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他出自于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这本书创造了美国乃至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华盛顿邮报》的书评会说:“这本书是出自上帝之手。”

本书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极为漫长,是毕生的任务。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

人生苦难重重,面对它,你是哭哭啼啼,还是奋勇前进?你是束手无策的哀叹,还是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值得思考的人生问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自律。

那究竟什么是自律呢?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而推迟满足感就是解决自律的第一个原则。

1.推迟满足感

记得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够。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能够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应对糖的诱一惑,做到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将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啊!

作者也列举了一个案例:一位30多岁的财务专家来就诊,希望纠正她总是拖延工作的坏习惯。通过几次常规的心理分析后发现并未触及问题的症结。

直到有一天,他们闯入了一个显而易见,却一直被忽略的领域,才使治疗出现了转机。并进行了这样一次对话。

“你喜欢吃蛋糕吗?”

“喜欢”

“你更喜欢吃蛋糕呢,还是蛋糕上涂抹的奶油?”

“当然是奶油啦!”

“那么,你一般是怎么吃蛋糕的呢?”

“那还用说吗,我通常先吃完奶油,然后再吃蛋糕。”

就这样,他们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重新讨论他对工作的态度。正如所预料的那样,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他总是先完成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而在剩下的六个小时里,面对那些棘手的差事,他总是尽量回避,结果,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工作却拖延了下来。作者给他解释其中的道理:按一天工作七个小时计算,一个小时的痛苦,加上六个小时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小时的幸福,加上六个小时的痛苦划算。患者认同了医生的看法,并坚决照此执行,再加上他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所以不久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仅仅是换了个次序,生活就获得了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一旦养成了某种行为习惯,去改变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需要有坚定的意志。那么显而易见,我们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这个自律的原则: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比如玩游戏时,可以让同伴先玩,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在没有人催促的情况下,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其中,让上了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培养“先苦后甜”原则的最佳时机。当孩子满12岁时,应该已经无须父母敦促,就可以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这样自律的原则,一旦从小培养起,就会内化为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终生受益。

2.子不教,谁之过

网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位高三学子,因为家中没有WIFI,就跟邻居借了网。寒冬之下,他每天五点半起床早读,八点爬上屋顶继续学习。有人评论:古有匡衡凿壁偷光,今有学霸借网上课。只有那些在自由的时间里做好自我约束的人,他们的人生才会拥有无限的可能。

“自律”在这个特殊的假期,已经重新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影响着更多人的生活。尤其是因为疫情,孩子们需要在家进行学习,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各种各样的问题纷纷显现出来,家长们也不断地给老师打电话咨询、倾诉。究其根源,孩子没有养成自律的习惯,家庭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有的父母生活毫无自律,却强迫孩子有条不紊地生活,结果可想而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缺乏其他的模仿对象,自然会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全盘接受下来。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而如果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一塌糊涂,孩子也会照单全收。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对这个也有深刻的体会。我从两个孩子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孩子说话的样子和做事的风格都跟我很像,父母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也让我很害怕。我不喜欢的自己性格中的一面,在他们身上已经体现出来了。我的言语和思维频繁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让他们越来越像我了。而这样的现象单凭说教是很难改变的。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强自律,不断学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成为孩子效仿的优秀榜样。

培养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如果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的可怜,就无法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并找到教育他们的正确方式。在孩子明显需要培养自律能力的时候,我们不是挑起担子,而是不耐烦地说:我没精力管你们,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到头来,当孩子犯下错误逼得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们头上,不是打,就是骂。我们根本不愿去调查问题的本质,也不考虑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算适合。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

读到这儿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地去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有没有这样的行为?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更多的父母读到这段话,就会有更多的人去对号入座,进行反思反省。我们在责骂孩子的同时,有没有用心的去管理孩子,有没有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领孩子,我们的家庭教育是不是充满爱的家庭教育?

3.解决问题的时机

“你只不过没有花时间去尝试罢了”

这是读完本章节,我印象最深,且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

作者用自己的事例,让我们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37岁之前,作者对修水管,电灯,组合家具等都一窍不通。虽然他在其它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但一碰到机械方面的事,就笨手笨脚,他甚至自卑地以为自己缺乏某种基因,天生就不是解决机械问题的料。结果一件事改变了作者的认知。一次散步,他看到邻居正在修理除草机,非常羡慕,说自己从来不会修理这些玩意儿。而邻居的回答却是:“你只不过没有花时间去尝试罢了。”这句简单却意味深长的话给了作者很大的震撼。并使作者下决心去检验一下。

一次,一位女患者的汽车刹车踏板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作者主动帮忙,认真研究,结果问题轻轻松松得到了解决。他突然觉得自己真是一流的机械师。

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许多“不会”,也都是源于我们没有花时间去尝试,没有付出足够的精力去解决。这也许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差距的真正原因。我认识这样一位朋友,他曾经对电脑技术一窍不通,但是他善于钻研,舍得花精力去学习,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了令人佩服的电脑高手。

只要花时间学习,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心智成熟的历程,是一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程,问题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但要战胜恐惧、克服懒惰,就必须要学会自律,全面的自律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35 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