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婚姻并不追求个体目标最大化,而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图|网络

家里人风风火火,要给表弟张罗相亲。

表弟事业有成,唯一让父母挂心的就是快四十的人了,还单着,怎能放心?

如今的婚恋市场,分门别类,按身家、学历、容貌、资源,将人分了等级,有钱的单身汉总是很抢手,出奇漂亮的女性更容易跨越阶层嫁得金龟婿。

这似乎已成共识,表弟不愁婚姻,他想要情投意合的好婚姻,这点不由让我想到了《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

过年重读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还与表弟分享了作者的婚恋观:

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是愚蠢的。”

一边佩服作者洞察力的同时,我还发现,这本书其实还是一部好婚姻的指南。

书中的几对婚姻:貌合神离的贝内特夫妻,各取所需的柯斯林夫妇,为私欲结合的威克姆与莉迪亚,还有情投意合的伊丽莎白与达西......

奥斯丁笔下,每对夫妻都代表着一种婚姻观,而作者在展示英国乡绅风俗人情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婚姻在人性推动下的差异。

真正好的婚姻并不是追求个体目标的最大化,而是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1
追求个体目标最大化的婚姻

第一对,贝内特先生和太太。

贝内特先生年轻时爱美人,就想娶年轻貌美的女子,结果他娶的女人美则美矣,脑子却不中用,目光短浅,夫妻俩貌合神离,无法一条心。

而贝内特太太则只想嫁个有钱人。

两人的追求,都只看重个人的目标,贝内特先生如愿娶到了美人,却没有感受到婚姻的幸福,因为他没有考虑过家庭利益最大化需要什么样的女主人。

婚后失意的他彻底颓废,没了为家庭出力的心,只躲在自己的壳里,一边取笑太太的无知,一边也让整个家陷入别人的笑话中。

他们的婚姻是在混着日子吧。

第二对,柯斯林与夏洛特

夏洛特,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一名大龄剩女,无貌无财,岁月蹉跎,在家已受到嫌弃,嫁人成为她唯一体面的出路,但她知道,她的条件在婚恋市场上没什么优势。

而柯斯林先生,作为有地位的牧师,对上极尽谄媚,对下吹嘘炫耀,婚姻于他,只是刚需而已,至于对象是谁,则取决于他的利益如何最大化。

他要继承贝内特家的财产,也想娶他家貌美的女儿,自以为一举两得,岂料向伊丽莎白求婚,遭拒,于是转身又向夏洛特求婚。

柯斯林的出现,对夏洛特来说,虽不尽如人意,但是所有可选项中的最优项,她果断的抓住了这个机会示好,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快速完婚。

伊丽莎白认为夏洛特是在自取其辱,自贬身价,但夏洛特却理性认为,自己并不是个浪漫的人,所求不过是一个舒适的家,而柯斯林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能够给她,这就足够了。

不可否认,两人的结合是各取所需,都是将个人的目标最大化,在那个不能离婚的年代,要求不高,到也能相安无事。若论幸福指数高低,最大可能也是平淡一生吧。

第三对,威克姆和莉迪亚

威克姆温文尔雅,虽出生不高,却拥有主人安排的很好的上升空间。但他贪图享乐,一心想借助婚姻成为有钱人,企图诱拐财产3万镑的达西小姐,未果后又追求财产1万镑的金小姐。

可以说,这就是个唯利是图之人。

而莉迪亚作为贝内特先生的小女儿,伊丽莎白的妹妹,性情跟母亲一样拎不清,16岁的花季年龄,却贪慕虚荣,只顾眼前,看上了外表风度翩翩的威克姆,抛弃所有与他私奔了。

威克姆当然不会娶没财产的莉迪亚,但年轻貌美的莉迪亚满足了他激情,威克姆只想玩玩她,等待着莉迪亚及其家人的却是事情暴露后的身败名裂。

那个年代家声就是一家人的通行证啊!这时爱慕伊丽莎白的达西出现,劝导莉迪亚无果,只得从中斡旋,出大利益诱惑威克姆娶了莉迪亚,保住了伊丽莎白及家人的声名。

而威克姆夫妇俩,却有些不知廉耻,不仅没丝毫不好意思,还拿别人的好处毫不手软,趾高气扬,衣锦还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对夫妻,只有纵情声色,只顾个人利益,谈不上感情,更不在乎家庭,婚姻都是旁人以利益绑成,这样的结合又有什么忠诚可言呢?

