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管理经验总结,有3个经常忽略却又非常重要的问题

哈喽,Everyone~

汉高祖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师,攻必胜,战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

谁都希望自己的团队中能拥有子房、萧何、韩信之辈,奈何真实情况中却是带着几个“臭皮匠”天天打着“顶个诸葛亮”的口号干着“皮革厂倒闭”的活。

上了手段,建了流程,整了制度,打了鸡血,换了Leader,可还是不温不火毫无起色。管理没效果?到底怎么回事?有时候还真的是说不清道不明。

我没有带过几万人的团队,也没有500强大厂的管理经验,更不是管理学里殿堂级的宗师大咖。靠着10来年的摸爬滚打和踩坑碰壁,我发现有3个问题,是我们经常忽略却又非常重要的内容。

NO.1:终于到了管理层,这是正常晋升,还是被提拔?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在某一岗位“兢兢业业”若干年后,经验有了,流程熟了,内部关系顺了,各个部门的同事见了面也都能客气的招呼一下,偶尔也能与客户谈笑风生开开玩笑了。这时候,大多数都会发展成为XX经理。

有些人感觉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有些人认为是伯乐相马终被认可了,有些人觉得是才能天赋就该如此,但很少有人会想“我是不是被提拔了”。

被提拔其实也不是坏事。至少在老板的眼中,你是一个还算靠得住的、听话的人,经验够了业务熟了,再去磨砺成长一番,不求独当一面但至少能够上传下达贯彻执行,更何况提拔一个中层确实要比从外面招聘一个什么都不熟悉的人的成本更低。

这是组织里经常采取的措施,“矮子里面拔将军”有时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虽然在当下里不是最优解,但经过调教和指引也不会造成什么坏的结果,没准还真能培养出一个最适合自己公司模式的中层。

而正常晋升,除了那些“熟”的东西以外,你需要额外表现出一些超出本身岗位职责的、贴合管理内容的工作成果,也就意味着要“多干活”。但在职场环境中,可谓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一旦犯错有时候就会被骂的狗血淋头,这是不是比较讽刺?

既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进行适当的行为表现和才华展示,并让领导者们意识到“大概率”来讲你是一个还算合适的人,且在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那幸运的一纸调令才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无论是正常晋升,还是被提拔,这其实都是机会。不盲目自信,也不要妄自菲薄,在机会面前的你是幸运的,至少你还是有机会去成长提升,有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自辖一方天地。

还要知道,职场上出现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再细致、再谨慎的人不可能一辈子不会出现失误。只有做事的人才会做错事,不做事的人是不会犯错的。

有人说,管理很简单嘛。不就是管人和管事么,没事搞个团建,叫上兄弟们吃吃喝喝谈谈心。业务按流程办,大不了就催一下协调协调,有什么难的。

有人说,管理呀复杂的很,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得有悟性,得学习知识,靠实践总结,靠打怪升级。既要懂得耳提面命,还要学会安抚民心,既要掌握眼观六路,还要负责耳听八方。计划、规矩、控制、资源一个都不能落,流程、绩效、激励、培训一个都能少,还是很复杂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管理行为的发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更何况这其中还加入了具有独立思想和行为模式可以产生不确定性事件的人。

从某种程度来讲,管理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和行为特点,是可以按照流程和标准去执行某些步骤。但同时,管理又涵盖了人性、环境和一些预测性内容,让管理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多变的、复杂的甚至是充满矛盾的行为模式。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群工人在丛林里清理低矮灌木,他们作为生产者,解决的是实际问题。管理者在他们的后面拟定政策、引进技术、确定工作进程和补贴计划。领导者则爬上最高的那棵树,巡视全貌,然后大喊不是这块丛林。

在公司或组织里,领导者把握方向,保证做正确的事,而管理者负责执行,确保正确的做事,对中层管理者来说更是如此。

初级的管理者可以把事做好,把人带好。中级的管理者可以把正确的事做好,把正确的资源用好。高级的管理者除了确保能够正确的做,还会参与一些方向上的业务,用一个好听点的词来形容,就是战略。

如果还不能将个人利益与发展和公司/组织捆绑在一起,请收起自己脑中的不安分、抱怨或是天马行空,只确保能够正确的做事并坚决执行,用结果和数据来证明。

NO.3:好的管理者一定是懂人格管理的。

无论是9型人格、DISC人格还是MBTI的测试,其实都是基于人的行为特征、思维模式、性格特点等内容进行的趋势性预测分析,将一个人从概率学的角度划拨到某一个人格代表的圈中。

这个结果是相对准确的,有时会存在一些偏差,与我们平日里接触的星座有些许类似。人格管理既属于心理学领域,也属于数据分析范畴,但都是一个管理者应该且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力。

它可以让你了解自己,也可以认清他人,进而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有针对的面对每一个变化的个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格管理就是在“不足”和“不完”之中寻找弱点来加以利用和管理。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谈到心理学,有些人就会把它与周易、算命一起归为“玄学”领域,而忽略了它在一定程度上的科学性。即便是如今被捧的热火朝天数据分析,看似非常科学准确,也会出现令人匪夷所思、莫名其妙的“拐点”。

管理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与人打交道,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他们表面上的喜怒哀乐并不代表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让管理者难以琢磨。人格特征可以揭示内在心理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不受表面的外在行为变化的影响。

一个好的管理者一定是懂人格管理的,并善于利用人格特征进行感知和判断,从而做出比较精准有效的决定,让管理行为可以执行的更加高效。

———— / End / ————

虽未见过你,但有我陪你。一个属于PM自己的研习港湾,不会让你孤寂~

我是Mark社长,一个爱吃肉、爱撸猫的老年PM。朋友们,下期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10年管理经验总结,有3个经常忽略却又非常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