被调用。该函数是可选的,驱动程序不一定要提供。
概言之,为了创建一个正确的 struct pci_driver 结构体,只需要初始化四个字段:
static struct pci_driver pci_driver = {
.name = "pci_skel".
.id_table = ids,
.probe = probe,
.remove = remove,
};
为了把 struct pci_driver 注册到 PCI 核心中,需要调用以 struct pci_driver 指针为参数的 pci_register_driver 函数。通常在 PCI 驱动程序的模块初始化代码中完成该工作:
static int __init pci_skel_init(void) {
return pci_register_driver(&pci_driver);
}
注意,如果注册成功,pci_register_driver 函数返回 0;否则,返回一个负的错误编号。它不会返回绑定到驱动程序的设备的数量,或者在没有设备绑定到驱动程序时返回一个错误编号。这是 2.6 发布之后的一个变化,基于下列情形的考虑:
在支持 PCI 热插拔的系统或者 CardBus 系统上,PCI 设备可以在任何时刻出现或者消失。如果驱动程序能够在设备出现之前被装载的话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可以减少初始化设备所花的时间。
2.6 内核允许在驱动程序被装载之后动态地分配新的 PCI ID 给它。这是通过文件 new_id 来完成的,该文件位于 sysfs 的所有 PCI 驱动程序目录中。这是非常有用的,如果正在使用的新的设备还没有被内核所认知的话。用户可以把 PCI ID 的值写到 new_id 文件,之后驱动程序就可绑定新的设备。如果在设备没有出现在系统中之前不允许装载驱动程序的话,该接口将不起作用。
当 PCI 驱动程序将要被卸载的时候,需要把 struct pci_driver 从内核注销。这是通过调用 pci_unregister_driver 来完成的。当该函数被调用时,当前绑定到该驱动程序的任何 PCI 设备都被移除,该 PCI 驱动程序的移除函数在 pci_unregister_driver 函数返回之前被调用。
static void __exit pci_skel_exit(void) {
pci_unregister_driver(&pci_driver);
}
在 PCI 驱动程序的探测函数中,在驱动程序可以访问 PCI 设备的任何设备资源之前(I/O 区域或者中断),驱动程序必须调用 pci_enable_device 函数:
int pci_enable_device(struct pci_dev *dev);
该函数实际地激话设备。它把设备唤醒,在某些情况下还指派它的中断线和 I/O 区域。CardBus 设备就是这种情况(在驱动程序层和 PCI 完全一样)。
在驱动程序检测到设备之后,它通常需要读取或写入三个地址空间:内存、端口和配置。对驱动程序而言,对配置空间的访问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它找到设备映射到内存和 I/O 空间的什么位置的唯一途径。
因为处理器没有任何直接访问配置空间的途径,因此,计算机厂商必须提供一种办法。为了访问配置空间,CPU 必须读取或写入 PCI 控制器的寄存器,但具体的实现取决于计算机厂商,和我们这里的讨论无关,因为 Linux 提供了访问配置空间的标准接口。
对于驱动程序而言,可通过 8 位、16 位或 32 位的数据传输访问配置空间。相关函数的原型定义在
int pci_read_config_byte(struct pci_dev *dev, int where, u8 *val);
int pci_read_config_word(struct pci_dev *dev, int where, u16 *val);
int pci_read_config_dword(struct pci_dev *dev, int where, u32 *val);
从由 dev 标识的设备配置空间读入一个、两个或四个字节。where 参数是从配置空间起始位置计算的字节偏移量。从配置空间获得的值通过 val 指针返回,函数本身的返回值是错误码。word 和 dword 函数会将读取到的 little-endian 值转换成处理器固有的字节序,因此,我们自己无需处理字节序。
int pci_write_config_byte(struct pci_dev *dev, int where, u8 val);
int pci_write_config_word(struct pci_dev *dev, int where, u16 val);
int pci_write_config_dword(struct pci_dev *dev, int where, u32 val);
向配置空间写入一个、两个或四个字节。和上面的函数一样,dev 标识设备,要写入的值通过 val 传递。word 和 dword 函数在把值写入外设之前,会将其转换成小头字节序。
所有前面的函数都实现为 inline 函数,它们实际上调用下面的函数。在驱动程序不能访问 struct pci_dev 的任何时刻,都可以使用这些函数来代替上述函数。
int pci_bus_read_config_byte(struct pci_bus *bus, unsigned int devfn,
int where, u8 *val);
int pci_bus_read_config_word(struct pci_bus *bus, unsigmed int devfn,
int where, u16 *val);
int pci_bus_read_config_dword(struct pci_bus *bus, unsigned int devfn,
int where, u32 *val);
类似于 pci_read_ 函数,但需用到 pci_bus * 和 devfn 变量,而不用 struct pci_dev *
int pci_bus_write_config_byte (struct pci_bus *bus, unsigned int devfn,
int where, u8 val);
int pci_bus_write_config_word (struct pci_bus *bus, unsigned int devfn,
int where, u16 val);
int pci_bus_write_config_dword (struct pci_bus *bus, unsigned int devfn,
int where, u32 val);
和 pci_write_ 系列函数类似,但是需要 struct pci_bus * 和 devfn 变量,而不是 struct pci_dev* 。
使用 pci_read 系列函数读取配置变量的首选方法,是使用
static unsigned char skel_get_revision(struct pci_dev *dev) {
u8 revision;
pci_read_config_byte(dev, PCI_REVISION_ID, &revision);
return revision;
}
一个 PCI 设备可实现多达 6 个 I/O 地址区域。每个区域可以是内存也可以是 I/O 地址。大多数设备在内存区域实现 I/O 寄存器,因为这通常是一个更明智的方法(如第九章的 “I/O 端口和 I/O 内存” 一节所述)。但是,不像常规内存,I/O 寄存器不应该由 CPU 缓存,因为每次访问都可能有边际作用。将 I/O 寄存器实现为内存区域的 PCI 设备通过在其配置寄存器中设置 “内存是可预取的(memory-is-prefetchable)” 标志来标记这个不同(注 4)。如果内存区域被标记为可预取(prefetchable),则 CPU 可缓存共内容,并进行各种优化。另一方面,对非可预取的(nonprefetchable)内存的访问不能被优化,因为每个访问都可能有边际作用、就像 I/O 端口。把控制寄存器映射到内存地址范围的外设把该范围声明为非可预取的,不过像 PCI 板载视频内存这样的东西是可预取的。在本节中,我们使用 “区域” 一词来表示一般的 I/O 地址空间、包括内存映射的和端口映射。
注 4:该信息保存在 PCI 寄存器基地址的低位中,这些位定义在
一个接口板通过配置寄存器报告其区域的大小和当前位置 —— 即图 12-2 中的 6 个 32 位寄存器,它们的符号名称为 PCI_BASE_ADDRESS_0 到 PCI_BASE_ADDRESS_5。因为 PCI 定义的 I/O 空间是 32 位地址空间,因此,内存和 I/O 使用相同的配置接口是有道理的 。 如果设备使用 64 位的地址总线,它可以为每个区域使用两个连续的 PCI_BASE_ADDRESS 寄存器来声明 64 位内存空间中的区域(低位优先)。对一个设备来说,既提供 32 位区域也提供 64 位区域是可能的。
在内核中,PCI 设备的 I/O 区域已经被集成到通用资源管理。因此,我们无需访问配置变量来了解设备被映射到内存或 I/O 空间的何处。获得区域信息的首选接口由如下函数组成:
unsigned long pci_resource_start(struct pci_dev *dev, int bar);
该函数返回六个 PCI I/O 区域之一的首地址(内存地址或 I/O 端口号)。该区域由
整数的 bar(base address register,基地址寄存器)指定,bar 的取值为 0 到 5。
unsigned long pci_resource_end(struct pci_dev *dev, int bar);
该数返回第 bar 个 I/O 区域的尾地址。注意这是最后一个可用的地址,而不是该区域之后的第一个地址。
unsigned long pci_resource_flags(struct pci_dev *dev, int bar);
该函数返回和该资源相关联的标志。
资源标志用来定义单个资源的某些特性。对与 PCI I/O 区域相关联的 PCI 资源,该信息从基地址寄存器中获得,但对于和 PCI 设备无关的资源,它可能来自其他地方。
所有资源标志定义在
IORESOURCE_IO
IORESOURCE_MEM
如果相关的 I/O 区域存在,将设置这些标志之一。
IORESOURCE_PREFETCH
IORESOURCE_READONLY
这些标志表明内存区域是否为可预取的和/或是写保护的。对 PCI 资源来说,从来不会设置后面的那个标志。
通过使用 pci_resource_ 系列函数,设备驱动程序可完全忽略底层的 PCI 寄存器,因为系统已经使用这些寄存器构建了资源信息。
很容易处理 PCI 的中断。在 Linux 的引导阶段,计算机固件已经为设备分配了一个唯一的中断号,驱动程序只需使用该中断号。中断号保存在配置寄存器 60( PCI_INTERRUPT_LINE)中,该寄存器为一个字节宽。这允许多达 256 个中断线,但实际的限制取决于所使用的 CPU。驱动程序无需检测中断号,因为从 PCI_INTERRUPT_LINE 中找到的值肯定是正确的。
如果设备不支持中断,寄存器 61 (PCI_INTERRUPT_PIN)是 0;否则为非零。但是,因为驱动程序知道自己的设备是否是中断驱动的,因此,它通常不需要读取 PCI_INTERRUPT_PIN 寄存器。
这样,处理中断的 PCI 特定代码仅仅需要读取配置字节,以获取保存在一个局部变量中的中断号,如下面的代码所示。否则,要利用第十章的内容。
result = pci_read_config_byte(dev, PCI_INTERRUPT_LINE, &myirq);
if (result) {
/* 处理错误 */
}
本节的剩余内容为好奇的读者提供了一些附加信息,但它们对编写驱动程序没有多少帮助。
PCI 连接器有四个中断引脚,外设板可使用其中任意一个或者全部。每个引脚被独立连接到主板的中断控制器,因此,中断可被共享而不会出现任何电气问题。然后,中断控制器负责将中断线(引脚)映射到处理器硬件;这一依赖于平台的操作由控制器来完成,这样,总线本身可以获得平台无关性。
位于 PCI_INTERRUPT_PIN 的只读配置寄存器用来告诉计算机实际使用的是哪个引脚。要记得每个设备板可容纳最多 8 个设备;而每个设备使用单独的中断引脚,并在自己的配置寄存器中报告引脚的使用情况。同一设备板上的不同设备可使用不同的中断引脚,或者共享同一个中断引脚。
另一方面,PCI_INTERRUPT_LINE 寄存器是可读 / 写的。在计算机的引导阶段,固件扫描其 PCI 设备,并根据中断引脚如何连接到它的 PCI 槽来设置每个设备的寄存器。这个值由固件分配,因为只有固件知道主板如何将不同的中断引脚连接至处理器。但是,对设备驱动程序而言,PCI_INTERRUPT_LINE 是只读的。有趣的是,新近的 Linux 内核在某些情况下无需借助于 BIOS 就可以分配中断线。
到此为止,我们通过了解系统如何处理市场上各种各样的 PCI 控制器,已经完整地讨论了 PCI 总线。本节只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感兴趣的读者了解内核是如何将面向对象的布局扩展至最底层的。
用于实现硬件抽象的机制,就是包含方法的普通结构。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技术,它只是在普通的函数调用开销之上增加了对指针取值这样一点最小的开销。在 PCI 管理中,唯一依赖于硬件的操作是读取和写入配置寄存器,因为 PCI 世界中的任何其他工作,都是通过直接读取和写入 I/O 及内存地址空间来完成的,而这些工作是由 CPU 直接控制的。
为此,用于配置寄存器访问的相关结构仅包含 2 个字段:
struct pci_ops {
int (*read) (struct pci_bus *bus, unsigned int devfn, int where,
int size, u32 *val);
int (*write) (struct pci_bus *bus, unsigned int devfn, int where,
int size, u32 val);
};
该结构在
作用于 PCI 配置空间的这两个函数比对指针取值要花费更多的开销;因为代码是高度面向对象的,它们使用了级联指针,但该开销对于执行次数极少而且从来不会在速度要求很高的路径上执行的操作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例如,pci_read_config_byte(dev, where,val) 的实际实现扩展为:
dev->bus->ops->read (bus, devfn, where, 8, val);
系统中的各种 PCI总线在系统引导阶段得到检测,这时,struct pci_bus 项被创建并与其功能关联起来,其中包括 ops 字段。
通过 “硬件操作” 数据结构实现硬件抽象在 Linux 中很典型。一个重要的例子是 struct alpha_machine_vector 数据结构。该结构体在
本节总结本章中介绍过的符号:
#include
// 这个头文件包含 PCI 寄存器的符号名称,以及若干厂商和设备 ID 值。
struct pci_dev;
// 代表内核中 PCI 设备的结构体。
struct pci_driver;
// 代表 PCI 驱动程序的结构体。所有的 PCI 驱动程序必须定义该结构体。
struct pci_device_id:
// 描述该驱动程序所支持的 PCI 设备类型的结构体。
int pci_register_driver(struct pci_driver *drv);
int pci_module_init(struct pci_driver *drv);
void pci_unregister_driver(struct pci_driver *drv);
// 从内核注册或者注销 PCI 驱动程序的函数。
struct pci_dev *pci_find_device(unsigned int vendor, unsiged int device,
struct pci_dev *from);
struct pci_dev *pci_find_device_reverse(unsigned int vendor, unsigned int device,
const struct pci_dev *from);
struct pci_dev *pci_find_subsys (unsigned int vendor, unsigned int device,
unsigned int ss_vendor, unsigned int ss_device,
const struct pci_dev *from);
struct pci_dev *pci_find_class(unsigned int class, struct pci_dev *from) ;
// 在设备列表中查找具有特定签名或者属于某一特定类的设备的函数。如果没有找
// 到,返回值为 NULL。 from 被用来继续查找;在第一次调用函数时它必须为 NULL,
// 如果想要查找更多的设备,它必须指向前一个找到的设备。这些函数不建议使用,
// 应该用 pci_get_ 系列面数代替。
struct pci_dev *pci_get_device(unsigned int vendor, unsigned int device,
struct pci_dev *from);
struct pci_dev *pci_get_subsys(unsigned int vendor, unsigned int device,
unsigned int ss_vendor, unsigned int ss_device,
struct pci_dev *from);
struct pci_dev *pci_get_slot(struct pci_bus *bus, unsigned int devfn);
// 在设备列表中查找具有特定签名或者属于某一特定类的设备的函数。如果没有找
// 到,返回值为 NULL。 from 被用来继续查找;在第一次调用函数时它必须为 NULL,
// 如果想要查找更多的设备,它必须指向前一个找到的设备。返回的结构体的引用计
// 数被增加、在使用完该结构体之后,必须调用 pci_dev_put 函数。
int pci_read_config_byte(struct pci_dev *dev, int where, u8 *val);
int pci_read_config_word(struct pci_dev *dev, int where, u16 *val);
int pci_read_config_dword(struct pci_dev *dev, int where, u32 *val);
int pci_write_config_byte (struct pci_dev *dev, int where, u8 *val);
int pci_write_config_word (struct pci_dev *dev, int where, u16 *val);
int pci_write_config_dword (struct pci_dev *dev, int where, u32 *val);
// 读取或者写入 PCI 配置寄存器的函数。尽管 Linux 内核处理了字节序问题,但从单
// 字节装配多字节值时,程序员必须小心处理字节序问题。PCI 总线是小头的。
int pci_enable_device(struct pci_dev *dev);
// 激活一个 PCI 设备。
unsigned long pci_resource_start(struct pci_dev *dev, int bar);
unsigned long pci_resource_end(struct pci_dev *dev, int bar);
unsigned long pci_resource_flags(struct pci_dev *dev, int bar);
// 处理 PCI 设备资源的函数。
Linux 使用 struct usb_host_config 结构体来描述 USB 配置,使用 struct usb_device 结构体来描述整个 USB 设备。USB 设备驱动程序通常不需要读取或者写入这些结构体中的任何值,因此这里就不详述它们了。想要深入探究的读者可以在内核源代码树的 include/linux/usb.h 文件中找到对它们的描述。
USB 设备驱动程序通常需要把一个给定的 struct usb_interface 结构体的数据转换为一个 struct usb_device 结构体,USB 核心在很多函数调用中都需要该结构体。 interface_to_usbdev 就是用于该转换功能的函数。
可以期待的是,当前需要 struct usb_device 结构体的所有 USB 调用将来会变为使用一个 struct usb_interface 参数,而且驱动程序不再需要去做转换的工作。
概言之,USB 设备是非常复杂的,它由许多不同的逻辑单元组成。这些逻辑单元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描述如下:
由于单个 USB 物理设备的复杂性,在 sysfs 中表示该设备也相当复杂。无论是物理 USB 设备(用 struct usb_device 表示)还是单独的 USB 接口(用 struct usb_interface 表示),在 sysfs 中均表示为单独的设备(这是因为这些结构体都包含一个 struct device 结构体)。以仅包含一个 USB 接口的简易 USB 鼠标为例,下面是该设备的 sysfs 目录树:
struct usb_device 表示为目录树中的:
/sys/devices/pci0000:00/0000:00:09.0/usb2/2-1
而鼠标的 USB 接口(USB 鼠标驱动程序所绑定的接口)位于如下目录:
/sys/devices/pci0000:00/0000:00:09.0/usb2/2-1/2-1:1.0
我们将描述内核如何分类 USB 设备,以帮助理解上面这些长长的设备路径名的含义。
第一个 USB 设备是一个根集线器(root hub)。这是一个 USB 控制器,通常包含在一个 PCI 设备中。之所以这样命名该控制器,是因为它控制着连接到其上的整个 USB 总线。该控制器是连接 PCI 总线和 USB 总线的桥,也是该总线上的第一个 USB 设备。
所有的根集线器都由 USB 核心分配了一个独特的编号。在我们的例子中,根集线器名为 usb2,因为它是注册到 USB 核心的第二个根集线器。单个系统中可以包含的根集线器的编号在任何时候都是没有限制的。
USB 总线上的每个设备都以根集线器的编号作为其名字中的第一个号码。该号码随后是一个横杠字符和设备所插入的端口号。因为我们例子中的设备插入到第一个端口,1 被添加到了名字中。因此,主 USB 鼠标设备的设备名是 2-1。因为该 USB 设备包含一个接口,导致了树中的另一个设备被添加到 sysfs 路径中。USB 接口的命名方案是设备名直到该接口为止:在我们的例子中,是 2-1 后面加一个冒号和 USB 配置的编号,然后是一个句点和接口的编号。因此对于本例而言,设备名是 2-1:1.0,因为它是第一个配置,具有接口编号零。
