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法考过关贴

时间过得很快,一直在忙,只能断断续续地写。但是既然把愿许下,就要好好总结,为后来者做个好参考。2020法考,客观217,主观112。说起来,这个主观题分数写经验贴和高分选手比其实是有些拿不出手的,但这篇经验贴,首先是还愿,其次也是对自己备考的一点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希望可以对后来的小伙伴们有所助益。概言之,客观题经验比教训多,主观题教训比经验多。所以大家可以重点看看客观题部分,主观题我会主要讲讲教训,告诉大家怎么避坑。

首先交代下自己情况:非法本、在职。

因为工作原因,从全力复习开始,整个过程比较曲折,个人感觉时间比较紧张,随机应变是贯穿始终的总基调。但复习的客观规律是通用的,可以借鉴。

一、客观题

(一)导师选择:

刑法:刘凤科、柏浪涛、徐光华。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刑法总则部分先跟的刘凤科(瑞达),可以说知识体系和形式逻辑的基础基本是他打的底,后来也听了柏浪涛几课(他的课可能比较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当时基础薄,就没再坚持),分则跟的徐光华(众合)。

民法跟的孟献贵,一开始想跟钟秀勇的,但是因为学习到民法时感觉时间很不够用(民法典五月才通过),看了老孟的课时数短,而且对小白比较友好,所以就转向了。

刑诉:左宁。左大舅的课对小白比较友好,讲的也很扎实细密。但由于刑诉细致入微的学科特点和考察方式,因此自己感觉学习得并不好,需要以后持续学习(尤其看完1957年的电影《十二怒汉》,更感觉刑事诉讼法的重要)

民诉:戴鹏。感觉他的课非常主次分明。讲课风格也很容易适应。

行政:李佳。佳哥语言幽默接地气,对没有基础的小白比较友好,对有一定行政机关的工作经历的人(我就是),听他的课总能有会心一笑的感觉。

商经:鄢梦萱。萱姑讲课非常耐心,口诀也非常棒。备考时参考其他人的攻略,都说她非常好。但是,可能她是我唯一感觉选择比较失误的人,因为我的工作经历和逻辑思维习惯(这点在未来法律学习和文字工作中还会不断改进,争取兼收并蓄非形式逻辑的文科思维,文科思维也很博大精深)以及商法的学科性质(比较碎,而且各个小法不太成体系),可能我确实不太适合跟她。

理论:马峰。主要包含法理、宪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重点听了法理和宪法,因为属于体制内,所以法治理论就直接做题了(凭着政治直觉,选择一般都能选对)。bee哥的杰出在于书目编写的条理清晰,重点非常突出,薄薄的一本书,听一遍课,再做题,很容易聚焦琐碎知识点,把理论原本应该厚厚的东西压缩的全是精华。而且客观题理论法占分比重和商经相当,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比民刑还多,拿下了它,客观题就稳了一半。

三国:杨帆。老实说,三国是学的最水的,考前半个月才匆匆开始(实在太忙了,原计划剩最后一个月准备三国,但是前面的计划多多少少受到工作和经验的影响,为了尽力保质保量,进度有所耽误)。重点记忆了一些就上阵了。最大的经验就是,分值少、知识点杂、更多的是要机械记忆的科目,像三国法,就要放在最后,但要把握好进度,以免过度压榨把三国法压死了。

(二)学习顺序:

较理想的学习顺序:刑法、民法、民诉、刑诉、行政、商法、理论、三国。

因为疫情,全国两会推迟,2020年5月《民法典》才通过,而刑诉因《高检规则》出台,左宁老师的书也出的比较晚,其他部分法则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我的实际学习顺序:刑法、行政、商经(公司、合伙、破产)、民法、刑诉、民诉、商经(其余部分)、理论、三国。

(三)各部门法特点和学习策略

一开始自己也是小白,通过摸索,感觉8个部门法有各自的特点:

刑法的形式逻辑性强,但深度和难度中度,且体量也属于中等(体量和学习时间和精力的统筹密切相关),是掌握难度中等的学科。但从应试的角度讲,达到了一定高度后,再投入时间精力能提高的分数却有限,效费比就会降低,因此在掌握好后保持热度就好。

