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啤酒游戏”说到“牛鞭效应”

啤酒游戏,是1960 年代,MIT 的 Sloan 管理学院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类似「大富翁」的策略游戏。 Sloan 管理学院的学生们,各种年龄、国籍、行业背景都有,有些人甚至早就经手这类的产/配销系统业务。


比如说有某种啤酒,因为歌星唱的流行歌曲里提到这种啤酒,年轻人中开始喝,酒吧的老板发现很好卖,脱销了,就告诉批发商这种啤酒很好卖,我下次的进货量翻一倍。批发商收到了订金,发现很好卖,就向商家多订了一卡车。经过层层传递,层层失真后,到一定的时间汇总到生产厂家,要满足“需求”可能就要加一条流水线了。这个时候流行歌曲过时了,销量回到了正常水平。原来生怕脱销的商家就放大需求,积压了怕处理不掉又纷纷销价处理。这样就产生了亏损。

然而,每次玩这个游戏,相同的危机还是一再发生,得到的悲惨结果也几乎一样:下游 零售商 、中游批发商、上游制造商,起初都严重缺货,后来却严重积货,然而, 消费者 的需求变动,却也只有第二周那一次而已。如果成千成万、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参加游戏,却都产生类似的结果,其中原因必定超乎个人因素之上。这些原因必定藏在游戏本身的结构里面 。

这个原因就是“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现象最先是由宝洁公司发现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宝洁在供应链管理很是实力强大。)

例如宝洁已在多个国家应用 GDSN,他们成功的方法是:

1 创造全球数据同步的条件

2 传递高质量的数据

3 与客户相连接并获取收益

——————————————————————————————————————

一、那么什么是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是指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传递的时候,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失真扭曲且逐渐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波动在图形上显现时如同挥舞的牛鞭,因此被称为“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高风险现象,会造成供应和库存的风险,影响到营销、供应和生产,甚至造成整个供应链的混乱。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方差放大)现象,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 L. Lee将其称为“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指的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

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上很像一根甩起的牛尾,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尾效应。可以将处于上游的供应商比做梢部,下游的用户比做根部,从牛的尾巴到牛的屁股,从供应商的末梢到供应链的源头不停的左右摇摆,一旦根部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翻译称之为:牛鞭效应 英文:Bullwhip Effect


说再通俗一点——

最近我减肥,网上的食谱,让我早饭只吃两片吐司加几片生菜。

我觉得这个肯定要饿昏,就再给自己定食谱的时候加了个煎蛋。

考虑到我的大饭量和消耗量,老婆在前一天晚上做的时候,给我顺便抹了一点芝士然后放冰箱。

半夜老妈起床,顺手打开冰箱看到了我的早餐盒,觉得这哪够,就再往里面塞了几片午餐肉。

第二天拿起了我那沉甸甸的三明治,刚准备出门,老爷子买早点回来,嘱咐我不吃饱了没力气干活,塞了我一套煎饼果子!

于是,我的减肥套餐,经过层层转手,从两片吐司+几片蔬菜,变成了:蔬菜午餐肉荷包蛋芝士三明治+一整套煎饼果子。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八块腹肌!

这就是牛鞭效应!

二、导致牛鞭效应的原因有哪些?

1、批量订货和订货周期

通常厂商都不会接到一个需求订单就向上游订货一次,而是考虑了库存和运输费用的基础上,为了减少订货频率,降低成本和规避断货风险,一般有一个经济订货量。

2、预测不准确

根据直接从下游企业那里观察到的需求信息,供应链上的厂家各自进行自己的需求预测,每一个企业产生的错误预测都会传递到它的上游企业,使需求信息产生更大的偏差;

3、库存和安全库存

使用有偏差的需求信息来进行预测,并根据作出的预测来制定库存策略,库存策略和安全库存也会将需求放大。

三、如何控制牛鞭效应?

1、减少不确定性、改进需求预测:

分享数据、信息:比如近年来华为手机、益海嘉里(粮油厂商)、OPPO及vivo都要求经销商提供每日的进销存数据,通过对合作伙伴数据的掌握来减少不确定性(听起来很强势的样子);重复多次的需求预测和修正;

2、减少需求波动

比如沃尔玛的“天天低价”,使得全年的市场需求都相对稳定,以此控制牛鞭效应的源头;

3、减小提前期

交货时间越短,牛鞭效应越弱;减小每个订单的量,或者更频繁的订购;

4、减少中间环节

中间环节被减少了,牛鞭效应放大需求的次数就变少了;比如采用电商直销或者直营门店,厂商直接接触消费者,对需求的预测能做到更准确。

5、产品个性化推迟

最终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迟实现;加大产品在终端销售前的通用型。

但,这都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只是缓兵之计。

——————————————————————————————————————————

那么最终的上岸式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

EDI实时交互

供应链管理的难点在于从(制造商 供应商 零售商 客户)生产端-库房-销售-最终客户 等多渠道环节的信息共享, 通过合适的信息渠道, 比如EDI实时交互供需信息,将可以极大的降低供应链上的牛尾效应, 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 提高库存周转, 降低断货率等KPI

需求预测就是在供应链中用理性的计划去对抗感性的营销,实现利益最大化。

EDI主要的优势就是其速度和精确性

EDI加快了商业周期至原来的61%。从邮政服务交换交易,只需花费几分钟,而不是数天或数周。

提高数据质量,在交易时至少减少30%-40%的误差——可以消除来自字迹模糊,邮件/传真丢失和秘钥错误的错误。

使用EDI可以将订单到现金的周期时间减至20%,提高贸易伙伴的交易和合作关系。

业务效率的增加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自动执行基于纸张的任务,让您的员工专注更高价值的任务,并为他们提供高效率的工具。

准确的业务文档的快速处理将会使返工订单、取消订单的数量降至最低。

通过供应链应用程序之间的自动化数据交换,将确保关键业务数据可以及时的发送并且可以实时跟踪。卖家可从提高现金流和缩短订单到现金的周期来获取利益。

缩短订单处理和交货时间,意味着组织机构可以降低其库存水平。

很多情况下,EDI最大的优势来源战略业务层面:

交易状态支持实时可见性。反过来,这可以快速的决策和提高改变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响应,并允许商业采用一种需求的商业模式,而不是受供应链驱动的模式。

缩短交付时间可进行产品改进和新产品交付。

简化进入新领域和新市场的要求。为随时随地方便加入贸易伙伴入职培训,EDI提供了世界共同的商业语言。

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电子替代品取代基于纸张的流程。这将节省你的金钱,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欢迎在文章后留言,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啤酒游戏”说到“牛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