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首部(上)

HTTP 协议的请求和响应报文中必定包含 HTTP 首部,只是我们平时在使用 Web 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它。本章我们一起来学习 HTTP 首部的结构,以及首部中各字段的用法。

1.HTTP报文首部

先来看看http报文的首部结构图:

HTTP首部(上)_第1张图片

HTTP 协议的请求和响应报文中必定包含 HTTP 首部。首部内容为客户端和服务器分别处理请求和响应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对于客户端用户来说,浏览器会帮我们处理这些信息,尤其是返回包中的html、css和js代码,由浏览器进行渲染和处理后就是你现在所看到的页面。比如我的这段文字可能就是在某个标签内部包含着,给你解析出来的。

我们使用火狐浏览器就能简单的抓取到请求包文和响应报文:
随意的访问一个百度,打开调试页面的网络调试。

HTTP首部(上)_第2张图片

下面就是请求头和响应头的内容:

#请求头
GET / HTTP/1.1
Host: www.baidu.com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rv:109.0) Gecko/20100101 Firefox/113.0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avif,image/webp,*/*;q=0.8
Accept-Language: zh-CN,zh;q=0.8,zh-TW;q=0.7,zh-HK;q=0.5,en-US;q=0.3,en;q=0.2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
Connection: keep-alive
Cookie: BAIDUID=3F33881D045C53715AE3E4C42058C9DC:FG=1; BIDUPSID=3F33881D045C5371966D65E115F6760F; PSTM=1678853260; BD_UPN=13314752; ZFY=yqfd10UzcJYn8Ffw31GRLKHJ2q3Ric04OuqFoiIelKU:C; baikeVisitId=a2815acc-8f48-4e86-8605-3455fbab2e0d; COOKIE_SESSION=699805_3_5_7_4_21_1_1_3_6_398_3_937166_942169_4_399_1685418314_1685418709_1685418310%7C9%23941774_6_1685418310%7C3; RT="z=1&dm=baidu.com&si=41996563-4711-4c90-85a3-a71dba67c624&ss=li9u96bt&sl=2&tt=47d&bcn=https%3A%2F%2Ffclog.baidu.com%2Flog%2Fweirwood%3Ftype%3Dperf&ld=4b1&ul=lscj&hd=lsg9"; BD_HOME=1; H_PS_PSSID=38515_36551_38686_38672_38794_38754_38767_38579_38486_38806_38821_38635_38506_26350; BA_HECTOR=0lagah0l200k2l2l2501045o1i7r2u71n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1
Sec-Fetch-Dest: document
Sec-Fetch-Mode: navigate
Sec-Fetch-Site: none
Sec-Fetch-User: ?1
Pragma: no-cache
Cache-Control: no-cache


#响应头
HTTP/1.1 200 OK
Bdpagetype: 1
Bdqid: 0xc5603d1b00004285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Security-Policy: frame-ancestors 'self' https://chat.baidu.com https://fj-chat.baidu.com https://hba-chat.baidu.com https://hbe-chat.baidu.com https://njjs-chat.baidu.com https://nj-chat.baidu.com https://hna-chat.baidu.com https://hnb-chat.baidu.com;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Date: Mon, 05 Jun 2023 07:16:29 GMT
Server: BWS/1.1
Set-Cookie: BDSVRTM=0; path=/
Set-Cookie: BD_HOME=1; path=/
Set-Cookie: H_PS_PSSID=38515_36551_38686_38672_38794_38754_38767_38579_38486_38806_38821_38635_38506_26350; path=/; domain=.baidu.com
Strict-Transport-Security: max-age=172800
Traceid: 1685949389086929946614222434809409454725
X-Ua-Compatible: IE=Edge,chrome=1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在请求中,HTTP 报文由方法、URI、HTTP 版本、HTTP 首部字段等部分构成。
HTTP首部(上)_第3张图片

在响应中,HTTP 报文由 HTTP 版本、状态码(数字和原因短语)、HTTP 首部字段 3 部分构成。

HTTP首部(上)_第4张图片
在报文众多的字段当中,HTTP 首部字段包含的信息最为丰富。首部字段同时存在于请求和响应报文内,并涵盖 HTTP 报文相关的内容信息。

