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与绿洲

刚刚看了许知远的两期十三邀,一期专访李诞,另一期是专访罗大佑。看的时候头脑中各种信息冲撞,看过之后就想写点什么。

写什么呢?脑中一直要往外冒的词就是这两个“风暴”与“绿洲”。

这两个词是在李诞那期许知远提到的。他说,现在随时会刮起信息的风暴,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我做的这种小众节目,关注度不高,但是就象一个小小的绿洲, 保留一点绿色。

我理解他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的信息发达的时代,动辄十万加的信息,时时霸屏,动辄上亿的点击量,世人皆知。可是这些信息过后给人什么样的思索呢?大众并不深究,他们的关注点再下一个十万加,下一个过亿点击的信息。这样的信息风暴一波一波刮过,人们的思想留下些什么呢?大多是肤浅的认识和一过式的热闹吧,没有深入的思考和体会。就象许知远说的,寸草不生。

许知远所说的绿洲,我理解就是一个个在思维和认知领域深耕的一本书、一个节目、一个载体。就象他的十三邀,每期都试图通过某个人深聊一些认识、体会和思考。看十三邀,要安静下来看,甚至要反复地看,日后还要再琢磨一下。罗大佑评价许知远,你总是问些不一样的问题。

李诞和罗大佑,都属于风暴级的人物吧。李诞的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每季都有几亿的点击量,期期都在引发热议。罗大佑更是影响了几代人,曾经是多少人的偶像。他的歌脍炙人口,六十几岁仍然在创作歌曲。

李诞的专访,中间有一段要进行不下去的感觉,许知远似乎忍无可忍了,说你这种戏谑的语气就没办法深入聊下去。李诞只是讪讪地说太熟了下不去嘴。李诞并不认同许知远知识分子式的深入,他们聊天的过程并不是很愉快。

与罗大佑的聊天则很不同,许知远全程是探究的眼神,很投入地倾听和提问,感觉是两个很相似的人在对话。罗大佑很少反驳许的评价或论断,即便看出他有不同意见,他也会温和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他的年纪已经接近七十了,但是他的思想还是跟得上时代潮流的。在潮流中他又有回归本质的思考和提炼。

短短的两期节目,而且还带着许知远的主观意向,不足以定义两个人。但是看完他们两个人的访谈,我还是有风暴与绿洲的强烈对比。不过,我已经不再是那个祈愿所有沙漠变绿洲的年轻人,我知道这世界沙漠和绿洲各有所用,它们都是生态环境中的一环,构成了完整的生态循环。无论是风暴横行的沙漠,还是水草依依的绿洲,都是我们这个世界需要的,让它们如其所是就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暴与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