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的人生故事》:过去的伤痛,也可以成为逆袭人生的筹码

网上有一句话:“人生是一场修行。”

我们终极一生,其实都在为一件事情而努力。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个问题不仅让我们为之困惑,就连治愈人心的心理医生也不例外。

法国著名心理医生安德烈在《心理医生的人生故事》中,曾说:“为了成为最好的心理医生,我们往往会努力成为最好的人。”

《心理医生的人生故事》既是一部心理医生自传故事合集,又是一部治愈心灵的成长手册。

这本书由22位法国心理医生共同编著而成,以自述的形式,分别讲述了他们如何在成长过程中,一步步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我一直以为,心理医生的心理构建一定异于常人。可在读过这本书后,我发现,原来他们在成为心理医生前,也曾被各种心理问题所困扰。

他们之中,有些人经历过原生家庭的缺失,童年时期的霸凌,孤立与虐待,甚至有些人在成为医生前,还曾是一名心理疾病患者。

他们成为心理医生的原因,也都大相径庭。

有些人因为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走上了成为心理医生的道路;有些人在被心理医生治愈后,想要帮助更多的人重获幸福;还有些人在医生与心理医生之间徘徊,最终选择了治愈他人,也疗愈自己的这个神圣的职业。

虽然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但是他们最终的目标却始终如一,那就是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一直以来,有些人对心理疾病存在某些偏见。他们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等同于疯子。这种想法太过偏颇。

每个人都经历过无助、沮丧等负面情绪,有谁敢说自己从未陷入过某种低落的情感之中呢?

安德烈医生在《心理医生的人生故事》中,曾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病人,都是痛苦之人,有些人是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有些人则是终其一生。”

想要治愈心中的痛苦,就要追溯问题的根源。对于每个人而言,他们的心理问题,皆来自遥远的童年。

童年是人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阶段。成年后,我们性格中所显露出来的,正是童年时期的一个真实写照。

以前我特别反感小孩子哇哇大哭,每次在街上遇到撒泼打滚的孩子,心中就不免心生鄙夷。

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以及阅读过几部心理书籍后,我的思想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现在,我特别羡慕想哭就哭,想闹就闹的孩子。虽然他们的行为有些扰民,但是他们却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

反观现在的我们,即使难过时,也要在外人面前努力强颜欢笑。这种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处理,日积月累后,我们的心理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心理医生的人生故事》中,有一位尼古拉医生,每当看到感人的电影情节时,不会像我们一样压抑情感的冲动,而是不禁泪水涟涟,以至于让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深表同情。

这种共情能力是心理医生必备的心理特质。它可以让人们获得更高的情商。

共情的力量,在心理学中,曾被反复提及。

夫妻之间、亲子关系,人际交往中,都离不开共情。想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就一定要培养共情的能力。

童年时期的尼古拉医生是一个小胖子,经常遭到同学们的取笑,大家从不叫他的名字,而叫他的外号“胖球”。

上体育课时,大家都不愿意与他一队,他常常遭到同学的排挤。但从青春期后,他的身体就恢复到了正常体型。

这段亲身经历,让尼古拉医生认为深刻的改变是有可能的。所以,在他成为心理医生后,无论病人的病情多么严重,他都认为一定有治愈的可能。

因为曾经被孤立过,尼古拉医生更能体会病人的那种孤独无力感,既“共情”的力量。由此可见,曾经的痛苦与伤痛,也有可能让我们蜕变成为更好的人。

人生犹如一个天枰,左面承载理想,右面承载现实。

如何让天枰达到一种平衡?或许,这是我们需要用一生,去攻破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同,斯特丹妮医生在《心理医生的故事》中,所说:“一种要去寻寻觅觅的平衡,一项持续一生的工作,无论是否是心理医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医生的人生故事》:过去的伤痛,也可以成为逆袭人生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