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的辨别无论是对句还是写诗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能准确的判断词性,就不能准确的完成句子的对仗。
一、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词类】:为了研究汉语语法的方便,我们需要给词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是以语言中的词汇为对象,按照语法作用的不同,将词分为不同的类。
【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也就是词的特点。我们首先根据词是否有完整的意义,能否独立充当句子成分,把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实词】:有完整的词汇意义,即我们能看到、听到、闻到、摸到、感觉到和认知到的事物、动作、形状、状态、情绪、数量等类型的词。实词能在句子中充当独立的句子成分。实词分为六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1、【名词】:指描述人、物、事、时、地、情感、概念等实体或抽象事物的词。⑴、名词的分类:①、【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事物,地点,团体或机构的专有名称。如: 邓小平、李清照、社会主义、《论语》、天宫一号、亚洲、中国、北京、故宫、中国共产党、微软公司、…②、【普通名词】:表示某些人,某类事物,某种物质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国、家、山、河、城市、乡村、学校、工厂、老师、学生、桃花、西瓜、诗词、歌舞、汽车、电脑、房间 、窗户…等等。③、【抽象名词】: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或其他抽象概念。如:思想、劳动、健康、生活、友情、能力、离愁、相思…④、【方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所在方位的名词。如:东南西北中、上下左右前后、旁、侧、内、外…⑤、【时间名词】:表示季节、时间的词。如:春夏秋冬、年月日、旬、更、时、分…⑥、【颜色名词】:表示物体颜色的词。如:红黄蓝绿紫…⑵、名词的语法特征①、名词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李白]吟[诗]”,“李白”是主语,“诗”是宾语。②、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③、大多数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如:不能说“桃桃”、“李李白白”、“中中国国”…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花花”、“草草”和“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词的形态变化。④、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如:“一个人”、“十个人”、“十三亿人”,“人”这个名词是不变化。只是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如“朋友们、你们”。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但是人以外的复数名词,就不可以在名词后面加“们”,如:“牛们”、“花们”…⑤、时间名词A、时间名词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如:“[昨天]比[今天]热”。B、时间名词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⑥、方位名词:A、方位名词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如“桌子上”、“房间里”。B、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如“在椅子上”。C、少数方位词,如“前、后、之前、以后、内、之内、以内”可表示时间,如“出发前”等。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方面的词。在句子中常作谓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如:说、看、走、听、笑、哭、拿、跑、跳、唱、舞、喝、敲、吹、打、站、坐、吆喝、盯、踢、闻、摸、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②、表示存在、变化:如: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存在、消灭、枯萎、发芽、结果…③、表示心理活动:如:想、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觉的、思考…④、表示判断:如:是、为、乃…⑤、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又叫能愿动词、助动词):A、表示可能:能 能够 会 可 可能 可以 得以 B、表示意愿:愿意 乐意 情愿 肯 要 愿 想要 要想 敢 敢于 乐于 C、表示必要:应 应该 应当 得(dei) 该 当 须得 犯得着 犯不着 理当 D、表示估价:值得 便于 难 易⑥、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开去、过去…⑵、动词的语法特点:①、重叠形式: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A、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如: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B、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如: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②、动词“是”的特点:A、当“是”用在名词前边: 这种情况下,“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词性是动词,在句子中作谓语。。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B、“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在句子中作状语。如:“我〔是〕说你。”“我”,主语;“是”,状语;“说”,谓语;“你”,宾语。③、动词“有”的特点:“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 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 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有受伤吗?(错) 受伤没有?(对)④、能愿动词的特点:A、能愿动词主要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作状语,不能直接带名词性宾语。如:我不[愿意]跟他同流合污。B、能愿动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但不能重叠,不能带动态助词,但有些能愿动词可以用在“不~不”和“~不~”的格式中。