概言之,USB sysfs 设备命名方案为:
根集线器 - 集线器端口号 : 配置 . 接口
随着设备更深地进入 USB 树,和越来越多的 USB 集线器的使用,集线器的端口号被添加到跟随着链中前一个集线器端口号的字符串中。对于一个内层的树,其设备名类似于:
根集线器 - 集线器端口号 - 集线器端口号:配置 . 接口
从前面的 USB 设备和接口的目录列表可以看到,所有的 USB 特定信息都可以从 sysfs 直接获得(例如,idVendor、idProduct 和 bMaxPower 信息)。这些文件中的一个,即 bConfigurationValue,可以被写入以改变当前使用的活动 USB 配置。当内核不能够确定选择哪一个配置以恰当地操作设备时,这对于具有多个配置的设备很有用。许多 USB 调制解调器需要向该文件中写入适当的配置值,以便把恰当的 USB 驱动程序绑定到该设备。
sysfs 并没有展示 USB 设备所有的不同部分,它只限于接口级别。设备可能包含的任何可选配置都没有显示,还有和接口相关联的端点的细节。这个信息可以从 usbfs 文件系统找到,该文件系统被挂装到系统的 /proc/bus/usb/ 目录。/proc/bus/usb/devices 文件确实显示了和 sysfs 所展示的所有信息相同的信息,还有系统中存在的所有 USB 设备的可选配置和端点信息。usbfs 还允许用户空间的程序直接访问 USB 设备,这使得许多内核驱动程序可以迁移到用户空间,从而更加容易维护和调试。USB 扫描仪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再存在于内核中,因为它的功能现在包含在了用户空间的 SANE 库程序中。
Linux 内核中的 USB 代码通过一个称为 urb (USB 请求块)的东西和所有的 USB 设备通信。这个请求块使用 struct urb 结构体来描述,可以从 include/linux/usb.h 文件中找到。
urb 被用来以一种异步的方式往 / 从特定的 USB 设备上的特定 USB 端点发送 / 接收数据。它的使用和文件系统异步 I/O 代码中的 kiocb 结构体以及网络代码中的 struct skbuff 很类似。USB 设备驱动程序可能会为单个端点分配许多 urb,也可能对许多不同的端点重用单个的 urb,这取决于驱动程序的需要。设备中的每个端点都可以处理一个 urb 队列,所以多个 urb 可以在队列为空之前发送到同一个端点。一个 urb 的典型生命周期如下:
urb 可以在任何时刻被递交该 urb 的驱动程序取消掉,或者被 USB 核心取消,如果该设备已从系统中移除。urb 被动态地创建,它包含一个内部引用计数,使得它们可以在最后一个使用者释放它们时自动地销毁。
本章描述的处理 urb 的过程是很有用的,因为它使得流处理和其他复杂的、重叠的通信成为可能,而这使驱动程序可以获得最高可能的数据传输速度。不过如果只是想要发送单独的数据块或者控制消息,而不关心数据的吞吐率,过程就不必如此繁琐。(请参考 “不使用 urb 的 USB 传输” 一节)。
// include/linux/usb.h
struct urb {
/* private: usb core and host controller only fields in the urb */
struct kref kref; /* reference count of the URB */
void *hcpriv; /* private data for host controller */
atomic_t use_count; /* concurrent submissions counter */
atomic_t reject; /* submissions will fail */
int unlinked; /* unlink error code */
/* public: documented fields in the urb that can be used by drivers */
struct list_head urb_list; /* list head for use by the urb's
* current owner */
struct list_head anchor_list; /* the URB may be anchored */
struct usb_anchor *anchor;
struct usb_device *dev; /* (in) pointer to associated device */
struct usb_host_endpoint *ep; /* (internal) pointer to endpoint */
unsigned int pipe; /* (in) pipe information */
int status; /* (return) non-ISO status */
unsigned int transfer_flags; /* (in) URB_SHORT_NOT_OK | ...*/
void *transfer_buffer; /* (in) associated data buffer */
dma_addr_t transfer_dma; /* (in) dma addr for transfer_buffer */
struct usb_sg_request *sg; /* (in) scatter gather buffer list */
int num_sgs; /* (in) number of entries in the sg list */
u32 transfer_buffer_length; /* (in) data buffer length */
u32 actual_length; /* (return) actual transfer length */
unsigned char *setup_packet; /* (in) setup packet (control only) */
dma_addr_t setup_dma; /* (in) dma addr for setup_packet */
int start_frame; /* (modify) start frame (ISO) */
int number_of_packets; /* (in) number of ISO packets */
int interval; /* (modify) transfer interval
* (INT/ISO) */
int error_count; /* (return) number of ISO errors */
void *context; /* (in) context for completion */
usb_complete_t complete; /* (in) completion routine */
struct usb_iso_packet_descriptor iso_frame_desc[0];
/* (in) ISO ONLY */
};
struct urb 结构体中 USB 设备驱动程序需要关心的字段有:
struct usb_device *dev
urb 所发送的目标 struct usb_device 指针。该变量在 urb 可以被发送到 USB 核心之前必须由 USB 驱动程序初始化。
unsigned int pipe
urb 所要发送的特定目标 struct usb_device 的端点信息。该变量在 urb 可以被发送到 USB 核心之前必须由 USB 驱动程序初始化。
驱动程序必须使用下列恰当的数来设置该结构体的字段,具体取决于传输的方向。注意每个端点只能属于一种类型。
unsigned int usb_sndctrlpipe(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endpoint)
// 把指定 USB 设备的指定端点号设置为一个控制 OUT 端点。
unsigned int usb_rcvctrlpipe(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endpoint)
// 把指定 USB 设备的指定端点号设置为一个控制 IN 端点。
unsigned int usb_sndbulkpipe(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endpoint)
// 把指定 USB 设备的指定端点号设置为一个批量 OUT 端点。
unsigned int usb_rcvbulkpipe(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med int endpoint)
// 把指定 USB 设备的指定端点号设置为一个批量 IN 端点。
unsigned int usb_sndintpipe(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endpoint)
// 把指定 USB 设备的指定端点号设置为一个中断 OUT 端点。
unsigmed int usb_rcvintpipe(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endpoint)
// 把指定 USB 设备的指定端点号设置为一个中断 IN 端点。
unsigned int usb_sndisocpipe(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endpoint)
// 把指定 USB 设备的指定端点号设置为一个等时 OUT 端点。
unsigned int usb_rcvisocpipe(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med int endpoint)
// 把指定 USB 设备的指定端点号设置为一个等时 IN 端点。
unsigned int transfer_flags
该变量可以被设置为许多不同的位值,取决于 USB 驱动程序对 urb 的具体操作。可用的值包括:
void *transfer_buffer
指向用于发送数据到设备(OUT urb)或者从设备接收数据(IN urb)的缓冲区的指针。为了使主控制器正确地访问该缓冲区,必须使用 kmalloc * 创建它,而不是在栈中或者静态内存中。对于控制端点,该缓冲区用于传输数据的中转。
dma_addr_t transfer_dma
用于以 DMA 方式传输数据到 USB 设备的缓冲区。
int transfer_buffer_length
transfer_buffer 或者 transfer_dma 变量所指向的缓冲区的大小(因为一个 urb 只能使用其中一个)。如果该值为 0、两个传输缓冲区都没有被 USB 核心使用。
对于一个 OUT 端点,如果端点的最大尺寸小于该变量所指定的值,到 USB 设备的传输将被分解为更小的数据块以便正确地传输数据。这种大数据量的传输以连续的 USB 帧的方式进行。在一个 urb 中提交一个大数据块然后让 USB 主控制器把它分割为更小的块,比以连续的次序发送更小的缓冲区的速度快得多。
unsigned char *setup_packet
指向控制 urb 的设置数据包的指针。它在传输缓冲区中的数据之前被传送。该变量只对控制 urb 有效。
dma_addr_t setup_dma
控制 urb 用于设置数据包的 DMA 缓冲区。它在普通传输缓冲区中的数据之前被传送。该变量只对控制 urb 有效。
usb_complete_t complete
指向一个结束处理例程的指针,当 urb 被完全传输或者发生错误时,USB 核心将调用该函数。在该函数内,USB 驱动程序可以检查 urb、释放它,或者把它重新提交到另一个传输中去。(有关结束处理例程的详情请参阅 “结束 urb: 结束回调处理例程” 一节)。
usb_complete_t 的类型定义为:
typedef void (*usb_complete_t)(struct urb *, struct pt_regs *);
void *context
指向一个可以被 USB 驱动程序设置的数据块。它可以在结束处理例程中当 urb 被返回到驱动程序时使用。有关该变量的详情请参阅随后的小节。
int actual_length
当 urb 结束之后,该变量被设置为 urb 所发送的数据(OUT urb)或者 urb 所接收的数据(IN urb)的实际长度。对于 IN urb,必须使用该变量而不是 transfer_buffer_length 变量,因为所接收的数据可能小于整个缓冲区的尺寸。
int status
当 urb 结束之后,或者正在被 USB 核心处理时,该变量被设置为 urb 的当前状态。USB 驱动程序可以安全地访问该变量的唯一时刻是在 urb 结束处理例程中(在 “结束 urb: 结束回调处理例程” 一节中描述)。该限制是为了防止当 urb 正在被 USB 核心处理时竞态的发生。对于等时 urb,该变量的一个成功值(0)只表示 urb 是否已经被解开链接。如果要获取等时 urb 的详细状态,应该检查 iso_frame_desc 变量。
该变量的有效值包括:
int start_frame
设置或者返回初始的帧数量,用于等时传输。
int interval
urb 被轮询的时间间隔。仅对中断或者等时 urb 有效。该值的单位随着设备速度的不同而不同。对于低速和满速的设备,单位是帧,相当于毫秒。对于其他设备,单位是微帧(microframe),相当于毫秒的 1/8。对于等时或者中断 urb,在 urb 被发送到 USB 核心之前,USB 驱动程序必须设置该值。
int number_of_packets
仅对等时 urb 有效,指定该 urb 所处理的等时传输缓冲区的数量。对于等时 urb,在 urb 被发送到 USB 核心之前,USB 驱动程序必须设置该值。
int error_count
由 USB 核心设置,仅用于等时 urb 结束之后。它表示报告了任何一种类型错误的等时传输的数量。
struct usb_iso_packet_descriptor iso_frame_desc[0]
仅对等时 urb 有效。该变量是一个 struct usb_iso_packet_descriptor 结构体数组。该结构体允许单个 urb 一次定义许多等时传输。它还用于收集每个单独传输的传输状态。
struct usb_iso_packet_descriptor 由下列字段组成:
// include/linux/usb.h
struct usb_iso_packet_descriptor {
unsigned int offset;
unsigned int length; /* expected length */
unsigned int actual_length;
int status;
};
struct urb 结构体不能在驱动程序中或者另一个结构体中静态地创建,因为这样会
破坏 USB 核心对 urb 所使用的引用计数机制。它必须使用 usb_alloc_urb 函数来创建。该函数原型如下:
struct urb *usb_alloc_urb(int iso_packets, int mem_flags);
第一个参数,iso_packets,是该 urb 应该包含的等时数据包的数量。如果不打算创建等时 urb,该值应该设置为 0 。第二个参数,mem_flags,和传递给用于从内核分配内存的 kmalloc 函数(这些标志的详情参见第八章的 “标志参数” 一节)的标志有相同的类型。如果该函数成功地为 urb 分配了足够的内存空间,指向该 urb 的指针将被返回给调用函数。如果返回值为 NULL,说明 USB 核心内发生了错误,驱动程序需要进行适当的清理。
当一个 urb 被创建之后,在它可以被 USB 核心使用之前必须被正确地初始化。关于如何初始化不同类型的 urb,参见随后的小节。
驱动程序必须调用 usb_free_urb 函数来告诉 USB 核心驱动程序已经使用完 urb 。该函数只有一个参数:
void usb_free_urb(struct urb *urb);
这个参数是指向所需释放的 struct urb 的指针。在该函数被调用之后,urb 结构体就消失了,驱动程序不能再访问它。
usb_fill_int_urb 是一个辅助函数,用来正确地初始化即将被发送到 USB 设备的中断端点的 urb:
void usb_fill_int_urb(struct urb *urb, 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pipe,
void *transfer_buffer, int buffer_length, usb_complete_t complete,
void *context, int interval);
该函数包含很多的参数:
struct urb *urb
指向需初始化的 urb 的指针。
struct usb_device *dev
该 urb 所发送的目标 USB 设备。
unsigned int pipe
该 urb 所发送的目标 USB 设备的特定端点。该值是使用前述 usb_sndintpipe 或 usb_rcvintpipe 函数来创建的。
void *transfer_buffer
用于保存外发数据或者接收数据的缓冲区的指针。注意它不能是一个静态的缓冲区,必须使用 kmalloc 调用来创建。
int buffer_length
transfer_buffer 指针所指向的缓冲区的大小。
usb_complete_t complete
指向当该 urb 结束之后调用的结束处理例程的指针。
void *context
指向一个小数据块,该块被添加到 urb 结构体中以便进行结束处理例程后面的查找。
int interval
该 urb 应该被调度的间隔。有关该值的正确单位,请参考前面对 struct urb 结构体的描述。
批量 urb 的初始化和中断 urb 很相似。所使用的相关函数是 usb_fill_bulk_urb,原型如下:
void usb_fill_bulk_urb(struct urb *urb, 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pipe,
void *transfer_buffer, int buffer_length,
usb_complete_t complete, void *context);
该函数的参数和 usb_fill_int_urb 函数完全一样。不过,没有时间间隔参数,因为批量 urb 没有时间间隔值。请注意,无符号整型 pipe 变量必须使用 usb_sndbulkpipe 或 usb_rcvbulkpipe 函数来初始化。
usb_fill_int_urb 函数不在 urb 中设置 transfer_flags 变量,因此,驱动程序必须自已来修改该字段。
控制 urb 的初始化方法和批量 urb 几乎一样,调用 usb_fill_control_urb 函数。
void usb_fill_control_urb(struct urb *urb, 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pipe,
unsigned char *setup_packet, void *transfer_buffer,
int buffer_length, usb_complete_t complete, void *context);
函数参数和 usb_fill_bulk_urb 函数完全一样,除了一个新的参数,即 unsigned char *setup_packet,它指向即将被发送到端点的设置数据包的数据。同样,无符号整型 pipe 变量必须使用 usb_sndctrlpipe 或 usb_rcvictrlpipe 数来初始化。
usb_fill_control_urb 函数不设置 urb 中的 transfer_flags 变量,因此驱动程序必须自已修改该字段。大部分的驱动程序不使用该函数,因为使用 “不使用 urb 的 USB 传输” 一节中描述的同步 API 调用更加简单。
不幸的是,等时 urb 没有和中断、控制和批量 urb 类似的初始化函数。因此它们在被提交到 USB 核心之前,必须在驱动程序中 “手工地” 进行初始化。下面是一个关于如何正确地初始化该类型 urb 的例子。它是从主内核源代码树的 drivers/usb/media 目录下的 konicawc.c 内核驱动程序中拿出来的。
urb->dev = dev;
urb->context = uvd;
urb->pipe = usb_rcvisocpipe(dev, uvd->video_endp-1);
urb->interval = 1;
urb->transfer_flags = URB_ISO_ASAP;
urb->transfer_buffer = cam->sts_buf[i];
urb->complete = konicawc_isoc_irq;
urb->number_of_packets = FRAMES_PER_DESC;
urb->transfer_buffer_length = FRAMES_PER_DESC;
for (j=0; j < FRAMES_PER_DESC; j++) {
urb->iso_frame_desc[j].offset = j;
urb->iso_frame_desc[j].length = 1;
}
一旦 urb 被 USB 驱动程序正确地创建和初始化之后,就可以提交到 USB 核心以发送到 USB 设备了。这是通过调用 usb_submit_urb 函数来完成的。
int usb_submit_urb(struct urb *urb, int men_flags);
urb 参数是指向即将被发送到设备的 urb 的指针。mem_flags 参数等同于传递给 kmalloc 调用的同一个参数,用于告诉 USB 核心如何在此时及时地分配内存缓冲区。
当一个 urb 被成功地提交到 USB 核心之后,在接收函数被调用之前不能访问该 urb 结构体中的任何字段。因为 usb_submit_urb 函数可以在任何时刻调用(包括从一个中断上下文中),mem_flags 变量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其实只有三个有效的值可以被使用,取决于 usb_submit_urb 何时被调用:
如果调用 usb_submit_urb 成功,把对 urb 的控制转交给 USB 核心,该函数返回 0;否则,返回负的错误号。如果函数调用成功,当 urb 结束的时候 urb 的结束处理例程(由结束函数指针指定)正好被调用一次。当该函数被调用时,USB 核心结束了对 URB 的处理,此刻对它的控制被返回给设备驱动程序。
只有三种结束 urb 和调用结束函数的情形:
本章的稍后将给出一个如何在 urb 结束调用内检测各种不同的返回值的示例。