因 HTTP 版本或扩展规范的变化,首部字段可支持的字段内容略有不同。本文主要涉及 HTTP/1.1 及常用的首部字段。

2. HTTP 首部字段

2.1 HTTP 首部字段传递重要信息

HTTP 首部字段是构成 HTTP 报文的要素之一。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以 HTTP 协议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无论是请求还是响应都会使用首部字段,它能起到传递额外重要信息的作用。

使用首部字段是为了给浏览器和服务器提供报文主体大小、所使用的语言、认证信息等内容。

HTTP首部(上)_第5张图片

2.2 HTTP首部字段结构

HTTP 首部字段是由首部字段名和字段值构成的,中间用冒号“:” 分隔。

首部字段名: 字段值

例如,在 HTTP 首部中以 Content-Type 这个字段来表示报文主体的 对象类型。

Content-Type: text/html

就以上述示例来看,首部字段名为 Content-Type,字符串 text/html 是字段值。另外,字段值对应单个 HTTP 首部字段可以有多个值,如下所示。

Keep-Alive: timeout=15, max=100

Q:若 HTTP 首部字段重复了会如何?
A:当 HTTP 报文首部中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首部字段名时会怎么样?这种情况在规范内尚未明确,根据浏览器内部处理逻辑的不同,结果可能并不一致。有些浏览器会优先处理第一次出现的首部字段,而有些则会优先处理最后出现的首部字段。

2.3 4种 HTTP 首部字段类型

HTTP 首部字段根据实际用途被分为以下 4 种类型:

通用首部字段(General Header Fields)
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两方都会使用的首部。

请求首部字段(Request Header Fields)
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报文时使用的首部。补充了请求的附加内容、客户端信息、响应内容相关优先级等信息。

响应首部字段(Response Header Fields)
从服务器端向客户端返回响应报文时使用的首部。补充了响应的附加内容,也会要求客户端附加额外的内容信息。

实体首部字段(Entity Header Fields)
针对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实体部分使用的首部。补充了资源内容更新时间等与实体有关的信息。

2.4 HTTP/1.1 首部字段一览

HTTP/1.1 规范定义了如下 47 种首部字段

通用首部字段:

HTTP首部(上)_第6张图片
请求首部字段:

HTTP首部(上)_第7张图片

响应首部字段:

HTTP首部(上)_第8张图片

HTTP首部(上)_第9张图片

2.5 非 HTTP/1.1 首部字段

在 HTTP 协议通信交互中使用到的首部字段,不限于 RFC2616 中定义的 47 种首部字段。还有 Cookie、Set-Cookie 和 Content-Disposition等在其他 RFC 中定义的首部字段,它们的使用频率也很高。

这些非正式的首部字段统一归纳在 RFC4229 HTTP Header Field Registrations 中。

2.6 End-to-end 首部和 Hop-by-hop 首部

HTTP 首部字段将定义成缓存代理和非缓存代理的行为,分成 2 种类型。

  • 端到端首部(End-to-end Header)— 分在此类别中的首部会转发给请求 / 响应对应的最终接收目标,且必须保存在由缓存生成的响应中,另外规定它必须被转发。
  • 逐跳首部(Hop-by-hop Header)— 分在此类别中的首部只对单次转发有效,会因通过缓存或代理而不再转发。HTTP/1.1 和之后版本中,如果要使用 hop-by-hop 首部,需提供 Connection 首部字段。

下面列举了 HTTP/1.1 中的逐跳首部字段。除这 8 个首部字段之外,其他所有字段都属于端到端首部。

  • Connection
  • Keep-Alive
  • Proxy-Authenticate
  • Proxy-Authorization
  • Trailer
  • TE
  • Transfer-Encoding
  • Upgrade

3. HTTP/1.1 通用首部字段

通用首部字段是指,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双方都会使用的首部。

3.1 Cache-Control

通过指定首部字段 Cache-Control 的指令,就能操作缓存的工作机制。

HTTP首部(上)_第10张图片
指令的参数是可选的,多个指令之间通过“,”分隔。首部字段 CacheControl 的指令可用于请求和响应。

Cache-Control: private, max-age=0, no-cache

Cache-Control 指令一览:

缓存请求指令:

HTTP首部(上)_第11张图片

缓存响应指令:

