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261天 2021-12-23
在第24节筑基课上,刘老师讲了“个体心理咨询技能”的行为疗法。
一、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又称为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试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反复训练,以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目的。
有认知行为疗法和求助者中心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就是认知跟行为的结合,还有人本主义的求助者中心疗法。
行为疗法:比较常见的有阳性强化法、系统脱敏法、冲击疗法、厌恶疗法、模仿法、生物反馈法、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法离我们相对比较远,生活中不怎么能用得到。
其余几个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去借鉴,它跟生活可能更多相连的。咨询的时候,有时候也可以用。行为疗法跟焦点解决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在主导上是不一样的,行为疗法是以咨询师为主导的,咨询师来训练来访者,因为行为疗法是以训练动物起家的,它主要最开始的研究就是训练各种动物,训练老鼠、狗、猫、狗、马等。由动物再推论到人得出来的结论,这是行为主义的,而行为疗法就是行为主义的疗法。
行为疗法又称行为治疗,是根据行为主义的一些原理提出来的一系列的疗法,在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既然叫行为疗法,主要是训练行为、矫正行为,用到不良行为、行为障碍上的这些是比较多的。
(一)行为疗法的起源
行为主义:行为疗法的起源,要先了解行为主义,行为疗法是行为主义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代表人物有:斯金纳,班杜拉、华生分别代表行为主义的三大理论基础。还有沃尔普,他提出来的系统脱敏。
行为疗法主要是训练行为,然后让行为可以控制、可以测量、可以掌控,最终让他的行为逐渐的发生变化。焦点解决里边有评量问句,行为疗法里边也有打分,将行为进行量化,量化成一小段一小段,然后逐步的去实现他想要的行为,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二)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
三大理论基础。华生,斯金纳、班杜拉,都是行为主义的,他们三个分别对应一个理论基础,华生是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班杜拉是社会学习论。
行为主义共同的特点是认为环境决定人,人是受环境决定的,有很大的道理,但好像有点太绝对。因为它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确实会受环境影响很大,我们在什么环境下就会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就需要努力的去给孩子提供比较适合于他成长的环境。
好多孩子比较像自己的父母,其实像的是啥?除了个性遗传那一块,另外就是他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会习得父辈的言行,会非常非常的像,到最后他结婚的时候,他可能找的也会跟他的父辈很像,有的男士可能最后找老婆的时候,就会比着妈妈找,就很像妈妈个性特点,包括他的方式,包括有时候甚至长相都会很像。女孩往往找到就很像他的父亲,哪怕父亲比如说是个酒鬼,她可能也会找个酒鬼,或者她坚决不找酒鬼,找一个滴酒不沾的人,但是最后相处下来,她很可能会把他再培养成酒鬼,很有意思,这就是说会受环境的影响。
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给来访者提供的那样的一个氛围,接纳的、稳定的、稳固的,被足够的欣赏理解这样的一个氛围里面,他就会发生变化,这也是环境,在生活中他是没有这样的环境的。但在咨询室里边就有了这样的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就会有变化,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不要慌着怎么样去能给来访者提供更快的帮助。因为你越想更快,反而可能越帮不了他。我们能给他提供这样的一个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与氛围下,就像适合于种子发芽生长的一个土壤,他慢慢的就开始发芽了。首先那个坚硬的壳儿,开始被种子从内部给顶破,然后就开始长出来,然后就长得越来越大,只要这个环境合适,它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1、经典条件反射。代表人物华生,对狗的训练的巴甫洛夫。华生、巴甫洛夫就是经典条件反射。
2、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箱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造了一个箱子,一般来说认为斯金纳是在桑代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个研究。所以一般来说是桑代克、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基础的提出者或者建设者。
