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忆里很少有母亲的身影

  昨天是母亲节,在各种圈子里看到有关母亲的故事和文章,自己也着手想写一篇来回忆儿时与母亲的生活过往,然而想了一夜发现,真的没有网友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只是生活中的一些日常杂事,很难单独提炼出一篇感人的故事,细想开来我的回忆里很少有母亲的身影-----

  翻开回忆的画卷,首先在我脑海里的肯定是父亲。儿时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一座江南特色的小村庄里,父亲那时候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品行好,在一家大型国企做中层干部,母亲是高中毕业,是邻村嫁过来的,那时候村里人都觉得母亲能嫁到父亲家是家里“积了德,莫大的光荣”。因为父亲在单位是文职干部,平时工作相对工人较为清闲,所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我,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但对于我而言,父亲陪伴我穿梭在田地、林间,抓虾捕鱼,还时常开着那辆金城摩托车带我走遍南京的各个角落,父亲是个很节俭的人,每次出门我们都会背上水和炒饭,一口炒饭一杯水,看遍路上风光,那是一辈子都换不来的快乐。母亲因为学历不高,一开始进入当地的陶瓷厂做女工,每天7点出门,一直忙的精疲力尽到晚上7点回家,回来急急忙忙的炒完菜就忙着看书备考,母亲深知学历给自己工作收入带来的瓶颈,所以后来自学考了大专财会专业。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对我的学业尤其严格,其实我的成绩一直在学校里名列前茅,名次一直在全校前20名,所以在学习上一直很随性,不会主动的去学习一些超前的新的知识,每周都是要父亲带我出去玩,但是母亲常常会给我当头一棒,“考了15名为什么不能考第10名、第5名,还有第一名为什么不能去争取争取“”你们的学校在区里还算可以,但在整个南京市排不上号“”不要把精力都浪费在玩上,现在是你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最强的几年“这些话总在我耳边此起彼伏的响起,那时候总觉得母亲很唠叨,父亲也会偷摸着给我减负,还是会带我出去玩,父亲也有句格言”把大好的时光留给你爱的人,陪她走过山和海“,也许父母两人本来就是有着不同追求的人,可是命运还是把这两个人捏何在了一起。后来发现其实两人的话都是对人生有着指导作用的,母亲更为理性,觉得人应当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母亲会从一个制作陶瓷的工人,一步步走上公司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岗位。父亲是个感性浪漫的人,他告诉了我一个男人应当对自己爱的人负起责任,要把自己最好的都带给他们,给他们快乐。虽然人生后半段,父亲一直在 事业上不如意,甚至走下坡路,但是他一直都把自己乐观的一面带给母亲和我,乃至他后来的孙子和媳妇。我现在常常感叹,儿时的自己误会了自己的母亲,自己的母亲并不是那种完全意义上的慈母,她倔强的一面为我今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大裨益,她塑造了我性格里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一面,她告诉我现在人都已经不太相信的一个道理”有付出自然会有回报,汗水和泪水不会被岁月辜负“,而且最让我吃惊的是,缺席我儿时很多快乐记忆的母亲,在自己事业最为辉煌的时候回归了家庭,她告诉我,自己虽然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但是我结婚生子了,她希望可以帮我解除后顾之忧轻装上阵,要知道那时候母亲的收入是我的10倍!她告诉我不能躺在先人的成果下活着,人活着就要有自己的一番天地。外人劝她没必要这么早退休,但她很决绝,一番话严厉容不得商量,但只有我知道母亲老了老了还在用自己最后的力量鼓舞我前进,人们常说”父爱无言“,我的母亲何尝不是这样,她在用自己给我上人生的必修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回忆里很少有母亲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