HTTP首部(上)_第12张图片

1. 表示是否能缓存的指令

public 指令

Cache-Control: public

当指定使用 public 指令时,则明确表明其他用户也可利用缓存。

private 指令
HTTP首部(上)_第13张图片

Cache-Control: private

当指定 private 指令后,响应只以特定的用户作为对象,这与 public指令的行为相反。

缓存服务器会对该特定用户提供资源缓存的服务,对于其他用户发送过来的请求,代理服务器则不会返回缓存。

no-cache 指令

HTTP首部(上)_第14张图片
使用 no-cache 指令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从缓存中返回过期的资源。

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中如果包含 no-cache 指令,则表示客户端将不会接收缓存过的响应。于是,“中间”的缓存服务器必须把客户端请求转发给源服务器。

如果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中包含 no-cache 指令,那么缓存服务器不能对资源进行缓存。源服务器以后也将不再对缓存服务器请求中提出的资源有效性进行确认,且禁止其对响应资源进行缓存操作。

Cache-Control: no-cache=Location

由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中,若报文首部字段 Cache-Control 中对 no-cache字段名具体指定参数值,那么客户端在接收到这个被指定参数值的首部字段对应的响应报文后,就不能使用缓存。换言之,无参数值的首部字段可以使用缓存。只能在响应指令中指定该参数。

2. 控制可执行缓存的对象的指令

no-store 指令

Cache-Control: no-store

当使用 no-store 指令 时,暗示请求(和对应的响应)或响应中包含机密信息。

从字面意思上很容易把 no-cache 误解成为不缓存,但事实上 no-cache 代表不缓存过期的资源,缓存会向源服务器进行有效期确认后处理资源,也许称为 do-notserve-from-cache-without-revalidation 更合适。no-store 才是真正地不进行缓存。

因此,该指令规定缓存不能在本地存储请求或响应的任一部分。

3. 指定缓存期限和认证的指令

s-maxage 指令

Cache-Control: s-maxage=604800(单位 :秒)

s-maxage 指令的功能和 max-age 指令的相同,它们的不同点是 s-maxage 令只适用于供多位用户使用的公共缓存服务器(通常是指代理服务器) 。也就是说,对于向同一用户重复返回响应的服务器来说,这个指令没有任何作用。

另外,当使用 s-maxage 指令后,则直接忽略对 Expires 首部字段及max-age 指令的处理。

max-age 指令
HTTP首部(上)_第15张图片

Cache-Control: max-age=604800(单位:秒)

当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中包含 max-age 指令时,如果判定缓存资源的缓存时间数值比指定时间的数值更小,那么客户端就接收缓存的资源。另外,当指定 max-age 值为 0,那么缓存服务器通常需要将请求转发给源服务器。

当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中包含 max-age 指令时,缓存服务器将不对资源的有效性再作确认,而 max-age 数值代表资源保存为缓存的最长时间。

应用 HTTP/1.1 版本的缓存服务器遇到同时存在 Expires 首部字段的情况时,会优先处理 max-age 指令,而忽略掉 Expires 首部字段。而HTTP/1.0 版本的缓存服务器的情况却相反,max-age 指令会被忽略

min-fresh 指令
HTTP首部(上)_第16张图片

Cache-Control: min-fresh=60(单位:秒)

min-fresh 指令要求缓存服务器返回至少还未过指定时间的缓存资源。比如,当指定 min-fresh 为 60 秒后,过了 60 秒的资源都无法作为响应返回了。

max-stale 指令

Cache-Control: max-stale=3600(单位:秒)

使用 max-stale 可指示缓存资源,即使过期也照常接收。

如果指令未指定参数值,那么无论经过多久,客户端都会接收响应;如果指令中指定了具体数值,那么即使过期,只要仍处于 max-stale 指定的时间内,仍旧会被客户端接收。

only-if-cached 指令

Cache-Control: only-if-cached

使用 only-if-cached 指令表示客户端仅在缓存服务器本地缓存目标资源的情况下才会要求其返回。换言之,该指令要求缓存服务器不重新加载响应,也不会再次确认资源有效性。若发生请求缓存服务器的本地缓存无响应,则返回状态码 504 Gateway Timeout。

