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之《孔乙己》

鲁迅先生的作品

现今才明白,年纪这个东西啊,真是旁的任何事物都取代不了的,它是时间沉淀下来的证据。

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叹?因为以前我拿着我渐长的年纪时,只会悲戚于时间的流逝,容颜的衰老,和一事无成的无奈。直至今日,我再拿起书本读着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才深刻体会到年纪给予我的是何物。

《孔乙己》是中学时期所学的课文,当时学这课文时,只觉它冗长,且语言上读起来并不是十分的顺口。不仅如此,故事情节还较为枯燥乏味,并不怎么吸引我,唯一让我有所感觉的便是结尾时,孔乙己死了。

那时年龄尚小,虽并不怎么真正明白生死是何种大事,但总觉得死这个东西,是一件让人很伤心的事情。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更深的感受。

时至今日,再度拿起书本,读着《孔乙己》时,竟全程心情沉重,也觉得故事引人入胜,几度哽咽。起初,我为自己有如此大的情绪波动深感怀疑。难道是年纪大了,更感性更易伤情了?越想越觉着不是的,细细整理,探索了一番此种情绪的由来后,才明白,不是的。不是自己更易被感动了,而是此刻我读懂了文中意,知道了个中辛酸。也并非我更加容易伤情了,而是作者笔下,成人社会里的笑客们,冷酷无情了一些。而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又确实可悲了一点。

孔乙己此人,接受了封建制度的教育,却又无所成就,他迂腐无能,行为可笑,但又善良诚恳,令人恨着却又心疼着。

文章最后的评析里,陈亮亮主编说:“孔乙己诚然是’可笑’的,但这’可笑’的背后,却隐藏着弱小者寂寞而痛苦的灵魂”。看到此话时,我就在想啊,这不正是芸芸众生里,我这样的人的样子吗?

我们都很渺小孤寂,也时常觉着世人薄凉,与人毫无同情与关怀。可反思自己,若自己也站在当时那样的情景里,我能确定自己不会成为看客或是笑客中的一员吗?扪心自问,在那样的环境里,我可能并不会像现在这样,有作为一个旁观者和局外人的理智去有所作为。在那样的时代背景和那样的情景里,若是能不附庸嘲笑,已然是有极大修养与同情心的善良的人了,又何谈再为他做些什么?

如此想来,人的确是自私的。无论他本身是善是恶,他总是希望别人待自己时是善良诚恳的。至于自己待别人如何,则全凭着自己的良知、善心与修养了。而良知、善心、修养的多少与有无,全看个人内心的决策,无可计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记】之《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