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怪力乱神

【原文】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第七》)

【研析】

孔子不谈怪、力、乱神,就是那些不正的、不善的、又超越于人能力的负的生命。 孔子赞颂的是正神,是高于人类的伟大的生命。

在《论语》、《中庸》、《礼记》等书中,记载了一些孔子对神的礼赞和祭祀神的做法。孔子讲“敬鬼神而远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故至诚如神”、“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明也”、“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明”、“明鬼神而敬事之”、“是以祭祀,昭有神明”、“故天子昭有神于天地之间,以示威于天下也”。孔子信神、敬神、祭神、颂神。神的盛德、境界、智慧,可以引领人们向善、升华、开启智慧,走向光明与美好,获得真正的幸福。

孔子不谈论的是“怪力乱神”,为什么?宇宙中有正神,也有乱神;有神力,也有怪力。这就是正负两种生命和力量的同时存在,相生相克在我们生存环境中的表现。孔子谈论正神,颂赞神的伟力,不屑那些怪异的力量和乱神。

魑魅、魍魉、鬼怪、妖魔、狐黄白柳,这些邪恶的生命一直在伤害人类,危害人的生命,操控人有不理性的行为、引诱人堕落、败坏,谈论它,就会招来邪恶,使人受到伤害。另外,孔子讲做人的准则是仁、义、礼、智、信,使内心始终保持中正平和而不偏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自然不会去谈论那些不好的东西。儒家重在个人修养,不断的提升自己,思贤自省,以追寻得道为最高目标,更不会把这些低灵邪恶作为谈资。不但不谈,而且不求、不供、不祭、不怕,首先在内心上就认清它们、排斥它们,这也是孔子在告诉人们对这些生命的态度与做法。

【延伸思考】

1、《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的共性是什么?孙悟空为什么修成叫斗战胜佛?

2、生命有佛有魔,人既有佛性也有魔性,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内心世界,去除魔性。

【思考引导】

1、这些魔的共性就是魔性,凶恶、残忍、狡诈、欺骗、善变,阻碍和破坏唐僧去西天取经,给师徒制造麻烦,对佛祖安排的事捣乱、干扰,体现的生命特点就是恶。但是,在佛祖、菩萨面前,它们又什么都不是,就是在孙悟空正的力量和智慧面前也都被灭尽了。

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面对各类妖魔,他从没有过畏惧、畏难,从没有过动摇、逃避,坚定的用智慧和各种法力,战胜无数邪恶生命。他无所求,不争功,肯于吃苦,心无二念,名、利、色、气都没动了他的心,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为自己,最后九九八十一难都走过来,完成观音菩萨交给他的使命,也完成了他的修炼过程,达到了佛的境界,基于他的使命与特点,被封为斗战胜佛。

【阅读资料】

正说法海和尚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白蛇传》主要讲述了由白蛇精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故事。故事讲了清明时分,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在杭州西湖遇雨,许仙将伞借给她们,二人相识并定下姻缘。后来金山寺法海和尚见到了许仙,发现他身上有妖气,为证实白娘子乃非人类,法海让许仙在端午节那天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现出蛇形,吓死了许仙。此后,白娘子与小青盗仙草救活了许仙,法海依旧阻止许仙与其见面,最终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明末冯梦龙所编的《警世通言》中就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

可以说,上述传说中的许仙、白娘子和法海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以此为蓝本而拍摄的当代电视剧中,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被大加歌颂,而具有强大法力、除妖降魔、拯救苍生的法海和尚却成为人们鞭挞的对象。事实上,唐和明清时期记叙的相关故事中,都强调了人妖不可共居(妖魔不具备人性,它会吸取人体的精髓,最后致人于死。与妖共居,身上就有妖气。)的内容,法海和尚所行之事是对的。只是到了近代,人们的思想变异了,公然为白蛇精张目,把害人的白蛇、青蛇当作正面人物来歌颂,法海和尚却被刻画成了妨碍他人爱情与幸福的反面人物了。

自古人、妖不可共居,这乃是天理。违背了天理,当然要受到惩罚。人在迷中,不知事情的原委,而作为得道高僧的法海,为拯救苍生,在劝诫已有千年修行的白蛇精未果后,终于将其镇于雷峰塔下,作为人的许仙也摆脱了厄运。

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法海和尚正名呢?与此相似的是,在《封神榜》中,通天教主的截教中收罗了大量的动物,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心法的约束,不能真正按照“道”的要求行事,结果整个截教被铲除了。在《白蛇传》中,法海也是这样认识的,妖就是不允许修炼(不讲人情),这是宇宙的规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子不语怪力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