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的词中经意会写到饮酒,从少女时代的如梦令”沉醉不知归路“,到老年流离时的”三杯两盏淡酒“。可以说,酒,贯穿了她早中晚期的词作。
“李白斗酒诗百千”,易安居士李清照也不遑多让。开怀时,在饮酒;清愁时,在饮酒;生离时,在饮酒;死别时,亦饮酒......
易安的词婉转清新且易懂,但她的诗却是豪情不负男儿。
面对山河易主国家危亡之际,丈夫和朝廷的懦弱之举,她恨不能生作男儿上阵杀敌,便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
李清照是济南章丘明水镇人,父亲是苏轼的学生,名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颇有才名。母亲是当朝宰相王珪之女,但在她一岁时便去世了。李格非续弦又娶的夫人也姓王,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是饱读诗书的女子。
由此看来,李清照的才情,除了后天所受的教育之外,亦有父母家族的遗传之因。可谓是集先天与后天之气运,缺一而不可。
出身于这样的书香世家,她的童年与少女时代,生活得无忧无虑。所写诗词也充满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娇憨与可爱。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诗如梦令并非当时所写,而是后来以回忆的口吻所作。但少女时代的简单与快乐,依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首点绛唇,把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写得愈发清晰可人: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一句,便把一个羞涩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越千年而不减其鲜活!
2.
李清照十几岁时便已颇有才名,当时的宰相赵挺之的小儿子赵明诚对她一见倾心,便对父亲大人说自己做了个梦,醒来只记得四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这四句是个字谜,谜底便是词女之夫。而当时的适龄女子之中,除了才名远播的李清照,便没有更合适之人。
赵挺之是新党中人,属于变法一派。而李格非跟苏东坡一样,属于旧党,不支持变法。
北宋末期,新旧两党的党争愈演愈烈,手段也越来越阴险毒辣。苏轼一生的颠沛游离,便源于这种党争。身为他的学生的李格非,自然也受到了波及。
赵家与李家本来便不是一路人,按理说结为儿女亲家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也许是上天也觉得这对少年男女是天生佳偶,不忍拆散他们。就在两人到了适婚年龄之际,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的党争有所缓和,而赵挺之也因爱子心切,厚着老脸找人去李家提了亲。
那一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喜结连理。新婚燕尔的女词人,写下了: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那日易安出门游玩,看到一个卖花人,被鲜艳欲滴的花儿所惑,买下一枝带回家。在路上却又内心打鼓,这花儿如此好看,万一赵郎见了,觉得花儿比人美怎么办?但素来傲气的易安,又怎会被一枝花儿吓到。于是,她把心一横,将花斜插于发髻上,跑进书房,拉着新婚丈夫的面笑问:赵郎,你倒是说说,到底是花儿更美,还是我更美?
由此可见,他们夫妻二人定然是两情相悦琴瑟和谐,当时的婚姻生活相当甜美幸福!
3.
婚后不久,赵明诚便回到太学读书,每逢初一十五才能回家跟李清照团聚。正所谓,小别胜新婚。他们的小日子,便在这不断的小别与相聚中过了两年。
两年后,赵明诚开始走入仕途。此时,他的父亲赵挺之还是当朝宰相,赵家正值春风得意之时,赵明诚的仕途之路,也算顺利。
随着赵明诚的外任,两人又开始了牛郎织女一般的异地生活。于是,相思便成了易安词中的主旋律。
这首传颂近千年的醉花阴,写的便是她的离愁别绪,还有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反复颂读之后,在赞叹妻子才情的同时,便生出了男儿的好胜之心。
其实,在两人结婚之前,他便读过许多她的诗词,自知在才情方面,是比不过她的。
但他此时却生出了一种不甘之情,于是他把自己关于书房里几日,写出了五十首诗词,并把妻子这一首手抄之后,掺了进去,请一个朋友品评。
那位朋友看完之后,指着其中一张说,只有这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至此,赵明诚才甘心认输,承认自己确实没有妻子那样令人惊艳的才华。
4.
赵李二人虽然顺利成婚,但双方家长的政见不同,还是对他们产生了一些影响。
新党占据上风之后,变本加厉地迫害旧党中人,李格非被罢官。
父亲因公公而被罢官,李清照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但她又能怎么办呢。她既劝不了公公,又帮不了父亲。很快,李格非便因病去世了。
另一方面,赵挺两年后也跟着离世。他死了之后,蔡京便打击异己,将赵挺之的亲近之人统统罢免官职,并将赵家儿郎抓入狱中,网罗罪名,试图对赵家赶尽杀绝。
赵明诚入狱后,李清照自然是十分担心丈夫,却又无处可寻人帮忙。好在赵明诚在受了些牢狱之灾后,还是回来了。
之后的十三年,夫妻两人便隐居于青州,过了一段无官一身轻的幸福生活。
他们俩有个共同的爱好,便是收集整理金石。正是这十三年的赋闲生涯,让两人的感情再次深化,同心同德又有着共同的喜好,他们一起节衣缩食,一起携手外出收购金石文物,一起整理记录,一起吟诗做词,一起猜书赌茶......
在此期间,赵明诚亦经常外出游玩,顺便收集古玩金石,并给李清照的三十一岁之照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但他们最终也没能终生归隐,十三年后,赵明诚被起复,再次走上了仕途。
5.
靖康之难暴发的时候,李清照已四十多岁。前半生虽也曾经历过些风雨,但总体来说还是生活得比较幸福的。但之后的战乱岁月,却更加磨砺了她,让她的人生和诗词越发地引人注目起来。
国破家亡之际的李清照,又逢赵明诚病逝,从此便独身一人,辗转流离,终其一生,再也没能回过家乡,再也没有一个赵明诚来懂她惜她爱她!
她晚年的词作,多悲于家国之仇个人生活之艰,比如那道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少年得意,中年突遭大变,老年孤苦无依,这就是李清照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