3、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它俩都是条件反射,经典是人为训练的行为,我们有意识的去训练它哪一块儿,它做到了,我们就会给它什么。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自已摸索出来的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更多用的就是强化的原理。他是自己摸索得来的一个结果,这样的行为他发现这样做有好处,然后他就这样去做,他如果发现做什么没有好处,反而得到的是害处是坏处,他可能就不做了。阳性强化法,用的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
4、社会学习论。是班杜拉提出来的,模仿,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等,这些都是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他就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断的向社会去学习,向周围的他人去学习。尤其是向父母、重要他人去学习,我们会看他们怎么做的,潜移默化的受到他们的影响。这就是社会学习理论,这是行为主义的三个理论基础,现在在教学中很多应用的都是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5、条件作用的过程:强化、消退和泛化,
(1)强化。焦点解决也强调强化这个词语: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这就是强化,你关注的同时就是在强化,越关注这一块就容易越多,跟行为主义理念是一样的。你想要哪一块你就强化哪一块。不管你是吵他,还是表扬他,不管你是惩罚他还是在奖励他,往往都有可能在强化,有可能会导致他这一块变多。
(2)消退。就是对不好的行为忽略,假装没有看见,不去关注,绕过去。消退不是消失。你就当没看见,你不知道咋回应,或者你不知道咋去帮他,不知道咋解决,怎么办,就当没看见。比如你身边有的人可能很唠叨,当他跟你唠叨的时候,你就忙别的你就不吭了。当他跟你说你想听的,你就很感兴趣的去听。当他跟你说你不感兴趣的,或者他的不当行为,你不予理睬的时候,不关注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用消退。
当孩子去做什么的时候,或者有些不当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醒,但是不要过多提醒,你就当没看见,接纳他的同时,就开始能起到消退的一个效果。
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也是如此,不是说来访者所有的情况我们都要关注,我们只关注与主题相关的就好,与主题相关的一些行为,如果他不提,我们也不一定必须要说,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消退的作用。这个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更多的去应用,就是对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就是消退。
(3)泛化。泛化,分化都什么意思?泛化,比如说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半岁之前他不认生,他可能见了谁,基本上对他笑,他都让抱。这个时候他会把周围对他笑的人都当成是妈妈,这其实就是泛化,到后来认生了,就是分化,能分清谁是他的主要抚养者,他就能分清了。
最开始对某一个人有反应,某一个状况有反应,到最后相关的都有反应,这就是泛化。
在咨询中,其实经常会碰到泛化的情况,我们好多人可能在说话的时候都会比较夸张。比如:我对所有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了,我感觉我啥都干不成,我感觉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这就是泛化。
当他泛化的时候,我们怎么去帮他呢?用具体化就好了。具体化是应对泛化的一个良药,在他泛化去说东西的时候,说那个糟糕的状况的时候,我们用具体化。但是前提是你要能接得住,云手,不管他讲什么,你要能接得住,你不要试图去纠正他,试图去改变他。你要先接纳得了,然后任由他来说,他的情绪出得来,道理才能进得去。这个时候不要认为他说的对还是不对,坚信他有他的道理。 然后再慢慢的去具体化。请他举个例子,你说所有人都讨厌你,你能说的多一些吗?比如说哪些人讨厌你,他在讲的过程中,他可能就会发现没有几个人讨厌他。他认为所有人都讨厌他,他自己以为的,那是他的泛化,那么在讲的过程中,他就发现,原来其实就那么一两个人跟我关系不太好,并且以前还是不错的。他就发现事情没有他以为的那么严重,他的状况就会有改善,就会有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说话的时候,是很容易用泛化的方式去说话的。
所谓泛化的方式就是一种夸大的方式去说话。我们会极端化,一说都是你对我一点都不好,给老公说话就是,你从来都没有爱过我,给孩子说话就是,你压根都没有好好学习过,你天天就知道玩手机,这都有点泛化的味道,给他扩大了,这就是泛化。当一个事情泛化之后,我们要具体化,还要找到例外。找到中间的例外,就是焦点解决里边的例外、成功经验,找到之后就可以攻破他的泛化,让他那个例外扩大。白的多了,黑的就会减少,这些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当我们学到这个程度会发现很多学派都是融合的。
