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堆人總在說隨喜?

有很長時間,我對所有說“隨喜”的人,都感到無奈和厭煩。僅僅是讓我說出這兩個字,也很難受。

當時是不明白爲什麼總是說“隨喜”,後來,則是覺得為求福報積資,求功德而隨喜,這種汲汲營營,錙銖必較的樣子,姿態真是不太優雅。對這麼多人,熱衷於說隨喜,實在是不太理解,有些困惑。

幸好,佛法是非常詳細的說明書。所有做法,都清清楚楚地解釋給我們聽。讓我們有機會能瞭解佛理,理解隨喜的道理。

1-

言語裏的隨喜,簡單來講,就是你做了一件很棒的事,我即使看着也很高興,跟着高興,讚許你的言行。參照這個簡單的解釋,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也有很多這樣類似的隨喜。

比如,為了能更好的滿足自己現實的願望,我們很努力的工作,肯定自己的工作成就,肯定工作夥伴,肯定所有我們看得見的努力和成果,一起慶祝,這些其實就是隨喜。

在日常生活的隨喜裡,我們可以收穫更好的人際關係,也可能獲得更多的機會。大多數人其實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隨喜,它既是生活的一個普遍現象,也暗含人際交往的法則。

佛陀的教法,更充分看到“隨喜”這個現象後的因果規律,指導我們運用隨喜,更好地去實現我們的目標和願望。

根據因果業力的法則,隨喜這件事,就像是銀行設定了長期促銷政策,不論誰存款,你去點個讚,也能跟着賺利息。比如,隨喜賺大錢的人財富豐足,自己就種下財富的種子,這個種子,就是未來財富果實的因,也是隨喜而賺到的利息。

這樣的好事,我想大部分人如果知道了,都會去做。誰不希望在現實生活,更安穩、更幸福、更和諧、快樂,衣食無憂、財富豐足呢?

有一段時間,正好聽講完隨喜的功德,大家都非常高興,於是下了課,相互隨喜。誰都想賺利息,利息賺越多越好。隨喜聲此起彼伏,最厲害的一句出現了:隨喜所有人的隨喜。這下,笑聲一片。

3-

佛陀不僅告訴我們隨喜的好處,還指導我們調整隨喜的動機。

不只為了日常生活更好,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求”,而是指導我們的追求超越慾望,向上提升,讓眼睛,看得比現實更高一點,更遠一點。

我們還可以不為了自己的利益,不為自己的貪心去隨喜。

隨喜,也可以有非常令人佩服的動機。作爲大乘佛弟子,最核心的動機,就是衆生的離苦得樂,究竟解脫成佛。

念經前有皈依和發菩提心,所以當我們隨喜時,也就隨喜了一顆新鮮的菩提心。這樣的菩提心,能讓我們更好的利益眾生。當我們這樣隨喜時,也在穩固自己的菩提心。

為了利益眾生,我們連生命都可以付出,隨喜這樣的小事,也就更願意去做了。

最特別的,是放生的時候。有很多人可能條件限制,不一定能親自參加放生,可是通過真誠的隨喜,我們也同樣能有放生的功德。既隨喜放生物命重獲生命的喜悅,種下健康的因,又隨喜放生者愛護生命的慈悲,種下和諧的因,如果其中正好有佛菩薩藏在放生的人羣裏,那我們等於隨喜了佛菩薩的菩提心。這隨喜的利息,就不可限量了。

4-

隨喜的另外一個功德,是能降伏驕傲和嫉妒。對治我們的嗔心,更平等的看待眾生。

慈誠羅珠堪布是五明佛學院令人尊敬的佛法導師。他在《慧燈之光》中是這樣說的:真正的隨喜,是當看到別人行善或聞思修行時,不僅心中沒有嫉妒,反而生起歡喜心。也就是說,在見到他人作功德時,就如同是自己作一樣地感到欣喜,這才是真正的隨喜。

我自己是妒忌心很強的人。但是妒忌心是很細微的,我們自己並不一定能覺察到。

我自己反思,自己就有不少念頭,就有妒忌心的小種子藏着,沒有非常慎重的反思,根本就看不到。比如,“這有甚麼了不起,我也行”,這樣的念頭後面,就有非常細微的妒忌心。“他甚麼都好,就是這點不好”,這樣的念頭裡,很難說我沒有任何妒忌心,甚至是因為這樣隱藏的妒忌心,而去挑別人的過錯。還有很多,“爲什麼他的運氣總那麼好?”、“人家家境好、條件好”、“爲什麼好事都不是我?”等等。

當我開始悄悄練習隨喜的時候,意外地發現,自己更快樂了,而且越來越快樂。別人的優秀不再是我的煩惱,相反,因爲了解隨喜和因果的道理,看到別人好,看到優秀的人,看到他人的成功,只會更高興。因爲他人的成功,也是我“賺利息”的最簡單的本錢啊。

隨喜,讓我更加了解,自己如何與他們成爲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而擴大自己的心胸,更包容、更開闊,更能發現他人的優點。喜悅,也就更自然更經常地發生。

因為隨喜,產生無數快樂的漣漪。我的快樂,也更容易帶給周圍的人快樂,成爲一個正向循環。

4-

但是,即使隨喜非常好,我心理明白,也願意去做,可是真的需要練習,而且是大量的練習。因爲我們很容易忘記,很容易被習慣、性情、情緒牽着走,看到不合心意的事情、環境、人,就開始生氣、煩惱、擔心等等。

所以各種各樣隨喜的練習方式被創造出來,幫助需要的人,種下良善的種子,消除情緒的痛苦、煩惱,獲得平靜和快樂。

悄悄的自隨喜,就是最安全的方式之一。就是自己悄悄地在內心隨喜自己,隨喜他人。

有時我們大聲隨喜出來,確實場合不一定合適,尤其如果遇到像我最初那樣不理解的狀態,甚至會因此而對這羣念佛人有所誤會。

所以自隨喜,既可以避免對他人的干擾,產生任何誤會,又可以柔和地滋養喜悅。

尤其是真心有著共同喜悅的時候。悄悄的自隨喜,就像是加了一個迷你型放大器,會意外地收穫共鳴,被成百上千萬地放大。

即使喜悅的感受並不強烈,甚至沒有,悄悄的自隨喜,也可以提醒自己去發現值得隨喜的地方,能讓我們朝向快樂,多走幾步,離快樂近點,再近點。

以上是很簡單的解釋,如果對“隨喜”這件事,還是抱有疑慮,一方面可以看看高僧大德、佛學導師、堪布的文章,另一方面,自己可以悄悄地開始“隨喜”。試試看,會有更深的體會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爲什麼一堆人總在說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