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关于唐卡起源的准确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但学者们一致认为,唐卡起源于壁画。在距今四五千年的西藏卡若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陶器上有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和三角图案,这些简单的纹饰可以被视为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


萌芽时期


卡若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小口垂腹罐,圆底、短颈,腹最大径接近器底。罐身绘有三角折线和三角图案,这些简单的纹饰可以被视为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


壁画时期


公元七世纪,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西藏绘画艺术高速发展并日臻成熟,促成了唐卡的诞生。

壁画时期


为了装饰宏伟的宫殿,人们在宫殿的墙壁、天花板等处绘制了精美的壁画,成为美丽壮观的艺术画廊。


早期唐卡


早期的唐卡由于年代久远,也由于纸张、丝绸等不易保存与多种原因,现在已十分罕见。


尼泊尔画派和齐岗画派


主要流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带有尼泊尔的艺术风格,绘画以暖色调为主,画面中央的主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


勉唐画派


15世纪以后西藏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标志着藏传佛教艺术中尼泊尔画风的彻底结束,以及本地特色绘画样式的形成。

唐卡的内容与题材

唐卡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反映宗教内容的唐卡,同时也涉及了西藏的生活习俗、人文历史、藏医藏药等方面。

造像


本生故事


佛教故事


经变图



曼荼罗

曼荼罗


曼荼罗是指藏传佛教特有的宗教文化产物--坛城,呈现一种外圆内方的图案形式。这类唐卡在藏传佛教修行密法的时候要供奉起来,是一种宗教活动用具。

供养图

供养图


以上师供养为内容的唐卡,这类唐卡的色彩清纯沉静,手法简约柔和,主要突出了上师的形象或传承。

唐卡的分类

根据材料和工艺,唐卡可以分为在纸上绘画的止唐和用丝绢织绣而成的国唐,其中止唐也就是纸本或绢本彩绘,在表现技法上就是绘画。而国唐则运用织绣工艺或提花工艺制成,制作相对精细。

松赞干布像    布绘唐卡    清代

松赞干布像


唐卡的中心人物为松赞干布,他左手托法轮,右手牵莲花蔓,坐于宝座上。头上的白色缠头高冠顶露出红色的阿弥陀佛小像,这是观音菩萨的标志,表示松赞干布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白度母像      布绘唐卡

白度母像


白度母共有七只眼睛,双手、双足各生一眼。面上有三目,因而也被称为七眼佛母。因她能消除病因灾劫、增长寿命,又被称为增寿救度佛母,与尊胜佛母、无量寿佛合称为长寿三尊。

斯巴霍      布绘唐卡

霍巴斯


在龟形动物上由内到外分别是九宫、八卦、十二生肖。上方则是佛部文殊、金刚部金刚手和莲花部观世音,即密宗事部三怙主。在西藏,此唐卡常被用于活佛坐床、高僧出行及葬礼等仪式中。

胚胎发育图    布绘唐卡


根据藏医《四部经典大注蓝琉璃》而绘制,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藏医对胚胎发育过程的独到见解:分为鱼期、龟期、猪期,这与生物进化论中人类三个进化阶段相吻合。

须弥山图    布绘唐卡    清代

须弥山图


这幅唐卡表现的是藏传佛教的世界构成观念。佛教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形状与地球相似。须弥山上部是诸天界,日月星辰悬于山腰,下部则是地狱苦海。须弥山的四周都是大海,四面有四大洲和八小洲。

宗喀巴传    刺绣唐卡


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佛学大师。他从小出家学习佛法,16岁赴藏深造,先后在前后藏投名师学法,对五论、五明、显密教造诣很深。这幅唐卡描绘了他一生的主要事迹,其中包括了各种讲经场面。

松赞干布画传      清代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他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加强,做出了重要贡献。关于他的唐卡有很多,这幅唐卡则主要描绘了松赞干布派遣大臣禄东赞前往唐都长安请婚,并最终迎娶文成公主进入西藏的故事。

宗喀巴像      清代


在这幅唐卡中,宗喀巴大师头戴黄色僧帽,身穿袈裟,双手结说法印,并捏有两朵莲花分列左右两侧,左侧莲花上托经书,右侧莲花上托宝剑,大师呈跏趺坐于莲花台上。

释迦牟尼像    清代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这幅唐卡是勉唐画派的作品。释迦牟尼居于画面中央,身着袈裟,左手持钵,右臂袒露,结跏趺而坐,两侧是他的两个弟子目犍连舍利弗。唐卡下方两侧有班丹拉姆及姊妹护法神,中央绘有僧俗信众供养的繁荣场面。

千手千眼观音像      清代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密宗造像的主要题材之一。据密宗经典记载,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观音菩萨在降魔时显现出来的特殊形象,其身量与佛相等。其身有千手千眼,表示度一切众生,广大圆满而无碍之义。这幅唐卡中,观音有十一面,各戴华冠,前面双手合十,上面双手一手持念珠,一手持莲花;下面双手左手持净瓶,右手施无畏印。身饰璎珞、绶带,下着长裙,站立于莲台上。

大威德怖畏金刚像  刺绣唐卡  明代


大威德怖畏金刚是藏传佛教密宗的本尊,密宗教法云其“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故名大威德。唐卡艺术中,大威德怖畏金刚像一般为牛头形象,九头十六臂,十六足,形象极为可怖。这幅唐卡为明代刺绣唐卡,其制作方法与绘画唐卡不同,画面的形象也有一定的差异。如绘画唐卡中的大威德怖畏金刚,一般牛角突出,犄角较长,而刺绣唐卡中的则相反。

