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八十四)

【原文】

5.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 文】

5.14 子路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没有做完时,就怕又会听到另一件。

5.15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之为‘文’。”

5.16 孔子评论子产:“具有君子的四种品德:行为谦逊,尊敬上级,关心群众疾苦,用人符合道义。”

精 华 解 读

惟恐有闻:你害怕接受新鲜事物吗?

子路是个急性子,接受某个观点之后就想马上实践,在完成之前,他甚至会害怕再听到新的观点或者理论。在当下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一定不乏子路这样的人。我们有时害怕新鲜事物,甚至会为此而焦虑,根本原因是我们害怕跟不上节奏的“失控感”。如果你意识到自己也犯了子路的这个错误,不妨放平心态,不要阻碍自己接受新鲜事物,因为我们可以至少先做到了解,然后再判断是否要实践。

课 后 思 考

你是个关注新鲜事物的人吗?快来聊聊吧

【原文】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 文

5.17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交朋友,交往越久,越受人尊敬。”

5.18 孔子说:“臧文仲养着大乌龟,给它住的房子,房顶呈拱形,柱子上画着水草图案,像天子的宗庙一样,这怎么算明智?”

5.19 子张问:“子文三次做宰相时,没感到高兴;三次被罢免时,没感到委屈。卸任前,总是认真地办理交接事宜,怎样?”孔子说:“算忠心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儿来的仁?”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抛弃家产跑了。到了另一国,他说:‘这里的大夫同崔子一样。’又跑了。再到一国,再说:‘他们同崔子一样。’再跑了。怎样?”孔子说:“算清白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儿来的仁?”

精 华 解 读

久而敬之:就算再熟,分寸感也得捏得“死死的”

孔子夸晏子善于交朋友,因为相处得越久,人们越会看到他身上的可敬之处。反过来想,晏子一定也能做到不管认识多久,不管“混得多熟”,都能注意分寸感,尊重对方,以诚相待。这与我们前面说过的“朋友数,斯疏矣”的道理不谋而合。尊重他人,不要触碰他人的边界,这才是长久的相处之道。

课 后 思 考

你与最好的朋友相识已经多久了?快来聊聊吧!

感悟

1.善与人交。

首先正如《论语》所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各种关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其次“事君数,斯辱也;朋友数,斯疏矣”,人与人之间要有边界,过犹不及。

不管认识多久,“混得多熟”,都能注意分寸感,尊重对方,以诚相待。尊重他人,不触碰他人的边界,这才是长久的相处之道。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乏有些人好面子,不懂也不愿向别人请教。既怕别人知道自己不懂后被笑话,也怕别人拒绝,再或者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其实,有时候困难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你真做了,结果未必是这样。

孔子有“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要随意揣测别人的心思,徒增自己的烦恼。可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才能永葆活力,不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