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民谣》

正月欢欢喜

二月冒得米

三月餐敷餐

四月难过关

五月望新谷

六月饿发哭

七月禾熟了

八月称财老

九月敷敷敷

十月吃红薯

十一月冒算计

十二月吃毛栗

【释文】此是本人儿时所听说,也是本地农户当时多数生活纪实。

正月家家户户过从春节,至元宵,欢欢喜喜吃喝玩乐过过大年,特是民间传统艺人在正月,以拜年送祝福为名,讨红包,送财神,赞土地,耍狮子,舞龙灯,一直忙到十五,甚十五没玩够,玩到一十六,既赚吃又讨喜封(红包)。

但多是从"初一起,十五落,赶哒日子打飞脚(赶时间),过了十五把锣丢,各人忙着找生路"。

湖南虽称鱼米之乡,产粮大省,但因本地是山区,水田少,人平不足亩地,且产量低,种的是水稻,无论单、双季稻,真是春播夏插,秋冬冬藏,至少要公历七月十号左右才有新谷。

因此若遇旱涝减产,在交完租谷公粮后难保足食,有从二月开始就缺米少食,至3,4,5,6月新粮未熟收割前是忍饥挨饿时月。

有不少农户在7月禾熟后不加调节,用杂粮如红薯芋头等搭配,难以穿荒,即粮食难吃到六七月。

至十一月,当地已天寒地冻,不宜耕种主粮,因此本地已是农闲时,忙着把早在山上采摘野果,如毛栗,尖(锥)栗属“栗木科,果壳果实型如板粟,但比板栗小,现就算本地板栗尖(锥)栗也没现代杂交果粒大,特是毛粟树小,小孩都不难采摘,有连枝带叶将有果实的树技折回家,不剥出挂在房梁上风干,这样不果实不易烂,到十一、十二月没事才剥了吃,味道比现代杂交栗子好。

可不知咋的,让人难解,本辈以前及小时候,本地满山遍野的毛栗树几年全部消失绝种,而野板栗,尖栗现山上只多没少,可毛栗山野再无一株,若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曾漫山遍野的毛栗树应适应本地气候,若是树小,但其它如"乌泡"比它树不会高大的还存在。

这是我辈亲见本地一种栗木不知何因全绝种,仅能回味。

特是庚子农历还是12月,本人无事在家,更是对毛栗怀有特别念想,写此分享给有缘简友读者,看各位当地是否还有毛栗树种,有请告知。

本想从百度搜索毛粟树木,可现百度解释毛栗就是板栗,这肯定不实,虽毛栗板栗果皮果皮及叶子确实相似,但毛栗比板栗果实少几倍,且板栗能长成高大树,而毛栗树只是矮株植物,长不高大,都只几岁小孩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