时轮金刚像    清代


时轮金刚是藏传佛教密宗中主要观想修习的本尊之一,也是无上瑜珈部不二续的本尊守护神。其形象是所有藏传佛教最高经典的拟像化,是“即身即佛”这个概念最完整的图像形式,其造像融合了五方佛、本初佛、菩萨、护法等不同形象元素,将抽象的慈悲、智慧与伏恶等概念具体地表现出来。这幅唐卡中,时轮金刚有四面二十四臂二足,身分红、黑、黄、白、绿等色,着菩萨装与护法装的混合装,脚踏仰卧人体。

大黑天      清代


大黑天,全称为吉祥依怙四臂大黑天,在藏密中,他既是八大出世间护法神之一,又是密宗修法所依持的重要本尊。此幅唐卡中,大黑天头戴五骷髅冠,呈愤怒相,身为黑蓝色,一面四臂,三目圆睁赤红,发如劫火上扬,须眉似焰炽燃,画面灵动而渲染强烈。

东方持国天王像    清代


持国天王的“持国”意为以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主守东方,能护持国土,故称东方持国天王。这幅唐卡中的东方持国天王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这也是辨识他身份的重要标识。

南方增长天王像    清代


增长天王的“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他主守南方,故名南方增长天王,这幅唐卡中,增长天王身为蓝色,头戴宝冠,身穿甲胄,双手持宝剑,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也象征智慧能断一切愚痴与邪恶。这是辨识他身份的重要标识。

西方广目天王像    清代


广目天王的“广目”意为能以清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他主守西方,故名西方广目天王。此幅唐卡中,广目天王身为红色,穿甲胄,他左手托一佛塔,右手缠有一条龙(也有的做索)。据说他为群龙领袖,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此龙也是辨识他身份的重要标识。

北方多闻天王像    清代


多闻天王,因其常护如来道场并闻法,故名为多闻,以表其福德之名闻于四方。他主守北方,故名北方多闻天王。此幅唐卡中,多闻天王身为黄色(佛书载称绿色),面相温和而又威严,身着武将盔甲,带着珍宝耳环,右手执法幢,这是辨识他身份的重要标识;左手握吐宝鼬,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

大白伞盖佛母    清代


“大白伞盖”是个形象化的俗称,她的名号全称是一切如来顶髻中出白伞盖佛母,其象征物为一把大白伞盖。这幅唐卡为千面千臂大白伞盖佛母像,她身为白色,如千手千眼观音像一样,每只手生一眼,手中都拿着钩、索、弓、箭、莲花、杵等法器。有两只主臂放在胸前,左手持法轮,右手拿一柄白伞盖。她脚下踩着六道众生,象征六道众生都能得到她的庇护。

时轮金刚坛城      明代


时轮金刚坛城被认为是释迦牟尼最早传授的密续,也是最后从印度传到西藏的密续系统之一,是佛教修行体系中最为深奥、复杂的法教之一。这幅坛城的构图主要以几何图形为主,有圆形和方形的几何体形式层层相套构成。它分别以红、黄、白、蓝表示东、南、西、北四方,构图复杂,抽象和具象手法并用,蕴涵着深刻的意义。

无量光佛坛城    清代


无量光佛,即无量寿佛、阿弥陀佛,他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这幅坛城图多用于佛教密宗修行方面,其中央主尊即是无量寿佛,他头戴宝冠,身着天衣绸裙,结金刚跏跌坐。周围围绕八个略小的无量寿佛像,外围则是宫墙周匝的莲花蔓枝圈,从内往外,依次是象征智慧的莲花轮、象征慈悲的金刚轮及象征愤怒的火焰轮。整个坛城画面以青绿色调为主。

布达拉宫及大昭寺    清代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被世人盛赞为雪域高原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它们都始建于公元七世纪的松赞干布时期。布达拉宫曾毁于兵乱和雷击,17世纪重修,主楼有13层,高110余米,主要分为白宫和红宫两大部分。此幅唐卡中的布达拉宫依山而建,群楼重叠,殿宇巍峨,气势宏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其右上为大昭寺及其外转经道上的八角街的情景。唐卡的左上角是色拉寺。

十二镇魔寺    清代


公元7世纪,大唐的文成公主依据汉地风水法仔细勘察西藏地形后,发现地西藏“俨如罗刹魔女仰卧状”,为了镇住此魔女,于是建大昭寺镇住魔女的心脏,又在其四肢等处建有十二神庙,这就是制伏魔女的十二颗不移之钉。此幅唐卡即描绘了传说中的十二镇魔古寺的形貌。

植物药图    清代


藏药是藏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8世纪,“藏医医圣”宇陀·云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中就有三章专门论述藏药知识,其中包括药性的寒热、药物的生长环境及区别、贵重药材、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等,分为399种类型药。目前已入藏药的植物计有191科682属2085种,西藏地区本地草药占常用藏药一半以上。

动物药图    清代


西藏的动物药物资源也很丰富,很多动物的皮、毛、肉、内脏和骨头都可入药,甚至有些动物的粪便也能用于某些配方。总的来说,用于藏药的动物药材大概有100种,这幅唐卡即画出了一些药用动物及它们身上的药用部位。


参考书籍:《唐卡艺术全书》,宛华 编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