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后感】《易经》栏目

最近利用跑步等碎片时间听完了曾仕强讲的易经栏目,在微信听书上栏目是【曾仕强:易经的人生智慧】。曾老师,是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大师,对儒家等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也是有次在抖音刷到他讲解易经,感觉蛮有意思的,所以就听了他的课。

至于为什么会去听易经,一方面是上面说的曾老师讲的有意思,另一个方面就是最近两年乱读了一些社科类的书,却发现自己对中国的经典却很少涉足,所以就萌生了读经典的念想。而如果直接去读原书,那一定是晦涩难懂(对于我这样高考语文都不及格的人来说),于是就选择了他。

再谈谈在听书之前对易经的理解。第一次还是一位中学同学,因为跟爷爷学者算命,所以他翻了相关的书籍,比如还有周易...,肤浅的认知,应该一本讲如何算命、研究命理书。但一听曾老师的讲解,发现自己应该是误解了,虽然书中是有说卜卦之类的说法,它更多的是讲述一些自然法则和谐辩证的思想,核心点就是天人合一,把人和自然看做是一个有机整体。看这,原来世间还真有无上宝典,兴趣更浓。曾老师以他对易经的认知,把生活的一切事情讲的都是如此的自然,仿佛本该就是如此,人若违反,那么自然就不会有好的后果等。

记录下几个影响比较深刻的语句,大意如下

人只有出生时和死亡时是平等的,其他的人生阶段本就都不平等,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

水满则溢,中国人说话不会说的太满,一般都是“还行吧”、“马马虎虎”之类的,不会像外国说“一定”之类的自信满满。

科学本身就是违背自然的,所以科学并不能解释一切事物,而易经里都讲了,包括科学。可能是学问的最高奥义都是相通的吧。

课上还讲了很多中国式管理的东西,说美国式管理,那就是看重结果,最好的管理,不是通过加薪让员工把一件事做好,而让他自主,自然而然的把事做好。
....
当然还有很多,道理太多,年纪太轻,还需要自己慢慢修行觉悟,否则都是鸡肋。

听完这本书,对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国越发感兴趣(发扬国学的重要啊),太神秘了,仿佛现在生活中的事情,古人早已经讲明白了,想明白了。从古至今变的只是事物的展示形式,而事物的本质还是未变的。这也许就是辩证学中说的动就是静吧。这让我想到了架构,表面看起来业务需求一直在变化,但其实最本质的核心没有变,比如系统的职责与定位,新增需求,只是在不断的完善当前的系统的职责,反过来说,这就是架构师的职责,定义清楚系统的职责与定位,以保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又比如,原来的KPI,现在的OKR。这些东西,都是从外国的引进的,你看KPI,就是以结果为导向,与易经里有背离,再看OKR,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基本与易经是一致的。从这点看,是不是说中国的文化管理还是最符合自然的。现在我们无法知晓古人是如何管理大规则团队的,在那样通讯及其弱的场景下,但是一样管理的很好,比如郑和下西洋,船队浩浩汤汤。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可能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一些浅显的道理,却需要自己头破血流后才明白?我想可能是因为它不清晰,明了,比如像 如何把大象放进冰箱一样,第一步,第二步... ,这样清晰。相反你看外国的一些东西,就是很明确的,因为明确所以相对容易做,所以大家就喜欢,于是国内很多效仿的。随着你年长了,有经验了,反过来思考,你会发现,其实就是中国经典文化,豁然开朗。

前几天和同事聊天说,如果近100年计算机这个东西是起源于东方,那么架构中术与道是否会做的更好呢?我的理解是因为中国人更懂这其中的变与不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后感】《易经》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