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当前课堂变革的方向,它需要基于教材与学情研究,并以学习单为主要载体进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今天潘老师上的课《比例尺》通过教材研究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学情分析确定课堂学习路径,通过创设情境感知计算需求,通过对比辨析理解概念与算理,通过例题学习比例尺计算方法。以学习单为载体转变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计算教学。
深度学习是高层次、高品质的学习。因此,本课深入分析教材、学情,利用三单“课前预学单、活动导学单、巩固拓学单”重构设计,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深度理解比例尺。
一、教材研究,明晰教学序列
《比例尺》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的应用》,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比、比例,了解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了解比例的计算,探讨过正比例反比例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本单元知识联系生活中的绘制地图的问题的实际运用,考验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学情研究,明晰学习路径
1.学情研究,了解学习起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接触过地图,但是没有绘制过地图。能够看地图,知道地图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但无法准确的描述,是把实际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获扩大。学生学习过解比例,能够将解比例的知识在这节课中进行正向迁移,这是前面几节课,对学生本节课知识点的正面影响。在教授比例尺的时候,还需要与前面的比例进行紧密的沟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转化。
2.明晰学习路径。
六年级的学生有较好的自主探索、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学生为主,教师稍作引导。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共同探讨稍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三单”引领,转变学习方式
通过教材和学情分析,笔者结合三单,利用对比辨析、动手操作、方法策略,突破教学难点。
(一)巧借预学单,诊断学情。
透过预学单,我们可以诊断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对于新授不是一无所知。比如本课学生已经知道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的含义。这些都可以拿来当作后续教学的素材。甚至还可加入关于比例尺的疑惑。结合问题展开教学。
(二)着力导学单,探究比例尺
1.合作探究,学习“缩小”比例尺
(1)学生借助导学单经历探究过程。
观察比例尺——自学比例尺(借助书本)——合学比例尺——展示比例尺
课堂上学生基于导学单共同体展示时,从主持发言、轮流陈述观点到组间互动交流,基本自主进行,教师只需引导全体学生一起做用心的聆听者,只在有需要的时候适当介入。这完全离不开学习单的设计引领。
(2)教师引导大家倾听并系统梳理
辨析本质(是比而不是尺子)——解释疑惑(1是指真实情况下的1cm)——寻找共性(都是表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因此可以互化)——追问勾联(联系用分数与倍数表达关系)
2.运用“迁移”,学习“放大”比例尺
(1)化繁为简,以2:1为例进行理解。
(2)数形结合,以直观形象助力理解
3.求比例尺,及时小结
4.归纳方法,及时总结。
找一找比例尺——统一单位——写比——化简。
(三)精设拓展单,
本课设计的拓展单主要从概念理解、作图技能、计算技能3个纬度进行考查,由浅入深,较好地实现了作业设计巩固知识与提升思维的功能。
综上所述,潘老师从学生已知入手,基于教材与学情的研究,找到教学实施路径:通过创设情境感知计算需求;通过“三单”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并促成了在计算教学上的深度学习,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进行学习设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