民法博大精深,记得罗翔老师讲过,法律的灵魂在于经验而非逻辑,民法就是非常依赖经验的学科,它在包罗市民社会万象的同时又在其经验中抽象出一套作为引领和框架的知识和逻辑的体系,学好它,民法知识就能融会贯通,可惜感觉最缺时间的就是民法,体系消化得很不成熟,理解和记忆比较零碎。这种民法的掌握程度,从考试角度讲,客观题基本可以应对,但在主观题中很吃亏(主观题一道52分的民商混合大题,基本可以说得民法者得天下了),这也是我还会在未来一年听李建伟老师的课继续深化的原因。

行政法逻辑性中等,兼顾一些制度和散点。因为自己在机关和基层都待过,对行政体制有所实践,相对理解上手也快一点。

民诉近年来在考试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是其制度设计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刑诉近年来考察得越来越繁复细致,恰恰因为很多考生没有刑事诉讼的实践经验,于是它成了不可忽视但又非常难啃的骨头。

而理论、商经和三国属于知识体系半系统半散点且体量很大的类型,考前三个月内集中复习性价比最高。

客观题一定要重视商经知产和理论法,他们占分比例很高,甚至高过刑、民两门部门法,而这两门又属于散点较多,体系性稍弱,体量很大的课,因此应该放在最后2到3个月复习,(300分中,理论占50多分,商经也有40多分,比民刑的占比还大,个人感觉,理论、商经、民、刑四门得其三,其他部门法达到基本水平,客观题就基本稳了)。

从应试角度讲,客观题主要靠知识体系的理解、记忆,主观题因为涉及到不少前沿的观点辨析、输出,则需要更多的法学积淀,同时还要相当的法规检索能力(2020刑诉可以说重点考察了法条定位能力)。

(四)计划、听课和做题

经验:首先要有一个大体学习计划。有的人能把计划细化到每一天,这当然好,但是由于自己工作的特殊性,这种计划哪怕做出来也很容易因为自身公务执行不了,因此索性做一个大体的。比如民法一个半月,刑法两个月等等。之后再分解到各个星期,并参照执行,这样就较好的兼顾了计划刚性和灵活性。做题一定做真题,不是说听过课,了解知识点就能得分,因为从知识能力转化成一定的得分能力是要通过题目来训练的。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再做模拟题。由于近两年考试题目越来越活,理论性越来越强,而且不再公布真题,真题的参考价值虽然有些微降低,但依旧举足轻重。如果把大部分真题吃透,拿到及格分、通过考试不会有问题。

最好每听完一门部门法,就做对应一遍真题,一开始错的多很正常(不到30%正确率),不要灰心,继续按节奏学习下去。待除三国法之外其他部门法都过了一遍,距离考前还有两三个月,就可以正式开始刷题了。自己第一遍刷题主要选择手机竹马app,省去打印的麻烦且方便错题整理,但副作用也有:长期用屏导致有些眼疼、刷题日均效率不高。第二遍刷题用第一遍整理出的错题卷子,因条件所限,最后一遍错题就在第二遍的卷子上重新刷。如果每遍刷题都力求总体上保质保量、举一反三,个别类题目能抓大放小、取舍适度、不钻牛角尖,除了极少数特别的重难点需要五遍甚至更多的练习,其他题目三遍足矣。(这一点很多老师在课程中都有提到,大家真正践行时相信会有体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听课和做题安排最体现统筹的艺术。根据记忆曲线,每学习到第三个部门法就回过头去把第一个部门法的课和题再听、做一遍,这样压茬推进,一遍过完,实际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但是由于工学冲突,不得不一切从简,仅仅回过头拣重点题做,用来保持热度,不致遗忘。