应该调用 usb_kill_urb 或 usb_unlink_urb 函数来终止一个已经被提交到 USB 核心的 urb。
int usb_kill_urb(struct urb *urb);
int usb_unlink_urb(struct urb *urb);
这两个函数的 urb 参数是指向即将被取消的 urb 的指针。
如果调用 usb_kill_urb 面数,该 urb 的生命周期将被终止。通常是当设备从系统中被断开时,在断开回调函数中调用该函数。
对于某些驱动程序而言,应该使用 usb_unlink_urb 函数来告诉 USB 核心终止一个 urb。该函数并不等到 urb 完全被终止之后才返回到调用函数。这对于在中断处理例程中或者持有一个自旋锁时终止一个 urb 是很有用的,因为等待一个 urb 完全被终止需要 USB 核心具有使调用进程睡眠的能力。该函数需要被要求终止的 urb 中的 URB_ASYNC_UNLINK 标志值被设置才能正确地工作。
编写一个 USB 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和 pci_driver 类似:驱动程序把驱动程序对象注册到 USB 子系统中,稍后再使用制造商和设备标识来判断是否已经安装了硬件。
struct usb_device_id 结构体提供了一列不同类型的该驱动程序支持的 USB 设备。USB 核心使用该列表来判断对于一个设备该使用哪一个驱动程序,热插拔脚本使用它来确定当一个特定的设备插入到系统时该自动装载哪一个驱动程序。
struct usb_device_id 结构体包括下列字段:
// include/linux/mod_devicetable.h
struct usb_device_id {
/* which fields to match against? */
__u16 match_flags;
/* Used for product specific matches; range is inclusive */
__u16 idVendor;
__u16 idProduct;
__u16 bcdDevice_lo;
__u16 bcdDevice_hi;
/* Used for device class matches */
__u8 bDeviceClass;
__u8 bDeviceSubClass;
__u8 bDeviceProtocol;
/* Used for interface class matches */
__u8 bInterfaceClass;
__u8 bInterfaceSubClass;
__u8 bInterfaceProtocol;
/* not matched against */
kernel_ulong_t driver_info;
};
对于 PCI 设备,有许多用来初始化该结构体的宏:
USB_DEVICE(vendor, product)
// 创建一个 struct usb_device_id 结构体,仅和指定的制造商和产品 ID 值相匹配。
// 该宏常用于需要一个特定驱动程序的 USB 设备。
USB_DEVICE_VER(vendor, product, lo, hi)
// 创建一个 struct usb_device_id 结构体,仅和某版本范围内的指定制造商和产
// 品 ID 值相匹配。
USB_DEVICE_INFO(class, subclass, protocol)
// 创建一个 struct usb_device_id 结构体,仅和 USB 设备的指定类型相匹配。
USB_INTERFACE_INFO(class, subclass, protocol)
// 创建一个 struct usb_device_id 结构体,仅和 USB 接口的指定类型相匹配。
因此,对于一个只控制来自单一制造商的单一 USB 设备的简单 USB 设备驱动程序来说,struct usb_device_id 表将被定义为:
/* 该驱动程序支持的设备列表 */
static struct usb_device_id skel_table [ ] = {
{ USB_DEVICE(USB_SKEL_VENDOR_ID, USB_SKEL_PRODUCT_ID) },
{ } /* 终止入口项 */
};
MODULE_DEVICE_TABLE(usb, skel_table);
对于 PC 驱动程序,MODULE_DEVICE_TABLE 宏是必需的,以允许用户空间的工具判断出该驱动程序可以控制什么设备。但是对于 USB 驱动程序来说,字符串 usb 必须是该宏中的第一个值。
所有 USB 驱动程序都必须创建的主要结构体是 struct usb_driver。该结构体必须由 USB 驱动程序来填写,包括许多回调函数和变量,它们向 USB 核心代码描述了 USB 驱动程序。
// include/linux/usb.h
struct usb_driver {
const char *name;
int (*probe) (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const struct usb_device_id *id);
void (*disconnect) (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int (*ioctl) (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unsigned int code,
void *buf);
int (*suspend) (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pm_message_t message);
int (*resume) (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int (*reset_resume)(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int (*pre_reset)(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int (*post_reset)(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const struct usb_device_id *id_table;
struct usb_dynids dynids;
struct usbdrv_wrap drvwrap;
unsigned int no_dynamic_id:1;
unsigned int supports_autosuspend:1;
unsigned int soft_unbind:1;
};
#define to_usb_driver(d) container_of(d, struct usb_driver, drvwrap.driver)
struct module *owner
指向该驱动程序的模块所有者的指针。USB 核心使用它来正确地对该 USB 驱动程序进行引用计数,使它不会在不合适的时刻被卸载掉。该变量应该被设置为 THIS_MODULE 。
const char *name
指向驱动程序名字的指针。在内核的所有 USB 驱动程序中它必须是唯一的,通常被设置为和驱动程序模块名相同的名字。如果该驱动程序运行在内核中,可以在 sysfs 的 /sys/bus/usb/drivers/ 下面找到它。
const struct usb_device_id *id_table
指向 struct usb_device_id 表的指针,该表包含了一列该驱动程序可以支持的所有不同类型的 USB 设备。如果没有设置该变量,USB 驱动程序中的探测回调函数不会被调用。如果想要驱动程序对于系统中的每一个 USB 设备都被调用,创建一个只设置 driver_info 字段的条目:
static struct usb_device_id usb_ids[ ] = {
{.driver_info = 42},
{ }
};
int (*probe) (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const struct usb_device_id *id)
指向 USB 驱动程序中的探测函数的指针。当 USB 核心认为它有一个 struct usb_interface 可以由该驱动程序处理时,它将调用该函数(在 “探测和断开的细节” 一节中描述)。USB 核心用来作判断的指向 struct usb_device_id 的指针也被传递给该函数。如果 USB 驱动程序确认传递给它的 struct usb_interface, 它应该恰当地初始化设备然后返回 0。如果驱动程序不确认该设备,或者发生了错误,它应该返回一个负的错误值。
void (*disconnect) (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指向 USB 驱动程序中的断开函数的指针。当 struct usb_interface 被从系统中移除或者驱动程序正在从 USB 核心中卸载时,USB 核心将调用该函数(在 “探测和断开的细节” 一节中描述)。
因此,创建一个有效的 struct usb_driver 结构体只需要初始化五个字段:
static struct usb_driver skel_driver = {
.owner = THIS_MODULE,
.name = "skeleton",
.id_table = skel_table,
.probe = skel_probe,
.disconnect = skel_disconnect,
};
struct usb_driver 还包含了另外几个回调函数,这些函数不是很常用,对于一个 USB 驱动程序的正常工作不是必需的:
int (*ioctl) (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unsigned int code, void *buf)
指向 USB 驱动程序中的 ioctl 函数。如果该函数存在,当用户空间的程序对 usbfs 文件系统中的设备文件进行了 ioctl 调用,而和该设备文件相关联的 USB 设备附着在该 USB 驱动程序上时,它将被调用。实际上,只有 USB 集线器驱动程序使用该 ioctl,其他的 USB 驱动程序都没有使用它的真实需要。
int (*suspend) (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u32 state)
指向 USB 驱动程序中的挂起函数的指针。当设备将被 USB 核心挂起时调用该函数。
int (*resume) (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指向 USB 驱动程序中的恢复函数的指针。当设备将被 USB 核心恢复时调用该函数。
以 struct usb_driver 指针为参数的 usb_register_driver 函数调用把 struct usb_driver 注册到 USB 核心。传统上是在 USB 驱动程序的模块初始化代码中完成该工作的:
static int __init usb_skel_init(void) {
int result;
/* 把该驱动程序注册到 USB 子系统 */
result = usb_register(&skel_driver);
if (result)
err("usb_register failed. Error number 8d", result);
return result;
}
当 USB 驱动程序将要被卸载时,需要把 struct usb_driver 从内核中注销。通过调用 usb_deregister 来完成该工作。当该调用发生时,当前绑定到该驱动程序上的任何 USB 接口都被断开,断开函数将被调用。
static void __exit usb_skel_exit(void) {
/* 把该驱动程序从 USB 子系统注销 */
usb_deregister(&skel_driver);
}
上一节描述的 struct usb_driver 结构体中,驱动程序指定了两个 USB 核心在适当时间调用的函数。当一个设备被安装而 USB 核心认为该驱动程序应该处理时,探测函数被调用;探测函数应该检查传递给它的设备信息,确定驱动程序是否真的适合该设备。当驱动程序因为某种原因不应控制设备时,断开函数被调用,它可以做一些清理的工作。
探测和断开回调函数都是在 USB 集线器内核线程的上下文中被调用的,因此在其中睡眠是合法的。然而,建议大部分的工作尽可能地在用户打开设备时完成,从而把 USB 探测的时间减到最少。因为 USB 核心在单一线程中处理 USB 设备的添加和删除,任何低速的设备驱动程序都可以增加 USB 设备的探测时间,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
在探测回调函数中,USB 驱动程序应该初始化任何可能用于控制 USB 设备的局部结构体。它还应该把所需的任何设备相关信息保存到局部结构体中,因为在此时做该工作是比较容易的。例如,USB 驱动程序通常需要探测设备的端点地址和缓冲区大小,因为需要它们才能和设备进行通信。这里是一些示例代码,它们探测批量类型的 IN 和 OUT 端点,把相关的信息保存到一个局部设备结构体中:
/* 设置端点信息 */
/* 只使用第一个批量 IN 和批量 OUT 端点 */
iface_desc = interface->cur_altsetting;
for (i = 0; i < iface_desc->desc.bNumEndpoints; ++i) {
endpoint = &iface_desc->endpoint[i].desc;
if (!dev->bulk_in_endpointAddr &&
(endpoint->bEndpointAddress & USB_DIR_IN) &&
((endpoint->bmAttributes & USB_ENDPOINT_XFERTYPE_MASK)
== USB_ENDPOINT_XFER_BULK)) {
/* 发现一个批量 IN 类型的端点 */
buffer_size = endpoint->wMaxPacketSize;
dev->bulk_in_size = buffer_size;
dev->bulk_in_endpointAddr = endpoint->bEndpointAddress;
dev->bulk_in_buffer = kmalloc(buffer_size, GFP_KERNEL);
if (!dev->bulk_in_buffer) {
err("Could not allocate bulk_in_buffer");
goto error;
}
}
if (!dev->bulk_out_endpointAddr &&
!(endpoint->bEndpointAddress & USB_DIR_IN) &&
((endpoint->bmAttributes & USB_ENDPOINT_XFERTYPE_MASK)
== USB_ENDPOINT_XFER_BULK)) {
/* 发现一个批量 OUT 类型的端点 */
dev->bulk_out_endpointAddr = endpoint->bEndpointAddress;
}
if (!(dev->bulk_in_endpointAddr && dev->bulk_out_endpointAddr)) {
err("Could not find both bulk-in and bulk-out endpoints");
goto error;
}
}
该代码块首先循环访问该接口中存在的每一个端点,赋予该端点结构体的局部指针以使
稍后的访问更加容易:
for (i = 0; i < iface_desc->desc.bNumEndpoints; ++i) {
endpoint = &iface_desc->endpoint[i].desc;
然后,在我们有了一个端点,而还没有发现批量 IN 类型的端点时,查看该端点的方向是否为 IN。这可以通过检查位掩码 USB_DIR_IN 是否包含在 bEndpointaddress 端点变量中来确定。如果是的话,我们测定该端点类型是否批量,这通过首先以 USB_ENDPOINT_XFERTYPE_MASK 位掩码来取 bmAttributes 变量的值,然后检查它是否和 USB_ENDPOINT_XFER_BULK 值匹配来完成:
if (!dev->bulk_in_endpointAddr &&
(endpoint->bEndpointAddress & USB_DIR_IN) &&
((endpoint->bmAttributes & USB_ENDPOINT_XFERTYPE_MASK)
== USB_ENDPOINT_XFER_BULK)) {
如果所有这些检测都通过了,驱动程序就知道它已经发现了正确的端点类型,可以把该
端点的相关信息保存到一个局部结构体中,以便稍后使用它来和端点进行通信:
/* 发现一个批量 IN 类型的端点 */
buffer_size = endpoint->wMaxPacketSize;
dev->bulk_in_size = buffer_size;
dev->bulk_in_endpointAddr = endpoint->bEndpointAddress;
dev->bulk_in_buffer = kmalloc(buffer_size, GFP_KERNEL);
if (!dev->bulk_in_buffer) {
err("Could not allocate bulk_in_buffer");
goto error;
}
因为 USB 驱动程序需要在设备生命周期的稍后时间获取和该 struct usb_interface 相关联的局部数据结构体,所以可以调用 usb_set_intfdata 函数:
/* 把数据指针保存到这个接口设备中 */
usb_set_intfdata(interface, dev);
该函数接受一个指向任意数据类型的指针,把它保存到 struct usb_interface 结构体中以方便后面的访问。应该调用 usb_get_intfdata 函数来获取数据:
struct usb_skel *dev;
struct usb_interface *interface;
int subminor;
int retval = 0;
subminor = iminor(inode);
interface = usb_find_interface(&skel_driver, subminor);
if (!interface) {
err ("%s - error, can't find device for minor %d",
__FUNCTION__, subminor);
retval = -ENODEV;
goto exit;
}
dev = usb_get_intfdata(interface);
if (!dev) {
retval = -ENODEV;
goto exit;
}
usb_get_intfdata 通常在 USB 驱动程序的打开函数和断开函数中被调用。正是归功于这两个函数,USB 驱动程序不需要维护一个静态的指针数组来存储系统中所有当前设备的设备结构体。对设备信息的非直接引用使得任何 USB 驱动程序都可以支持数量不限的设备。
如果 USB 驱动程序没有和处理设备与用户交互(例如输入、tty、视频等等)的另一种类型的子系统相关联,驱动程序可以使用 USB 主设备号,以便在用户空间使用传统的字符驱动程序接口。如果要这么做,USB 驱动程序必须在探测函数中调用 usb_register_dev 函数来把设备注册到 USB 核心。只要该函数被调用,就要确保设备和驱动程序都处于可以处理用户访问设备的要求的恰当状态。
/* 现在可以注册设备了,它已准备好了 */
retval = usb_register_dev(interface, &skel_class);
if (retval) {
/* 某些情况造成我们不能注册该驱动程序 */
err("Not able to get a minor for this device.");
usb_set_intfdata(interface, NULL);
goto error;
}
usb_register_dev 函数需要一个指向 struct usb_interface 的指针和一个指向 struct usb_class_driver 结构的指针。这个 struct usb_class_driver 用于定义许多不同的参数,在注册一个次设备号时 USB 驱动程序需要 USB 核心知道这些参数。该结构体包括如下的变量:
// drivers/usb/core/file.c
int usb_register_dev(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struct usb_class_driver *class_driver);
// include/linux/usb.h
struct usb_class_driver {
char *name;
char *(*devnode)(struct device *dev, mode_t *mode);
const struct file_operations *fops;
int minor_base;
};
当一个 USB 设备被断开时,和该设备相关联的所有资源都应该被尽可能地清理掉。在此时,如果已经在探测函数中调用了 usb_register_dev 来为该 USB 设备分配一个次设备号的话,必须调用 usb_deregister_dev 函数来把次设备号交还 USB 核心。
在断开函数中,从接口获取之前调用 usb_set_intfdata 设置的任何数据也是很重要的。然后设置 struct usb_interface 结构体中的数据指针为 NULL,以防止任何不适当的对该数据的进行的错误访问。
static void skel_disconnect(struct usb_interface *interface) {
struct usb_skel *dev;
int minor = interface->minor;
/* 防止skel_open() 和 skel_disconnect() 竞争 */
lock_kernel();
dev = usb_get_intfdata(interface);
usb_set_intfdata(interface, NULL);
/* 返回次设备号 */
usb_deregister_dev(interface, &skel_class);
unlock_kernel();
/* 减小使用计数 */
kref_put (&dev->kref, skel_delete);
info("USB Skeleton #8d now disconnected", minor);
}
