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个总结就写的随意一点好了,权当是自己的回顾。
两个月真的收获颇多。
感恩遇到良师益友
非常幸运地遇到了特别开放包容的团队,像哥哥一样认真教我并引导我的导师、二话不说就是支持的leader以及研发、交互、设计,团队所有的人都非常热心,不论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随便在IM上抓个人问都会非常耐心地给你解答。初入社会就遇到这么西化的管理方式与团队氛围也真的是太幸运了。
同组的实习生也都非常棒,有不明白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思考,靠共同的力量去完成任务,我们各自的项目也会互相监督与指正,一起努力向上的感觉真的非常棒。
自我心态的转变
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可能都会有这个通病。学生心态。
最开始的几天我战战兢兢,不知道自己该以什么样的相处方式与他们交流,完成了导师给的任务之后无所事事,诚惶诚恐。第一周经常会跑到导师的工位眼巴巴地问我还需要做些啥吗? 还有啥任务要交给我的吗? 完成了任务,可是总去打扰导师也不好,可是不问又浪费宝贵的实习时间,让这份实习的投入产出比变得低下。我曾经苦恼了好几天。
可是产品经理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用敏锐的思维去发觉问题,并且通过周密的考虑探寻问题的本质并给出解决办法,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团队的配合主动让产品变得更好,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任务。
同事们都很忙,工作岗位又不是上课不会每天都给你留作业,我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PM,那首先心态就要从被动变成主动,第一个项目是导师分配给我的任务,第一个周报分析也是导师告诉我怎么去做,但在心态发生转变之后我每几天都会自己总结出一些我觉得可以改进的点变成List,带着问题跟导师去讨论,让他来挑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挑出可做的问题之后自己撰写PRD,写几个解决方案让导师去审核,然后执行。按照这样的方案去进行工作感觉收获颇多,走之前我的需求有两个已经上线了,我还喜滋滋地把自己改的页面截下来,那种成就感真的是哎呀23333
我在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让这个产品变得更好。我在做了之后让上级去挑选与评估,而不是问上级:“我该怎么做。” 这就是从被动变成主动心态的变化。
每一件细小事情的达成
其实最开始分配给我的工作大多属于竞品分析,最开始实习其实大家都会有这种心态,觉得自己感觉做的事情有点琐碎,接触不到一个产品很核心的流程,分析出来那么多问题,可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让他落地。现在回想当时就好比还没学会走就想着要跑起来。这种心态是在和HR小姐姐偶然的一次聊天中被点醒的。
“实习生招了这么多,其实大学生的心态是有共性的。你们总想着一进来就交给你们一项大任务,然后最快速度完成,让你们 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能力得到最大锻炼,可是基础都还没学会,怎么就满脑子都是平步青云一步登天了呢?”
这段话突然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心态有多么幼稚。真正的进步应该是由每一件细小事情的达成逐渐积累起来的。每周我都会总结用户反馈,同样的工作我能不能比上一周做的更好?我能不能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从最开始的周报没人能get到什么重点, 到后来最后一周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有后续进展,这就是两个月内踏实做好一件事所带来的进步。两个月尚且如此,那一年,两年,三年,后续又会如何呢?
抛掉那些急功近利的想法,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吧。
由浅入深的思考
我记得有个比我早来一年的小哥哥说:“来了这里一年,回头看最开始做的东西如果还是觉得不错,那你就真的没什么进步了。”
不用说一年,就是短短的这两个月,我现在再看最开始写的PRD都觉得辣眼睛(顿时有点同情指导我的导师还有和我对接的交互&开发小哥哥们……),每一次我提出来的List基本会被前辈们砍掉一半,这就是从用户需求变成产品需求的过程,我经常会思考为什么砍掉,他们是以什么方式去思考的,而我在提出这些需求的时候跟他们的思考方式有什么不一样。我的思维是由最开始浅显的找问题,变成了更加深入地探寻产生问题的本质并且寻找根本的解决方式。
并且!我还总结出了一些小方法嘿嘿嘿,虽然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适合其他人,但也算是我两个月以来的一点心得吧。
1. 清楚自己的方案,明确自己的观点、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坚持的理由。一定要非常清楚非常清楚!开发不管问什么实现层面的问题都要非常自信地对答如流,起码要让他觉得你很靠谱,这个需求也很靠谱,不是心血来潮一拍脑门就做,如果连做成什么样子你自己都不清楚,就真的会被怼的很惨。(毕竟有的时候产品经理一句话就足以让开发哥哥加班到半夜)
2. 有效地引导评审团队去认可你最想实现的方案。学会引导和控制,让其他人尽可能认可你给出的方案, 可以多给出几种解决方案,评审团队在了解之后自然会选择最佳的那个。
3. 注重数据。数据会成为佐证你方案的合理性与优先级的最佳衡量标准。
最后没啥要说的了,日常发善心以及转发杨超越哈哈哈,希望每一个正在为自己的未来而战斗的小伙伴都能有一个非常非常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