must-revalidate 指令

Cache-Control: must-revalidate

使用 must-revalidate 指令,代理会向源服务器再次验证即将返回的响应缓存目前是否仍然有效。

若代理无法连通源服务器再次获取有效资源的话,缓存必须给客户端一条 504(Gateway Timeout)状态码。

另外,使用 must-revalidate 指令会忽略请求的 max-stale 指令(即使已经在首部使用了 max-stale,也不会再有效果)。

proxy-revalidate 指令

Cache-Control: proxy-revalidate

proxy-revalidate 指令要求所有的缓存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端带有该指令的请求返回响应之前,必须再次验证缓存的有效性。

no-transform 指令

Cache-Control: no-transform

使用 no-transform 指令规定无论是在请求还是响应中,缓存都不能改变实体主体的媒体类型。这样做可防止缓存或代理压缩图片等类似操作。

4. Cache-Control 扩展

cache-extension token

Cache-Control: private, community="UCI"

通过 cache-extension 标记(token),可以扩展 Cache-Control 首部字段内的指令。

如上例,Cache-Control 首部字段本身没有 community 这个指令。借extension tokens 实现了该指令的添加。如果缓存服务器不能理解community 这个新指令,就会直接忽略。因此,extension tokens 仅对能理解它的缓存服务器来说是有意义的。

3.2 Connection

Connection 首部字段具备如下两个作用。

  • 控制不在转发给代理的字段
  • 管理持久连接

1. 控制不转发给代理的字段

HTTP首部(上)_第17张图片

Connection: 不再转发的首部字段名

在客户端发送请求和服务器返回响应内,使用 Connection 首部字段,可控制不再转发给代理的首部字段(即 Hop-by-hop 首部)。

2. 管理持久连接

HTTP首部(上)_第18张图片

Connection: close

HTTP/1.1 版本的默认连接都是持久连接。为此,客户端会在持久连接上连续发送请求。当服务器端想明确断开连接时,则指定Connection 首部字段的值为 Close。

HTTP首部(上)_第19张图片

Connection: Keep-Alive

HTTP/1.1 之前的 HTTP 版本的默认连接都是非持久连接。为此,如果想在旧版本的 HTTP 协议上维持持续连接,则需要指定Connection 首部字段的值为 Keep-Alive。

如上图①所示,客户端发送请求给服务器时,服务器端会像上图②那样加上首部字段 Keep-Alive 及首部字段 Connection 后返回响应。

3.3 Date

首部字段 Date 表明创建 HTTP 报文的日期和时间。

HTTP首部(上)_第20张图片
HTTP/1.1 协议使用在 RFC1123 中规定的日期时间的格式,如下示例。

Date: Tue, 03 Jul 2012 04:40:59 GMT

之前的 HTTP 协议版本中使用在 RFC850 中定义的格式,如下所示。

Date: Tue, 03-Jul-12 04:40:59 GMT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格式。它与 C 标准库内的 asctime() 函数的输出格式一致。

Date: Tue Jul 03 04:40:59 2012

3.4 Pragma

Pragma 是 HTTP/1.1 之前版本的历史遗留字段,仅作为与 HTTP/1.0的向后兼容而定义。

规范定义的形式唯一,如下所示。

Pragma: no-cache

该首部字段属于通用首部字段,但只用在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中。客户端会要求所有的中间服务器不返回缓存的资源。

HTTP首部(上)_第21张图片
所有的中间服务器如果都能以 HTTP/1.1 为基准,那直接采用 CacheControl: no-cache 指定缓存的处理方式是最为理想的。但要整体掌握全部中间服务器使用的 HTTP 协议版本却是不现实的。因此,发送的请求会同时含有下面两个首部字段。

Cache-Control: no-cache
Pragma: no-cache

3.5 Trailer

HTTP首部(上)_第22张图片
首部字段 Trailer 会事先说明在报文主体后记录了哪些首部字段。该首部字段可应用在 HTTP/1.1 版本分块传输编码时。

HTTP/1.1 200 OK
Date: Tue, 03 Jul 2012 04:40:56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Trailer: Expires
...(报文主体)...
0
Expires: Tue, 28 Sep 2004 23:59:59 GMT