知识点中的恒重点和新增点是复习的重点。为了攻克高频出现的重点和难点(恒重点和新增点),我建立了一个错题知识点笔记,采用边刷题边提炼记录的办法,虽然方法比较原始,一开始有很多要记录的内容,推进速度很慢,但坚持下去,速度就会越来越快,通过统计知识点频次很容易定位重点考察的内容和方式,为日后冲刺阶段留下重要的备考素材。

二、主观题

主观题教训比较多。

首先,因为没有经验,不知道客观题能不能通过,因此直到客观题考试前,一直在客观题上用力(事实证明有点用力过猛了)。2020因为延考,两场考试间隔又史无前例的近,因此当查到客观题通过时,紧急备战主观,多少有些仓促。

其次,主观题一开始迷信官方的案例指导用书,以为啃下它就稳了,但是,图样图森破,案例指导用书虽然也有一些小错误,但其法言法语的逻辑和表述,对于一开始没有基础的人,朝夕之间掌握是很难的(看懂当然没问题,但看懂和能写出来是区别很大的。这个侧面也说明非法本考生底子较薄的天然短板所在),而且法考的要求并没有这么高,若是吃透这本书,主观题妥妥的130+。因此这一步迈的有点大了。后来发现各个老师的讲解没有这么高的要求,才转头去跟课打基础。由此耽误了宝贵的一周时间。

所以,如果真的没有很厚实的学科积淀,哪怕时间紧,也一定要由低到高,一步一个脚印积累。

三、其他

强壮的身体很重要。从四月正式备考,半年时间,节奏紧张,期间白天工作,夜晚加班,还要坚持每天的体能训练,应对每月的体能考核。时常感叹脱产的幸福。不过考完后总结,其实日常锻炼不但能帮助人保持较为旺盛的精力,还能有效缓解用脑的紧张,反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工,面对考试,还是要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法考号称天下第一考,如果说它难,我想它的难度不在于学理深度,而在于知识体量庞大、学习的统筹相对复杂、备考时间相对较长、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在职考生在书本内要抓住动态变化的形势(新增点)和传统的恒重点,书本外则要协调好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情况(像我自己四月执行复训任务,六月单位出去驻训,10月考试时北京方向疫情加重,外出受限,11月主观题考前3天还在备考年度考核,考完武装3公里枪一放就开始学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以持之以恒之心和行动把握好学习节奏、统筹好复习大局,有总体学习观念并适当使用一定的考试技巧,最终通过考试。换句话说,它更多的也在考察应试人的学习统筹、综合协调和随机应变能力。

写在最后

通过法考,肯定有难度,而且试题难度在逐年增加,像二孩宝妈复习一个月就通过之类的凡尔赛看着乐呵乐呵就得了,至少我没有这么天赋异禀。而且按照法考时代“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规定,到2022年,2018年入学的法学生将大量进入考场,考试的法本生比例会有相当的提高,这将直接拉高考生整体答题质量,因为法考是按比例评分,非法本考生想通过会更加困难,因此,现在通过,也并不能说明水平很高,未来持之以恒、持续学习才是坦途正道。努力备考,保持并提高学习、思考的能力的过程是最重要的,法律学习的最大收获是培养法律思维,能过通固然是个大好事,但是要说它对未来作用作用多大,还要看各人对未来的把握,毕竟它是一门准入性考试,未来的路能不能走好,还是看当事人的努力、选择和机遇。归根到底,事业起步阶段,大部分人都是要先做搬砖人的,有的人是修围城,把自己困住;而有时是在砌长城,让自己登高望远,料敌在先;还有的是在铺路,未来好避免一些坑。做哪种人,还是看选择。

人们参加法考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有强有力并足以使自己持之以恒的动机,这点相信大家都有,并能不忘初心,终得正果。我们行业有一句话,经训练学会打仗,从操场走向战场。任何成就,不论大小,靠天赋成功的是绝少数,大多数本领还是要靠科学筹划、刻苦训练而习得。这个过程本身,最宝贵。

年轻人,就应该努力跟紧时代、洞悉世事,眼中有光、心中有路、胸中有诗、脚下有行动,做个坚定的行动派。

所以,加油,行动起来,一切会向着心中的方向前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迟来的法考过关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