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为什么要考?到底考的是什么?

(2019年1月,年前的一篇随想,只写了初稿,没有整理,年后还是觉得值得写出来,若干年后可以看看今天的想法和思路对不对,所以还是整理成文了。)

昨晚,收到一位被考试折磨到焦虑的家长的微信,因为这两天很忙,所以没有及时回复。今天傍晚静下心来一看,真是有些自己的看法。

不说了,先上图。



这道题是二年级的200多字的一道阅读理解题,分值16分,共分4道题。故事是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三个和尚的故事。

注意:红字是老师讲解过的标准答案,孩子抄写在卷纸上。

事情是这样的:

家长微信里给我留言说:今天看了孩子模拟卷子,一篇阅读理解短文扣了一大半分数,我焦虑了,这以后咋办?

我对这件事情的分析是:

1、二年级考试做错了题,以后咋办?家长没有分清楚事实和情绪。事实是孩子做错题了,被扣分了,情绪可能是因为家长因为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引发的一系列联想导致的。而实际上的处理应该是该咋办咋办,有错改错。慌什么呢?!

所以解决方式就是针对阅读理解训练一下答题技巧。

既然有考试,就会有技巧。

2、提出了第一个方案之后,又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了标准答案,我该怎样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呢?出题人设计这些题目到底是想考察孩子什么呢?

面对一件事情,首先要思考的不是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做,为什么要做的问题。如果做都不值得做,那就无须考虑怎么做的问题了。

一篇200字文章,16分的题目,难道最后就要让孩子知道缸里不能没有水,应该往净瓶里添水吗?孩子的回答虽然没有那么准确,但是要比标准答案还要再深一个层次。如果孩子常常被这种思维束缚,简直是削足适履,这种答案是矮化孩子的理解力,低估孩子的智力发展。

能够说出有水没水回答的孩子应该是5岁左右的回答。

我让朋友把这个故事和问题读给家里四岁半的小朋友听,小朋友果然能够答出来,第三题还回答了“合作”。

考试照本宣科,家长削足适履。因为家长说那有啥办法,因为你不按照标准答案来就不得分呀。

3、关于分的认识是另外一个问题。分是技术,是达成目标的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就像赚钱一样,钱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之一,但并不是最终目的。如果将分数作为最终目的,那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有持续成长空间,而且也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4、小学阶段到底要考察什么?到底要为初中和高中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家长心中要非常明白。(有时间关于这个内容再梳理一下)


转述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的思考作为本文的结束:

考试的价值在哪里?考试考出来的结果是不是非要通过考试才能达成?考试到底是知识性的考试还是能力的考试?能力是不是可以通过卷面分数体现出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

 学校教育中,有很多大家熟视无睹,习焉不察的情形。大家都是按部就班,到什么节点做什么事情,只是觉得这是惯例,是传统,于是就按照惯例,按照传统来做。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样的做法能够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吗?

 我不反对考试,但反对缺乏必要价值的盲目考试。

教育不仅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

(2019.1初稿;2019.3.1定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试,为什么要考?到底考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