(4)分化。就是能区分开,学得越久,我们越能很好的去分化。遇到事的时候能就事论事,不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更糟糕。不会因为某一个人就认为所有的都怎么样了,不会因为某一个事而认为所有的都怎么样了,这就是开始能分化了。
华生认为,不管是正常或者病态的行为,适应性或者非适应性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其实就是训练而获得的,反正他就认为一切皆可训练,不管什么样的行为。华生对于广告影响是很深的。有的人就把他称为是广告的鼻祖。
华生的理论,教育万能论,这个我们可能好多人都听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意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训练成为我选定的任何一个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反正不管他是什么,这就是环境决定论,就这个意思。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人在什么环境下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他的道理,但是有点太过了,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遗传,人的遗传是非常强大的。
华生他就否定了先天的遗传,也否定了人后天的努力,他只重视了环境。其实这三块儿都很重要,先天的遗传,后天的努力,再加上环境的影响,这样可能就会更全面。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些理论:强化、消退,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正强化,给他一个想要的使行为增加,这就是正向的强化。我们鼓励孩子去做某一件事情,然后做完之后我们给予他一个奖励,奖励他一个拥抱,然后给他买个玩具,给他买一个他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正强化,阳性强化法里边用的都是正强化或者消退。阳性强化法里边是没有负强化,没有惩罚的。负强化,比如说将功赎罪,这就是一个负强化。如果你表现好的话,那么我对你的惩罚就不惩罚了,这就是一个负强化,撤掉一个他不想要的使行为增加,如果你能做到的话,我就帮你把你不想要的这个东西给你撤掉,这就是负强化。
在生活中要更多的用正强化,正强化要多一些,还有惩罚,你说惩罚行不行?行为主义是比较强调的,对于惩罚,有时候是可以给他去惩罚的。
两种惩罚,一个是给他不想要的,一个是撤掉他想要的。对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或者采取漠视的态度,就不管他,他可能过一会儿也就没劲了。然后可能他这个行为慢慢的也没有了。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因为你可能较不过他。多用强化和消退。如果用惩罚,提前明确规则。
两种反射的区别,经典条件反射是人为训练的,所以当事人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他主动摸索的,摸索之后会得到奖励,所以他是主动的。
二、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又叫正强化,阳性的,不是阴性的。又叫正向强化,它的理论基础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例如:可能最开始就是无意中偶尔发现的,比如说我们哪天心情不好,我们去河边散步,我们散步完之后回来发现心情好了。接下来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能就想去这个河边散步,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阳性强化法,认为人以及动物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什么叫习得?就是学习得来的,都是行为被强化的结果。做了什么行为之后被强化,不管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因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就是好的行为可能做完之后被强化了。那不好的行为做完之后,然后吵他一顿,惩罚他一顿,也被强化了,他就知道这个不能做。
阳性强化法,只是利用了操作性条件反射里面的正强化和消退这两个。至于那个负强化和惩罚没有用,因为操作性条件反射里边就提出来强化、惩罚和消退这三块,他只是用了这两个。他主要是通过正强化和消退的方式使行为增加。也就是说当他有好行为的时候,给予正向的强化。当他有不好行为的时候,我们就不理他。他这个好的行为就会被更多的强化。不好的行为慢慢的也就没有了,我们在生活中一般都是反着来的。他有好行为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一定能及时的强化,反而可能会消退,我们可能也会偶尔说一下,不错,多努力。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仍然是他有好行为的时候,用的是消退。他有不好的行为,用的是强化,他不好的行为,或者用的是惩罚,不好的行为,最后可能就留了下来。好的行为,然后没有管他,因为感觉是应该的,结果就消退了,正好反过来。