每个人,在选择配偶时,不可避免,会考虑到阶层、财富等因素,这并不世俗,而是生活需要,因为经济基础,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未来的生活品质。

婚姻作为人生很重要的抉择,需要考虑的很多,而每个人价值观不同,也会带来婚姻观的不同,选择自然也不相同。

结婚的目的,是想让生活变得更好,这毋庸置疑,但如何才能更好,让我们来进一步探寻。

2
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婚姻

我们来看第四对,达西与伊丽莎白。

可以说这是简·奥斯丁最喜欢的一对,对他们的心理刻画也着墨甚多,两人的结合既有物质基础,又情投意合,相交的过程也颇多戏剧性。

达西每年有1万镑的收入,品貌俱佳,是婚恋市场上是不可多得的金龟婿,人出色到这地步,难免有些傲气。

第一次见面,达西的傲气就损伤了伊丽莎白的骄傲,一句“她还未漂亮到打动我的心”,彻底断了伊丽莎白的好感,还给他戴上了狂妄自大的帽子。

达西的身价与品貌比宾利还出色,却没有宾利那么受欢迎,不得不说是源于达西的冷淡,对谁都提不起兴趣,也因此让人觉得他傲气十足。

其实这是达西的保护色,他反感趋之若鹜的吹捧,也不屑于浪费时间周旋,他欣赏有思想的女性,渴望思维上的互动。

聪明机灵的伊丽莎白,当然就闯入了他的视线。

伊丽莎白语带机锋,思维敏捷,总是讽刺调侃他,却又不失礼貌圆滑。

对这样不吹捧他的伊丽莎白,达西是着迷的,但又苦恼伊丽莎白门庭低微,亲眷行为不检点;却不知伊丽莎白轻信了威克姆对他的污蔑,恶感渐深。

达西在对伊丽莎白的感情上是感性的,但在做决定时也是理智的,在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后,他选择了婚姻的长远利益,求婚被拒后,虽如雷击般意外,但也没恼羞成怒,而是积极寻找原因。

这次交锋,两人虽不欢而散,却因此解开了误会,通过深入了解,看清了对方的可贵。

伊丽莎白并不是不考虑经济基础的无知女,也不是对财富趋之若鹜的拜金女。面对他的求婚,拒绝是因为觉得他品行不端,看不起她的家人。

在解开误会后,高贵的凯瑟琳夫人跑来棒打鸳鸯,伊丽莎白用自己的尊严维护住了达西的尊严,一句“他是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我们正是门当户对”,掷地有声。这份自尊与独立,更让达西倾心。

同时,伊丽莎白也看到了达西的胸怀。他没有因求婚被拒就觉得颜面扫地心怀愤懑,反而放下身段,礼貌周到,向她与她的亲戚靠近;并在她家遭遇莉迪亚私奔时,不仅没有躲开,还一力承担,将她的事当作自家的事。

两人同时为对方的品性心折,也都放下了个人的那一点得失,为二人的共同利益披荆斩棘。

婚恋关系中,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会建立深深的羁绊,一起共度难关,一起相护相惜,会让两颗心靠得更紧密,你的牺牲他铭记,他的成功有你一半。

经济学家薛兆丰教授说:“ 结婚,就是办家族企业,签的,是一张终生批发的期货合同。”

婚姻关系就如建企业,它需要两人心往一处跳,力往一处使,若一方太看重自己的得失,这个整体就散了,幸福感也会与日俱减。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一辈子还没干过件糊涂事儿呢?

跌倒了没关系,但不要趴着不起,别像贝内特先生那样,心中失望,就从此颓丧,自己都放弃了,幸福谁又能给你呢?

幸福的权柄是握在自己手里的,人生,可怕的不是拿到副烂牌,而是放弃了改变。

重读《傲慢与偏见》,重新审视了我的婚恋观,获益良多,难怪它历经几百年,依然被奉为经典。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正好的婚姻并不追求个体目标最大化,而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