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我不是药神”是近期最火的电影,电影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讲述了慢粒性白血病患者群体由于承担不起正版天价药格列宁,而选择购买男主角程勇走私过来的印度仿制药维持生命,展开了一场商人、患者、警察、药贩子的博弈斗争,一场法律与生命中进行决择的斗争。

电影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到目前(2018年7月21日)为止票房为28亿元,突破30亿大关应该不难。电影票房的爆发源于几乎零差评的超级口碑,电影一经上映后,在豆瓣上的评分一直高居9分,这在自认为专业而苛刻的豆瓣影迷中是不多见的,“我不是药神”也被众人评为近些年最好的国产电影。

由于最近我媳妇生孩子了,所以一直没有时间去电影院欣赏,我是昨天晚上通过手机上看的盗版,面对如此口碑爆棚的电影,而且又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讲述大众痛处“医疗昂贵”的感人电影,实在等不及去电影院看了。

也许是由于手机观看没有电影院的效果,在整部影片看了50分钟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电影很精彩,也可能是超高的好评让我的预期也变得太高了。整部影片看完后确实有几处感动落泪,但单纯论感动等级我依然觉得电影远未达到我的预期,我是一个比较容易被瞬间的情景氛围所感动而落泪的人,单从感人层面讲超出此电影的有很多。

电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中国人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火爆程度和口碑好评,很大的原因要归功于电影的现实主义题材,在中国医疗费用昂贵,普通老百姓看不起病,不敢生病的现实社会问题被搬上了大荧幕,戳到了数亿老百姓的痛处。

目前的中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绝大多数老百姓其实都算是穷人,家里人都健健康康还能勉强过上所谓的小康生活,一旦家里有人患上重病,如癌症这样的绝症,选择治疗的话基本会让一个家庭倾家荡产甚至负债累累,用一个家庭的幸福换取多活一年半载的可能,真的值得吗?这没法衡量评估,是道义在引导我们做决择,明知如此结果也要这样选择,没有人不想活着,我们也舍不得失去。

电影的现实主义题材所表达的问题和情绪,让数亿老百姓感同身受,形成强烈的共鸣,是电影票房火爆和口碑火爆的最主要原因,这就像写文章一样,10万+的爆款文章不一定内容多好多长,而是选题角度更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