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5应用行为分析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3

第三节强化程序


此前我们所提到的操作条件化下自主行为的强化都是在连续强化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焦点行为(或目标行为)与强化物呈现一一对应并且前后相随的关系。如果焦点行为与强化物不是一一对应,而是有的焦点行为的出现伴随强化物,但有的焦点行为出现不伴随强化物,这种情况称之为部分强化或者称为间歇强化。间歇强化的程序或规则表现为强化程序


一、强化程序类型

基础的强化程序包括两类:按比率强化或者按间期强化。前者基于已发生的焦点行为的数量,并可进一步分为按固定比率强化按可变比率强化;后者基于离前次强化发生的时间,也可以进一步分为按固定间期强化按可变间期强化。因此,一共有四种基础的强化程序类型。

1.按固定比率强化:指当有固定数量的行为频次出现时,强化最后一个出现的焦点行为。比如,按固定比率(3)强化的程序就意味着每次第三个出现的焦点行为之后伴随有强化物的强化现象(或者说每隔两个不强化的焦点行为跟着一个被强化的焦点行为),因此,在序贯的行为频次中,第三、六、九……次出现的焦点行为会被强化,而间隔期间的其他焦点行为都不被强化。同理,按固定比率(2)强化的程序是每隔一个不强化的焦点行为跟着一个被强化的焦点行为,按固定比率(5)强化的程序,就是每隔四个不强化的焦点行为跟着一个被强化的焦点行为。

2.按可变比率强化:指每一次被强化的焦点行为都不固定在多少次之后,但总体上围绕着某个平均的固定的焦点行为频次进行强化。比如,按可变比率(5)强化的程序,很可能在第一次焦点行为之后就给予强化,也有可能在第四次或者第七次出现焦点行为以后才给予强化。具体在哪一次焦点行为之后被强化是不可预测的,但是总体上平均每五次焦点行为就有一次被强化。同理,按可变比率(20)强化的程序也是如此,具体在哪一次焦点行为之后被强化是不可预测的,但是总体上平均每二十次焦点行为就有一次被强化。

3.按固定间期强化:指距离上一次焦点行为被强化以后隔固定的时间间期以后出现的第一个焦点行为被强化,而在这个间期内出现的焦点行为,无论多少次,都不被强化。比如,按固定间期(10分钟)强化的程序,是指距离上一次焦点行为被强化以后10分钟的间期内出现的焦点行为,无论多少次,都不被强化,但在10分钟以后出现的第一个焦点行为要被强化。同理,按固定间期(1小时)强化的程序,是指距离上一次焦点行为被强化以后1小时的间期内出现的焦点行为,无论多少次,都不被强化,但在1小时以后出现的第一个焦点行为要被强化。

4.按可变间期强化:指上一次焦点行为被强化以后任何时间内出现的焦点行为都有可能被强化,但总体上,焦点行为的强化是按照平均某个固定的时间段被强化的。比如,按可变间期(10分钟)强化的程序,是指距离上一次焦点行为被强化以后的任何时间点(可能第1分钟,也可能第8分钟或者第15分钟)出现的焦点行为,都有可能被强化,但总体上,焦点行为大致是在平均每10分钟被强化一次。


二、间歇强化的意义

间歇强化具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为什么要研究间歇强化中各类强化程序的规律?

首先,连续强化建立的行为不容易被消退,而经过间强化塑造出来的行为更不容易被消退(因为在间歇强化的过程中,某些行为不跟随强化的结果,模拟了消退的程序),从而有利于习得行为的维持和巩固。

其次,从人类生活的现实角度看,个体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并终其一生而形成了个体特有的行为库存,这些库存的行为在习得的过程中模拟了一个连续强化的过程,而其维持则依赖于间歇强化。比如,用语言表达要求这个行为的习得过程,最早可能是从选择性地哭,然后到点头摇头和用手势去指点比划,到简单地用短语表达要什么,到丰富的完整句法,一轮一轮下来,每一点进步都可能是连续强化的结果。而每进一步,其先前的行为就不再得到强化(消退),或者只能得到间歇的强化,并且其间歇的时间还会逐渐延长,直到该行为被消退。

当个体能够熟练并灵活地运用语言的各式变化表达其要求的时候,其要求就变得不像以前一样容易被满足(强化),但也并不是总不能被满足(即强化的间歇不能太长到消退该行为的程度)。这种间歇的满足可能基于提要求的次数(按可变比率强化的程序),也可能基于满足要求的间隔(按可变间期强化)。比如,家长会觉得孩子都提了五六次想吃肯德基了,就有可能答应一次(基于可变比率的强化他提吃肯德基的要求);或者已经有一个星期没吃肯德基了(离上次提吃肯德基的要求并被强化一周的时间),现在可以满足他这个要求了(基于可变间期的强化他提吃肯德基的行为)。


三、强化程序的规律及消退特点

新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个体的行为库存是构成其人之为人的必要条件,那么,用以维持他这个行为库存的间歇强化当然值得探讨,值得研究。比如,是按照基于比率的强化程序维持库存行为好,还是按基于间期的强化程序维持库存行为好呢?基于怎样的比率或者间期最好、最优化?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各类型强化程序对焦点行为的影响以及消退时的规律有所了解。各类型强化程序焦点行为的规律以及消退时的特点如下。

