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背后——读《穿透》

图片来源:当当网


双十一“剁手“,寒门难出贵子,佛系文化的热衷,“小鲜肉”的粉丝文化,跌倒的老人扶不扶,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这些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各种论争,其每一个的背后,无不是各种社会特征交叉影响之后的特殊呈现。顺藤摸瓜,每一个话题,都能够牵涉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相关的理论、政策和现实困境。这样的追索过程,在学术上,可以统归为社会科学。

本书作者正是希望通过他的介绍跟解释,带领我们,借助社会科学的理论,用社会学家的眼光,来理解现象、看清问题。正如书名《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透过现象,结合不同领域学者的研究理论,我们得以看清这个每天身处其中的大小社会,为什么是这样?那有什么影响?如何能够更好?

作者——严飞,社会学专业,现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他关注中国社会,尤其底层人群和年轻人的生存状态,读大二时,便深入打工子弟学校,用两年时间扎根在流动人口社区……多次的“卧底”不同人群,获得了大量的一手研究素材。

本书中,作者引用了多位学者的理论和著作,其中当然以社会学家为主。被引用者的名单很长:马克思、韦伯、涂尔干、齐美尔、滕尼斯、费孝通、卢梭、托克维尔、霍布斯、休谟、罗素……所探讨的,涉及到这几个根本性的主题:金钱&阶层、道德&秩序、共同体&社会、心灵&时尚……

书中所介绍的社会学研究内容,大致包括: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异化“;共同体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失范的定义和表现;教育的本质和误区;社会分工的影响;祛魅的现代社会及其后果等等。一些理论观点之间的比较,值得一提,比如,经济和观念,谁决定谁?(马克思vs韦伯);一个共同体中,“契约”和“团结”,哪一个在先?(卢梭vs涂尔干);社会分工、社会发展,使得人际关系是更紧密还是更疏离?(涂尔干vs滕尼斯);人性善恶对政治的影响(卢梭vs霍布斯)……

如作者所言,社会现象,包括其背后的社会学原理,究其根本,反映的正是”人性”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相信读过本书,我们对自己,对自己身处的这个社会,将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2022.11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象背后——读《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