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8年的甲肝到这次的新冠状病毒我们来谈一下为什么要推崇分餐制

1988年年初的上海,就像今年的武汉一样,当年上海曾经爆发过一次感染近30万人的甲肝疫情,患者出现呕吐,身体发热,全身乏力,面色发黄的症状。它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就可以传染,1988年2月1日那天新增病例高达1.9万人


据当时上海市卫生防疫站疫情统计,1/29-3/21甲肝并发共计29万多人,死亡31例。

而造成甲肝的罪魁祸首就是毛蚶,爱吃上海菜的人都知道,醉虾,醉蟹,都属于地道有名的上海菜。当时毛蚶也是上海人爱吃的,而且从醉虾醉蟹这样的制作方法不难看出,上海人喜欢生吃海鲜,所以看上了毛蚶,并且大部分人生吃,这类海鲜本身就会带有一些寄生虫,病毒,不加以高温处理很难杀死病毒,加上当年启东整片水域被污染,而上海的海鲜市场的毛蚶正是来自于启东,毛蚶吸附力特别强,可浓缩甲肝病毒29倍,并可在其体内存活3个月之久,患者潜伏期为2-6周,这就引发了甲肝的爆发。


甲肝会传染,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也可通过血液,食物,进食的器具和口腔唾液传播。

而这次的新冠状病毒,我想大家都在每日密切关注着他的进展以及病例人数,我就不多介绍。

新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黏膜感染,再由飞沫传播,人口密集的区域会大大增加感染冠状病毒的可能性。

中国现代的饮食方式是合餐制,亲朋好友围坐一桌,共同品尝美食佳肴,但是同时也增加了互相传染感染病毒的风险。

而分餐制就是用餐器具分开,每人一份各吃各的。听起来分餐制似乎少了很多人情味以及过年团圆时候的年味。

其实中国从商朝到隋唐时期,一直秉持分餐制的饮食文化习惯,爱看古装戏的朋友们不难发现,古装宫廷剧里,皇上设宴的时候,大臣分两旁一人一位而坐,那时候的筵席,是一人一份的。



而合餐在唐宋成为主流,主要源于随着唐朝不断开疆拓土、万方来朝,胡人越来越多地深入唐朝社会。唐朝人和胡人交流,十分喜爱他们相对自由松散、活泼有趣的合餐方式,因此同桌而食、共盘而餐,越来越成为官民士庶的共同爱好。

到了宋朝,合餐制基本上取代了分餐制,饮食器具上完全演化为大盘大杯大碗,方便大家共食。

古时候分餐主要由于食物有限,加上阶级的区分,而到现代,特别是我们经历过甲肝,非典后以及当下这场新冠状病毒的疫情结束后,为什么我们要推崇分餐制

分餐有利卫生,上海震惊世界的甲肝流行,广州非典时期人们开始大力推行分餐制。而合餐一个人为了干净,舔干净筷子再去盘子里夹菜吃,很影响他人食欲,简言之就是非常地不卫生,而分餐制可避免这点。今天西方同样在大力推行分餐制。

分餐卫生,减少消化道疾病传染几率。

那么分餐制实行起来有什么困难呢?

首先当代中国人已经把合餐制视为一种和气,热情的就餐氛围,也体现了大家亲密的关系。大家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饮食的分量,以及根据口味偏好夹菜。相比分餐制更具有人情味,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其次就餐饮企业而言,改变以往的用餐方式会增加服务人员的工作量

加上中国一些传统的佳肴不适合分餐,例如松子桂鱼,毛血旺等。如果实行分餐制,那么菜肴摆盘,造型势必做出非常大的更改。

那你怎么看待分餐制呢?可以留言与我分享。

关于分餐制和合餐制你更支持哪个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1988年的甲肝到这次的新冠状病毒我们来谈一下为什么要推崇分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