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看懂一家企业:晋文学习笔记

为什么要快速读懂一个企业?

只有你能读懂企业,你才能确定你和企业相处的方式。只有你能找到他的频率,你才能确定你的频率,达到与之共振的效果;要高效带动齿轮,你需要将自己打造成凹凸契合的另外一只齿轮。

看企业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太多的事情想不到,想到的事情想不透,想透的事情是错的。

关于什么叫读懂?

(1) 看清现象

(2) 理解机制

(3) 预测未来。

对于一个化工企业来说,你要读懂WHAT、 WHY和HOW。从而看见企业发展的动力、能力及历史。

(1)动力的强度:

股东和当权者是否有强烈意愿把公司做好,事业的热情多高,公司的体制机制如何?

员工对于工作的热情程度,投入程度,现场感觉。

(2)动力的方向:

动力的起始初衷和目前的方向。正向还是负向?自私的动力生命力较弱,符合大义名分的动力生命力较强 。

(3)动力的特点:

是持续强、脉冲式的?火爆或温柔?保守或激进?

能力: 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团队具备关键能力,如果领头人没有,团队如何,是否能弥补?

历史:历史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基因,也是一个企业未来表现的最佳判断线索。

如何读懂一家企业?

第1问,企业的股权结构怎么样?

第2问,企业的创始人是谁?

第3问,企业的高管是谁?

第4问,企业的员工怎么样?

第5问,商业模式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管理制度的背后,是企业家心智模式的一种自然投射。

正因如此,即使你把海底捞的组织机制、管理文本、培训手册,包括张勇的个人语录等统统照搬过来,员工还是觉得不像,甚至味道都不搭。

张勇14岁时躲在图书馆里,把卢梭、尼采、柏拉图、孟德斯鸠等西方哲学家的书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暂且不论他究竟读懂了多少,但是这些书帮他建立起了一个认识,就是张勇后来所说的“天赋平等的人权和尊严”。

韩都衣舍赵迎光的一番话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老板要有守弱的心态”。

“在很多时候,如果你作为老大,就不能太看重面子。合伙制企业最怕的是,我今天站在这儿,大家都知道韩都衣舍赵迎光,但是我背后的那5个人,大家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看到照片都不认识。你老大已经得了名了,利也一定少不了,那你还要面子干什么?还要权力干什么?我私下里回家自己算了一个账,自己从企业得到了什么,其实背后的感受更重要。你要尽最大的力来体会合伙人心里的感受,包括他们家人的感受。把最大的面子给他们,能给的都给。

赵迎光认为,韩都衣舍能有今天,他的合伙人团队是排在第一位的要因。

关于商业模式的几个问题

1,靠什么挣钱?

产品还是服务?

2,挣谁的钱?

是从现有的销售中挖掘、争夺,还是创造新的需求?

3,如何销售?

从产品生产到终端消费,中间有几个环节?随着销售量的扩大,边际成本会不会下降?等等。

韩都衣舍以小组制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简称“小组制”。这一模式将传统的直线职能制打散、重组,即从设计师部、商品页面团队及对接生产、管理订单的部门这三部中,各抽出1个人,3人组成1个小组,每个小组要对一款衣服的设计、营销、销售承担责任。相应地,小组提成也会根据毛利率、资金周转率计算。

小组制是一种“不完全事业部制”,它没有做到彻底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是把供应链、IT、仓储、客服等职能抓在公司手里,实现了“统分结合”,属于典型的直线职能制与事业部制之间的过渡形态。随着子品牌的进一步做大,它必然要进行剥离,向更为彻底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组织设计”靠拢,否则,各子品牌很难独立赢得市场竞争,很难真正长大。

通常来说,我们尽可能投资那些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商业模式的企业。

1,商业模式进一步分析涉及企业所处的产业链的地位如何?

处在产业链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

2,整个产业链中有哪些不同的商业模式?关键的区别是什么?

3,那些是最有定价权的企业?为什么?

4,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否具备很强的粘性?等等,这些决定该商业模式能否成功。

进一步视野放宽一点,快速了解企业所在的行业。

以第一次拜访客户为例,会体现在:

明确目的和制定计划。

行前浏览网站、招股说明书、年报、企业新闻、竞争对手新闻来进行行前功课(可以提前和企业索取资料),形成初步的判断和假设。

下了飞机,从看接送车型、司机聊天开始全面吸收现场信息(企业财务状况如何?规范性怎样?管理精细度怎样?对待员工如何?)。

到了公司,从公司的门卫、卫生程度,行走路线、宣传标语、建筑风格、表彰栏(可能全部是生产车间和技术员工)感受企业的信息。

到了老板办公室,观察老板办公室的摆设,观察老板的衣着,感受老板的价值观、志趣、动力、想法、能力。

与高管洽谈,了解高管的水平、干劲、特点、想法。

到办公区和公司办公地点感受一下,员工的专注程度,平日里面谈论的话题。

到市场上,上下游听取下供应商、经销商等合作伙伴的评价,听听消费者和客户的声音。也要听听竞争对手的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形成新假设和不断验证形成最后的结论。

最后应用结论(外部的信息是真的吗,优势劣势、机会问题、我应该如何应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如何看懂一家企业:晋文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