注意上述代码片段中的 lock_kernel 调用。它获取了大内核锁,以使断开回调函数在试图获取一个正确的接口数据结构体指针时不会和打开调用遭遇竞态。因为打开函数是在大内核锁被获取的情况下被调用的,如果断开函数也获取了同一个锁,驱动程序中只有一个部分可以访问和设置接口数据指针。
就在 USB 设备的断开回调函数被调用之前,所有正在传输到设备的 urb 都被 USB 核心取消,因此驱动程序不必要对这些 urb 显式地调用 usb_kill_urb。在 USB 设备已经被断开之后,如果驱动程序试图通过调用 usb_submit_urb 来提交一个 urb 给它、提交将会失败并返回错误值 -EPIPE。
当驱动程序有数据要发送到 USB 设备时(典型地发生在驱动程序的写函数中),必须分配一个 urb 来把数据传输给设备:
urb = usb_alloc_urb(0, GFP_KERNEL);
if (!urb) {
retval -ENOMEM;
goto error;
}
在 urb 被成功地分配之后,还应该创建一个 DMA 缓冲区来以最高效的方式发送数据到设备,传递给驱动程序的数据应该复制到该缓冲区中:
buf = usb_buffer_alloc(dev->udev, count, GFP_KERNEL, &urb->transfer_dma);
if (!buf) {
retval = -ENOMEM;
goto error;
}
if (copy_from_user(buf, user_buffer, count)) {
retval = -EFAULT;
goto error;
}
一且数据从用户空间正确地复制到了局部缓冲区中,urb 必须在可以被提交给 USB 核心之前被正确地初始化:
/* 正确地初始化 urb */
usb_fill_bulk_urb(urb, dev->udev,
usb_sndbulkpipe(dev->udev, dev->bulk_out_endpointAddr),
buf, count, skel_write_bulk_callback, dev);
urb->transfer_flags |= URB_NO_TRANSFER_DMA_MAP;
现在 urb 被正确地分配了,数据被正确地复制了,urb 被正确地初始化了,它就可以被提交给 USB 核心以传输到设备:
/* 把数据从批量端口发出 */
retval = usb_submit_urb(urb, GFP_KERNEL);
if (retval) {
err("%s - failed submitting write urb, error %d", __FUNCTION___, retval);
goto error;
}
在 urb 被成功地传输到 USB 设备之后(或者传输中发生了某些事情),urb 回调函数将被 USB 核心调用。在我们的例子中,我们初始化 urb,使之指向 skel_write_bulk_callback 函数、它就是被调用的函数:
static void skel_write_bulk_callback(struct urb *urb, struct pt_regs *regs) {
/* sync/async 解链接故障不是错误 */
if (urb->status &&
!(urb->status == -ENOENT ||
urb->status == -ECONNRESET ||
urb->status == -ESHUTDOWN)) {
dbg("%s - nonzero write bulk status received: %d",
__FUNCTION__, urb->status);
}
/* 释放已分配的缓冲区 */
usb_buffer_free(urb->dev, urb->transfer_buffer_length,
urb->transfer_buffer, urb->transfer_dma);
}
回调函数中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检查 urb 的状态,以确定该 urb 是否已经成功地结束。错误值,-ENOENT、-ECONNRESET 和 - ESHUTDOWN 不是真的传输错误,只是报告一次成功的传输的相关情况(请参考 “struct urb” 一节中描述的 urb 可能的错误的列表)。之后回调函数释放传输时分配给该 urb 的缓冲区。
当 urb 回调函数正在运行时另一个 urb 被提交到设备是很常见的。这对于发送流式数据到设备很有用。不要忘了 urb 回调函数是运行在中断上下文中的,因此它不应该进行任何内存分配、持有任何信号量或者做任何其他可能导致进程睡眠的事情。当在回调函数内提交一个 urb 时,如果它在提交过程中需要分配新的内存块的话,使用 GFP_ATOMIC 标志来告诉 USB 核心不要睡眠。
有时候 USB 驱动程序只是要发送或者接收一些简单的 USB 数据,而不想把创建一个 struct urb、初始化它、然后等待该 urb 接收函数运行这些麻烦事都走一遍。有两个提供了更简单接口的函数可以使用。
usb_bulk_msg 创建一个 USB 批量 urb,把它发送到指定的设备,然后在返回调用者之前等待它的结束。它定义为:
int usb_bulk_msg(struct usb_device *usb_dev, unsigned int pipe, void *data,
int len, int *actual_length, int timeout);
该通数的参数为:
如果函数调用成功,返回值为 0;否则,返回一个负的错误值。该错误值和 “struct urb” 一节中描述的 urb 错误编号相匹配。如果成功 1,actual_length 参数包含从该消息发送或者接收的字节数。
下面是一个使用该函数调用的例子:
/* 进行阻塞的批量读,以从设备获取数据 */
retval = usb_bulk_msg(dev->udev,
usb_rcvbulkpipe(dev->udev, dev->bulk_in_endpointAddr),
dev->bulk_in_buffer,
min(dev->bulk_in_size, count),
&count, HZ*10);
/* 如果读成功,复制数据到用户空间 */
if (!retval) {
if (copy_to_user(buffer, dev->bulk_in_buffer, count))
retval -EFAULT;
else
retval = count;
}
该例子说明了一个从 IN 端点的简单的批量读。如果读取成功,数据被复制到用户空间。通常在 USB 驱动程序的读函数中完成这个工作。
不能在一个中断上下文中或者在持有自旋锁的情况下调用 usb_bulk_msg 函数。同样,该函数不能被任何其他函数取消,因此使用它的时候要小心;确保驱动程序的断开函数了解足够的信息,在允许自身从内存中被卸载之前等待该调用的结束。
除了允许驱动程序发送和接收 USB 控制消息之外,usb_control_msg 函数的运作和 usb_bulk_msg 函数类似:
int usb_control_msg(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pipe,
__u8 request, __u8 requesttype,
__u16 value, __u16 index,
void *data, __u16 size, int timeout);
该函数的参数和 usb_bulk_msg 很相似,但有几个重要的区别:
struct usb_device *dev
指向控制消息所发送的目标 USB 设备的指针。
unsigned int pipe
该控制消息所发送的目标 USB 设备的特定端点。该值是调用 usb_sndctrlpipe 或 usb_revctrlpipe 来创建的。
__u8 request
控制消息的 USB 请求值。
__u8 requesttype
控制消息的 USB 请求类型值。
__u16 value
控制消息的 USB 消息值。
__u16 index
控制消息的 USB 消息索引值。
void *data
如果是一个 OUT 端点,它是指向即将发送到设备的数据的指针。如果是一个 IN 端点,它是指向从设备读取的数据应该存放的位置的指针。
__u16 size
data 参数所指缓冲区的大小。
int timeout
以 jiffies 为单位的应该等待的超时时间。如果该值为 0,该函数将一直等待消息的结束。
如果函数调用成功,它返回传输到设备或者从设备读取的字节数;如果不成功,它返回一个负的错误值。
request、requesttypevalue 和 index 参数都直接映射到 USB 规范的 USB 控制消息定义处。关于这些参数的有效值和如何使用,请参考 USB 规范的第九章。
和 usb_bulk_msg 函数一样,usb_control_msg 函数不能在一个中断上下文中或者持有自旋锁的情况下调用。同样,该函数不能被任何其他函数取消,因此使用它的时候要小心;确保驱动程序的断开函数了解足够的信息,在允许自身从内存中被卸载之前等待该调用的结束。
USB 核心中的许多辅助函数可以用来从所有 USB 设备中获取标准的信息。这些函数不能在一个中断上下文中或者持有自旋锁的情况下调用。
usb_get_descriptor 函数从指定的设备获取指定的 USB 描述符。该函数定义为:
int usb_get_descriptor(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char type,
unsigned char index, void *buf, int size);
USB 驱动程序可以使用该函数来从 struct usb_device 结构体中获取任何没有存在于已有 struct usb_device 和 struct usb_interface 结构体中的设备描述符,例如音频描述符或者其他的类型特定信息。该函数的参数为:
struct usb_device *usb_dev
指向想要获取描述符的目标 USB 设备的指针。
unsigned char type
描述符的类型。该类型在 USB 规范中有描述,可以是下列类型中的一种:
unsigned char index
应该从设备获取的描述符的编号。
void *buf
指向复制描述符到其中的缓冲区的指针。
int size
buf 变量所指内存的大小。
如果该函数调用成功,它返回从设备读取的字节数。否则,它返回一个由该函数调用的
底层的 usb_control_msg 函数返回的一个负的错误值。
usb_get_descriptor 调用更常用于从 USB 设备获取一个字符串。因为这很常见,所以提
供了一个名为 usb_get_string 的辅助函数来完成该工作:
int usb_get_string(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short langid,
unsigned char index, void *buf, int size);
如果成功,该函数返回从设备接收的字符串的字节数。否则,它返回一个由该函数调用的底层的 usb_control_msg 函数返回的一个负的错误值。
如果该函数调用成功,它返回一个以 UTF-16LE 格式(Unicode,每个字符 16 位,小端字节序)编码的字符串,保存在 buf 参数所指的缓冲区中。因为这种格式不是很有用,有另一个名为 usb_string 的函数返回从 USB 设备读取的已经转换为 ISO 8859-1 格式的字符串。这种字符集是 Unicode 的一个 8 位的子集,是英语和其他西欧语言字符串的最常见格式。因为它是 USB 设备的字符串的典型格式,建议使用 usb_string 函数而不是 usb_get_string 函数。
本节总结本章中介绍的符号:
#include
// 和 USB 相关的所有内容所在的头文件。所有的 USB 设备驱动程序都必须包括该文件。
struct usb_driver;
// 描述 USB 驱动程序的结构体。
struct usb_device_id;
// 描述该驱动程序支持的 USB 设备类型的结构体。
int usb_register(struct usb_driver *d);
void usb_deregister(struct usb_driver *d);
// 用于往 USB 核心注册和注销 USB 驱动程序的函数。
struct usb_device *interface_to_usbdev(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 从一个 struct usb_interface * 获取一个控制的 struct usb_device * 。
struct usb_device;
// 控制整个 USB 设备的结构体。
struct usb_interface;
// 主要的 USB 设备结构体,所有的 USB 驱动程序都用它来和 USB 核心进行通信。
void usb_set_intfdata(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void *data);
void *usb_get_intfdata(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 用于设置和获取 struct usb_interface 内私有数据指针段的函数。
struct usb_class_driver;
// 描述了想要使用 USB 主设备号和用户空间程序进行通信的 USB 驱动程序的结构体。
int usb_register_dev(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struct usb_class_driver *class_driver);
void usb_deregister_dev(struct usb_interface *intf,
struct usb_class_driver *class_driver);
// 用于注册和注销特定的 struct usb_interface * 结构体的函数,使用一个 struct
// usb_class_driver * 结构体。
struct urb;
// 描述一个 USB 数据传输的结构体。
struct urb *usb_alloc_urb(int iso_packets, int mem_flags);
void usb_free_urb(struct urb *urb);
// 用于创建和销毁一个 struct urb * 的函数。
int usb_submit_urb(struct urb *urb, int mem_flags);
int usb_kill_urb(struct urb *urb);
int usb_unlink_urb(struct urb *urb);
// 用于开始和终止一个 USB 数据传输。
void usb_fill_int_urb(struct urb *urb, 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pipe, void *transfer_buffer, int buffer_length,
usb_complete_t complete, void *context, int interval);
void usb_fill_bulk_urb(struct urb *urb, 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pipe, void *transfer_buffer, int buffer_length,
usb_complete_t complete, void *context);
void usb_fill_control_urb(struct urb *urb, 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pipe, unsigned char *setup_packet,
void *transfer_buffer, int buffer_ length,
usb_complete_t complete, void *context);
// 用于在一个 struct urb 被提交到 USB 核心之前对它进行初始化的函数。
int usb_bulk_msg(struct usb_device *usb_dev, unsigned int pipe, void *data,
int len, int *actual_length, int timeout);
int usb_control_msg(struct usb_device *dev, unsigned int pipe, __u8 request,
__u8 requesttype, __u16 value, __u16 index, void *data,
__u16 size, int timeout);
// 用于在不使用 struct urb 的情况下发送或接收 USB 数据的函数。
可参考 ==> 3、设备模型
kobject 是组成设备模型的基本结构。最初它只是被理解为一个简单的引用计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任务越来越多、因此也有了许多成员。现在 kobject 结构所能处理的任务以及它所支持的代码包括:
从前面的介绍中,读者可能会得出 kobject 是一个复杂结构的结论。的确是这样的。每次只去理解该结构的一部分,这样对了解该结构是如何工作的更为可行。
kobject 是一种数据结构,它定义在
// include/linux/kobject.h
struct kobj_type {
void (*release)(struct kobject *kobj);
const struct sysfs_ops *sysfs_ops;
struct attribute **default_attrs;
};
struct kobject {
const char *name;
struct list_head entry;
struct kobject *parent;
struct kset *kset;
struct kobj_type *ktype;
struct sysfs_dirent *sd;
struct kref kref;
unsigned int state_initialized:1;
unsigned int state_in_sysfs:1;
unsigned int state_add_uevent_sent:1;
unsigned int state_remove_uevent_sent:1;
unsigned int uevent_suppress:1;
};
在深入细节研究前,花点时间了解 kobject 的工作过程是值得的。如果回头看看 kobject 所处理的函数清单,就能发现它们都是一些代表其他对象完成的服务。换句话说,一个 kobject 对自身并不感兴趣,它存在的意义在于把高级对象连接到设备模型上。
因此,内核代码很少(甚至不知道)去创建一个单独的 kobject 对象,相反,kobject 用于控制对大型域(domain)相关对象的访问。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会发现 kobject 对象被嵌入到其他结构中。如果读者熟悉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思考,kobject 可以被认为是最顶层的基类,其他类都是它的派生产物。kobject 实现了一系列的方法,对自身并没有特殊的作用,但是对其他对象却非常有效。在 C 语言中不允许直接描述继承关系,因此使用了诸如在一个结构中嵌入另外一个结构的技术。
举一个例子,先回头看看在第三章遇到过的 cdev 结构。该结构在 2.6.10 内核中有着如下形式:
// include/linux/cdev.h
struct cdev {
struct kobject kobj;
struct module *owner;
struct file_operations *ops;
struct list_head list;
dev_t dev;
unsigned int count;
}
如上所见,cdev 结构中嵌入了 kobject 结构。如果使用该结构,只需要访问 kobject 成员就能获得嵌入的 kobject 对象。使用 kobject 的代码经常遇到相反的问题:对于给定的一个 kobject 指针,如何获得包含它的结构指针呢? 必须要抛弃一些想当然的想法(比如假设 kobject 处于包含结构开始的位置),此时要使用 container_of 宏(在第三章 “open 函数” 一节中有过讲述)。利用这个宏,对包含在 cdev 结构中的,名为 kp 的 kobject 结构指针进行转换的代码如下:
// include/linux/stddef.h
#define offsetof(TYPE, MEMBER) ((size_t) &((TYPE *)0)->MEMBER)
// include/linux/kernel.h
#define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 \
const typeof( ((type *)0)->member ) *__mptr = (ptr); \
(type *)(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member) );})
struct cdev *device = container_of(kp, struct cdev, kobj);
为了能通过 kobject 指针回找(back-casting)包含它的类,程序员经常要定义简单的宏完成这件事。
为了在编译和运行时对结构进行初始化,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简单机制。但是对 kobject 的初始化要复杂一些,特别是当 kobject 所有的函数都要被用到时,其初始化更加复杂。不管如何使用 kobject,有一些步骤是必须的。
首先是将整个 kobject 设置为 0、这通常使用 memset 函数。通常在对包含 kobject 的结构清零时,使用这种初始化方法。如果忘记对 kobject 的清零初始化,则在以后使用 kobject 时,可能会发生一些奇怪的错误,因此,不能跳过这一步骤。
之后调用 kobject_init() 函数,以便设置结构内部的一些成员:
void kobject_init(struct kobject *kobj);
kobject_init 所做的一件事情是设置 kobject 的引用计数为 1 。然而仅仅调用 kobject_init 是不够的。kobject 的使用者必须至少设置 kobject 的名字,这是在 sysfs 入口中使用的名字。如果仔细分析内核源代码,可以发现直接将字符串拷贝到 kobject 的 name 成员的代码。但尽量别这么做,而应该使用:
int kobject_set_name(struct kobject *kobj, const char *format, ...);
