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介绍自已的个性:
方法一:性格类型:安静、内向、沉思型(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的)----类型论:体液说(气质类型,常用: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方法二:性格特点:细心、害羞、开朗(所有人都有的,只是水平或程度不一)---特质论16PF或大五人格(外倾性、神经质、相宜性、开放性、尽责性)
这两法假设前题:人格是相对稳定的。
2、主要观点:
1)特质论范型:强调人的个别差异和个体的整体功能,以特质概念来假定行为的跨情景的一致性和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景的一致性和跨时间的持续性即稳定性)
2)特质论并不把人格分为绝对的类型,而通常认为存在一些特质维度。
3)人们之间的差异,在于这些维度上表现程度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特质构型。
4)特质的一般解释:广泛、持久、相对稳定的用于推测和解释人类行为的特点。
3、主要内容:
1)G.W.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一生平:1897-1967,生于印第安纳州,四兄弟中排行最小,有一哥哥弗劳德亨利奥尔波特(F.奥尔波特为美国心理学家,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
与弗洛伊德的会面,让其了解到弗把握潜意识内容时忽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实:向弗说了火车上看到的一场景:衣着干净整洁的母亲带着邋里邋遢的孩子;弗认为他看到的小孩即为其自身;奥不认同,对这样的精分反感。
1937年,《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二观点:
观点一:认为特质是一种人格测量的单位,是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不同的刺激,同样的行为模式或情绪模式或其它)
观点二:特质类型:个人特质(某个特定的个体所具有的特质)、共同特质(许多个体共有的特质)、首要特质(个人生活中具有渗透性,占优势的特质,一般选一个)、中心特质(渗透性稍差一些,但仍具有相当概括性的重要特征,一般选10个以内)、次要特质(不太明显的,一致性和概括性较差的特质或者说影响不大的特质)。
三心理动力:
弗认为潜藏在成人人格后面的动机是儿童期心理欲望与经验。(如成年人的抽烟或酗酒,与童年口欲期发展有关)
但奥认为即使儿童期的行为类似于成人行为,它们也未必代表相同的潜在动机。(如有的人最初学习是为了拿文凭或其他需要,但后来却被吸引,甚至终身迷恋某个学科,这时原发性动机已完全丧失,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却变成了目的。说明动机是会自主发生变化的。)
机能自主:一个成人现在进行的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即过去的动机和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
四健康人格:健康的成人人格原则上不能由动物、儿童神经症的研究引申而来(即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两派研究)。
健康人格需具有六个特点:
特点一自我广延的能力:参加活动的范围广,有许多的朋友和爱好。
特点二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有亲密关系,有同情心,能容忍自已与别人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特点三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经得起一切不幸遭遇。对自已具有积极的意象,即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对自已乐观态度。
特点四具有现实性知觉:看待事物是根据事物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自已希望的那样看待事物。看待情境及顺应情境都极为明白,是明白人而非糊涂人。(难得糊涂:是在明白的前提下的不计较或者明白前提下对他人或世界不完美的包容与接纳)
特点五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对自已的利弊、有无都十分清楚。理解真正的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别,知道自已如何看待自已与别人如何看待自已间的差别。
特点六有一致的人生哲学:有一种一致的定向,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意识形态、哲学、信仰、生活的预感或前景都能对人的一切行动产生创造性的推动力。(同: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参看弗兰克尔的《生命的意义》)
2)卡特尔的特质:
一生平:1905-1998,生于英国,本科化学,研究生心理学,师从心理统计学家斯皮尔曼,进而将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用于人格研究。
二特质的种类:
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继承G奥尔波特);
表面特质(一群看上去相互关联的特征或行为)和根源特质(最重要的人格特质,控制着个人所有惯常行为国。是表面特质背后,能够使行为之间成为一种关联、一起变动的独立人格维度。)。
三编制十六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16岁和以上,自陈量表,次级因素。
A:乐群性 B:聪慧性 C:稳定性 E:恃强性
F: 兴奋性 G:有恒性 H:敢为性 I: 敏感性
L:怀疑性 M:幻想性 N:世故性 O:忧虑性
Q1:实验性 Q2:独立性 Q3:自律性 Q4:紧张性
中文版187题,每题ABC三个选项。
除了测出16个根源特质外,还可得到8个次级因素:1适应与焦虑型;2内向与外向型;3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4怯懦与果断型;5心理健康因素;6专业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7创造能力个性因素;8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个性因素
3、特质理论的应用:大五人格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1992年,Goldberg称其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研究者用词汇学方法,发现了大约五种特质可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OCEAN:
1)外倾性extraversion(好交际VS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悟丰富对含蓄;好交际表现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2)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3)开放性openness(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4)宜人性agreeable(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5)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4、贡献与批判:情境论(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外部环境)VS特质论(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主是内在特质)
1)批判:
一特质测量并不能很好地预测行为;
二没有证据支持跨情境的一致性贡献;
2)贡献:
一是测量准确的话,特质就有预测性;
二10%变异的重要性。
思考:行为由选择而定,而影响人做选择的因素有哪些?而特质占其中多少?
G.奥尔波特 卡特尔 大五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