例如: 能——不能不/能不能;要——不要不/要不要;会——不会不/会不会…C、助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暖和了”。⑤、趋向动词:A、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B、趋向动词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3、【形容词】:描述事物的状态或性质的词。⑴、形容词的分类:①、【状态形容词】:描述人或事物状态的形容词。A、【摹物形容词】:描绘事物状态的形容词。a、表空间:如:高大、矮小、宽、窄、近、远…b、表色彩:如:红、白、黝黑、碧绿、湛蓝…c、表状态:如:平坦、崎岖、清洁、肮脏、茂密、陈旧…B、【情貌形容词】:情貌形容词是描述人情感的形容词。a、表感情:如:喜欢、厌恶、喜、怒、诚恳、虚伪…b、表感觉:如:懊丧、烦躁、害羞、好奇、紧张…c、表评价:如:笨、聪明、丑陋、放肆、凶恶…②、【性质形容词】:描述或评判事物性质、特性的形容词。a、表时间:如:长久、短暂…b、表范围:如:广泛、空阔…c、表程度:如:过度、深浅…d、表速度:如:快、慢、匆忙…e、表方式:如:正确、合适…f、表评判:精确、草率、好、坏…⑵、形容词的语法特征①、语法作用:A、形容词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形容词活用作谓语);“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毛泽东《送瘟神二首之一》)”(“绿”作定语)。B、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例如“[快]走”(“快”修饰动词“走”,作“走”的状语)、“[老实]说”(“老实”作“说”的状语)。C、状态形容词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动词“地”,才可以做状语。例如“[慢慢]说”、“[轻松]地说笑”。D、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例如“看[清楚]”,”走[快](了)”。E、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例如“[端正]态度”(使态度端正),有“致使”的作用,这样用时叫“使动词”。②、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简单”。③、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好”是性质形容词,你可以说:“很好”可以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但“好”的重叠式“好好”也是性质形容词。却不会说“很好好”。这就是说,“好”的重叠式“好好”不能再用程度副词“很”修饰。4、【数词】:表示数目多少或顺序多少的词叫数词。与量词组成数量词组,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在成语中或沿用古汉语格式时,基数词可直接作定语或状语。⑴、数词的分类:①、【基数词】:A、表示数目多少的数词叫基数词。如:零 一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廿 卅 百 千 万 亿 兆 双 单B、倍数、分数、小数也是基数词。如:两倍、双倍(也可单独写为“倍”、“双”:“每逢佳节倍思亲”)、十倍、百倍…又如:二分之一、一半(也可单写“半”:“偷来浮生半日闲”)②、【序数词】:表示顺序的数词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初一、十五、头七、甲、乙…⑵、数词的特点:①、与量词组成数量词组,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数目小的基数词,一般要加量词:如:一个人、两本书、九十九朵玫瑰…数目大的基数词,可以省略量词,如:百万农奴、十三亿人民…②、成语或沿用古汉语格式时,基数词可直接作定语或状语。如:一知半解、七上八落(作状语)、一草一木(作定语)5、【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⑴、量词的分类:①、【名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做名量词。A【通用名量词】:主要指多数名词都适用的量词。包括:种、类、些、点、个等…B、【专用名量词】:与某些名词有选择关系的量词。即某些名词只能搭配用某一个或某几个专门的量词。如:一[本]词典,一[匹]马,一[条]鱼、一[首]诗…“本”、“匹”、“条”、“首”等,只能与某个或某些名词搭配使用的量词,就称为【专用名量词】。C、【临时名量词】:指的是某些名词在量词的位置上,被临时用作数量的单位。如:(a)、端来两[盘]饺子,拿来一[瓶]酱油。(“盘”、“瓶”是名词,临时充当量词)。(b)、坐了一[屋]子人,摆了一[床]东西(“屋”、“床”是名词,临时充当量词)。a组和b组的区别有两点:首先、(a)组是表示的数词可以是任何的数词,(b)组一般表示某处容纳某物的数量,数词一般只能是“一”。 其次、(b)组有强调数量多的意味,(a)组没有这个意思。D、【计量名量词】:主要是度量衡单位。例如:公斤、尺、亩、度等。②、【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的量词,叫做动量词。A、【专用动量词】:如:次、回、遍、趟、下、顿、番… B、【工具动量词】:量词本身就是动作得以实施的工具。如:“他踢了我三脚。”、“我打了他两巴掌。”“老师瞪了我一眼。”,“脚”是“踢”的工具,“巴掌”是“打”的工具,“眼”是“瞪”的工具。这样的词临时用来表示动作的量。离开这样的语言环境,它们只是普通的名词。也可以把这种动量词叫作临时动量词。③、【复合量词】:把名量词和动量词合在一起,共同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计量单位,就是复合量词。如:班次、人次、架次、批次、米/秒、吨/公里、千克/立方厘米…⑵、量词的特点: ①、量词的重叠形式:除了计量名量词外,不少量词可以重叠使用。 例如:名量词:“个个”、“件件”、“张张”…。动量词:“次次”、“趟趟”、“回回”… 量词重叠还有一种形式是“一+AA ”,如“一个个”“一件件”“一趟趟”。这种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有和上面的重叠形式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其意义有三种: A、表示“每一”。表示的意思基本同“AA”重叠式。如:“小伙子们[一个个]身强力壮。” B、表示“逐一”。表示此种意义的重叠形式作状语。如:“我们要[一件件]仔细检查,不要漏掉。C、表示“多”。如:“他[一次次]给我打电话。”②、名量词和动量词构成复合量词的能力: 常用的复合量词在构成形式上虽然是“名量词+动量词”,但要注意,名量词一般来说是比较开放,即很多名量词都可以用来构成复合量词,而动量词只有“次”最常用来构成复合量词。③、数词+形容词+量词: 数词和量词通常直接组合起来,共同在数量上修饰名词。但在汉语中有时数词和量词中间插入一个形容词,形成“数词+形容词+量词”这种形式。 如:“他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一”是数词,“大”是形容词,“包”是量词。组成了“数词+形容词+量词”形式。 这种结构的表达作用主要是对量的大小的强调,含有一定的夸张意味。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A、如果量词是临时名量词,一般比较容易插入形容词。