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哺育(Pŭ) 澎湃(pài ) 气魄(Pò)
B.山巅(diān) 狂澜(1án) 屏障(píng)
C.浩荡(shāng)浊流(zhuó) 滋长(zì)
D. 赞歌(zàn) 发源(yuán) 宛转(wán)
试题详情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赞歌 昆仑 掀起 扮演 B.倾卸 浩荡 臂膀 发源
C.坚强 惊涛 澎湃 中原 D.滋长 哺育 榜样 豪迈
试题详情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在这里是气势的意思)
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慢帐)
D.二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文化的发源地)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试题详情
5.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试题详情
6.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试题详情
7.关于黄河,古人是这样吟咏的: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王之涣《凉州词》)
你还知道哪些吟咏黄河的诗句?请再写出两句。(4分)
试题详情
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记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如今,人们一提到黄河,更多的是谈“断流”、“水污染”、“水土流失”……163位院士也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提出治理建议。(4分)
试题详情
1.诗中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3分)
试题详情
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
试题详情
3.朗诵全诗后,你觉得这首诗是一首直白抒情的诗,还是委婉含蓄的诗?为什么?(4分)
试题详情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 “望黄河滚滚”的“望”字,统领诗中哪些内容? (3分)
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4分)
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 ;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
3.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4分)
4.诗中说“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摇篮。诗中说:“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能从历史长河中撷取一朵浪花来解释一下吗?(4分)
试题详情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1.揣摩下列比喻句、拟人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4.请你默写出两句有关长江的诗句。(4分)
试题详情
1.(2006,甘肃酒泉,4分)根据拼音在空格内工整地写出汉字,在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
(1)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yuán 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 )纹。
(2)只是因为天生的癖( )性,使他们一受到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现出丑xiàng 来。
试题详情
2.(2006,甘肃酒泉, 4分)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二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淘神:
会打算盘:
试题详情
3.(2006,甘肃酒泉, 4分)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1)夏天的西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季节。
(2)为了避免地震后不暴发传染病,受灾地区地方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在肯德基餐厅的一隅,一个孩子正贪婪地啃着鸡大腿。父亲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孩子,
只是充当陪客。
台灯下,孩子们伏在写字台前“奋笔疾书”。父母坐在一旁,或是举头望明月(监视),或是低头思故乡(瞌睡)。
各大学开学的时候,一群比自己父母长得都高大的“大男孩”和“小姑娘”们像废物一样伫立在一边,而他们的父母却气喘吁吁地为其办理着各种入学手续。
日本电影《孤狸的故事》:当小孤狸还娇滴滴地在老孤狸身边撒娇的时候,身为父母的老孤狸却无情地把它们从家中赶走。那些被老孤狸咬伤并赶走的小孤狸眼中充满着忧伤和委屈,然而老孤狸则是义无反顾地坚决和果断。 (选自《杂文选刊》2004年第3期)
试题详情
(2006,黔东南州,13分)(1)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情况,初三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
①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3分)
②请你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4分)
(2)许多有创意的广告巧妙利用汉字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起到了超乎寻常的宣传效果。
有一则宣传“臭豆腐”的广告是:臭名远扬,香飘千里。
①请解释“臭名远扬”中“臭”字的含义。(3分)
②请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3分)
第六课 黄河颂
Ⅳ. 一、1.B 点拨:A项“哺”应读bŭ;C项“荡”应读dàng;“滋”应读zī;D项“宛”应读wăn。
2.B 点拨:“卸”应为“泻”。
试题详情
3.D 点拨:“摇篮”比喻事物的发源地。
试题详情
4.D 点拨:A项是比喻,拟人;B项是对偶;C项是比喻。
试题详情
5. D 点拨:应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试题详情
6.D 点拨:应为“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
试题详情
7.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点拨:注意日常分类积累古诗词。
试题详情
8. 略 点拨: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建议要言之有理,如针对黄河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在中上游多植树种草,防止过度放牧,防止滥采乱伐。
试题详情
点拨:从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分析。
2.热情歌颂了历史悠久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而誓死战斗的决心
试题详情
3.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景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充满雄健豪迈之美。
试题详情
点拨:即“望”字以后的诗句。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点拨:注意从诗歌中提取有效信息。
试题详情
3.黄河含沙量大,多曲流
点拨:结合地理知识作答。
试题详情
4.指众多的支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她孕育了万千强壮有力的儿女。
点拨:找出本义及比喻义,结合诗歌理解其深刻含义。
试题详情
5.略 点拨:扣住“文化”“民族精神”举例,如“四大发明”“文天祥”等。
试题详情
点拨:注意理解其引申义。
2.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点拨:从歌词“推动新的时代”可以看出。
试题详情
3.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点拨:注意从写法、立意等方面比较。
试题详情
4.示例:(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点拨:注意日常积累。
试题详情
点拨:“圆”和“园”易误,“皱”和“邹”易误。
2.淘神:耗费精神。 会打算盘:比喻懂得生活。
点拨:主要解释引申义。
试题详情
3.(1)将“季节”改成“地方”,(2)删去“不”。
点拨:(1)句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2)句意表达有误。
试题详情
点拨:从前三则材料看人类对待子女的态度,第三则材料是动物,两者作比较即可得出结果。
试题详情
点拨:要求意思对且简洁。
试题详情
点拨:意思相近,并突出语文重要性即可。
⑵①“臭”指“臭豆腐”。
②通过双关和对比,突出“臭豆腐”的名声大,气味香,此外还利用矛盾法吸引人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