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观察手记之医疗口译

美国医疗口译

美国法律规定必须为LEP(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英语水平有限的病人)免费提供口译服务,而Mount Sinai的语言服务部门就负责协调联系与提供口译服务,除有全职员工负责口译之外,也使用承包商的译员,涵盖各种语言,甚至包括手语。


每日工作流程:

- 查房:这是每天上班一早最先做的事,先用医院系统筛查出讲广东话和普通话的病人,记下楼层区域然后去查房,就是去问那边的护士需不需要翻译之类的。如果有其他翻译需求,护士或医生也可以随时page(传呼)我们。

查完房后需要登记时间地点和病人信息,之后再录入电脑系统

- 去appointment:普通话和广东话一般需求比较小,所以基本上都会提前预约译员,会知道是关于什么方面的翻译任务,比如关于心脏病科、妇科等等。

- 电话视频口译:做电话或视频口译要先接受一个半小时培训,大概就是怎么登陆系统,如何应对种种电话或视频口译状况等等。这个系统可以高效地让全美加入此网络的医院诊所共享译者资源,所以基本上全职员工在做亲身口译之余都会做远程口译。

电话视频口译的机器

- 翻译(这部分工作量很少很少) 比如翻译给病人投诉信的回信

我在的这两家医院,广东话和普通话的病人相比西班牙语来说少太多了,记得第一天上班时,St. Luke’s西班牙语的病人有52个,而广东话/普通话的只有两三个,所以办公室里有约三四个全职西班牙翻译,而其他语种基本都是外包出去。有时候除了在St. Luke's 和West工作,有时候也会收到来自主医院的request,那里的病人会更多一些。

翻译对象&模式:

-  医生/护士/社工/营养师/理疗师/前台人员/药房人员/医疗保险公司 v.s. 病人/病人家属

美国一般把医护人员叫provider (Health care provider),我们的工作是帮助他们沟通,将provider的话翻成中文,将病人的话翻成英文。

- 模式:基本上是无笔记交替传译

开始前需要做pre-session,用中英文分别说一遍”I am… I am going to be your Mandarin/Cantonese interpreter. I am going to interpret everything you said and everything will be confidential.” “您好,我是...我是您的翻译,我会翻译你们所有的对话,对话内容会保密”

翻译大部分不用做笔记,常问的问题包括来看什么病,哪里痛,什么时候出现的等等,这些问题和回答一般比较简短,不会有太多的记忆负担,但当提到日期,用药情况或者大段地开始解释病情或者手术过程的时候就需要做笔记。


前期准备

- 上课:之前我就有想暑假申请医疗口译方面的实习,于是有在网上报相关的课程,我上的是ALTA网课,课程总共40小时,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介绍人体结构、病症和口译的一些原则规定等,可以自己调节上课进度,课程最后有考核,即笔试与口试,都通过了便可以拿到40小时培训课程的证书。如果是想找医疗口译方面的工作,那最好考一个,很多医院需要这个证书才能让你面试。

- 背单词:除了上课之外还要背单词,看过医疗单词的都知道那简直像另一门语言,不过有一些词根和前缀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otomy是造口术,-ectomy就是什么什么切除术,myo-就是与肌肉有关等等 。有时候预约的口译任务的是下午,就会趁查房或视频口译间隙赶紧学习相关的知识,也会在午饭时间疯狂背单词。

【推荐使用网上词典单词本功能,并且可以分类,比如neurosurgery神经外科分一类,cardiology分一类词等等】

比如这是我整理的神经外科的词汇

有时候老爸老妈还会帮我补课

准备心内科口译
家里有两位医生的好处

一些医疗口译原则:

-  不要和病人单独相处,这样避免病人跟你私下聊完病情之后就认为不用再和医生说了,导致病情交代不完全等等。

- 尽量不要视译 ,最好找人解释文件然后再翻译给病人听

这是因为有些时候文件太长或者法律等等用语太多(比如病人隐私方面的文件),这时候视译非常低效,而且病人听完之后可能也并不清楚什么意思。


医疗口译难点:

- 为了保护病人隐私,预约口译员时一般只写科室名,比如心外科,而不会写具体的病症,所以就要提前查阅很多资料,把那个大类里面所有的疾病、病症、治疗方法、药物等等都熟悉一遍,而查房和视频、电话口译就完全不知道病人的情况了,从牙科、妇科、足科到心脏科,从量血压、肛检到手术室里做麻醉,什么都有可能碰到。所以需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背景知识和词汇量。

- 遇到不会的词

毕竟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医疗训练,有些名词不清楚也是情有可原,遇到不会的时候,我一般会让医生解释那是什么,比如之前医生说face is vascularized,我不懂什么叫vascularized(血管化,医生就解释说是血管很多的意思。翻译医生的话一般会更难,因为他们有时会使用一些专有名词,不过他们如果发现病人不明白,也会用更加简单的语言解释,而病人通常不用太专业的词汇。但有一次病人说他之前有得过幽门螺杆菌,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说,于是就征求医生同意能否查字典,于是用手机查完词后继续翻译。

药物名有时候比病名还复杂,有时候病名不清楚还可以描述一下,说不定就可以想起来,但是药物名要是没碰到过,基本上是不可能翻出来的,像一些还可以按照谐音的方式记一下,比如betaloc倍他洛克,pantoprazole泮托拉唑,但有些比如Chlorproma氯丙嗪,Diclofenac双氯芬酸那就没办法了, 如果是视频口译还能用电脑查一下,可要是现场就只能比如按照原音读,然后解释功效。

- 实际翻译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情况

1) Provider 不配合

我在实习第一周shadow同事的时候见识到一位非常不配合译员的医生,他每说完一段,根本不让译员翻完就继续自顾自讲下去,显得非常不耐烦,不过后来我问那个口译员,她说这种情况其实很少见,大部分provider都很耐心。

2) 病人不配合

大部分的病人都非常尊重、理解和感谢我们的工作,但有些时候会遇到讲话很急,而且讲一大段根本不停顿的病人,这时候可能就需要打断他或者让他讲慢一些.

3) 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一般情况最为复杂,因为涉及多方,参与者通常有病人、病人家属、医生、护士、社工,上次听同事说他做过一个家庭会议的口译,总共有11个人,大家意见讨论非常激烈,每个人都争着讲话,而他是房间里惟一听得懂两个语言的人,所以除了仅仅是翻译之外,还要控场,会议持续了两小时多,都需要依赖他一个译者进行沟通,他说做完了之后感觉头已经要炸了。

4) 口音

一般来说,provider都没什么口音,但也有一次我接了一个药房工作人员的电话,她讲话带有浓厚的非洲口音,我真的听不懂,她每说一句我就得让她重复一次,特别尴尬。病人带口音的还挺常见的,使用电话口译的病人为老年人居多,所以常常带方言,所以也需要向病人确认很多次。甚至有时候病人只会讲方言,然后他们的子女再翻译成普通话。



我们的制服外套

总而言之,医疗口译是个很有新鲜感的工作,每天都可以学到不同的东西,也需要自己不断充实才能越做越好。这份工作也更让我感受到健康是多么宝贵,生命是多么神奇,我曾给临盆的孕妇翻译,体会新生儿降生的母亲经历的疼痛与喜悦,也曾给肿瘤恶化的病人家属传达坏消息,感受病人家属的悲伤。虽然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继续做医疗口译,但也是不错的体验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习观察手记之医疗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