以上用例中,指定首部字段 Trailer 的值为 Expires,在报文主体之后(分块长度 0 之后)出现了首部字段 Expires。

3.6 Transfer-Encoding

HTTP首部(上)_第23张图片
首部字段 Transfer-Encoding 规定了传输报文主体时采用的编码方式。

HTTP/1.1 的传输编码方式仅对分块传输编码有效。

HTTP/1.1 200 OK
Date: Tue, 03 Jul 2012 04:40:56 GMT
Cache-Control: public, max-age=604800
Content-Type: text/javascript; charset=utf-8
Expires: Tue, 10 Jul 2012 04:40:56 GMT
X-Frame-Options: DENY
X-XSS-Protection: 1; mode=block
Content-Encoding: gzip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Connection: keep-alive

cf0 ←16进制(10进制为3312)

...3312字节分块数据...

392 ←16进制(10进制为914)

...914字节分块数据...

0

以上用例中,正如在首部字段 Transfer-Encoding 中指定的那样,有效使用分块传输编码,且分别被分成 3312 字节和 914 字节大小的分块数据。

3.7 Upgrade

首部字段 Upgrade 用于检测 HTTP 协议及其他协议是否可使用更高的版本进行通信,其参数值可以用来指定一个完全不同的通信协议。

HTTP首部(上)_第24张图片

上图用例中,首部字段 Upgrade 指定的值为 TLS/1.0。请注意此处两个字段首部字段的对应关系,Connection 的值被指定为 Upgrade。

Upgrade 首部字段产生作用的 Upgrade 对象仅限于客户端和邻接服务器之间。因此,使用首部字段 Upgrade 时,还需要额外指Connection:Upgrade

对于附有首部字段 Upgrade 的请求,服务器可用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状态码作为响应返回。

3.8 Via

使用首部字段 Via 是为了追踪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和响应报文的传输路径。

报文经过代理或网关时,会先在首部字段 Via 中附加该服务器的信息,然后再进行转发。这个做法和 traceroute 及电子邮件的 Received首部的工作机制很类似。

首部字段 Via 不仅用于追踪报文的转发,还可避免请求回环的发生。所以必须在经过代理时附加该首部字段内容。

HTTP首部(上)_第25张图片

上图用例中,在经过代理服务器 A 时,Via 首部附加了“ 1.0 gw.hackr.jp (Squid/3.1) ”这样的字符串值。行头的 1.0 是指接收请求的服务器上应用的 HTTP 协议版本。接下来经过代理服务器 B 时亦是如此,在 Via 首部附加服务器信息,也可增加 1 个新的 Via 首部写入服务器信息。

Via 首部是为了追踪传输路径,所以经常会和 TRACE 方法一起使用。比如,代理服务器接收到由 TRACE 方法发送过来的请求(其中Max-Forwards: 0)时,代理服务器就不能再转发该请求了。这种情况下,代理服务器会将自身的信息附加到 Via 首部后,返回该请求的响应。

3.9 Warning

HTTP/1.1 的 Warning 首部是从 HTTP/1.0 的响应首部(Retry-After)演变过来的。该首部通常会告知用户一些与缓存相关的问题的警告。

Warning 首部的格式如下。最后的日期时间部分可省略。

Warning: [警告码][警告的主机:端口号]“[警告内容]”([日期时间])

HTTP/1.1 中定义了 7 种警告。警告码对应的警告内容仅推荐参考。另外,警告码具备扩展性,今后有可能追加新的警告码。

HTTP首部(上)_第26张图片

4. 请求首部字段

请求首部字段是从客户端往服务器端发送请求报文中所使用的字段,用于补充请求的附加信息、客户端信息、对响应内容相关的优先级等内容。

4.1 accept 字段

HTTP首部(上)_第27张图片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

Accept 首部字段可通知服务器,用户代理能够处理的媒体类型及媒体类型的相对优先级。可使用 type/subtype 这种形式,一次指定多种媒体类型。

下面我们试举几个媒体类型的例子。

1.文本文件
text/html, text/plain, text/css ...
application/xhtml+xml, application/xml ...

2.图片文件
image/jpeg, image/gif, image/png ...

3.视频文件
video/mpeg, video/quicktime ...

4.应用程序使用的二进制文件
application/octet-stream, application/zip ...

