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招,学会和孩子沟通

    在王小骞的《妈妈知道怎么办》一书中提到过“拉波波特法则”,感觉特别好,今天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拉波波特法则”的原创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兼博弈论专家阿纳托尔•拉波波特提出来的。

人们在每天的生活与工作中,很容易产生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所以学会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沟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然而我们大多数人进行的大多是以不善于达成共识为目的的沟通。

“拉波波特法则”可以说是一个批评的法则,主要是向别人提出反对意见的法则,让别人真正接受你相反意见的法则。举例说明一下。

在超市门口一个妈妈和一个四岁左右的孩子买好东西出来,妈妈手里提了满满两大包东西。走出大门,孩子伸出手对妈妈说:“妈妈,抱抱!”

估计妈妈已经很累了,就不耐烦地跟孩子说:“你自己没长腿吗?”孩子愣了一下,然后继续说:“妈妈,抱抱!”

这个时候妈妈就更不耐烦了,对孩子说:“你没长腿吗?我两只手提着东西怎么抱你?你爸爸也不知道来接我们,关键时候也指望不上他。”

妈妈带着情绪的这一番话把孩子吓懵了,当场就哭了起来。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亲子沟通失败的案例。

其实妈妈想表达的是,我拎着东西很累,没有办法抱你,所以呢,最好自己走。

但是孩子不会处理这么多又复杂的信息,所以孩子非但没有自己走,反而哭了起来。

沟通的本质是什么?沟通的本质和对方达成共识,让对方接受。而不是只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发泄情绪,唠叨吐槽,这样只会阻碍沟通,从而使对话变成对抗。

在生活中,我们跟孩子的沟通,很多时候就自说自话,没有达成共识的,甚至还会破坏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学会利用“拉波波特法则”,说不定能更容易达成共识。

研究“拉波波特法则”发现它一共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将对方的观点复述一遍,让对方意识到我们明白他的想法。

第二步,提出对方观点中我们认可的部分,让对方认为我们足够理解他。

第三步,告诉对方,从这些我们认可的观点中看到了什么,让对方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有价值的。

第四步,提出我们反对的观点,并给出充足的理由。

需要注意的是,前三步是不可省略的,只有把前三步走好了,第四步提出的反对意见才有可能被接受和实现。

学以致用。下面我们用“拉波波特法则”来重新演示一遍超市门口母子的对话。

孩子说:“妈妈,抱抱!”

“哦,宝贝,想让妈妈抱抱呀。”(第一步,复述孩子的话,让孩子知道妈妈真的听到了他说话,并且明白了他要表达的意思。)

“宝贝,你是不是走累了?(第二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

“”咱们逛了这么久,买了这么多东西,确实挺挺累的。”(第三步,肯定孩子的感受。)

“妈妈也很累呀,而且手上还拎着这么多东西没有办法抱你,要不这样,你再坚持一下,很快我们就可以坐上车了。(第四步,提出反对观点,给出充足的理由。)

试想如果妈妈能够这样沟通的话,相信孩子肯定不会情绪激动大哭大闹的。

所以我们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可以多用用拉波波特法则,说不定更容易解决一些日常问题呢。

关于运用拉波波特法则时,有两个小建议:

第一,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用直接信息,不要用间接信息。

比如在超市门口,孩子说抱抱,妈妈给的回应是,你没长腿吗?对小孩子来说,他不能理解抱抱和长腿之间的逻辑关系。他的第一反应是我长腿了。你看妈妈说的是一件事,宝宝理解的是另一件事,所以孩子的思维能力就容易被家长带偏。

这是因为妈妈在听到孩子说抱抱以后,给孩子反馈的是一个间接信息,而不是直接给孩子说不能抱,为什么不能抱!

所以孩子根本就没有听懂妈妈说的话,还是想让妈妈抱。妈妈也不知道自己说的间接信息是无效的,还以为孩子和自己故意作对,所以情绪就更不耐烦了。

那么妈妈应该怎么说呢?

可以直接说“直接信息”。比如说,“宝贝妈妈手里有东西抱不了你,”这样孩子就能一下子明白了。所以我们和小孩子沟通时,这点要格外注意。比如有的时候家长爱说“反话”,弄得孩子也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第二点,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句话中不能超过三个信息。

比如妈妈说的这个孩子没长腿,爸爸也不来帮我们,关键时候指望不上等,这些小孩子都是理解不了的信息。和孩子说话最好直来直去,直接信息让沟通清晰,而间接信息则让信息混乱。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所有人在听到对自己的反对意见时,第一反应不是去理解对方的观点,而是要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试着多利用“”拉波波特法则”来解决问题。它的巧妙之处在于,它首先以尊重的态度,让对方不再把自己视为敌人。其次,你的换位思考,让对方意识到你事先已经站在他的立场思考问题了。第三,你明确的理解并复述了对方的观点,让这表明你真正理解了对方,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判断力。

所以,学会运用“拉波波特法则”相信对我们的沟通会有更好的帮助,大家可以在和孩子和朋友的沟通方式上多用用“拉波波特法则”,相信一定能帮助到你的。

那就试试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你一招,学会和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