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赵孟頫书法仅次于王羲之,但傅山却以恶语抨击:俗媚贱!」
对于广大书法爱好者来说,赵孟頫绝对称得上大神级的人物。他遍学晋唐名家,其书法被称为“赵体”,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有人说他的水平并不次于王羲之,甚至有过之。是否言过其实,不知道,但在“二王”一派的书法体系中,他是少有的高水平,这是没有争议的。
高水平?清代书法家傅山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眼里赵的书法啥玩意儿也不是。
他在《家训·字训》里恶语抨击:“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软美媚俗,熟媚绰约,自是贱态。”归纳起来仨字:俗媚贱!把赵的书法批的一文不值。
两人有仇吗?
赵生活在元代,傅生活于明末清初,前者去世到后者出生相差(据考)近300年,两人根本不可能有交集。字写得不行?赵是公认的“楷书四大家”之一。
生活角度二人无仇,艺术角度字写的没问题,抨击岂不是无事生非?
当然不排除傅的祖辈与赵有仇,以及傅个人有精神问题“就认为”赵的字拙劣,不过无法考证。
但是,从抨击所用的典故来看,傅山压根就看不起赵孟頫。
“如徐偃王之无骨”明着说的是字,实则说的是人。
徐偃王是西周徐国的国君,以仁政治国,颇受百姓爱戴,后徐国遭楚国讨伐,偃王选择仁义避战,最后国灭,“徐偃王有筋而无骨”的典故便由此而来。
这与赵孟頫有什么关系?
史料记载,赵孟頫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代)。灭宋者元也,作为宋赵后裔理应与之不共戴天,然赵孟頫不但没怀恨,反做起了元朝的官。
——历任(元)集贤直学士、翰林学士、光禄大夫,一生服务了四任元朝皇帝,逝后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后人一般对他有两种评价:一种是适者生存,一种是没有骨气。
这与傅山有什么关系?
傅山并不只是书法家,他还是“反清复明”的顽固分子,曾多次密谋起事。
清廷颁布剃头命令,所有汉人的发型要和满人一样,为了不剃头他跑去道观当道士;康熙帝给予高官厚禄,直接免试让他到内阁做官,却遭到他的拒绝。
“生是明人,死亦明鬼,不为清廷服务”似乎就是他毕生的信条。后世多以“尚志高风,介然如石”赞美他。
赵与傅面对政治大环境,一个选择顺从,一个选择反抗。当然两人有不同之处,傅跨越明清两代,赵出生在元代。
最关键的是,赵孟頫为宋赵后裔,元朝把祖宗的江山给抢走,你不但不反抗还与之为伍。“你竟然做仇人给得官,没有骨气,我打心眼里看不起你”,这势必就是傅山内心的真实写照。
人品即书品的说法古已有之,傅山先是否定了赵孟頫这个人,人品已令其恶之,书法那便恶上加恶,是“爱屋及乌”还是“恶屋及乌”,说不好。
总之,有此等前提,俗媚贱的评价就不足为奇了。
但这里没有对错,因为二人身处的环境不同,身份不同,角度也不同。
从书法上看,二人天差地别,前者内敛,后者狂傲,但不得不承认,后者的成就赶不上前者。
傅山曾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也是他的书法观点。
从这点上看,让人怀疑:他抨击赵,是不是因为他写不出内敛的字来——自己没有见不得别人有?虽然这么想很狭隘。
今天来看,不管是赵孟頫还是傅山,他们的书法都值得我们学习,至于其他的事对也好,错也罢,笔者以为可以忽略不计,毕竟那已成为历史。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