比如,如果浏览器不支持 PNG 图片的显示,那 Accept 就不指定 image/png,而指定可处理的 image/gif 和 image/jpeg 等图片类型。

若想要给显示的媒体类型增加优先级,则使用 q= 来额外表示权重值,用分号(;)进行分隔。权重值 q 的范围是 0~1(可精确到小数点后 3 位),且 1 为最大值。不指定权重 q 值时,默认权重为 q=1.0。

当服务器提供多种内容时,将会首先返回权重值最高的媒体类型。

4.2 Accept-Charset

HTTP首部(上)_第28张图片

Accept-Charset: iso-8859-5, unicode-1-1;q=0.8

Accept-Charset 首部字段可用来通知服务器用户代理支持的字符集及字符集的相对优先顺序。另外,可一次性指定多种字符集。与首部字段 Accept 相同的是可用权重 q 值来表示相对优先级。该首部字段应用于内容协商机制的服务器驱动协商。

4.3 Accept-Encoding

HTTP首部(上)_第29张图片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Accept-Encoding 首部字段用来告知服务器用户代理支持的内容编码及内容编码的优先级顺序。可一次性指定多种内容编码。

下面试举出几个内容编码的例子。

  • gzip
    由文件压缩程序 gzip(GNU zip)生成的编码格式(RFC1952),采用 Lempel-Ziv 算法(LZ77)及 32 位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通称 CRC)。

  • compress
    由 UNIX 文件压缩程序 compress 生成的编码格式,采用 LempelZiv-Welch 算法(LZW)。

  • deflate
    组合使用 zlib 格式(RFC1950)及由 deflate 压缩算法(RFC1951)生成的编码格式。

  • identity
    不执行压缩或不会变化的默认编码格式
    采用权重 q 值来表示相对优先级,这点与首部字段 Accept 相同。另外,也可使用星号(*)作为通配符,指定任意的编码格式。

4.4 Accept-Language

HTTP首部(上)_第30张图片

Accept-Language: zh-cn,zh;q=0.7,en-us,en;q=0.3

首部字段 Accept-Language 用来告知服务器用户代理能够处理的自然语言集(指中文或英文等),以及自然语言集的相对优先级。可一次指定多种自然语言集。

和 Accept 首部字段一样,按权重值 q 来表示相对优先级。在上述图例中,客户端在服务器有中文版资源的情况下,会请求其返回中文版对应的响应,没有中文版时,则请求返回英文版响应。

4.5 Authorization

HTTP首部(上)_第31张图片

Authorization: Basic dWVub3NlbjpwYXNzd29yZA==

首部字段 Authorization 是用来告知服务器,用户代理的认证信息(证书值)。通常,想要通过服务器认证的用户代理会在接收到返回的401 状态码响应后,把首部字段 Authorization 加入请求中。共用缓存在接收到含有 Authorization 首部字段的请求时的操作处理会略有差异。

有关 HTTP 访问认证及 Authorization 首部字段,稍后的章节还会详细说明。另外,大家也可参阅 RFC2616。

4.6 Expect

HTTP首部(上)_第32张图片

Expect: 100-continue

客户端使用首部字段 Expect 来告知服务器,期望出现的某种特定行为。因服务器无法理解客户端的期望作出回应而发生错误时,会返回状态码 417 Expectation Failed。

客户端可以利用该首部字段,写明所期望的扩展。虽然 HTTP/1.1 规范只定义了 100-continue(状态码 100 Continue 之意)。

等待状态码 100 响应的客户端在发生请求时,需要指定 Expect:100-continue。

4.7 from

HTTP首部(上)_第33张图片
首部字段 From 用来告知服务器使用用户代理的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通常,其使用目的就是为了显示搜索引擎等用户代理的负责人的电子邮件联系方式。使用代理时,应尽可能包含 From 首部字段(但可能会因代理不同,将电子邮件地址记录在 User-Agent 首部字段内)。

4.8 host

虚拟主机运行在同一个 IP 上,因此使用首部字段 Host 加以区分,如下图:
HTTP首部(上)_第34张图片

host:www.baidu.com

首部字段 Host 会告知服务器,请求的资源所处的互联网主机名和端口号。Host 首部字段在 HTTP/1.1 规范内是唯一一个必须被包含在请求内的首部字段。

首部字段 Host 和以单台服务器分配多个域名的虚拟主机的工作机制有很密切的关联,这是首部字段 Host 必须存在的意义。

请求被发送至服务器时,请求中的主机名会用 IP 地址直接替换解决。但如果这时,相同的 IP 地址下部署运行着多个域名,那么服务器就会无法理解究竟是哪个域名对应的请求。因此,就需要使用首部字段 Host 来明确指出请求的主机名。若服务器未设定主机名,那直接发送一个空值即可。如下所示。