阳性强化法的原理,就是他有好的行为及时的给予强化。强化要给他喜欢的、需要的强化物。如果给他的不是他需要的,那意义也不大。给他喜欢的。对他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不予理睬这背后你要承受很多的压力的。我们很多时候承受不了,我们就会气的要死,然后我们就稳不住。我们讲过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知道归知道,我们稳不住,稳不住就继续约练,继续提升自己,慢慢的你就能更多的稳住了。因为你整个人在这样不断的听说读写的浸泡中,你会不断的思考。对于很多事情你都不断的在那纠结,挣扎,有的时候心如刀割,一遍一遍煎熬的过程中,你内心就强大了,你就能稳得住了。 很多人都这么过来的,学习就这么过来的,这个没有人能替代你,别人只能教给你理论,教给你技术。但是你自我的这样一个成长,一个修炼,你必须得自己在事上磨,这样反反复复,纠结纠结再纠结,慢慢慢慢,你就好多了,你就真的带来成长了。不要看一时,要看更长远,你才能看到你的变化,你才会更有信心。为啥成功的人少?学的人多,学成的人少?因为很多人受不了这个中间煎熬的过程,反反复复的过程,于是好多人放弃了,去找别的捷径去了。找不到的,所有的捷径往往都是最远的路。
(一)阳性强化法的操作过程:只奖不惩
1、明确目标行为。什么叫目标行为。也就是我们想改变的,想强化的那样的一个行为。
比如我们希望孩子有礼貌,那么我们就要对他有礼貌这样的一个行为,要明确下来。 你要先明确你要以什么行为为目标行为,你想训练的一个行为,
目标行为不能多,只能一个。如果多的话就混了,一定时期内只能一个,你最想干嘛?跟焦点解决一样,你要找到一个他最想要的,他最希望改变的,你要去跟他做探讨,要去排序,要去区分,要去详细了解。这都结合在一起,要去探讨是什么,让你希望他有这样的一个改变呢?怎么对这一块就那么苦恼呢?因为孩子状况可能有好多,我们要去跟他聊那些状况,然后让他自己来选。您最希望改变在哪一块?怎么希望改变这一块,你希望他变成什么样?这就在明确目标行为,哪个学派其实都差不多,都要去明确目标。
2、监控目标行为。就是去了解这个目标行为。
比如想让孩子有礼貌,我们就需要了解孩子现在说话的情况。什么时候有礼貌?怎么样算有礼貌?他一般在什么程度,什么情况下会说什么话?我们都要去了解,监控目标行为是为了了解这样的一个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可行、可达到、有引力、喜欢、愿意,商定目标出现何奖励。
当你非常清楚的知道你想要的一个行为是什么,以及你想要的这样的一个行为,它大概有哪些特点的时候,你就可以准备去强化了。强化其实就是选那个相关的强化物。
阳性强化物有哪些特点?下边这些特点我们都可以去参考。对我们实际可能都会有启发或者思考。
一是可行。必须是可行的。不可行的,太大的肯定不行。包括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也是太大的太远的,这些都是不行的,实现不了,得可行,可以达到,然后才行。
例如:你为了让他说话有礼貌,你跟他说,如果你说话有礼貌,我将给你买一辆奔驰,这个好像就太大了。或者说我将允许你去学校带手机,你允许白搭,学校不允许,反正得可行可达到的才行,不能太大了,太大了肯定也不行。包括目标也是,如果太大的话,往往对他也没有吸引力,因为太遥远了,人得现实一些,跟他的现状是相关的,实实在在的一些东西,这样才会更好。
二是有吸引力的、喜欢的、愿意的。我们得找这些,这些对他才会更有刺激。
例如:孩子一直想要一个旱冰鞋,然后你给他商量好他做到什么,然后就给他一双旱冰鞋。 他接下来做的时候就会特别有动力,这就是在用阳性强化法。但是如果你还跟他商量好,如果你没有考到什么就要受惩罚,这就不是阳性强化法了,阳性强化法因为只有奖励还有消退这两个,还有,一定要跟他商量好,目标出现如何奖励,一定要明确。
目标具体化,一定要明确,不管是奖励还是规则,执行的时候都是如此,都要明确,越明确越好,不要模模糊糊的。行,到时候再说,到时候看,模糊的规则会让他没有安全感,他就感觉我即使实现了,可能也不一定能得到,我做他干嘛,他就开始怀疑,尤其是以前你老欺骗他,我们有好多家长都是这样的。
因为他本来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他能在学习中有快乐,你即使就是没有奖励也挺好。但是后来因为你的奖励,因为你的奖励导致他学习不是因为自己的快乐而学习,而是为了奖励而学习,但是还没有兑现,他的动力好像就从他身上被抽干了一样。
不要轻许诺言给孩子,给孩子一定要提前说明,不要到时再说,他都会当真的,我们要能读懂孩子的语言,孩子会把你这些不明确的话都当成是明确的答应,你的随口的,他都会认为你答应了。但你可能说我没说,我没答应你,别耍小聪明,这都会导致你在孩子这慢慢的没有公信力。所以商定具体的,以免扯皮。到时候一旦实现,该给啥奖励给啥奖励,按照约定的走,这样的话他才会更有动力。你回头再跟他去商量,去交流的时候,他才信你,因为他知道他只要努力,他放心努力就好了,只要努力就能得到,他没有更多的后顾之忧,他信你,有好多家长没有公信力,这样的话,你说你咋跟孩子更多的相处,他不相信你,太多这样的家长。
4、实施强化,将行为与阳性强化物紧密结合。
将行为与阳性强化物紧密结合,当求助者出现目标行为时及时强化。
只要这边行为出现,及时强化,及时才有效果。如果不及时,他在那等啊盼啊,当他做到之后,他就会等啊盼呀,你没反应,好久之后,他都已经绝望了,完全的无所谓了,你才有反应,他已经不在乎了。
5、追踪评估,慢慢的这个行为就多了。
(二)注意事项
