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谜题》第十四章经验、行为和人格中的文化差异

个体对世界的看法和解释可能比世界真正包括什么更重要。

文化和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的关注点在于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文化在其中起作用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个体彼此不同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她们处于不同的文化群体。其次,一些群体中的成员与其他群体中的成员相比可能彼此间的差异更明显。

跨文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不同文化的个体在心理上有多大程度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她们的差异只是某方面不同呢?还是她们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作者认为,“一般人类天性”和“文化特异性”在个体身上同时存在。未来研究的重大挑战是推测普遍心理过程(比如情绪和人格),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发挥作用的。

什么是文化。

作者认为文化指群体的心理品质(?)。文化包括“塑造情绪、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习俗、习惯、信念和价值观”。文化还包括语言、思维模式、甚至包括对现实的基本看法。所有这些都是后天习得的,不是先天的。文化适应,无论在哪里出生的小孩都会学习文化。文化互渗,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的人可能会逐渐地学习新环境下的文化。

跨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对跨文化差异感兴趣有以下三个原因

概化的可能限制。

文化影响人格和情绪的表达方式,心理学研究针对的人群受文化影响。限制了其他文化对人格影响的可能性。

跨文化冲突

不同的文化态度、价值观和行为风格常会引起误解。

人类经历的多样性

人类经历的多样性的好奇,在于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不同文化中人类生活和意识的差异。人们看待世界和建构世界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产物。这里作者引入了一个假设性提问:假如你来自其他的文化背景,你会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想象一下)?现在看到并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能会无法看到,现在无法看到的事物可能变得很清楚。

我们无法以自己的文化了解其他文化中的个体,无法完全走进不同文化中个体的经历。

文化比较

一种文化如何与另一种文化比较?或者一种文化应该和另一种文化比较吗?

解构主义

人类学中的一个普遍观点认为,由于没有独立或共同的参考框架,文化在本质上如此不同,以至于无法比较。这种观点来源于解构主义,这一流派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只要离开了观察者的创造和“建构”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和本质。解构主义观点认为,一篇文章的意义不在于它本身的内容或作者的意图,而在于读者的解释。在跨文化心理学中,解构主义者认为根本没有多角度地看待文化的方式,每一种文化关于现实的观点都是完善的,是无法从其他观点中分离出来的。

符号化的主体

文化心理学中的解构主义分支把人类定义为符号化的主体,他们没有独立于文化的特质、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符号,人类发明和使用符合系统的能力)。发明一个符合也意味着发明一个符合的意义。跨文化心理研究者研究两个方向,一方面是详细了解有关其他文化中个体是如何解释和表征现实的。另一方面是研究者试图通过一套普遍适用的分类系统理解整个世界。从这个角度讲,每一种文化必须使用自己的术语进行检验,文化比较是错误的。每一个个体是一个意义产生系统。个体作为符号化的主体只有使用自己的语言,基于自己的独特经验才能够被人们理解。

范畴化

主客观(人和玫瑰花)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其结果就是认知范畴。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

文化的特征

文化可以与人格有关的许多方面进行比较,包括文化塑造其成员的行为、情绪体验、想法和与外界建立联结感的方式和程度。文化比较的潜在假设是任何思想或概念都有跨文化的相同之处,也有各自文化的独特之处。思想中通用的成分叫做文化普遍性,独特的部分叫做文化的特殊性。

复杂性

文化的复杂性没有可比性。

严格

严格—宽松维度使难以容忍不适当行为的文化(严格的文化)和在很大程度上允许偏离文化准则的文化(宽松的文化)形成对比。

个人和社会

不同文化之间最深刻的差异体现在这些文化看待个人和社会的方式。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在集体主义文化中,集体的需要比个人的权利重要得多。个体与某一个群体的界限相对模糊。佛教和个人主义。佛教视角认为个人是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部分。

文化评估和人格评估

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文化维度的复杂性与人格特质的认知复杂性相似;文化的严格性与特征中的尽责性和确定性类似;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类似于自我中心—他人中心——这一人格维度评价个体是否认为个人比集体更重要,反之亦然。似乎复杂性、严格和集体主义既是人格特质又是文化特质。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所有的语言都有描述特质的术语,例如:健谈的、胆小的和勤奋的。跨文化心理学试图确定某些特质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程度并不足为奇。研究者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这项工作。第一,试图通过评定特定特质的平均水平在不同文化的变化程度来刻画文化差异。第二,通过评定两种不同文化中同一特质对个体的刻画程度来深入地了解所要比较的文化。

这些评定有一个前提假设,同样的特质能够有效地描述不同文化中的个体。有研究者发现,在不同文化中,大五人格特质在不同文化中并不一致,只有其中三个特质——尽责性、外向性和宜人性可以认为是通用的。

