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街巷》48:早期电灯在成都

【文章:江亦李;配图:成都市建设信息中心提供 

20世纪20年代劝业场。一到夜晚,牌匾上的电灯就会大放光明,形成“铁笛一声飞过了,大家争看电灯红”(郭沫若诗句)的景象(成都市建设信息中心提供)

         摆起百年前成都照明的龙门阵,就不得不先说一下成都电灯的历史。按照“世纪之光—四川有电100年宣传纪念活动”的说法,是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地点在成都东门金水河流出城的拱背桥处的银元局。但是根据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四川兵工厂、造币厂的建立》刘东父的说法,则应该是在1904年“开始试行发电,创设电灯,约可照明2000盏左右,成都之有电灯自此始。”

        1903年锡良为总督,派人赴欧美采购机器,从外地购回一台小发电机,利用蒸汽机发电,供旧厂和银元局照明之用。由于是在靠近城根的机器局老厂院子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最早的电灯始于此。

        1908年,由于周善培推行新政,这一年,利用位于总府街被火烧毁的尼姑庵普准堂和一些官地修起的劝业场,正式开业。在建场初期,由各商家共同出资20万元成立“劝业场发灯部”(后改为同益电灯公司),发灯部安装50马力蒸汽机和40千瓦直流发电机各1台,1908年完成安装发电。除了供应本场用电以外,还向外附近街道出租电灯600盏。这就是成都的第一家商业性的电灯公司了。

20世纪60年代的商业街(劝业场)(成都市建设信息中心提供)

        那个时代的劝业场,到了黄昏时分,拉响汽笛,就开始发电,一片灯光,可谓绚烂夺目,犹如光明世界。这在一片昏暗的古老城市引起不小的轰动。不少人慕名前来观赏。欢喜赞叹之余,纷纷议论“洋鬼子”的奇技巧术。

        那时,晚上10点钟就停止发电,在停电前要再放一次汽笛,通知用户。后来早期的启明电灯公司也是这样做的。巴金的《家》里,对此有详细的描写。启明电灯公司是从1906年开始筹备,1909年7月才开始发电。当时只有一台7.5KW由蒸汽机带动的直流发电机,仅仅只能供应300盏15烛光的电灯而已。

        既然所能供应的照明灯盏数如此之少,费用又很高,当时一盏15烛光的电灯一个月收费是1.5元。那个年代,一个听差的工资一个月不过一元。能够用得起电灯的人家真可谓凤毛麟角了。一般都是商店和住在劝业场和北新街(启明电灯公司最初在北新街)附近的大户人家才能够用。

     (下篇:《福兴街上卖帽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锦江街巷》48:早期电灯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