1、目标行为单一具体。若有多个目标行为目标要改变,需一个一个进行。一定要单一,因为如果多的话是没有办法去强化的,他会弄混。同样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也是,当他有多个目标的时候,你必须得去给他探讨,然后由他来决定先聊哪一个目标。当然我们还不是先聊目标,我们是先聊主题,主题下边再去谈目标,目标也可能有好几个。 然后再一个一个进行,还有主目标次目标,你不能几个目标同时聊,你必须得抓主要的。
不只是面对孩子或者做咨询,我们面对自己也是,当下有好多事怎么办?排序,通过排序,让我们的目标这块能更清晰。 抓核心,抓主要,我们就知道这块可能当下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不至于把很多时间虚度了。我们平时也不是说不努力,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特别努力。但是有时候努力好像不见成效。一可能是因为时间还不够。 二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努力并非一定是在核心的地方上在努力,所以效果可能就不一定那么太理想。
2、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在行为出现之后立刻给予强化,但是不要强化太过太多。
主要的一个人给一些奖励就好,两个人也行,但不要太多了,太多太过他就没有反应了,太强的刺激会让一个人对这个事没有反应,他就会无所谓了。因为后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能提起来他的兴趣了。所以我们在平时给孩子奖励的时候,别太多太过了,那样的话,反而他可能完全的就为了奖励而去做事情了。
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最好是一方面,他在为了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而去努力。该有奖励,肯定要有奖励的,尤其是他比较想要的奖励,该有还是要有的,才会有动力。
另外一方面,他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要让他感觉到快乐。我们要让他感觉到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会有那种成就感,会被欣赏,会被别人认可。这样的话,他在努力的过程中,他就会感觉很好。这个时候他就从最开始是为了得到某一样东西而去做,到后来就成了他自己的乐趣之所在意义之所在价值之所在。那么慢慢的撤掉他的奖励,他仍然去做这件事情,所以最好是这个奖励只是最开始为了让他进来的一个方法或者一个引子。而在进来之后,我们给予他更多的认可,鼓励、欣赏,让他能得到成就感价值感。慢慢的,他就从对外的动力转化为对内的动力,这是最好不过的。
这就是由物质奖励吸引,逐渐转化为精神奖励。那么这个行为他就完善下来。所以我们在训练孩子的时候,有时候也是让他先试试,并且你试了,到时候给你一个奖励,他可能就愿意去试了。在试的过程中,老师对他挺好的。周围的人对他也友善,他感觉在这里边感觉真不错,他就留下来了。现在商家做生意好多不都是这样的吗?试吃试喝试玩,然后最开始就为了试这个奖励。但是试的过程中发现真的还不错,然后就喜欢上了,就成为真正的客户了。你看生活中很多也在用这些东西,我们也可以有意识的去用这些东西,所以使用注意事项的第三点就是强化物。 最开始是物质,逐渐转化为精神,等到目标行为固化成为习惯以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就是连精神也没有了,这就成为他自己的事情了。逐渐的这样走下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用反了,奖励可以有,但不要过。太大没有吸引力。奖励要慢慢来。延迟奖励好多就没用了。你答应他的奖励要及时。延迟奖励有的时候就会让人感觉很不爽,给他带来的都是比较不好的那种感受。及时奖励很重要。
积分奖励一般用的是行为主义的代币法,用积分,用小卡片。
现在很多机构都在用那个小卡片,然后积累到多少,能换一个什么,这就是代币法,代币就是代替货币。小孩在家里边也可以用,比如刷碗给他几分,然后吃饭快给他几分,扫地给他几分,积攒到多少分,比如积攒到二百分,然后奖励一个什么东西,积攒到五百分,奖励一个什么东西,然后他就会去做这些事情,在做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强化,给予赞美,然后认可。慢慢的他可能就会成为习惯。这些行为主义喜欢做的,代币法,算阳性强化方法。我们对自己也可以用阳性强化法,比如你一直想买一个什么衣服,或者想买一个什么包,不舍得,怎么办呢?你也给自己设定目标,就是说你做到哪些方面,到时候就给予这个奖励,就自己犒劳自己,就去买什么东西。如果做不到的话,就不买,做到的话就买,这也是在用阳性强化法。
为啥很多孩子喜欢打游戏?他怎么那么喜欢打游戏,而不是那么喜欢学习呢?因为游戏每一关都会有很多的正强化。 游戏里边用的很多都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里边基本上都是正强化,随时可能都会得到奖励。他会在里边有很多成就感价值感。
要想让一个人做事有动力,比如学习有动力,得情绪好,关系好,有希望感,有成就感。 打游戏成就感是很强的。而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得到的正强化,往往是很少的。尤其是很多成年人,他没这个意识,或者即使有这个意识,即使家长学这一块了,也容易忘掉,也会更多对他是不满意,也可能只关注他的结果,不关注他这个人,对他这个人那种好的感受上的强化是很少的。让他得到了好多不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