该函数使用了类似 printk 的变量参数列表。不管是否相信,它可能会导致该操作的失败(因为要分配内存),因此,严格的代码应该检查返回值,并做相应的处理。
kobject 的创建者需要直接或者间接设置的成员有:ktype、kset 和 parent。在本章以后的部分中,将对它们进行讲解。
kobject 的一个重要函数是为包含它的结构设置引用计数。只要对象的引用计数存在,对象(以及支持它的代码)就必须继续存在。底层控制 kobject 引用计数的函数有:
struct kobject *kobject_get (struct kobject *kobj);
void kobject_put(struct kobject *kobj);
对 kobject_get 的成功调用将增加 kobject 的引用用计数,并返回指向 kobject 的指针。如果 kobject 已经处于被销毁的过程中,则该调用失败,kobject_get 返回 NULL。必须检查返回值,否则可能会产生麻烦的竞态。
当引用被释放时,调用 kobject_put 减少引用计数、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释放该对象。请记住 kobject_init 设置引用计数为 1,所以当创建 kobject 时,如果不再需要初始的引用,就要调用相应的 kobject_put 函数。
请注意,在许多情况下,在 kobject 中的引用计数不足以防止竞态的产生。举例来说, kobject(以及包含它的结构)的存在需要创建它的模块继续存在。当 kobject 继续被使用时,不能卸载该模块。这就是为什么在前面看到的 cdev 结构中包含了模块指针的原因。cdev 结构中引用计数的实现代码如下:
struct kobject *cdev_get (struct cdev *p) {
struct module *owner = p->owner;
struct kobject *kobj;
if (owner && !try_module_get(owner))
return NULL;
kobj = kobject_get(&p->kobj);
if (!kobj)
module_put(owner);
return kobj;
}
创建对 cdev 结构的引用时,也需要创建包含它的模块的引用。因此,cdev_get 使用 try_module_get 去增加模块的使用计数。如果操作成功,使用 kobject_get 增加 kobject 的引用计数。当然这个操作也可能会失败、因此代码需要检查 kobject_get 的返回值。如果调用失败,则要释放对模块的引用计数。
在上面的讨论中还漏掉了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当引用计数为 0 的时候,kobject 将采取什么操作。通常,创建 kobject 的代码无法知道这种情况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如果能知道的话,使用引用计数就毫无意义。在使用 sysfs 的时候,即使那些可预知的对象生命期也会变得更为复杂,因为用户空间程序可能在任意时间内引用 kobject 对象(比如让对应的 sysfs 文件保持打开状态)。
最终结果是,一个被 kobject 所保护的结构,不能在驱动程序生命周期的任何可预知的、单独的时间点上被释放掉。但是当 kobject 的引用计数为 0 时,上述代码又要随时准备运行。引用计数不为创建 kobject 的代码所直接控制。因此当 kobject 的最后一个引用计数不再存在时,必须异步地通知。
通知是使用 kobject 的 release 方法实现的,该方法通常的原型如下:
void my_object_release(struct kobject *kobj) {
struct my_object *mine = container_of(kobj, struct my_object, kobj);
/* 对该对象执行其他的清除工作,然后 ...... */
kfree(mine);
}
有一个要点不能被忽略:每个 kobject 都必须有一个 release 方法,并且 kobject 在该方法被调用前必须保持不变(处于稳定状态)。如果不能满足这些限制,代码中就会存在缺陷。当对象还在被使用的时候就释放它,则非常危险;或者,在最后一个引用返回前释放对象,该操作将失败。
有意思的是,release 函数并没有包含在 kobject 自身内,相反,它是与包含 kobject 的结构类型相关联的。一种称为 ktype 的 kobj_type 数据结构负责对该类型进行跟踪。下面是 kobj_type 结构的声明:
struct kobj_type {
void (*release)(struct kobject *);
struct sysfs_ops *sysfs_ops;
struct attribute **default_attrs;
}
在 kobj_type 的 release 成员中,保存的是这种 kobject 类型的 release 函数指针。在本章中还要讲解另外两个成员(sysfs_ops 和 default_attrs)。
每个 kobject 都需要有一个相应的 kobj_type 结构。另人困惑的是,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找到这个结构的指针。在 kobject 结构中包含了一个成员(称之为 ktype)保存了该指针。但是,如果 kobject 是 kset 的一个成员的话,kset 会提供 kobj_type 指针(在下一节中会讲到 kset)。如下的宏:
struct kobj_type *get_ktype(struct kobject *kobj);
查找指定 kobject 的 kobj_type 指针。
通常,内核用 kobject 结构将各个对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分层的结构体系,从而与模型化的子系统相匹配。有两种独立的机制用于连接:parent 指针和 kset。
在 kobject 结构的 parent 成员中,保存了另外一个 kobject 结构的指针,这个结构表示了分层结构中上一层的节点。比如一个 kobject 结构表示了一个 USB 设备,它的 parent 指针可能指向了表示 USB 集线器的对象,而 USB 设备是插在 USB 集线器上的。
对 parent 指针最重要的用途是在 sysfs 分层结构中定位对象。在后面的 “低层 sysfs 操作” 一节中,读者将会看到它是如何实现的。
从许多角度上看,kset 像是 kobj_type 结构的扩充。一个 kset 是嵌入相同类型结构的 kobject 集合。但 kobj_type 结构关心的是对象的类型,而 kset 结构关心的是对象的聚集与集合。这两个概念是分立的。这样同种类型的对象可以出现在不同的集合中。
因此 kset 的主要功能是包容;我们可以认为它是 kobject 的顶层容器类。实际上,在每个 kset 内部,包含了自己的 kobject,并且可以用多种处理 kobject 的方法处理 kset。需要注意的是,kset 总是在 sysfs 中出现; 一旦设置了 kset 并把它添加到系统中,将在 sysfs 中创建一个目录。kobject 不必在 sysfs 中表示,但是 kset 中的每一个 kobject 成员都将在 sysfs 中得到表述。
创建一个对象时,通常要把一个 kobject 添加到 kset 中去。这个过程有两个步骤。先把 kobject 的 kset 成员要指向目的 kset,然后将 kobject 传递给下面的函数:
int kobject_add(struct kobject *kobj);
和处理相似的函数一样,程序员应该意识到该函数可能会失败(如果失败,将返回一个负的错误码),并对此做出相应的动作。内核提供了一个方便使用的函数:
extern int kobject_register(struct kobject *kobj);
该函数只是 kobject_init 和 kobject_add 的简单组合。
当把一个 kobject 传递给 kobject_add 时,将会增加它的引用计数。在 kset 中包含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对象的引用。在某些时候,可能不得不把 kobject 从 kset 中删除,以清除引用;使用下面的函数达到这个目的:
void kobject_del(struct kobject *kobj);
还有一个 kobject_unregister 函数,它是 kobject_del 和 kobject_put 的组合。 kset 在一个标准的内核链表中保存了它的子节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所包含的 kobject 会在它们的 parent 成员中保存 kset(严格地说是其内嵌的 kobject)的指针。因此典型的情况是 ,kset 和它的 kobject 的关系与图 14-2 所示类似。请记住:
kset 拥有与 kobject 相似的初始化和设置接口。下面是这些面数:
void kset_init(struct kset *kset);
int kset_add(struct kset *kset);
int kset_register(struct kset *kset);
void kset_unregister(struct kset *kset);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函数只是对 kset 中的 kobject 结构调用类似前面 kobject_ 的函数。
为了管理 kset 的引用计数,其情况也是一样的:
struct kset *kset_get (struct kset *kset);
void kset_put(struct kset *kset);
一个 kset 也拥有名字,它保存在内嵌的 kobject 中。因此,如果我们有一个名为 my_set 的 kset、可使用下面的函数设置它的名字:
kobject_set_name(&my_set->kobj, "The name");
kset 中也有一个指针(在 ktype 成员中)指向 kobj_type 结构,用来描述它所包含的 kobject。该类型的使用优先于 kobject 中的 ktype。因此在典型应用中,kobject 中的 ktype 成员被设置为 NULL。因为 kset 中的 ktype 成员是实际上被使用的成员。
最后,kset 包含了一个子系统指针(称之为 subsys)。因此现在该讲一讲子系统了。
子系统是对整个内核中一些高级部分的表述。子系统通常(但不一定)显示在 sysfs 分层结构中的顶层。内核中的子系统包括 block_subsys(对块设备来说是 /sys/block)、devices_subsys(/sys/devices,设备分层结构的核心)以及内核所知晓的用于各种总线的特定子系统。一个驱动程序的作者几乎不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子系统。如果想这么做的话,请三思而后行。驱动程序作者最终要做的是添加一个新类,这如同在 “类” 一节中所讲的那样。
下面的简单结构表示了一个子系统:
struct subsystem {
struct kset kset;
struct rw_semaphore rwsem;
);
一个子系统其实是对 kset 和一个信号量的封装。
每一个 kset 都必须属于一个子系统。子系统的成员将帮助内核在分层结构中定位 kset,但更重要的是,子系统的 rwsem 信号量被用于串行访问 kset 内部的链表。在 kset 结构中,这种成员关系被表示为 subsys 指针。因此通过 kset 结构,可以找到包含 kset 的每一个子系统。但是我们无法直接从 subsystem 结构中找到子系统所包含的多个 kset。
通常使用下面的宏声明 subsystem:
decl_subsys(name, struct kobj_type *type, struct kset_hotplug_ops *hotplug_ops);
该宏使用传递给它的 name 并追加 _subsys,然后做为结构名而创建 subsystem 结构。该宏还使用了指定的 type 和 hotplug_ops 初始化内部的 kset(在本章后面的部分将讲到热插拔操作)。
子系统拥有一个设置和销毁的通数列表:
void subsystem_init(struct subsystem *subsys);
int subsystem_register(struct subsystem *subsys);
void subsystem_unregister(struct subsystem *subsys);
struct subsystem *subsys_get(struct subsystem *subsys)
void subsys put(struct subsystem *subsys);
这些函数中的大多数都用于对子系统中的 kset 进行操作。
可参考 ==> Linux—驱动属性文件添加、DEVICE_ATTR宏、device_create_file()及sysfs_create_group()
kobject 是隐藏在 sysfs 虚拟文件系统后的机制,对于 sysfs 中的每个目录,内核中都会存在一个对应的 kobject 。每一个 kobject 都输出一个或者多个属性,它们在 kobject 的 sysfs 目录中表现为文件,其中的内容由内核生成。这部分内容揭示了 kobject 和 sysfs 在底层是如何交互的。
<linux/sysfs.h> 中包含了 sysfs 的工作代码。
只要调用 kobject_add、就能在 sysfs 中显示 kobject。在把 kobject 添加到 kset 的时候,已经讨论过这个函数了;在 sysfs 中创建入口项也是该函数的功能之一。需要了解许多知识,才能理解是如何创建 sysfs 入口的。
使用前面介绍过的机制,可以使用 kobject 在 sysfs 中创建空目录。有时读者可能想做一些更有趣的事,因此现在需要讲述一下属性的实现方法。
当创建 kobject 的时候,都会给每个 kobject 一系列默认属性。这些属性保存在 kobj_type 结构中。下面是该结构的成员:
// include/linux/kobject.h
struct kobj_type {
void (*release)(struct kobject *kobj);
const struct sysfs_ops *sysfs_ops;
struct attribute **default_attrs;
};
default_attrs 成员保存了属性列表,用于创建该类型的每一个 kobject,sysfs_ops 提供了实现这些属性的方法。先来研究 default_attrs,它指向了一个包含 attribute 结构数组的指针:
// include/linux/sysfs.h
struct attribute {
const char *name;
struct module *owner;
mode_t mode;
};
在这个结构中, name 是属性的名字(在 kobject 的 sysfs 目录中显示),owner 是指向模块的指针(如果有的话),该模块负责实现这些属性,mode 是应用于属性的保护位。对于只读属性,mode 通常是 S_IRUGO。如果属性是可写的,则可以使用 S_IWUSR 仅为 root 提供写权限(操作模式的宏在 <linux/stat.h> 中定义)。default_attrs 链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必须用零填充。
default_attrs 数组说明了都有些什么属性,但是没有告诉 sysfs 如何真正实现这些属性。这个任务交给了 kobj_type->sysfs_ops 成员,它所指向的结构定义如下:
// include/linux/sysfs.h
struct sysfs_ops {
ssize_t (*show)(struct kobject *kobj, struct attribute *attr,
char *buffer);
ssize_t (*store)(struct kobject *kobj,struct attribute *attr,
const char *buffer, size_t size);
};
当用户空间读取一个属性时、内核会使用指向 kobject 的指针和正确的属性结构来调用 show 方法。该方法将把指定的值编码后放入缓冲区,然后把实际长度做为返回值返回。请注意不要越界(它有 PAGE_SIZE 个字节大)。sysfs 的约定要求每个属性都要包含一个单个的人眼可阅读的值。如果要返回大量的信息,则需要把它拆分成多个属性。
也可以对所有的 kobject 的属性使用同一个 show 方法。传递给该函数的 attr 指针可以用来判断所请求的是哪个属性。一些 show 方法包含一系列对属性名的检查。其他的实现方法会把 attribute 结构嵌入到其他结构中,而在那些结构中包含了需要返回的属性值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在 show 方法中使用 container_of,以获得嵌入结构的指针。
store 函数与此类似;它将对保存在缓冲区中的数据解码(在 size 中保存了数据的长度,该长度不能超过 PAGE_SIZE),并调用各种实用的方法保存新值,并且返回实际解码的字节数。只有当拥有属性的写权限时,才能调用 store 函数。在编写 store 函数时,不要忘记它是从用户空间取回信息,因此,在对其采取任何响应前,最好仔细检查其合法性。如果输入的数据与预期不符,就要返回一个负的错误码,而不是采取一些不可预期或无法恢复的行动。举例说明,假定我们的设备导出 self_destruct 属性,则应该要求必须将特定的字符串写入该属性才能调用相应的功能,而一个偶然的随机写操作应产生错误。
在许多情况下,kobject 类型的 default_attrs 成员描述了 kojbect 拥有的所有属性。但是在设计上,这不是一个严格的限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 kobject 内的属性进行添加和删除。如果希望在 kobject 的 sysfs 目录中添加新的属性,只需要填写一个 attribute 结构、并把它传递给下面的函数:
int sysfs_create_file(struct kobject *kobj, struct attribute *attr);
如果一切正常,将使用 attribute 结构中的名字创建文件,并返回 0。否则返回一个负的错误码。
请注意那些对新属性调用同一 show() 和 store() 函数以实现操作的情况。在添加一个新的非默认属性前,应采取必要的步骤以保证这些函数知道如何实现这些属性。
调用下面的函数删除属性:
int sysfs_remove_file(struct kobject *kobj, struct attribute *attr);
在调用之后,属性不再出现在 kobject 的 sysfs 入口中。需要知道的是,一个用户空间进程可能拥有一个指向属性的、打开的文件描述符,因此,在属性被删除后,show 和 store 函数依然可能被调用。
sysfs 的约定要求所有属性都只能包含一个可读的文本格式值。也就是说,对创建一个可以处理大量二进制数据属性的需求是很少发生的。但是,当我们在用户空间和设备之间传递不可改变的数据时,有可能产生这种需求。比如向设备上载固件时就需要这样的功能。如果我们在系统中遇到这样的设备,就可以运行用户空间程序(通过热插拔机制),这些程序使用二进制的 sysfs 属性将固件代码传递给内核,其过程将在 “内核固件接口” 一节中讲述。
我们可以用 bin_attribute 结构描述二进制属性:
struct bin_attribute {
struct attribute attr;
size_t size;
ssize_t (*read) (struct kobject *kobj, char *buffer,
loff_t pos, size_t size);
ssize_t (*write) (struct kobject *kobj, char *buffer,
loff_t pos, size_t size);
};
这里,attr 是一个 attribute 结构,它给出了名字、所有者、二进制属性的权限。size 是二进制属性的最大长度(如果没有最大值,则设置为 0)。read 和 write 函数与子系统设备驱动程序中的相应函数工作方式类似。它们可以在一次加载过程中被调用多次。每次调用所能操作的最大数据量是一页。sysfs 中没有方法可以通知最后一个写操作已经完成,因此实现二进制属性操作的代码必须能用其他方法判断是否已经操作到数据的末尾。
必须显式创建二进制属性,也就是说,它们不能作为默认属性被设置。调用下面的函数可创建二进制属性:
int sysfs_create_bin_file(struct kobject *kobj, struct bin_attribute *attr);
使用下面的函数删除二进制属性:
int sysfs_remove_bin_file(struct kobject *kobj, struct bin_attribute *attr);
sysfs 文件系统具有常用的树形结构,以反映 kobject 之间的组织层次关系。通常内核中各对象之间的关系远比这复杂。比如一个 sysfs 的子树(/sys/devices)表示了所有系统知晓的设备。而其他的子树(在 /sys/bus 下)表示了设备的驱动程序。但是这些树并不能表示驱动程序及其所管理的设备之间的关系。为了表示这种关系还需要其他的指针,在 sysfs 中,通过符号链接实现了这个目的。
在 sysfs 中创建符号链接时使用下面的函数:
int sysfs_create_link(struct kobject *kobj, struct kobject *target, char *name);
该函数创建了一个链接(称为 name)指向 target 的 sysfs 入口,并作为 kobj 的一个属性。这是一个相对链接,因此与 sysfs 挂装系统中的特定位置无关。
即使 target 已经从文件系统中删除,该链接依然存在。如果创建指向其他 kobject 的符号链接,应该有某种方法探测到 kobject 的这些变化,或者有办法保证目标 kobject 不会消失。其结果(在 sysfs 中失效的符号链接)并不致命,但是它们并不是完美的编程风格,而且可能在用户空间引起混乱。
用下面的函数删除符号链接:
void sysfs_remove_link(struct kobject *kobj, char *name);
备注:后续内核版本已发生变化,已不使用此种模式了。使用 uevent ?
