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三次分配的前提下,中国经济下半场中我们普通人该如何绝地反击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三次分配”成为热词。

何为三次分配?

三次分配的理论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老先生提出。厉以宁老先生有多厉害,举两个例子,近些年的脱贫政策和之前火爆华夏大地的地摊经济、农业专业合作社,他是幕后重要的智囊之一,其他例子不胜枚举,大家可以百度。

一次分配可以理解为工资,由市场主导。按劳分配。

二次分配为社保,由政府主导。全民社保。

三次分配为公益事业,由介于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之中的道德来驱动。先富带动后富。

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划,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初步达成,下一个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就是第三次分配的大规模实施。

对于社会财富,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两者是互补关系,但是总有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鞭长莫及的领域。比如企业和企业之间,因价值交换产生交易,和交易有关的所有行为,都可以通过市场调节进行制度和规则约束,若是产生较大分歧和问题,还可以通过政府调节来实施管制。但是非交易行为中,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是很容易失灵的。

因为企业运转的根本是人,而人只会按照利益驱动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方式。比如在非交易活动中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客户的签约权,获取竞争对手的机密从而影响交易活动的公平性。

再比如,很多行业的寡头,聚集了过量的财富,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只会影响其未来的获利方式和活力规模,但并不能对其之前的财富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就需要道德的力量,也就是三次分配来进行调节。

说直白一点,就是社会财富聚集在20%的人手里,现在需要通过公益的形式将这些财富向下分散,最终形成橄榄球式的财富模型,就是两头小,中间大,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公益的前提是道德在所有人心智里成熟扎根,社会高度文明,社会文化属性层次达到相对合理的程度。

目前的社会现状,时机已经成熟,三次分配,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就是趋势。

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一波又一波的红利。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新的机会将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

为何这么说?

仇富,是一个一直存在的词语。而仇富的根本原因,就是分配的不公平。这里的分配包括资源分配、财富分配、政策倾斜度分配等等。

互联网几家大公司,一年的营收动不动就超过一个省的GDP。这让人想起电视剧“扫黑风暴”中高明远和李成阳说的那句话,“绿藤市的GDP都是我说了算”。

娱乐行业,一线明星动不动就片酬过亿。

直播带货头部网红,日收入动不动就过百万。

政府调节的结果我们看到了,蚂蚁上市被叫停,阿里被开出百亿天价罚单,美团被反垄断整治;范某某偷税漏税被罚,限娱令也越来越严。

最近几个月,教育行业被整治,校外补习和培训相关的产业被整治,职业培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之内,职业培训将成为社会化常态,而高中也将会提高入学门槛,大学升学率也会不断降低。

而这一切调节背后,是2021年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900万的现状,以及被游戏和互联网荼毒最深的一代人,毕业意味着失业的现实。

在社会这个大游戏里,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就是游戏里的普通玩家,毕业就工作,接受社会毒打;而进阶硕士甚至博士的大学生,和普通玩家的区别仅是丰富了游戏经验,技术层面并没得到实质性提升;但是职业培训学校、技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就像开了挂的人民币玩家,毕业就技能加身。

普通玩家干不过开挂的玩家,这是共识。

接踵而来的游戏行业整治,很多游戏公司发出整改措施,然并卵,这些调整都有点隔靴搔痒。最终还得回归到教育这个源头,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举,才是根治游戏行业顽疾的良药。

地产行业、白酒行业、医美行业、电子烟行业不断被整治。

这些政府调节的措施,我们很容易分析出来的,就是中国经济已经过了跑马圈地的资本型野蛮生长的时代了。

1979年的改革开放到2020年,比作中国经济发展的上半场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下半场,已经开始了。

因为2020年前历时40年的上半场,中国已经完美地完成了基建任务。

房地产的发展,我们完成了实体的基建。

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完成了网络的基建。

制造业的发展,所有涉及到衣食住行的产品品类几乎已经齐全而且技术成熟。

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和超强的制造业,让中国在40年间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

原始积累的过程已经走完,资本的野蛮生长时代已经结束。这就像盖房子,我们已经搭好了地基和所有的地面建筑,而且内部装修所需要的材料也已全部备齐。接下来就是如何装饰房屋内部,让我们在这个房子里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什么呢?运营!

优化整个房子的内部结构、优化配置、优化管理,让前期积累的所有财富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

我们普通人如何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下半场绝地反击?