(1)按固定比率强化的程序。焦点行为在强化间期以较高且稳定的行为频率出现,但在每次强化以后会根据强化比率的大小而有成比例的间歇(不反应期)。但在间歇以后,焦点行为出现的频率与强化比率的大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按固定比率程序强化的焦点行为在消退过程中,高比率的焦点行为反应和间歇期交替出现,但随着消退程序的进行,间歇期越来越长,直到最后行为反应消失。

(2)按可变比率强化的程序。焦点行为以更快且稳定的频率出现,且在每次强化以后几乎没有什么间歇期。按可变比率程序强化的焦点行为在消退过程的早期,似乎没有任何影响,但随着消退程序的继续,高频率的焦点行为反应之后会出现一段间歇期,并随着消退程序的进一步进行,间歇期越来越长,直到最后行为反应消失。

(3)按固定间期强化的程序。焦点行为以强化以后慢速积累和到临近强化时间点的快速增加为特点。按固定间期强化的程序在消退过程中,上述模式重复,但是其慢速积累和快速增加的速率都逐渐下降,直到最后行为消失。

(4)按可变间期强化的程序。焦点行为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频率而稳定地持续下去,且在每次强化之后也没有明显的间歇期。按可变间期强化的程序在消退过程中,随着消退时间的延长,焦点行为的频次逐渐有所下降,直到最后消失。

从上述各类型的强化程序所塑造出来的焦点行为的规律及其消退特点看,若要以较少强化物的代价维持一个较高频率的预期行为反应,且使之不易被消退,则该行为建立后最好以按可变比率或者可变间期的强化程序来维持。反过来讲,如果一个问题行为是被自然的无意识的模拟可变比率或者可变间期的强化程序维持下来的,则要进一步消退它就可能变得更为不易,需要管理者有充分的耐心、毅力和准备。

第四节应用强化原理注意事项


一、强化物非物

强化物的英文为Reinforcer,指的是在行为之后出现并能够强化该行为的一切。它更多地体现为一个事件,一个因应着某行为的出现而变化了的环境事件。比如,拿竹竿打枣,枣子落下这个事件而非单纯的枣子是竹竿打枣这个行为的强化物。Reinforcer是动词名词化造就的单词,它是一个独立的单词,不是一个词组,不能拆分,也不存在内部的修饰关系。但翻译成“强化物”,就在语义上首先成了一个词组词,是由“强化”和“物”两个词共同组成的。两个词分别有独立的意义,并且是拥有各自通用语义的独立词。词组词通常具有修饰和从属的关系,比如强化物,自然地被理解为具有强化作用的某物,焦点集中在了物上。这种通用语义的理解对强化物这个专业术语的概念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并在应用领域带来了片面性的危害。

物直接作为强化物的现象也有,比如某人看到一个成熟的桃子,伸手够来吃。桃子就是伸手够这个行为的直接强化物。但如果一个人因哭鼻子而得到了这个桃子,桃子本身就不是直接的强化物,而是“有人拿给他桃子”这个事件是他哭鼻子行为的强化物。

所以强化物可以是物,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物,却被人误会成“物”。


二、管理者要变成一个有情有义兼有趣的人

很多人认为行为分析技术是用来控制他人的技术。这话对了一半。行为分析技术如果不能够用来影响和改变他人的行为,那么,这门技术和学问就失去了生命力。但是,行为分析技术绝大多数是通过影响塑造或维持某行为的强化物而影响焦点行为的,控制了强化物的分配,才能够影响焦点行为。

然而强化物非物,尤其是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它更多地体现为人的语言、表情、动作、姿势等反映和传递关系的事件。既然如此,管理者自身在与被管理者互动中传递的是反映强化焦点行为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姿势,还是消退焦点行为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姿势,就相当的关键。

设身处地地想,如果一个人对“我”始终温和、微笑,眼睛里充满着诚意、关注、欣赏和赞许,说的都是“我”最受用的话,指出“我”的缺点也让“我”心服口服并不失面子,做的一切都在“我”最需要帮助的点上。那么,“我”能不喜欢他,敬重他甚至崇拜他?“我”能不学习他,效仿他,受他影响,为他改变?

再设想,一个人始终看到“我”就没有好气,眼睛里流露的都是鄙夷不屑,看到的都是“我”的缺点和问题,连“我”好不容易做好的一件事情他也要横挑鼻子竖挑眼,“我”渴望得到的他一点不给,也不做,“我”不希望得到的,他都硬塞给“我”或者强迫“我”接受。那么,“我”愿意和他在一起还是得到机会就逃避他?

要影响和改变别人,就得从自身的改变做起。把自己变成一个有情、有义又有趣的管理者,就不愁别人不改变。

有情在平时:得到机会就去“讨好”被管理者,跟他说温柔的话语,微笑的嘴角,诚意关注的眼神,欣赏和赞许的话语,富有发展空间的批评,及时到位的辅助和帮助。

有义在危时:在被管理者出了问题,碰到麻烦时敢于担当,不推诿,不搪塞,救火在前,反思在后。立场分明,原则坚定。

有趣在有时:不能总是那么神圣,那么完美的样子,有时候露个怯,有时候装个痴;有时候像天真的顽童,狂笑无忌;有时候像委屈的孩子,嚎啕痛哭。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25应用行为分析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