从内部考察是否一种文化中的人格建构在另一种文化中也会发生?研究者对我国大五人格特质研究发现,中国人大五人格结果是:社会倾向(类似于开放性)、胜任(与神经质负相关)、表现(类似于外向性)、自我控制(宜人性和尽责性)和乐观。我国心理学家研究人格特质提出反映个体人际关系的因素,比如:面子、人情。

思维

跨文化心理学中不同文化个体的思维有多么不同。一方面,因为行为特质在不同文化中会发生变化,那么与行为有关的思维在不同的文化中一定也不相同。另一方面,很难确定一种文化中的思维过程与另一种文化中的思维过程不同。

价值观。跨文化心理学最难的问题是有关价值观的。人们总是很关注事情的对与错,当他们发现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同时,不只感到惊奇还会为此烦恼和生气。试图理解那些看上去明显而又普通的价值观为何随着不同文化而变化(这让我想到同一文化中也有相反的价值观,比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和先下手为强;丞相肚里能撑船和有仇不报非君子),以及如何正确对那些差异做出反应的确是一项挑战。

寻找普遍适用的价值观。为什么要寻找,作者给出了解释,一是推断出所有文化都适用的价值观某种程度上是不受文化评价影响的;二是如果找到一系列共用的价值观,可以基于这些共有领域折中解决不同文化之间的争论(争论会一直有)。

跨文化心理学家提出10个可能通用的价值观:权力、成就、快乐主义、鼓舞、自我导向、理解、仁爱、传统、顺从和安全。

文化价值观差异。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努力阐明文化差异。一些理论学家认为,个人主义文化的民族精神强调自由、自由选择、权利和个人需要;集体主义文化的民族精神强调义务、互惠以及对群体的职责。集体主义的道德推理风格强调群体规范;个人主义者的风格强调独立和个人选择。

起源问题

文化差异来自于哪里?

文化作为共有的意义系统被人们所了解,这个共有的意义系统在人造物品和实践中具体化,形成了人类发展的媒介。文化被看做是公共的,它取决于主体间的理解。作为在全社会中建立的现实而存在,优先于她所包含的任何一个特定的个体。


社会生态学流派

跨文化比较心理学家试图为起源问题提供一个严谨的答案,尽管他们得出的结论被看做是猜测的,未被证明的。特兰蒂斯提出了一个简明的模型,生态→文化→社会化(文化适应)→人格→行为。这个模型中,行为源于人格,人格是教养过程中内隐和外显的教育方式的结果。社会化是文化的结果。生态是自然状况和文化产生的土壤,以及文化所要完成的有特色的任务。即使生态中一个很小的差异也会导致很大的文化差异,进而影响人格的塑造。

跨文化研究的挑战和新方向

跨文化心理学提出了一些挑战性问题,我们如何不受本文化背景的影响,客观地看待其他文化?如何协调不同的文化价值观?除去文化,如何正确地看待世界的各个区域,甚至个体?

民族中心主义。

任何观察者对其他文化的观察都会受到自身文化的影响,无论她如何努力试图避免。我们很难获得真正客观、不受任何文化偏见影响的观点,一些人类学家甚至认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获得的。我们不可能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个世界。

文化与价值观。

如果心理评价和对与错的绝对主义有狭隘、傲慢的嫌疑,那么相对的定义可能在宣扬一种微不足道的价值观……相对主义认为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一样好……,它为容忍和永存提供了基本原理,而没有解释事实是什么。

讨论到这一点让我联想到人的底线思维。无边界和有边界。无边界的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有边界的人有底线思维,不涉及底线随意表达,涉及底线原则,有主见。

普遍的人类条件

历史状况不断改变,一个人可能出生于异教社会的奴隶家庭,也可能出身于贵族或无产阶级。不变的只有她存在于世上的可能,存活着,和众人一样,终有一天会死去……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说这才是人的普遍性。——萨特

链接:关于文化的差异性,让我想到一位李松蔚老师分享的不同文化差异夫妻关系如何相处的文章:

不同家庭文化影响着夫妻关系中的个体。如何相处?李松蔚老师指出,做游客、翻译和导游。

游客。去对方的文化里做客,欣赏别人家的文化,看到底是怎么样生活的;不评判,观察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对方暴露的每一种感受和他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模式,都在邀请你看到他的文化长什么样子。如果不懂就问,“在你们那里,这意味着什么”?而不是着急质问,“你们怎么能这样呢?”学会尊重当地的文化。

翻译。不同文化的两个人友好交往的桥梁,能减少相互的误解。文化影响语言,别人是好心,你听到的可能是恶意。用一种文化能听懂的方式,解释另一种文化想表达的意思,“我翻译一下”。

导游。你需要把你的文化,你长大的环境打开,邀请对方进来,向他介绍你这边的一草一木,长什么样子。有什么不同的风景和特色。你并不是一味接受对方的文化,你自己的特点也是值得尊重和保留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格谜题》第十四章经验、行为和人格中的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