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老师讲论语2.22

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这章讲的是“信”字,“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也是现在的成语,人如果没有诚信,你不知道还可以相信他什么,不知道看他什么,不知道可以让他做什么。

        大车是指牛车,可以拉辎重的。小车是拉人的马车,车前面两个木头是车辕,车辕前面连着一根横木是衡,衡下面是半圆形的套在牛马脖子上的轭,辕和衡之间有个连接的销子,牛车的销子叫輗,马车的销子叫軏,销子不大,却是整辆车的关键部位,没有它,车就无法行走。对于古代车辆的研究,我们可以参考刘宝楠《论语正义》对本章的解读,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或者到博物馆看古代车辆复制品。

      这章孔子用车喻人,人如果失去了信,就如同车子少了关键的连接销子,无法行走于世间的。人无信而不立,人要说话算话,坚守承诺,这是个非常平实的道理,如果人常常失信于人,不靠谱,那没有人会信任你,那么你在人群中如何立足?领导要言出必行,让部下信服,经商,经营来经营去也不过是一个信字,马云的淘宝11月11日一天卖2000亿,只是解决了如何使买方卖方相互信任的问题,这是交易的基础,没有了信,现代化网络营销就没有用。现代社会个人的信更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没有履行合同,信用卡没有及时还款,打车爽约,没有及时缴纳水电费等等这些细节上,如果失信,都会纳入个人的征信体系,会影响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信誉度极差以后,银行不会让你贷款,甚至飞机高铁不让乘坐,酒店宾馆不让住,无信的形象公之于众后,在现代社会也会像孔子比喻的“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一般,会让你寸步难行。儒家都是讲人伦道理,贯穿在生活的日用之中,儒家常讲仁义礼智信,五常,仁义礼智是每个人天生具有,而且可以扩充提升的道德品质,但是必须经由信来保障,才可以让仁义礼智的光明本性运用在人群之中,而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也把诚信纳入其中,可见信是古今一理。

      另外文化不同,对于信理解也不一样。一位上海先生讲给我一个故事:中国人给犹太人供应布匹,十卷布中有两卷是犹太人的,其他八卷是其他人的,中国人就把八卷布暂时存放在犹太人这里,第二天来拉货,犹太人死活不认账,说你记错了,我肯定没有存你的布,中国人无凭无据只好自认倒霉,没想到,只过了几天,犹太人找上门来,干嘛呢?找你进货啊!中国人说:你有脸没脸,你黑了我的货还和我进货,我不和你打交道了。犹太人堂而皇之,我没有拿你的货,咱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合同协议,让我保管你的货。我进你的货是因为你的货价廉物美,当然要进你的货,搞得中国人哭笑不得。

      所以西方人是契约文化,他不认为这是羞耻,只要没有白纸黑字,就活该你倒霉。中国人受儒家文化影响,他首先是知耻,是有耻感的民族,中国人也不乏黑了人家的,逮了便宜的,但是绝对没有拿了人家的还去找人家合作的,因为那是不能面对,那是羞耻的。而我们中国人理解信也很简单,一个单立人一个言,言而有信,说了话就算承诺,不是非写在纸上,不做就已经是失信,所以诸位不要笼统认为,哪个国家就文明程度高,我们受伦理道德教育和受法治契约教育的文化差别是非常巨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老师讲论语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