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一起读经典——《论语》3.16、3.17、3.18、3.19 day48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

书籍图片来自网络

《八佾篇》——八佾第三

3.16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 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按照历书规定每月初一日来到祖庙,杀一只活羊祭庙,表示每月听政的开始。当时,鲁国君主也不亲自去,这样的礼仪已成为形式,所以子贡提出去掉饩羊。

对此,孔子大为不满,对子贡加以指责,表明了孔维护礼制的立场。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侍奉君主,别人去以为这是谄媚呢。”

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侍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处于礼崩乐坏之时。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侍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侍奉君主。"

孔子认为,只要做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

但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侧重于对君的要求。

图片来自百度网络

不问是非,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且不成了愚忠。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分享|一起读经典——《论语》3.16、3.17、3.18、3.19 day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