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二知识要点复盘 -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选择题、简答题)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选择题)

我们(主体) 认识到火(客体)是烫手的。

认识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简答题)

实践关系☞我摸火

相互作用关系☞火烫我

认识关系☞我认识火

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选择题)

①唯物论的反映论:存在决定思维

②唯心论的认识论:思维决定存在(先验论)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知论☞实践☞不可知论

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地反映论:认识(反映)对象+实践(创造)对象

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消极的认识对象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选择题)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

含义: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片面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表面的,个别的。

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

含义: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全体的、本质的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简答题)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条件(简答题)

(1)材料必须丰富;

(2)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选择题)

一次就够了么?☞反复的认识

她还是以前那个她吗?☞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完整的认识过程:(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含义: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谬误:歪曲的反映客观事物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理。

真理的属性(选择题)

客观性: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是绝对的

绝对性(绝对真理):认识有待扩展、有待深化

相对性(相对真理):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的特点(选择题)

①唯一性:实践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有局限性

②确定性:实践可以检验一切认识

③不确定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价值的含义(选择题)

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真理的价值表现在真理的功能上(简答题)

①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②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

③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在手,所向披靡)

正确的价值观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题)

1.“富强、民主、文民、和谐”:国家层面

2.“自由、平等、公正、政治”:社会层面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行为

第四节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认识的目的在于运用(选择题)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实践——认识——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选择题)

1.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选择题)

①地理环境☞作用:加速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

②人口因素☞作用: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③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社会意识: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程度☞①社会心理②思想体系

是否具有阶级性☞①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具有一定的阶级性。②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语言学。

主题☞①个体意识②群体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①先进的或正确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②落后的或错误的,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过程。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简答题)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非同)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不平)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继承)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最重要的表现)。(能动)

生产力:人类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生产工具

现代生产力系统分类(选择题)

①实体性因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②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③渗透性因素:自然科学

④准备性因素:教育

人类社会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物质生产中任何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社会形态的划分与更替(选择题)

经济社会形态☞①五种生产关系②三种人的发展状况

五种生产关系☞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③封建社会④资本主义社会⑤共产主义社会

三种人的发展状况☞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技术社会形态☞四种生产技术水平: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二知识要点复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