一个热插拔事件是从内核空间发送到用户空间的通知,它表明系统配置出现了变化。无论 kobject 被创建还是被删除,都会产生这种事件。比如,当数码相机通过 USB 线缆插入到系统时,或者用户切换控制台终端时,或者当给磁盘分区时,都会产生这类事件。热插拔事件会导致对 /sbin/hotplug 程序的调用,该程序通过加载驱动程序,创建设备节点,挂装分区,或者其他正确的动作来响应事件。
我们要讨论最后一个重要的 kobject 函数用来产生这些事件。当我们把 kobject 传递给 kobject_add 或者 kobject_del 时,才会真正产生这些事件。在事件被传递到用户空间之前,处理 kobject(或者准确一些,是 kobject 所属的 kset)的代码能够为用户空间添加信息、或者完全禁止事件的产生。
对热插拔事件的实际控制,是由保存在 kset_hotplug_ops 结构中的函数完成的:
struct kset_hotplug_ops {
int (*filter)(struct kset *kset, struct kobject *kobj);
char * (*name)(struct kset *kset, struct kobject *kobj);
int (*hotplug)(struct kset *kset, struct kobject *kobj,
char **envp, int num_envp, char *buffer,
int buffer_size);
}
我们可以在 kset 结构的 hotplug_ops 成员中发现指向这个结构的指针。如果在 kset 中不包含一个指定的 kobject,内核将在分层结构中进行搜索(通过 parent 指针),直到找到一个包含有 kset 的 kobject 为止,然后使用这个 kset 的热插拔操作。
无论什么时候,当内核要为指定的 kobject 产生事件时,都要调用 filter 函数。如果 filter 返回 0,将不产生事件。因此该函数给 kset 代码一个机会,用于决定是否向用户空间传递特定的事件。
使用该函数的一个例子是块设备子系统。在该子系统中,至少使用了三种类型的 kobject,它们是磁盘、分区和请求队列。用户空间将会对磁盘或者分区的添加产生响应,但通常不会响应请求队列的变化。因此,filter 函数只允许为 kobject 产生磁盘和分区事件。请看下面的代码:
static int block_hotplug_filter(struct kset *kset, struct kobject *kobj) {
struct kobj_type *ktype = get_ktype(kobj);
return ((ktype == &ktype_block) || (ktype == &ktype_part));
}
这里对 kobject 的快速类型检查足以用来判断是否产生事件。
在调用用户空间的热插拔程序时,相关子系统的名字将作为唯一的参数传递给它。 hotplug 方法负责提供这个名字,它将返回一个适合传递给用户空间的字符串。
任何热插拔脚本所需要知道的信息将通过环境变量传递。最后一个 hotplug 方法(hotplug)会在调用脚本前,提供添加环境变量的机会。该方法的原型是:
int (*hotplug)(struct kset *kset, struct kobject *kobj,
char **envp, int num_envp, char *buffer,
int buffer_size);
和先前一样,kset 和 kobject 描述了产生事件的目的对象。envp 是一个保存其他环境变量定义的数组(一般使用 NAME=value 的格式),num_envp 说明目前有多少个变量入口。变量应当在编码后放入长度为 buffer_size 的缓冲区中。如果要在 envp 中添加任何变量,请确保在最后一个新变量后加入 NULL 入口,这样内核就知道哪里是结束点了。该方法的通常返回值是 0,返回任何非 0 值将终止热插拔事件的产生。
热插拔事件的创建(如同设备模型中的许多工作一样)通常被总线驱动程序级别上的逻辑所控制。
到目前为止,读者已经看到了许多低层程序的片段和相关的例子,在本章的剩余部分,将讲述 Linux 设备模型的高级部分。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会介绍一个新的虚拟总线,称之为 lddbus(注 1),并且修改 scullp 驱动程序来 “连接” 到这个总线。
注 1:当然,该总线的逻辑名称应该是 “sbus”,但我们还是取了一个真正的、物理总线的名字。
再强调一遍,这里讲述的大部分内容,对许多驱动程序作者来说是不必要的。通常这个层次的具体细节集中于总线层,只有很少的驱动程序作者需要添加一个新的总线类型。本章内容的读者主要是那些希望了解 PCI、USB 等设备的工作原理,或者是需要修改这些代码的程序员。
总线是处理器与一个或者多个设备之间的通道。在设备模型中,所有的设备都通过总线相连。甚至是那些内部的虚拟 “平台” 总线。总线可以互相插入,比如一个 USB 控制器通常是一个 PCI 设备。设备模型展示了总线和它们所控制的设备之间的连接。
在 Linux 设备模型中,用 bus_type 结构表示总线,它的定义包含在 < linux/device.h> 中。其结构如下:
struct bus_type {
char *name;
struct subsystem subsys;
struct kset drivers;
struct kset devices;
int (*match) (struct device *dev, struct device_driver *drv);
struct device * (*add) (struct device * parent, char * bus_id);
int (*hotplug) (struct device *dev, char **envp,
int num_envp, char *buffer, int buffer_size);
/* 这里省略了一些成员 */
};
name 成员是总线的名字,比如 pci。我们可以从这个结构中看到,每个总线都有自己的子系统。然而这些子系统并不在 sysfs 中的顶层,相反,我们会在总线子系统下面发现它们。一个总线包含两个 kset,分别代表了总线的驱动程序和插入总线的所有设备。另外还有一组方法,将在下面讲到。
正如读者注意到的,例子源代码包含了一个叫 lddbus 的虚拟总线的实现。这个总线用下面的代码设置 bus_type 结构:
struct bus_type ldd_bus_type = {
.name = "ldd",
.match = ldd_match,
.hotplug = ldd_hotplug,
};
请注意,只有非常少的 bus_type 成员需要初始化;它们中的大多数都由设备模型核心所控制。但是,我们必须为总线指定名字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方法。
对于新的总线,我们必须调用 bus_register 进行注册。Iddbus 使用下面的代码完成注册:
ret = bus_register(&ldd_bus_type);
if (ret)
return ret;
当然,这个调用可能会失败,因此必须检查它的返回值。如果成功,新的总线子系统将被添加到系统中,可以在 sysfs 的 /sys/bus 目录下看到它。然后,我们可以向这个总线添加设备。
当有必要从系统中删除一个总线的时候 (比如相应的模块被删除), 要使用 bus_unregister 函数:
// drivers/base/bus.c
void bus_unregister(struct bus_type *bus);
在 bus_type 结构中,定义了许多方法,这些方法允许总线核心作为中间介质,在设备核心与单独的驱动程序之间提供服务。2.6.10 内核定义的总线方法有:
int (*match)(struct device *device, struct device_driver *driver);
当一个总线上的新设备或者新驱动程序被添加时,会一次或多次调用这个函数。如果指定的驱动程序能够处理指定的设备,该函数返回非零值(不久将详细讲述 device 和 device_driver 结构)。必须在总线层上使用该函数,因为那里存在着正确的逻辑。核心内核不知道如何为每个总线类型匹配设备和驱动程序。
int (*hotplug) (struct device *device, char **envp, int num_envp,
char *buffer, int buffer_size);
在为用户空间产生热插拔事件前,这个方法允许总线添加环境变量。其参数与 kset 的 hotplug 方法相同(在前面的 “热插拔事件的产生” 一节中讲述)。hotplug 被 uevent 函数取代:
struct kobj_uevent_env {
char *envp[UEVENT_NUM_ENVP];
int envp_idx;
char buf[UEVENT_BUFFER_SIZE];
int buflen;
};
int (*uevent)(struct device *dev, struct kobj_uevent_env *env);
Iddbus 驱动程序有一个非常简单的 match 方法,它只是简单地比较了驱动程序和设备的名字:
static int ldd_match(struct device *dev, struct device_driver *driver) {
return !strncmp(dev->bus_id, driver->name, strlen(driver->name));
}
在调用真实的硬件时,match 函数通常对设备提供的硬件 ID 和驱动所支持的 ID 做某种类型的比较。
下面是 Iddbus 的 hotplug 函数:
static int ldd_hotplug(struct device *dev, char **envp, int num_envp,
char *buffer, int buffer_size) {
envp[0] = buffer;
if (snprintf(buffer, buffer_size, "LDDBUS_VERSION=%s",
Version) >= buffer_size)
return -ENOMEM;
envp[1] = NULL;
return 0;
}
这里,我们只是在环境变量中添加了 Iddbus 源代码的当前版本号,以便读者做相应的了解。
如果要编写总线层代码,可能会发现不得不对注册到总线的所有设备和驱动程序执行某些操作。这可能需要仔细研究嵌入到 bus_type 结构中的其他数据结构,但是使用内核提供的辅助函数会更好一些。
为了操作注册到总线的每个设备,可使用:
int bus_for_each_dev(struct bus_type *bus, struct device *start,
void *data, int (*fn) (struct device *, void *));
该函数迭代了在总线上的每个设备,将相关的 device 结构传递给 fn,同时传递data 值。如果 start 是 NULL,将从总线上的第一个设备开始迭代;否则将从 start 后的第一个设备开始迭代 。 如果 fn 返回一个非零值,将停止迭代,而这个值也会从 bus_for_each_dev 返回。
相似的函数也可用于驱动程序的迭代上:
int bus_for_each_drv(struct bus_type *bus, struct device_driver *start,
void *data, int (*fn) (struct device_driver *, void *));
该函数的工作方式与 bus_for_each_dev 相同,只是它的工作对象是驱动程序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函数在工作期间,都会拥有总线子系统的读取者/写入者信号量。因此,同时使用这两个函数会发生死锁 —— 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函数都试图获得相同的信号量。修改总线的操作(比如注销设备)也有同样的问题。因此使用 bus_for_each 函数要多加小心。
几乎在 Linux 设备模型的每一层都提供了添加属性的函数,总线层也不例外。 bus_attribute 类型在
struct bus_attribute {
struct attribute attr;
ssize_t (*show)(struct bus_type *bus, char *buf);
ssize_t (*store)(struct bus_type *bus, const char *buf, size_t count);
};
已经在 “默认属性” 一节中讨论过 attribute 结构了。bus_attribute 类型也包括了两个用来显示和设置属性值的函数。大多数在 kobject 级以上的设备模型层都是按此种方式工作的。
有一个非常便于使用的宏,可在编译时刻创建和初始化 bus_attribute 结构:
BUS_ATTR(name, mode, show, store);
这个宏声明了一个结构,它将 bus_attr_ 作为给定 name 的前缀来创建总线的真正名称。
创建属于总线的任何属性,都需要显式调用 bus_create_file 函数:
int bus_create_file(struct bus_type *bus, struct bus_attribute *attr);
也可以使用下面的函数删除属性:
void bus_remove_file(struct bus_type *bus, struct bus_attribute *attr);
lddbus 驱动程序创建了一个包含版本号的属性文件。其中 show 函数和 bus_attribute 结构使用下面的代码设置:
static ssize_t show_bus_version(struct bus_type *bus, char *buf) {
return snprintf(buf, PAGE_SIzE, "%s\n", Version);
}
static BUS_ATTR(version, S_IRUGO, show_bus_version, NULL);
在模块的装载阶段创建属性文件:
if (bus_create_file(&ldd_bus_type, &bus_attr_version))
printk(KERN_NOTICE "Unable to create version attribute\n");
在 Iddbus 中,上面的语句创建了一个包含版本号的属性文件(/sys/bus/ldd/version)。
在最底层,Linux 系统中的每一个设备都用 device 结构的一个实例来表示:
// include/linux/device.h
struct device {
struct device *parent;
struct kobject kobj;
char bus_id[BUS_ID_SIZE];
struct bus_type *bus;
struct device_driver *driver;
void *driver_data;
void (*release) (struct device *dev);
/* 省略了几个成员 */
};
在 device 结构中还有许多包含其他结构的成员,它们只对设备核心代码起重要的作用。但是了解以下这些成员是非常值得的:
在注册 device 结构前,至少要设置 parent、bus_id、bus 和 release 成员。
常用的注册和注销函数是:
// drivers/base/core.c
int device_register(struct device *dev);
void device_unregister(struct device *dev);
我们已经看到了 Iddbus 代码是如何注册它的总线类型的,然而,一个实际的总线是一个设备,因此必须被单独注册。出于简化的原因,lddbus 模块只支持了单独的虚拟总线,因此,驱动程序在编译时构造它的设备:
static void ldd_bus_release(struct device *dev) {
printk(KERN_DEBUG "lddbus release\n");
}
struct device ldd_bus = {
.bus_id = "ldd0",
.release = ldd_bus_release
};
这是一个顶层总线,因此 parent 和 bus 成员是 NULL,而 release 方法不做任何实质性的工作。作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总线,它的名字是 ldd0。该总线用下面的函数
注册:
ret = device_register(&ldd_bus);
if (ret)
printk(KERN_NOTICE "Unable to register ldd0\n");
完成这个调用后,我们就可以在 sysfs 中的 /sys/devices 目录中看到它。任何添加到该总线的设备都会在 /sys/devices/ldd0/ 中显示。
sysfs 中的设备入口可以有属性。相关的结构是:
struct device_attribute {
struct attribute attr;
ssize_t (*show)(struct device *dev, char *buf);
ssize_t (*store) (struct device *dev, const char *buf, size_t count);
};
我们可以在编译时刻用下面的宏构造这些 attribute 结构:
DEVICE_ATTR(name, mode, show, store);
该结构将 dev_attr_ 作为指定名字的前缀来构造结构的名称。用下面的两个函数实现对属性文件的实际处理:
int device_create_file(struct device *device, struct device_attribute *entry);
void device_remove_file(struct device *dev, struct device_attribute *attr);
bus_type 结构中的 dev_attrs 成员,指向一个为每个加入总线的设备建立的默认属性链表。
device 结构中包含了设备模型核心用来模拟系统的信息。然而,大多数子系统记录了它们所拥有设备的其他信息,因此,单纯用 device 结构表示的设备是很少见的,而是通常把类似 kobject 这样的结构内嵌在设备的高层表示之中。如果读者阅读 pci_dev 或者 usb_device 结构的定义,就会发现其中隐藏了device 结构。通常,底层驱动程序并不知道 device 结构,但是也有例外。
// include/linux/usb.h
struct usb_device {
int devnum;
char devpath [16];
u32 route;
enum usb_device_state state;
enum usb_device_speed speed;
struct usb_tt *tt;
int ttport;
unsigned int toggle[2];
struct usb_device *parent;
struct usb_bus *bus;
struct usb_host_endpoint ep0;
struct device dev;
/* ... */
};
Iddbus 驱动程序创建了自己的 device 类型(ldd_device 结构),并希望每个设备驱动程序使用这个类型注册它们的设备。这是一个简单的结构:
struct ldd_device {
char *name;
struct ldd_driver *driver;
struct device dev;
};
#define to_ldd_device(dev) container_of(dev, struct ldd_device, dev);
该结构允许驱动程序为设备提供实际的名字(它与保存在 device 结构中的总线 ID 不同),还提供一个指向驱动程序信息的指针。真实设备的结构通常包含供应商信息、设备模型、设备配置、使用的资源等其他信息。pci_dev(
Iddbus 导出的注册接口如下:
int register_ldd_device(struct ldd_device *ldddev) {
ldddev->dev.bus = &ldd_bus_type;
ldddev->dev.parent = &ldd_bus;
ldddev->dev.release = ldd_dev_release;
strncpy(ldddev->dev.bus_id, ldddev->name, BUS_ID_SIZE);
return device_register(&ldddev->dev);
}
EXPORT_SYMBOL(register_ldd_device);
如上所示,只是简单地填充了嵌入的 device 结构中一些成员(单独的驱动程序没有必要知道这些),并且向驱动程序核心注册设备。我们也可以在这里添加总线专有的设备属性。
为了展示这个接口是如何被使用的,现在向读者介绍另外一个例子驱动程序,称之为 sculld。它是先前在第八章介绍的 scullp 驱动程序的另外一个版本。它实现了通常的内存区域设备,但是 sculld 可通过 Iddbus 接口利用 Linux 设备模型工作。
sculld 驱动程序向它的设备入口添加了一个自己的属性,称之为 dev,它只包含了相关的设备编号。这个属性可以由模块装载脚本,或者热插拔子系统使用,以便在设备添加到系统中时自动创建设备节点。该属性的设置使用以下代码:
static ssize_t sculld_show_dev(struct device *ddev, char *buf) {
struct sculld_dev *dev = ddev->driver_data;
return print_dev_t(buf, dev->cdev.dev);
}
static DEVICE_ATTR(dev, S_IRUGO, sculld_show_dev, NULL);
然后在初始化时注册设备,并且用下面的函数创建 dev 属性:
static void sculld_register_dev(struct sculld_dev *dev, int index) {
sprintf(dev->devname,"sculld%d", index);
dev->ldev.name = dev->devname;
dev->ldev.driver = &sculld_driver;
dev->ldev.dev.driver_data = dev;
register_ldd_device(&dev->ldev);
device_create_file(&dev->ldev.dev, &dev_attr_dev);
}
请注意这里使用了 driver_data 成员保存了指向自身内部 device 结构的指针。
设备模型跟踪所有系统所知道的设备。进行跟踪的主要原因是让驱动程序核心协调驱动程序与新设备之间的关系。一旦驱动程序是系统中的已知对象,就可能完成大量的工作。例如,设备驱动程序可以导出信息和配置变量,而这些东西都是独立于任何特定设备的。
驱动程序由以下结构定义:
struct device_driver {
char *name;
struct bus_type *bus;
struct kobject kobj;
struct list_head devices;
int (*probe)(struct device *dev);
int (*remove)(struct device *dev);
void (*shutdown) (struct device *dev);
};
再次强调,结构中的许多成员已经被忽略掉了(请参看
操作 device_driver 结构的函数形式现在看起来会很熟悉(将很快讨论它们)。它的注册函数是:
// drivers/base/driver.c
int driver_register(struct device_driver *drv);
void driver_unregister(struct device_driver *drv);
常用的属性结构是:
struct driver_attribute {
struct attribute attr;
ssize_t (*show)(struct device_driver *drv, char *buf);
ssize_t (*store) (struct device_driver *drv, const char *buf,
size_t count);
};
DRIVER_ATTR(name, mode, show, store);
使用下面的函数创建属性文件:
int driver_create_file(struct device_driver *drv, struct driver_attribute *attr);
void driver_remove_file(struct device_driver *drv, struct driver_attribute *attr);
bus_type 结构包含了一个成员(drv_attrs),它指向一组为属于该总线的所有设备创建的默认属性。