例如:“晚上他吃了一大碗饭。” B、如果量词是专用名量词,受到的限制比较多,要谨慎使用。例如:“他拉着一大个人。”这样的说法就不妥当。 C、能够插入的形容词有限,主要有“大、小、厚、薄、长”等少数单音节形容词。 D、有的量词性格很孤僻 ,只同两三个名词搭配 ,如“尊”,只能说“一尊佛像”、“一尊菩萨”等;有的量词却相当好动,能跟很多词搭配,如“个”,可以说“一个人、一个问题、一个苹果、一个家、一个座位、一个单位、一个口信”等等。E、有的名词又可以同几个量词相搭配 如: [ “一顶”、“一个”、“一打”]帽子; [“一条”、“一尾”、“一串”、“一斤”、]鱼; [“一颗”、“一粒”、“一堆”、“一串”、“一把”]葡萄。 F、什么量词同什么名词相搭配,有一定的规律。 如:凡是小而圆的东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可用量词“颗”; 凡是细而长的东西,如竹竿、长枪、香烟等,可用量词“支”、“根”。 使用这些量词,不仅表示单位,而且表示出事物的形状来,显得具体形象。文学家利用量词这个特点,创造出“一轮明月、一钩残月、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缕笛声”等简洁形象的语言来。G、有的量词还具有褒贬色彩。 如:“两位青年工人协助民警抓住了一伙歹徒。”量词“位”具有尊敬的感情色彩;而量词“伙”,却具有鄙视的感情色彩。 而大多量词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它们跟哪个名词相搭配,完全是根据说话的习惯,例如“把”,可以说“一把刀、一把米、一把扇子、一把锁、一把年纪”等等。6、【代词】:用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⑴、代词的分类:①、【人称代词】是具有代替或指示人、事物作用的词。在句中,一般代替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包括第一、二、三人称代词(都有单复数之分)A、【第一人称】:用于指代自己的人称代词。如:我、我们、吾、本人、鄙人、敝人、…B、【第二人称】用于指代对方的人称代词。如:你、你们、汝、君…C、【第三人称】:用于指代我、你以外的人的或非人类的事物的人称代词。如: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②、【指示代词】: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或情况的代词。在句中可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表示程度的副词,充任主语、定语和状语。A、表示处所方位:这儿、那儿;这边,那边;这个,那个、这里、那里…B、表示时间:这会儿、那会儿;这时、那时、此时、彼时…C、表示情况:这样、那样;这么、那么、如此…D、其他指示代词:每个、每每、各个、某个、某些、另一些③、【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的代词。A、问人、物:谁、哪个、哪些、何人…B、问处所:哪里、何处、…C、问时间、原因:何时、什么…D、问程度:几多、多少、怎么样、如何…⑵、代词的特点:①、人称代词在句中,一般代替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包括第一、二、三人称代词(都有单复数之分)。如:A、作主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我”作主语。B、作宾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元旦》)”,[他]作宾语。C、作定语:“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我身”是“我的身”省略式,“我”是“身”的定语。D、他、我们的特用: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他”和“我们”并不是指具体的人。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这里的“他”,并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另外的”、“别的”的意思。又如:行政官员发言时用“我们”以示代表整个政府发言。②、指示代词:指示代词在句中可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表示程度的副词,充任主语、定语和状语。如:A、代替名词作主语、宾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元旦》)”“那人”代替正寻找着的“他”,作“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句的主语。“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警世恒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你的这个地方不留人,自然会有留人的地方。“此”代替名词“你的”作“处”的定语。B、代替动词或动词短语,作状语。“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赠卫八处士》) ” 今晚是什么日子?能与你这样相聚长谈共对着这盏灯烛光。 “此”代替动词短语“相聚长谈”作“共对”的状语。C、代替形容词作状语。“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今日我与你依依地作别,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此”代替形容词“依依”作“别”的状语。③、疑问代词主要用途是表示确有疑问或无疑而问。A、确有疑问:即疑问代词带出的是实实在在的疑问。如:“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儿童们见到我不认识,笑着问“客人你从哪里来?”。“何处”提出的是处所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什么时候出来啊?“几时”提出的是时间疑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几多”提出的是程度疑问。B、无疑而问:即疑问代词所带出的问句答案是不须回答的。“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赠卫八处士》) ” “何夕”,今晚是什么日子?这个其实不是问句,而是感叹。“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也是一个感叹句而不是疑问句。一、找出下面各联里的实词并标注词性:1、清联112、自题联 黄景仁 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 2、清联128、李园茆亭联 李秉绶 乍来顿远尘嚣,静听水声真活泼;久坐莫嫌荒僻,饱看山色自清凉。 3、清联72、挽朱筠联 前 人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伤悲。二、标注下列对联重复的字的拼音,并注明词性。1、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2、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 明朝奔明月,明月几时明?三、判断出句重字的词性,并对句出句:渔歌歌出春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