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颠覆以前的认知

最近听了樊登解读的《认知天性》(彼得.布朗著),非常的受震动,不,应该说是对以前学习方式的一种颠覆。

我以前遇到重要的考试,都是采取以下方式:第一遍读时,在书上用铅笔划线,用各种颜色荧光笔勾勾画画。第二遍复习时只看勾画部分。第三遍复习时看勾画部分,有时会画思维导图总结。最后做做模拟题。一般的考试,或者比较认真读的书,也是免不了勾勾画画,觉得如果一本崭新的书看了还是崭新的书,说明没认真看。据我观察,和我一样喜欢记笔记,划线,勾画书的人真不少。

《认知天性》这本书指出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我们的元认知容易出偏差,反复阅读,勾勾画画,会让我们产生似乎已经记住了的错觉。这也是谷歌效应。谷歌效应是指当你能用谷歌很容易地搜索到一些东西,你就不愿意记这些东西了,它给了你一种错觉,似乎你已经记住了它。

书中指出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也容易有两个误区:

一,不知道自己学习的薄弱之处。

二,爱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认为自己掌握知识的方法-记笔记,划下划线,用荧光笔标记。

书中建议“要给我们的知识链打上记忆的结”。就是用有挑战性的方式,让你有些痛苦的方式去检索所学的的知识。比如考试,默写思维导图等。

这本书也举例说明了间隔练习比集中练习更有效。原因是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

学习的工序有:编码,巩固和检索。

作者给学习者的建议:

1,学会巩固记忆

2,打造心智模型

3,学会举一反三

4,学会构建概念

5,学会迁移知识

这本书可以说是《刻意练习》的升级版,建议《刻意练习》,《终身成长》,《认知天性》这三本书放在一起看。

让我们一起避免看起来很努力实际上收效甚微的方法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天性》颠覆以前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