对于大多数驱动程序核心结构来说,device_driver 结构通常被包含在高层和总线相关的结构中。lddbus 子系统也不违反这一原则,因此它定义了自己的 ldd_driver 结构:
struct ldd_driver {
char *version;
struct module *module;
struct device_driver driver;
struct driver_attribute version_attr;
};
#define to_ldd_driver(drv) container_of(drv, struct ldd_driver, driver);
这里,我们要求每个驱动程序提供自己当前的软件版本号,Iddbus 为它所知道的每一个驱动动程序导出这个版本字符串。该总线特有的驱动程序注册函数如下:
int register_ldd_driver(struct ldd_driver *driver) {
int ret;
driver->driver.bus = &ldd_bus_type;
ret = driver_register(&driver->driver);
if (ret)
return ret;
driver->version_attr.attr.name ="version";
driver->version_attr.attr.owner = driver->module;
driver->version_attr.attr.mode = S_IRUGO;
driver->version_attr.show = show_version;
driver->version_attr.store = NULL;
return driver_create_file(&driver->driver, &driver->version_attr);
}
该函数的前半部分只是简单地向核心注册了低层的 device_driver 结构,其余部分设
置了版本号属性。由于该属性是在运行时建立的,因此不能使用 DRIVER_ATTR 宏,这样,我们必须手工填写 driver_attribute 结构。请注意要将 owner 属性设置为驱动程序模块,而不是 Iddbus 模块,这么做的原因可以在为该属性实现的 show 函数中看到:
static ssize_t show_version(struct device_driver *driver, char *buf) {
struct ldd_driver *ldriver = to_ldd_driver(driver);
sprintf(buf, "s\n", ldriver->version);
return strlen(buf);
}
也许有的读者会想,owner 属性应该是 Iddbus 模块,因为在那里定义了实现该属性的函数。然而,该函数使用驱动程序自己创建和拥有的 ldd_driver 结构。如果该结构已经不存在了,而用户空间进程又要试图读取版本号,则可能会出现麻烦。将 owner 属性设置为驱动程序模块可防止用户空间打开属性文牛时卸载模块的情况发生。由于每个驱动程序模块创建了 Iddbus 模块的引用,因此可以保证不会在不适当的时候被卸载。
考虑到完整性,sculld 用下面的代码创建自己的 ldd_driver 结构:
static struct ldd_driver sculld_driver = {
.version = "$Revision:1.1 $",
.module = THIS_MODULE,
.driver = {
.name = "sculld",
}
};
一个 register_ldd_driver 调用将它添加到了系统中。一旦初始化完成,就可以在 sysfs 中看到驱动程序信息:
本章讨论的最后一个设备模型概念是类。类是一个设备的高层视图,它抽象出了低层的实现细节。驱动动程序看到的是 SCSI 磁盘和 ATA 磁盘,但是在类的层次上,它们都是磁盘而已。类允许用户空间使用设备所提供的功能,而不关心设备是如何连接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几乎所有的类都显示在 /sys/class 目录中。举个例子,不管网络接口的类型是什么,所有的网络接接口都集中在 /sys/class/net 下。输入设备可以在 /sys/class/input 下找到,而串行设备都集中在 /sys/class/tty 中。一个例外是块设备、出于历史的原因、它们出现在 /sys/block 下。
类成员通常被上层代码所控制,而不需要来自驱动程序的明确支持。当 sbull 驱动程序(参看第十六章)创建一个虚拟磁盘设备时,它将自动出现在 /sys/block 中。snull 网络驱动程序(参看第十七章)也不必为 /sys/class/net 中出现的接口做任何特殊的事情。但是,有些情况下驱动程序也需要直接处理类。
在许多情况下,类子系统是向用户空间导出信息的最好方法。当子系统创建一个类时,它将完全拥有这个类,因此根本不必担心哪个模块拥有那些属性。只要花很少的时间观察一下 sysfs 中那些面向硬件的部分,就会发现它的表示并不十分友好,我们会更愿意在 /sys/class/ 下查找信息,而不是在 /sys/devices/pci0000:00/0000:00:10.0/usb2/2-0:1.0 中查找。
为了管理类,驱动程序核心导出了两个不同的接口。class_simple 例程提供了一种尽可能简单的方法,来向系统中添加新的类;通常这些例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包含设备号的属性以便创建设备节点。正规的类的接口更复杂一些,但也提供了更多的功能。这里从简单的接口入手学习。
class_simple 接口非常易于使用,甚至用不着用户担心导出包含已分配设备号属性这样的信息。这个接口只是一些简单的函数调用,几乎没有使用 Linux 设备模型的样板文件。
第一步是创建类本身。调用 class_simple_create 函数完成这一任务:
struct class_simple *class_simple_create(struct module *owner, char *name);
该函数使用给定的名字创建类。这个操作有可能会失败,因此在进行下一步前,应始终检查它的返回值(使用第十一章 “指针和错误值” 一节中介绍的 IS_ERR)。
可以用下面的函数销毁一个简单类:
void class_simple_destroy(struct class_simple *cs);
创建一个简单类的真实目的是为它添加设备,我们可使用下面的函数达到这一目的:
struct class_device *class_simple_device_add(struct class_simple *cs,
dev_t devnum,
struct device *device,
const char *fmt, ...);
这里,cs 是前面创建的简单类,devnum 是分配的设备号,device 是表示这个设备的 device 结构,剩下的参数是用来创建设备名称的、printk 风格的格式字符串和参数。该调用向包含设备号属性(dev)的类中添加了一个入口。如果 device 参数不是 NULL,一个符号链接(称为 device)将指向 /sys/devices 下的设备入口。
可以向设备入口添加其他属性,这时可使用 class_device_create_file 函数,该函数和类子系统的其余部分将在下一节讲述。
在插拔设备时,类会产生热插拔事件。如果驱动程序需要为用户空间处理程序添加环境变量的话,可以用下面的代码设置热插拔回调函数:
int class_simple_set_hotplug(struct class_simple *cs,
int (*hotplug)(struct class_device *dev,
char **envp, int num_envp,
char *buffer, int buffer_size));
当拔除设备时,使用下面的函数删除类入口:
void class_simple_device_remove(dev_t dev);
请注意,这里并不需要 class_simple_device_add 返回的 class_device 结构,提供设备号(应该是唯一的)就足够了。
class_simple 接口能够满足许多需求,但有时候需要有更强的灵活性。下面的讨论将描述如何使用基于 class_simple 的完整类机制。简而言之,类函数和结构与设备模型的其他部分遵从相同的模式,因此真正崭新的概念是很少的。
用 class 结构的一个实例来定义类:
struct class {
char *name;
struct class_attribute *class_attrs;
struct class_device_attribute *class_dev_attrs;
int (*hotplug)(struct class_device *dev, char **envp,
int num_envp, char *buffer, int buffer_size);
void (*release)(struct class_device *dev);
void (*class_release) (struct class *class);
/* 省略了一些成员 */
};
每个类都需要一个唯一的名字,它将显示在 /sys/class 中。一个类被注册后,将创建 class_attrs 指向的数组(以 NULL 结尾)中的所有属性。还要添加每个设备的一组默认属性,而 class_dev_attrs 指针指向了这些属性。当热插拔事件产生时,还有一个常用的 hotplug 函数用来添加环境变量。还有另外两个 release 方法: 把设备从类中删除时,调用 release 方法,而释放类本身时,调用 class_release 方法。
注册函数是:
int class_register(struct class *cls);
void class_unregister(struct class *cls);
处理属性的接口对读者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稀奇的了:
struct class_attribute {
struct attribute attr;
ssize_t (*show) (struct class *cls, char *buf);
ssize_t (*store)(struct class *cls, const char *buf, size_t count);
};
CLASS_ATTR(name, mode, show, store);
int class_create_file(struct class *cls, const struct class_attribute *attr);
void class_remove_file(struct class *cls, const struct class_attribute *attr);
类存在的真正目的是,给作为类成员的各个设备提供一个容器。用 class_device 结构表示类的成员:
struct class_device {
struct kobject kobj;
struct class *class;
struct device *dev;
void *class_data;
char class_id[BUS_ID_SIZE];
};
class_id 成员包含了要在 sysfs 中显示的设备名。class 指针指向包含该设备的类,dev 指向与此相关的 device 结构。对 dev 的设置是可选的;如果它不是 NULL,它将创建一个从类入口到 /sys/devices 下相应入口的符号链接,使得在用户空间查找设备入口。
非常简单。类使用 class_data 保存私有数据指针。
常用的注册函数如下:
int class_device_register(struct class_device *cd);
void class_device_unregister(struct class_device *cd);
类设备接口还允许已经注册过的入口项改名:
int class_device_rename(struct class_device *cd, char *new_name);
类设备入口具有属性:
struct class_device_attribute {
struct attribute attr;
ssize_t (*show) (struct class_device *cls, char *buf);
ssize_t (*store)(struct class_device *cls, const char *buf, size_t count);
};
CLASS_DEVICE_ATTR(name, mode, show, store);
int class_device_create_file(struct class_device *cls,
const struct class_device_attribute *attr);
void class_device_remove_file(struct class_device *cls,
const struct class_device_attribute *attr);
在类的 class_dev_attrs 成员中保存了默认的属性,在注册类设备的时候,就会创建这些属性。class_device_create_file 用来创建其他的属性。属性也能被添加到由 class_simple 接口创建的类设备中去。
类子系统具有一个在 Linux 设备模型其他部分找不到的附加概念。该机制被称为 “接口”,但是把它理解成一种设备加入或者离开类时获得信息的触发机制更为贴切些。
一个接口由下面的结构表达:
// include/linux/device.h
struct class_interface {
struct class *class;
int (*add) (struct class_device *cd);
void (*remove) (struct class_device *cd);
};
可以用下面的函数注册和注销接口:
// drivers/base/class.c
int class_interface_register(struct class_interface *intf);
void class_interface_unregister(struct class_interface *intf);
接口函数都是望其名知其意的。无论何时把一个类设备添加到 class_interface 结构所指定的类中,都将调用接口的 add 函数。该函数能为设备做一些其他的必要设置,通常这些设置表现为添加更多的属性,但也能完成其他一些工作。在从类中删除设备时,调用 remove 函数来做必要的清理工作。
可以为单个类注册多个接口。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驱动程序模型,现在进入内核看一看设备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前面讲述了 PCI 子系统是如何与驱动程序模型交互的,还讲解了在系统内一个驱动程序的添加与删除,以及一个设备的添加与删除的概念。这些细节虽然是针对 PCI 核心代码讲解的,但是也适用于其他所有使用驱动程序核心管理驱动程序和设备的子系统。
在 PCI 核心、驱动程序核心以及单独的 PCI 驱动程序之间的交互是非常复杂的,如图 14-3 所示。
PCI 子系统声明了一个 bus_type 结构,称为 pci_bus_type,它由下面的值初始化:
struct bus_type pci_bus_type = {
.name = "pci",
.match = pci_bus_match,
.hotplug = pci_hotplug,
.suspend = pci_device_suspend,
.resume = pci_device_resume,
.dev_attrs = pci_dev_attrs,
};
在将 PCI 子系统装载到内核中时,通过调用 bus_register,该 pci_bus_type 变量将向驱动程序核心注册。此后,驱动程序将在 /sys/bus/pci 中创建一个 sysfs 目录,其中包含了两个目录: devices 和 drivers。
所有的 PCI 驱动程序都必须定义一个 pci_driver 结构变量,在该变量包含了这个 PCI 驱动程序所提供的不同功能函数(关于 PCI 子系统,以及如何编写 PCI 驱动程序的知识,请参看第十二章)。这个结构中包含了一个 device_driver 结构,在注册 PCI 驱动程序
时,这个结构将被初始化:
/* 初始化 driver 中常用的成员 */
drv->driver.name = drv->name;
drv->driver.bus = &pci_bus_type;
drv->driver.probe = pci_device_probe;
drv->driver.remove = pci_device_remove;
drv->driver.kobj.ktype = &pci_driver_kobj_type;
该段代码用来为驱动程序设置总线,它将驱动程序的总线指向 pci_bus_type,并且将 probe 和 remove 函数指向 PCI 核心中的相关函数。为了让 PCI 驱动程序的属性文件能正常工作,将驱动程序的 kobject 中的 ktype 设置成 pci_driver_kobj_type。然后 PCI 核心向驱动程序核心注册 PCI 驱动程序:
/* 向核心注册 */
error = driver_register(&drv->driver);
现在驱动程序可与其所支持的任何 PCI 设备绑定。
在能与 PCI 总线交互的特定体系架构代码的帮助下,PCI 核心开始探测 PCI 地址空间,查找所有的 PCI 设备。当一个 PCI 设备被找到时,PCI 核心在内存中创建一个pci_dev 类型的结构变量。pci_dev 结构的部分内容如下所示:
struct pci_dev {
/* ... */
unsigned int devfn;
unsigned short vendor;
unsigned short device;
unsigned short subsystem_vendor;
unsigned short subsystem_device;
unsigned int class;
/* ... */
struct pci_driver *driver;
/* ... */
struct device dev;
/* ... */
);
这个 PCI 设备中与总线相关的成员将由 PCI 核心初始化(devfn、vendor、device 以及其他成员),并且 device 结构变量的 parent 变量被设置为该 PCI 设备所在的总线设备。bus 变量被设置为指向 pci_bus_type 结构。接着设置 name 和 bus_id 变量,其值取决于从 PCI 设备中读取的名字和 ID。
当 PCI 的 device 结构被初始化后,使用下面的代码向驱动程序核心注册设备:
// drivers/base/core.c
device_register(&dev->dev);
在 device_register 函数中,驱动程序核心对 device 中的许多成员进行初始化,向 kobject 核心注册设备的 kobject(这将产生一个热插拔事件,在本章后面的部分讨论),然后将该设备添加到设备列表中,该设备列表为包含该设备的父节点所拥有。完成这些工作后,所有的设备都可以通过正确的顺序访问,并且知道每个设备都挂在层次结构的哪一点上。
接着设备将被添加到与总线相关的所有设备链表中,在这个例子中是 pci_bus_type 链表。这个链表包含了所有向总线注册的设备,遍历这个链表,并且为每个驱动程序调用该总线的 match 函数,同时指定该设备。对于 pci_bus_type 总线来说,PCI 核心在把设备提交给驱动程序核心前,将 match 函数指向 pci_bus_match 函数。
// drivers/pci/pci-driver.c
static int pci_bus_match(struct device *dev, struct device_driver *drv)
{
struct pci_dev *pci_dev = to_pci_dev(dev);
struct pci_driver *pci_drv = to_pci_driver(drv);
const struct pci_device_id *found_id;
found_id = pci_match_device(pci_drv, pci_dev);
if (found_id)
return 1;
return 0;
}
static const struct pci_device_id *pci_match_device(struct pci_driver *drv,
struct pci_dev *dev)
{
struct pci_dynid *dynid;
/* Look at the dynamic ids first, before the static ones */
spin_lock(&drv->dynids.lock);
list_for_each_entry(dynid, &drv->dynids.list, node) {
if (pci_match_one_device(&dynid->id, dev)) {
spin_unlock(&drv->dynids.lock);
return &dynid->id;
}
}
spin_unlock(&drv->dynids.lock);
return pci_match_id(drv->id_table, dev);
}
// drivers/pci/pci.h
static inline const struct pci_device_id *
pci_match_one_device(const struct pci_device_id *id, const struct pci_dev *dev)
{
if ((id->vendor == PCI_ANY_ID || id->vendor == dev->vendor) &&
(id->device == PCI_ANY_ID || id->device == dev->device) &&
(id->subvendor == PCI_ANY_ID || id->subvendor == dev->subsystem_vendor) &&
(id->subdevice == PCI_ANY_ID || id->subdevice == dev->subsystem_device) &&
!((id->class ^ dev->class) & id->class_mask))
return id;
return NULL;
}
// drivers/pci/pci-driver.c
const struct pci_device_id *pci_match_id(const struct pci_device_id *ids,
struct pci_dev *dev)
{
if (ids) {
while (ids->vendor || ids->subvendor || ids->class_mask) {
if (pci_match_one_device(ids, dev))
return ids;
ids++;
}
}
return NULL;
}
pci_bus_match 函数将把驱动程序核心传递给它的 device 结构转换为 pci_dev 结构。它还把 device_driver 结构转换为 pci_driver 结构,并且查看设备和驱动程序中的 PCI 设备相关信息,以确定驱动程序是否能支持这类设备。如果这样的匹配工作没能正确执行,该函数会向驱动程序核心返回 0,接着驱动程序核心考虑在其链表中的下一个驱动程序。
如果匹配工作圆满完成,函数向驱动程序核心返回 1。这将导致驱动程序核心将 device 结构中的 driver 指针指向这个驱动程序,然后调用 device_driver 结构中指定的 probe 函数。
在 PCI 驱动程序向驱动程序核心注册前,probe 变量被设设置为指向 pci_device_probe 函数。该函数将 device 结构转换为 pci_dev 结构,并且把在 device 中设置的 driver 结构转换为 pci_driver 结构。它也将检测这个驱动程序的状态,以确保其能支持这个设备(出于某种原因,这个检测有点多余),增加设备的引用计数,然后用绑定的 pci_dev 结构指针为参数,调用 PCI 驱动程序的 probe 函数。
如果 PCI 驱动程序的 probe 函数出于某种原因,判定不能处理这个设备,其将返回负的错误值给驱动程序核心,这将导致驱动程序核心继续在驱动程序列表中搜索,以匹配这个设备。如果 probe 函数探测到了设备,为了能正常操作设备,它将做所有的初始化工作,然后向驱动程序核心返回 0。这会使驱动程序核心将该设备添加到与此驱动程序绑定的设备链表中,并且在 sysfs 中的 drivers 目录到当前控制设备之间建立符号链接。这个符号链接使得用户知道哪个驱动程序被绑定到了哪个设备上。该目录有类似以下的内容:
