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思考——有味儿的数学课

    本周数学教研中,我脑子一热,评课后有感而发,发出感叹:各个团队的“味儿”很浓!这话一出有的老师脸上浅漏一丝笑意,我立马反应他们可能想到了自己团队的“味儿”了,是的!就是大家各自不同的数学味儿!

      五六年级王双和朱梦老师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两节课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如:都需要利用“转化思想”,将遇到的问题转化为以前学过的问题;都需要有一定的实验做支撑;计算上都需要经过多步计算来求体积等。而在这两节课中,我也“嗅”到了数学课该有的一种味儿,那就是“练习味儿”。两位老师的新授环节把握在15分钟内结束,而后练习题的设置可谓是一节课的“主阵地”,在新知扎实推进的基础上,她们分别利用了基础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来对本节课所延伸出的知识和易错点进行巩固和优化。

    例如:王双老师课上的两道对比练习:“上升到”与“上升了 ”这是小学经常易错的类型题目之一,王双老师巧妙变换条件,而没有直接告诉孩子,孩子们在做题后发现两道题目的答案竟然是一样的,才反过来思考,原来“上升到42.5cm”与“上升了2.5cm”是其实是一个题意,从而更加深了对这两个词语的深度理解。再例如:朱梦老师练习中,一个问题给出的条件和问题调换三次“求圆锥体积”、“求圆锥高”、“求圆锥半径”,用一个基本公式,推出另外两个逆公式,比直接抛给学生公式硬背下来要强的多。

    而三四年级组吕华莹和牛乐的《小数的认识》和《小数的加减法》,有着他们的数学味儿,就是“理解味儿”,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对小数的理解,都强调了小数与整数的区别与联系,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打下了好的基础。

    例如:牛乐老师的小数加减法中特别强调计算的理解就是“算一算有多少个这样的计算单位”,从而深化了对“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的理解。再例如:吕华莹老师的课中,把小数与分数联系起来,用准确的语言说明“1/10也可以用小数0.1来表示”,让学生建立概念,从而利用概念去延伸:3/10=0.3  7/10=0.7等。

      我认为数学课堂应有很多味儿:理解味儿、模型味儿、计算味儿、练习味儿、思考味儿……然而,课堂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真正的数学课是不可能将所有的“味儿”都涵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味儿而已,作课者要深入研究教材,深挖本质,慎重思考本节要体现的“数学味儿”,才能营造精彩的数学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课思考——有味儿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