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读《论语》之前,我其实是对文言文嗤之以鼻的,小时候,家里有一部资治通鉴,屡次拿起,一页都读不到,又放下,这些经历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暗黑影响。
后来有了娃,在漫天盖地的,给家长推荐国学的宣传会上,老师们借着中华文化,宣扬的各种与普世价值观相违背的教条,让人对古代文化心生反感。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在kindle上,下载了《论语》,看到了这句话。
这两句话直译的话,意思大概如下:
不焦虑于身处的位置,而焦虑自己赖以生存的能力。
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而是希望别人更加关注自己所做的事情。
看到这两句话时,我的内心是震惊的,这与自己一以贯之的处事方式简直一模一样,想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能总结出这样的经验,这让我对《论语》的看法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让自己重新思考这两点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一、注重提升能力
在长久的农业社会中,信息流通的方式变化少,社会制度的发展速度缓慢,绝大部分人的人生历程都在做重复的工作,以换取栖身之财。但是近现代以来,科技发展迅速,信息流通的速度大幅加快,社会资源重组的门槛也非常低,带给我们直接的感受就是需要接收铺天盖地的变化。
比如说,在六七十年代,如果广告做得好,是能直接决定销售业绩的,因为大家只能通过广告去了解产品。但是现在,大量的广告,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让人们鉴别的能力大幅提升,只有非常好的广告与真实优秀的产品相结合,才能带来销售转化率。
再举个例子,我记得十年前,那时候还没有毕业,我从实习的单位回老家过十一,去广州站坐火车回湖北,上火车前,在火车站旁边的报刊亭买了一份报纸,价格不贵,一块五,但是到我手上的报纸,厚的惊人的一沓,新闻内容很少,大面积的是广告-房产广告。现在想来,报纸虽然一直都是依赖广告来生存的,但是在一个时间段内,报纸存活的是否好都是以发行量为判断标准的,广告位置都是需要拍卖与竞标的,然而在十年前,报纸就已经在牺牲版面,选择广告来生存。
大家都能体会到,我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太多重要的变化,那作为刚刚工作的你们,该怎么面对职场上发生的变化。你们会听从你们父母的意见么?你们会到网上去找《职场新人指南》么?
其实,会工作也是一种能力。我把工作能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硬实力,一部分是软实力。硬实力对于各行各业而言,是不同的,但是软实力,却大有相通之处。我把软实力,定义为“靠谱”二字。
如果觉得以上的要求难以理解的话,也可以先做到以下几点:
打个比方,如果领导交给你一个工作,你会问领导如下问题么?
1、工作交付的结果是什么。
2、什么时候交付
3、如果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跟领导汇报
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难度和完成时间都远超预计,你会怎么做?
1、默默加班,尽量完成。
2、尽快告诉领导遇到的问题。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第二个,为什么呢?因为如果遇到了超出预计的事情发生,一定是有在任务之处没有考虑到位的问题。尽快把问题暴露出来,让与这件事情相关的人都知晓,可以避免其他的风险。
以上,只是在工作中小小的细节,但是如果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将这些细节考虑到位,就会给人靠谱的感觉。这些细节,有一个特点,就是事事都以任务为中心,我们来到工作岗位上,能体现我们价值的,就是是否能将任务完成到位。
二、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他所做的产品中
我很喜欢王力宏,小时候喜欢他,花痴他很帅,现在喜欢,觉得他的行为和成果可解释,年纪大了就是矫情。王力宏有一个哥哥,有一个弟弟,他们兄弟仨都非常优秀,哥哥有次考试,考了全美第一,当时的总统老布什,寄了一封表扬信给他,弟弟学习成绩也非常好,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王力宏经常说自己是家里的学渣(我就不清楚本科威廉姆斯学院,到底学渣在哪里了?),但是事实是,王力宏的哥哥、弟弟,都暂时没有王力宏的影响大,为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他们做了不一样的产品。哥哥从医,弟弟从商,力宏想用音乐影响全人类,想把中华文化,通过歌声,传递给能听到的人。从产品的受众来说,力宏的受众是最广的,这种产品的底层逻辑,是很精妙的。我把它定义为,考虑了人性的需求,也叫以人为本。力宏说,好的歌,自己会说话,这个也是我们做产品的高级层次: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好的产品,自带传播属性,因为他不仅给用户带来了价值,更在人格、情绪、关爱上,直击人心。
我们打造的产品,不管是现在所做的软件产品,还是未来可能回去做的其他产品,都无一例外的展示了我们自己的能力,当你介绍自己擅长什么的时候,不如直接介绍自己做过什么产品来的真实有力。其实我们自身也是产品,我们输出的代码、文档也都是产品。如果能把万物都是产品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到我们输出的内容中,去定义我们的产品,去打磨我们的产品,更多的思考人本性里面的东西。我们在工作、生活的小事中,锻炼自己的产品能力,将来,在重要的事情来临的时候,我们就更容易做决策,更容易给出准确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