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从系统中删除 PCI 设备。所有的 CardBus 设备都是真实的 PCI 设备,只是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形态参数,内核 PCI 核心对它们不加以区分。那些允许在机器运行时添加和删除 PCI 设备的系统正日益流行,Linux 也支持这样的操作。还有一种伪 PCI 热插拔驱动程序,它允许开发者测试他们的 PCI 驱动动程序能否在系统运行时正确处理设备的删除。这个模块叫做 fakephp,它可以让内核认为 PCI 设备被拔走,但是它不允许用户从不具备这个能力的硬件系统中真正地移除该 PCI 设备。读者可参看该驱动程序的相关文档,以了解如何测试 PCI 驱动程序的更多知识。
相对于添加设备,PCI 核心对删除设备做了很少的工作。当删除一个 PCI 设备时,要调用 pci_remove_bus_device 函数。该函数做些 PCI 相关的清理工作,然后使用指向 pci_dev 中的 device 结构的指针,调用 device_unregister 函数。
在 device_unregister 函数中,驱动程序核心只是删除了从绑定设备的驱动程序(如果有设备绑定的话)到 sysfs 文件的符号链接,从内部设备表中删除了该设备,并且以 device 结构中的 kobject 结构指针为参数,调用 kobject_del 函数。该函数引起了用户空间的 hotplug 调用,表明 kobject 现在从系统中删除,然后删除全部与 kobject 相关的 sysfs 文件和 sysfs 目录,而这些目录和文件都是 kobject 以前创建的。
kobject_del 函数还删除了设备的 kobject 引用。如果该引用是最后一个(这意味着在用户空间中、没有该设备的 sysfs 入口文件保持打开状态)、就要调用该 PCI 设备的 release 函数 —— pci_release_dev。该函数只是释放了 pci_dev 结构所占用的空间。
做完这些事后,与设备相关的所有 sysfs 入口都被删除了,并且与设备相关的内存也被释放。至此,PCI 设备被完全从系统中删除。
当调用 pci_register_driver 函数时,一个 PCI 驱动程序被添加到 PCI 核心中。与前面添加设备一节中相似,该函数只是初始化了包含在 pci_driver 结构中的 device_driver 结构。PCI 核心用包含在 pci_driver 结构中的 device_driver 结构指针作为参数,在驱动程序核心内调用 driver_register 函数。
driver_register 函数初始化了几个 device_driver 中的锁,然后调用 bus_add_driver 函数。该函数按以下步骤操作:
删除驱动程序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对于 PCI 驱动程序来说,驱动程序调用 pci_unregister_driver 函数。该函数只是用包含在 pci_driver 结构中的 device_driver 结构作为参数,调用驱动程序核心函数 driver_unregister。
driver_unregister 函数通过清除在 sysfs 树中属于驱动程序的 sysfs 属性,来完成一些基本管理工作。然后它遍历所有属于该驱动程序的设备,并为其调用 release 函数。这与前面将设备从系统中删除时调用 release 函数一样。
当所有的设备与驱动程序脱离后,驱动程序代码使用了下面这两个在逻辑上有点独特的数:
down(&drv->unload_sem);
up(&drv->unload_sem);
在返回给调用者前执行这个操作。锁住代码是因为在函数安全返回前,代码需要等待驱动程序的所有引用计数为零。模块在被卸载的时候,几乎都要调用 driver_unregister 函数作为退出的方法。只要驱动程序正在被设备引用并且等待这个锁的解开,模块就需要保留在内存中,这样,内核就能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安全地把驱动程序从内存中删除掉。
有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热插拔。从内核角度看,热插拔是在硬件、内核、内核驱动程序之间的交互。从用户的角度看,热插拔是在内核与用户之间,通过调用 /sbin/hotplug 程序的交互。当需要通知用户内核中发生了某些类型的热插拔事件时,内核才调用该函数。
当系统正在运行时,现在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系统都能处理设备的安装与删除,在讨论这个事实的时候,用得最多的术语就是热插拔。这与前几年的计算机系统有着非常大的不同,那时候程序员都知道,当系统启动时需要扫描所有的设备,也根本不用担心在电源关闭之前,设备会被拔走。现在随着 USB、CardBus、PCMCIA、IEEE1394 和 PCI 热插控制器的出现,要求 Linux 内核能够可靠运行,而不管运行过程中在系统中添加或者删除了什么硬件。这给设备驱动程序作者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必须要处理设备被毫无征兆地突然拔走的情况。
每种不同的总线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设备的移除。比如当一个 PCI、CardBus 或者 PCMCIA 设备从系统删除时,在驱动程序通过它的 remove 函数被告之此事发生前,会留有一段时间。在这发生之前,所有对 PCI 总线的读操作会返回全部的字节位。这就意味着驱动动程序总是要检查它们从 PCI 总线那里读来的数据值,并且能够正确处理值 0xff。
这样的例子可以在 drivers/usb/host/ehci-hcd.c 驱动程序中找到,它是一个 USB 2.0(高速)控制器卡的驱动。在它的主要握手循环中,通过下面的代码来检测控制器卡是否已从系统中拔掉:
result = readl(ptr);
if (result == ~(u32)0) /* 拔掉了硬件卡 */
return -ENODEV;
对 USB 驱动程序来说,当从系统中删除绑定在 USB 驱动程序上的设备时,任何发送给设备的未完成操作都会失败,并出现错误 -ENODEV。驱动程序需要识别出该错误并正确删除那些未完成的 I/O 操作。
热插拔设备并不仅仅局限在传统设备上,比如鼠标、键盘和网卡。现在有一些系统支持添加、删除 CPU 和内存条。幸运的是 Linux 内核能正确处理添加、删除这样核心的 “系统” 设备,所以单独的设备驱动程序就不用在这些事情上多虑了。
udev 依赖于 sysfs 输出到用户空间的所有设备信息,以及当设备添加或者删时,/sbin/hotplug 对它的通知。比如为给定的设备命名等一些决策方法,可以在内核空间以外的用户空间指定。这保证了能从内核中删除命名规则,并且允许在为每个设备命名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关于如何使用和配置 udev,请参看发行版中 udev 软件包内的文档。
为了让 udev 能够正常工作,一个设备驱动程序要做的所有事情是: 通过 sysfs 将驱动程序所控制设备的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导出到用户空间。对于那些使用子系统分配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的驱动程序,该工作已经由子系统完成,驱动程序不用做任何事。这样的子系统例子有 tty、misc、usb、input、scsi、block、i2c、network 和 frame buffer 子系统。如果驱动程序通过调用 cdev_init 函数或者是老版本的 register_chrdev 函数,自己处理获得的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那么为了能正确使用 udev,需要对驱动程序进行修改。
udev 在 sysfs 中的 /class/ 目录树中搜索名为 dev 的文件,这样内核通过 /sbin/hotplug 接口调用它的时候,就能获得分配给特定设备的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一个设备驱动程序只需要为它所控制的每个设备创建该文件。class_simple 接口是完成这件工作的最简单方法。
如同在 “class_simple 接口” 一节中提到的,使用 class_simple 接口的第一步是通过 class_simple_create 函数创建 class_simple 结构:
static struct class_simple *foo_class;
// ...
foo_class = class_simple_create(THIS_MODULE, "foo");
if (IS_ERR(foo_class)) {
printk(KERN_ERR "Error creating foo class.\n");
goto error;
}
这段代码在 sysfs 中的 /sys/class/foo 下创建一个目录。
当驱动程序发现一个设备时,并且已经像第三章中介绍的那样分配了一个次设备号,驱动程序将调用 class_simple_device_add 函数:
class_simple_device_add(foo_class, MKDEV(FOO_MAJOR, minor), NULL, "foo%d", minor);
这段代码在 /sys/class/foo 下创建一个子目录 fooN,这里 N 是设备的次设备号。在这个目录中创建一个文件 —— dev,有了这个文件,udev 就可以为设备创建一个设备节点。
当设备与驱动程序脱离时,它也与分配的次设备号脱离,此时需要调用 class_simple_device_remove 函数删除该设备在 sysfs 中的入口项:
class_simple_device_remove(MKDEV(FOO_MAJOR, minor));
然后,当驱动程序完全关闭时,需要调用 class_simple_destroy 函数删除先前由 class_simple 函数创建的类:
class_simple_destroy(foo_class);
由 class_simple_device_add 函数创建的 dev 文件包含了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它们被一个 “:” 分开。如果要在子系统 class 目录中提供其他文件,驱动程序将不使用 class_simple 接口,而是使用 print_dev_t 函数为指定的设备正确格式化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
正确的做法是当需要的时候,从用户空间获得固件。一定不要从内核空间直接打开一个包含固件的文件。这是一个隐含错误的操作,因为它把策略(以文件名的形式)包含进了内核。相反,正确的方法是使用固件接口,这些接口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引入的:
#include
int request_firmware(const struct firmware **fw, char *name, struct device *device);
request_firmware 调用要求用户空间为内核定位并提供一个固件映像文件;我们一会儿将讲解它的工作细节。name 表示需要的固件,通常 name 是供应商提供的固件文件名称。典型的文件名如 my_firmware.bin。如果固件被正确加载,返回值是 0(否则将返回错误代码),fw 参数指向一个下面的结构:
struct firmware {
size_t size;
u8 *data;
};
该结构包含了实际的固件,现在可以把它下载到设备上了。请注意这个固件在用户空间内并未加以检验,因此,在将正确的固件映像传递给硬件前,请对其做部分或者全部的检测。设备固件通常包含校验字符串,比如校验和,我们首先对它们进行检验,然后才能信任这些数据。
在把固件发送到设备后,需要使用下面的函数释放内核中的结构:
void release_firmware(struct firmware *fw);
由于 request_firmware 需要用户空间的操作,因此在返回前它将保持睡眠状态。如果当驱动程序必须要使用固件,而又不能进入睡眠状态时,可以使用下面的异步函数:
int request_firmware_nowait(struct module *module,
char *name, struct device *device, void *context,
void (*cont) (const struct firmware *fw, void *context));
这里的附加参数是 module(通常该参数是 THIS_MODULE)、context(并不是固件子系统使用的私有数据指针)和 cont。如果一切正常,request_firmware_nowait 将开始固件加载过程并返回 0。过一段时间后,将使用加载的结果作为参数调用 cont。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固件加载失败,则 fw 是 NULL。
固件子系统使用 sysfs 和热插拔机制工作。当调用 request_firmware 时,在 /sys/class/firmware 下将创建一个目录,该目录使用设备名作为它的目录名。该目录包含三个属性:
一旦 sysfs 入口被创建,内核将为设备产生热插拔事件。传递给热插拔处理程序的环境包括一个 FIRMWARE 变量,它将设置为提供合 request_firmware 的名字。处理程序定位固件文件,使用所提供的属性把固件文件拷贝到内核。如果不能发现固件文件,处理程序将设置 loading 属性为 -1。
如果在 10 秒钟之内不能为固件的请求提供服务,内核将放弃努力并向驱动程序返回错误状态。这个超时值可以通过修改 sysfs 属性 /sys/class/firmware/timeout 来改变。
request_firmware 接口允许使用驱动程序来发布设备的固件。当正确地整合进热插拔机制后,固件加载子系统允许设备不受干扰地工作。很明显这是处理该问题的最好方法。
然而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 不能在没有制造商许可的情况下发行设备的固件。一些制造商同意在某些条款保护下授权许可使用他们的固件,而一些制造商就不是那么配合了。无论哪种情况,没有他们的许可就拷贝和发行他们的固件,是违反版权法的,这可能会引起麻烦。
在本章中已经介绍了许多函数,这里是对它们的一个总结。
#include
// 包含文件中包含了对 kobject 的定义,以及相关的结构和函数。
void kobject_init(struct kobject *kobj);
int kobject_set_name(struct kobject *kobj, const char *format, ...);
// kobject 的初始化函数。
struct kobject *kobject_get(struct kobject *kobj);
void kobject_put (struct kobject *kobj);
// 管理 kobject 引用计数的函数。
struct kobj_type;
struct kobj_type *get_ktype(struct kobject *kobj);
// 对包含 kobject 的结构类型的描述,使用 get_ktype 获得与指定 kobject 相关的 kobj_type。
int kobject_add(struct kobject *kobj);
extern int kobject_register(struct kobject *kobj);
void kobject_del(struct kobjecc *kobj);
void kobject_unregister(struct kobject *kobj);
// kobject_add 向系统添加 kobject,处理 kset 成员关系,sysfs 表述以及产生热插拔事
// 件。kobject_register 函数是 kobject_init 和 kobject_add 的组合。使用 kobject_del
// 删除一个 kobject,或者使用 kobject_unregister 函数,它是 kobject_del 和 kobject_put
// 的组合。
void kset_init(struct kset *kset);
int kset_add(struct kset *kset);
int kset_register(struct kset *kset);
void kset_unregister(struct kset *kset);
// kset 的初始化和注册函数。
decl_subsys(name, type, hotplug_ops);
// 使声明子系统得以简化的宏。
void subsystem_init(struct subsystem *subsys);
int subsystem_register(struct subsystem *subsys);
void subsystem_unregister(struct subsystem *subsys);
struct subsystem *subsys_get(struct subsystem *subsys)
void subsys_put(struct subsystem *subsys);
// 对子系统的操作。
#include
// 包含 sysfs 声明的包含文件。
int sysfs_create_file(struct kobject *kobj, struct attribute *attr);
int sysfs_remove_file(struct kobject *kobj, struct attribute *attr);
int sysfs_create_bin_file(struct kbbject *kobj, struct bin_attribute *attr);
int sysfs_remove_bin_file(struct kobject *kobj, struct bin_attribute *attr);
int sysfs_create_link(struct kobject *kobj, struct kobject *target, char *name);
void sysfs_remove_link(struct kobject *kobj, char *name);
// 添加或删除与 kobject 相关属性文件的函数。
int bus_register(struct bus_type *bus);
void bus_unregister(struct bus_type *bus);
// 在设备模型中实现总线注册和注销的函数。
int bus_for_each_dev(struct bus_type *bus, struct device *start, void *data,
int (*fn) (struct device *, void *));
int bus_for_each_drv(struct bus_type *bus, struct device_driver *start, void
*data, int (*fn)(struct device_driver *, void *));
// 这些函数分别遍历附属于指定总线的每个设备和驱动程序。
BUS_ATTR(name, mode, show, store);
int bus_create_file(struct bus_type *bus, struct bus_attribute *attr);
void bus_remove_file(struct bus_type *bus, struct bus_attribute *attr);
// 使用宏 BUS_ATTR 声明了一个 bus_attribute 结构,使用上面的两个函数可对
// 该结构进行添加和删除。
int device_register(struct device *dev);
void device_unregister(struct device *dev);
// 处理设备注册的函数。
DEVICE_ATTR(name, mode, show, store);
int device_create_file(struct device *device, struct device_attribute *entry);
void device_remove_file(struct device *dev, struct device_attribute *attr);
// 处理设备属性的宏和函数。
int driver_register(struct device_driver *drv);
void driver_unregister(struct device_driver *drv);
// 注册和注销设备驱动程序的函数。
DRIVER_ATTR(name, mode, show, store);
int driver_create_file(st.ruct device_driver *drv, struct driver_attribute *attr);
void driver_remove_file(struct device_driver *drv, struct driver_attribute *attr);
// 管理驱动程序属性的宏和函数。
struct class_simple *class_simple_create(struct module *owner, char *name);
void class_simple_destroy(struct class_simple *cs);
struct class_device *class_simple_device_add(struct class_simple *cs, dev_t
devnum, struct device *device, const char *fmt, ...);
void class_simple_device_remove(dev_t_dev);
int class_simple_set_hotplug(struct class_simple *cs,
int (*hotplug) (struct class_device *dev, char **envp,
int num_envp, char *buffer, int buffer_size));
// 实现 class_simple 接口的函数;它们管理了包含 dev 属性和其他内容在内的简单类入口。
int class_register(struct class *cls);
void class_unregister(struct class *cls);
// 注册和注销类。
CLASS_ATTR(name, mode, show, store);
int class_create_file(struct class *cls, const struct class_attribute *attr);
void class_remove_file(struct class *cls, const struct class_attribute *attr);
// 处理类属性的常用宏和函数。
int class_device_register(struct class_device *cd);
void class_device_unregister(scruct class_device *cd);
int class_device_rename(struct class_device *cd, char *new_name);
CLASS_DEVICE_ATTR(name, mode, show, store);
int class_device_create_file(struct class_device *cls, const struct
class_device_attribute *attr);
void class_device_remove_file(struct class_device *cls, const struct
class_device_attribute *attr);
// 实现类设备接口的函数和宏。
int class_interface_register(struct class_interface *intf);
void class_interface_unregister(struct class_interface *intf);
// 向类添加(或者删除)接口的函数。
#include
int request_firmware(const struct firmware **fw, char *name, struct device *device);
int request_firmware_nowait(struct module *module, char *name, struct device *device,
void *context,
void (*cont)(const struct firmware *fw, void *context));
void release_firmware(struct firmware *fw);
// 内核中实现固件加载的接口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