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被喂养还是自我创造~——记《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读后感+重点摘录

作者在书里提到的一个理念刷新了我的认知:

你花两个小时看电影、看综艺、刷抖音,和花两个小时写一篇文章,结果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你在消费别人创造的产品,你是被接受、被喂养的姿态;而写作,是你在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作品,你是创造者、供养者。消费本身不会带来高级的快乐,但创造可以。

所以写作也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最好的方式。

在这里,想要记录自己的感受是,在不能创造的时候还是需要多多被喂养,但是可以换个被喂养的方式,比如通过阅读书籍吸取营养。

书籍在一开始就会给你带来反思,比如现在你自己也可以先想一个问题:你有没有一个长期坚持的习惯,并且觉得这个习惯挺有价值的?

我想了想自己,以前写了七八年的日记,后面可惜没坚持,但是这个习惯可能也造成自己现在喜欢写文字表达,也算是有收获,并且现在也想重新拾起写日记的习惯,记得有书友说他也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他当时说的是爱用文字表达情绪,我评论的是:我也会这样,有时候心情不好也会记录,这样比起打架喝酒等不理智行为,好像文艺得多,并且写了之后心情会好很多,也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吧,比闷闷不乐好。

你也可以找一个习惯去养成,对于自己都有好处,比如健身、早睡早起、写作等。

作者也有提另外一个观点:会表达的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红利收获者。

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是做销售的,你每天见客户,一年顶多也就见几千人;但是如果你写作,可能当天晚上就有几千人阅读,你一晚上的曝光量,抵得上别人一年的辛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竞争,这不是分分钟碾压同行吗?

这本书还是属于干货级别的吧,记录其中一些笔记:

担心自己没什么东西可写。

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

担心自己的思想太空洞被别人笑话。

担心写出来的东西被人认为没有价值。

担心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人看。

担心投入时间却得不到回报。

……

相信我,所有这些担心都是正常的。但是,两年前的我,如果还没开始写就被上面这些困难吓跑,就不会有今天的一切。正在看这本书的你,如果不尽快拿起笔、写下去,就永远无法体会写作的魔力。

把写作当成工作之余跟自己、跟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

“欣赏性阅读”和“功利性阅读”。

一些人看书,看的时候不喜欢做笔记、画思维导图,看完后也没想过要跟别人复述,或写点儿书评、读后感之类的,只是逐字逐句地“看过”,却没真的“看见”什么。这就是典型的“欣赏性阅读”,看个热闹,看个大概,看完就完了。

真正有效率的阅读,还是要有点儿功利心的。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它好在哪里,能解答你哪方面的困惑?作者的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从中得到的启发或方法,可以如何运用在你自己的生活中?……当你带着一连串问题去读书,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输出,书中内容才能跟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融合,变成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写作,最大的敌人只有自己。阻止我们动笔的,主要有如下三种心理: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对别人没有价值,浪费别人时间

你现在可能觉得自己写的文章很幼稚,读不下去,对自己没信心。可能明年或后年再看现在的文章,仍然觉得很幼稚,但如果你不写出来,永远不知道写得有多差劲,连比较、吐槽的机会都没有。我大学时在新东方学英语,老师鼓励学生读英文时说:“你就应该大声说英语,反正你说出来,痛苦的又不是你自己。”这里我特别想说,没有幼稚,何谈成熟?哪一位优秀的写作者不是从磕磕碰碰中走出来的?你写的东西越多,思维得到锤炼的机会越多,写出的东西才有可能越深刻。

腾讯官方曾公布过公众号阅读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段:上午7~9点,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晚上6~8点,还有晚上10点以后。我的体会是,一天中两个最热门的分享时段:上午10~12点,晚上8~10点。

公众号相关注意点:1、公众号取名;2、公众号个人简介;3、文案跟广告离不开;4、与读者建立联系;5、用户支付路径要超简单

(写作题材可以选取的)人类四个永恒痛点:

第一个,事业上的激进与保守,典型的例子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矛盾和博弈。

第二个,生活上的稳定与冒险,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痛点。

第三个,认知成长的思维升级,成长是每一个人的刚需。

第四个,能力与平台的相互博弈和补充。

把时间花在积累专业度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要被喂养还是自我创造~——记《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读后感+重点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