按照过去的资本增长逻辑:占个坑,找个风口,坐等行业红利。

现实是:有的坑,进去了,就出不来了,有的风口,上去的速度和下降的速度是成正比的。

按照过去的普通人逆袭逻辑:网上什么赚钱就跟着做什么,毕竟是错成本低,因为成功的人遍地都是。

现实是:网上说赚钱的,都是别人说的,你信了,然后心甘情愿成了韭菜却还蒙在鼓里。试错成本从来都不低,而且我们还得考虑容错率。

李笑来说,傻b的共识也是共识。很多人喝了太多的毒鸡汤,为了做一个直播带货,为了成为网红搞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管任何事,我们每个人的容错率都不同。别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这种比大郎喝的汤药还要毒的鸡汤,现实是大部分情况下,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还真做不到。

按照过去成功的衡量标准:住豪宅、开豪车,坐拥百万和千万甚至过亿的资产,财务自由。

现实是:眼见不一定为实。很多大企业看着很大,其实他们的财务早已入不敷出。很多上市公司股票坚挺,市值稳定,但是利润在无限下滑。豪车和豪宅,可能一瞬间就蒸发得无影无踪。

真正的成功标准: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家庭和谐,子女绕膝,账户上的余额可以应对家人病变带来的返贫风险。

我们要真正的绝地反击。

首先得学会和自己和解,放过自己。

我之前文章里提到过,我们永远赚不到我们认知之外的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不断地尝试和总结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认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边界。

边学习新知识,边学会把所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真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我们不懂的,做不到的东西不要轻易去投资,不要抱侥幸心理。墨菲定律,我们越害怕发生的事情,大概率都会发生。

自己认知不够,要有自知之明。放过自己。

其次得有时间复利的概念,学会做长期主义者。

目前流行的商业价值可以归结为两类:投机倒把和长线复利。

投机倒把是利用信息差,赚快钱,也就是把受众消费群体当傻b,打一炮换个地儿。现在90%以上的企业都是玩的这个模式,人性的弱点就是最好的赚钱的点。

别不承认。

比如地产行业,小区旁有个臭水沟,宣传时都是临江,小区里有个长满水草的破池塘,就敢说山水环绕,甚至临海。

比如饮料行业,一杯糖水加点色素和果味香精以及防腐剂,然后就敢说自己健康,宣传自己有多牛叉的功效,然后再加上点文案和情怀忽悠老百姓。

再比如最近炒得很火的无人驾驶汽车。大家都在说自己技术牛叉,设计概念新颖,切合老百姓生活,预计多久多久可以上市甚至实现大众化普及,谁信谁傻叉。

对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的灵魂拷问:

第一,立法层面。现在的交通法,都是针对人开车制定的,对无人驾驶汽车,车撞车如何定责?人开的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相撞如何定责?保险公司如何理赔?

第二,城市规划层面。现在的城市规划都是按照人开车的逻辑来做的,为了普及无人驾驶汽车,更改城市规划么?交通调度问题呢?外国的无人驾驶血淋林的教训忘记了?把无人驾驶汽车放在目前的城市规划里,就像把F1赛车放到泥巴路上。

第三,算法层面。每个车企算法不一样,生产出来的无人驾驶汽车算法就不一样。两车相撞,各执一词,谁来评判?评判标准是什么?你说统一标准?奔驰和宝马做了这么多年,你想让他俩统一?想什么呢?

第四,驾校层面。现在的驾校是教人如何开车,但是无人驾驶汽车得教人如何操作汽车,遇到事故如何处理。至少目前这一条是很难实现的。

传统行业,能打的有多少?

长线复利是坚持自己的初心,把自身价值不断做大,在输出价值的同时不断教育客户,抹平信息差,让受众群体认可自己,跟随自己。

强调一下,这里说的长线复利并不是我们在网上看到的长线投资,长线投资都是资本大佬忽悠傻b的惯用伎俩。对于普通人来说,长线投资最稳妥的只有不动产,其他都是扯淡。

这几年互联网的赚钱模式一直在变化,敢于吃螃蟹的人赚到了钱,美其名曰,风口,其实就是跑马圈地带来的互联网流量红利-教别人怎么赚钱,美其名曰,利他,其实就是割韭菜-教别人如何教人赚钱,美其名曰,赋能,其实就是把割韭菜的玩法升级到了更高版本。

正真的长线复利,是沉淀下来,用心做产品,做内容,搞运营。在不断地价值更替之间,研究出新模式,建立新的赚钱渠道。

最后,接上一点,找个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擅长的或是自己喜欢的行业,沉淀五年甚至十年。

未来的中国是强调匠人精神的中国,用五年甚至十年坚持做一件事,我们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真正的专家,财富只是这个过程中水到渠成的附着物。

我们大部分人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主见,太多的摇摆不定让我们不断在工作、辞职、再就业、再辞职的恶性循环中徘徊。做个完整的自我分析,选定一个行业,坚持下去,铁树都会开花。

一个搞互联网创业的朋友和我说,现实和互联网是相反的,现实里,有钱人是强者,穷人是弱者,但是互联网上有钱人是弱者,穷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因为有钱人大部分是靠价值驱动,而穷人大部分是靠情绪驱动。

所以,我们要真正赚到钱,就得在网上帮穷人说话,然后让有钱人买单。

我之前很认同。

但是我突然觉得,强者恒强,弱者只会更弱。抛开个人利益不说,我得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告诉别人真相,因为赚钱是个来日方长的事情,更何况我也是个弱者。

这就像“三次分配”一样,不需要标榜自己有多厉害,因为再牛b,都有人觉得自己是傻b,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去帮助别人,何尝不可。

只是“三次分配”强调的是财富和物质的布施,而我自己做的只是个人角度的分享而已,不喜就不喜吧,释然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思考-三次分配的前提下,中国经济下半场中我们普通人该如何绝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