Host:

4.9 if-match

HTTP首部(上)_第35张图片
形如 If-xxx 这种样式的请求首部字段,都可称为条件请求。服务器接收到附带条件的请求后,只有判断指定条件为真时,才会执行请求。

关于if部分的请求头限于篇幅原因,大家可以到原著中去看,不作为重点学习内容。

4.10 Max-Forwards

HTTP首部(上)_第36张图片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类似于我们icmp协议中的ttl值,随着传递的距离增加,每经过一台路由器就让ttl值减少1。

每次转发数值减 1。当数值变 0 时返回响应:

Max-Forwards: 10

通过 TRACE 方法或 OPTIONS 方法,发送包含首部字段 MaxForwards 的请求时,该字段以十进制整数形式指定可经过的服务器最大数目。服务器在往下一个服务器转发请求之前,Max-Forwards 的值减 1 后重新赋值。当服务器接收到 Max-Forwards 值为 0 的请求时,则不再进行转发,而是直接返回响应。

使用 HTTP 协议通信时,请求可能会经过代理等多台服务器。途中,如果代理服务器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请求转发失败,客户端也就等不到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了。对此,我们无从可知。

可以灵活使用首部字段 Max-Forwards,针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展开调查。由于当 Max-Forwards 字段值为 0 时,服务器就会立即返回响应,由此我们至少可以对以那台服务器为终点的传输路径的通信状况有所把握。

HTTP首部(上)_第37张图片

4.11 Proxy-Authorization

Proxy-Authorization: Basic dGlwOjkpNLAGfFY5

接收到从代理服务器发来的认证质询时,客户端会发送包含首部字段Proxy-Authorization 的请求,以告知服务器认证所需要的信息。

这个行为是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 HTTP 访问认证相类似的,不同之处在于,认证行为发生在客户端与代理之间。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认证,使用首部字段 Authorization 可起到相同作用。有关 HTTP 访问认证,后面的章节会作详尽阐述。

4.12 Range

Range: bytes=5001-10000

对于只需获取部分资源的范围请求,包含首部字段 Range 即可告知服务器资源的指定范围。上面的示例表示请求获取从第 5001 字节至第10000 字节的资源。

接收到附带 Range 首部字段请求的服务器,会在处理请求之后返回状
态码为 206 Partial Content 的响应。无法处理该范围请求时,则会返
回状态码 200 OK 的响应及全部资源。

4.13 Referer

首部字段 Referer 会告知服务器请求的原始资源的 URI。
HTTP首部(上)_第38张图片

客户端一般都会发送 Referer 首部字段给服务器。但当直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 URI,或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时,也可以不发送该首部字段。

因为原始资源的 URI 中的查询字符串可能含有 ID 和密码等保密信息,要是写进 Referer 转发给其他服务器,则有可能导致保密信息的泄露。

另外,Referer 的正确的拼写应该是 Referrer,但不知为何,大家一直沿用这个错误的拼写。

4.14 TE

TE: gzip, deflate;q=0.5

首部字段 TE 会告知服务器客户端能够处理响应的传输编码方式及相对优先级。它和首部字段 Accept-Encoding 的功能很相像,但是用于传输编码。

首部字段 TE 除指定传输编码之外,还可以指定伴随 trailer 字段的分块传输编码的方式。应用后者时,只需把 trailers 赋值给该字段值。

TE: trailers

4.15 User-Agent

HTTP首部(上)_第39张图片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rv:13.0) Gec

首部字段 User-Agent 会将创建请求的浏览器和用户代理名称等信息传达给服务器。

由网络爬虫发起请求时,有可能会在字段内添加爬虫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此外,如果请求经过代理,那么中间也很可能被添加上代理服务器的名称。

由于图片过多,那么剩下的响应首部、实体首部、cookie相关字段我们就放到下一篇博客中进行讲解。本文参考自《图解http》

你可能感兴趣的:(web基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