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理解与精神的成长

话题有标题党之嫌?

没关系,我今天要说的是诗词鉴赏中常用词意象和意境的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拥有故事会阅读词汇量的人都可以读懂,但保证给足你丰盛美味的营养。先举一个栗子。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常被截出前四句来读,现在我们就按一般的习惯,只截取前四句。如下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简单多了吧?下面以此为例,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本诗里寻得熟悉感。花,酒,明月,影子。这些是名词,是事物,在诗词中另有绰号,叫意象。独酌,举杯,邀请。这些是动词,酌,就是倒酒的意思。也是我们熟悉的。以上是写实。

诗人于夜晚月光下,在花树间放一壶酒自己一个人喝,月色是亮的,地上还有诗人的影子。这就是以上名词动词所成的意境。这个情景我们可以由自己的经验或者影视文学作品中获得具体印象,是我们都熟悉的,当重现这个场景时,会唤醒人的寂寞孤独之感。

成三人,是自己,明月,影子三方。这是写虚。邀明月同饮,与影子共舞,这也是冷寂凄凉又旁若无人的千古绝唱了!

好,到这儿,我们已经是能理解李白在那年那月那日那时的孤独,高傲,和一个人的无奈狂欢了。如果读一首诗词到此为止,那么恭喜你,你理解了这首诗,也了解了写诗时候李白的内心情感。

然而,如果仅止于此,经典在你这儿大概只放射出了他一点点的微光,所以请你继续。

第二步。不要误会,我不会教导你去翻阅李白传记的,那是研究李白的人要做的事,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做不到读一篇文章就去看一本大部头作者传记。所以,虽然我也是语文老师,你也不必先入为主。

我想请你来把自己代入李白,感受一下。

是的,所有你痛苦时的无处可诉,孤寂时的只身冥想,疯狂时的开歌蹦迪,烦闷时的操场刷圈,委屈时的黯然泣下,悲痛时的欲哭无泪,都是李白的对影成三人。这时候,李白之悲之疯狂之无序,就是你的现实生活真切的感受,你也愿意沉浸在这花间一壶酒中让自己不醉不休了。对着这样的一首写尽各样苦恼又与自己如此情投意合的诗,除了起身去找杯酒来喝,还有什么更好的表达?

且慢!如果你由此成了酒鬼,这笔账当然不能算在李白头上!

这里我想介绍一副漫画。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正如你看到的。第三步,超越作品。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所谓站的高望的远,如果有一天谁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就肯定比巨人望的还远!

既然已经把自己代入李白了,那就不要只是喝酒吧。对影成三人,更是一种个性的坚持和自我的情感安慰。那我学习中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让我新生烦恼的各样事端,哪些是庸人自扰,哪些是我必须坚持的善良,哪些是我无能为力只能明哲保身的?有了这样一些区分,我想我们就能给自己减负许多。盛唐的才子智者李白当年能于孤独寂寞里走出一条诗仙飘逸之路而令后人望尘莫及,我辈读此诗怎能不心生惭愧,放下酒杯来理理眼前的俗务,努力让自己也去拥有如此的清澈与纯粹?

一首诗词当这样读,一本好书也该这样读,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也该如此。这样去欣赏一个艺术品,才不会有人愚蠢模仿,做一叶障目,掩耳盗铃的事情,才不会有陈晓旭等终其一生脱不了的忧郁,才不会有饰演唐僧的演员至今都在吃西游记老本的悲哀。

最后,划重点。

要在作品中寻得亲切感,感受与作者情感共鸣的沉迷感,拥有自主解读作品,学以致用的超越感。这样我们读的书才能成为精神的食粮。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词的理解与精神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