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
物联网理念最早出现在比尔盖茨的《未来之书》中。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Auto-ID中心,提出EPC系统及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的三个重要特征:普通对象设备化、自制终端互联化、普适服务智能化。
物联网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
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温家宝提出“感知中国”的战略构想。
核心技术:
感知识别层位于物联网四层模型的最底端,是所有上层结构的基础。
网络构建层在物联网四层模型中连接感知识别层和管理服务层,具有强大的纽带作用,高效、稳定、及时、安全地传输上下层的数据。
管理服务层位于感知识别和网络构建层之上,综合应用层之下,是物联网智慧的源泉。人们通常把物联网应用冠以“智能”的名称,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等,其中的智慧就来自这一层。
信息生成方式多样化是物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
网络是物联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物联网应用以“物”或者物理世界为中心。
物联网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自动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
一个标准的IC卡应用系统包括:IC卡、IC卡接口设备(IC卡读写器)、PC,较大的系统还包括通信网络和主计算机等。
IC卡按芯片分为存储器卡、CPU卡、逻辑加密卡。
条形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当使用专门的条形码识别设备如手持式条码扫描器扫描这些条码时,条码中包含的信息就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是一维条形码,信息量约为几十位数据和字符;二位条形码相对复杂,但信息量可达几千字符。
一维条形码特点:
二维条形码特点:
RFID系统由5个组件构成: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标签。传送器、接收器和微处理器经常封装在一起,称为阅读器。所以工业界经常将RFID系统分为阅读器、天线和标签三大组件。
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电子信号,标签接收到信号后发射内部存储的标识信息,阅读器再通过天线接收并识别标签发回的信息,最后阅读器再将识别结果发送给主机。
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系统集中在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个区域。低频范围为30-300kHz,高频范围为3-30MHz,超高频范围为300MHz-3GHz。
现代传感器特点: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无线传感节点的组成:电池、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通信芯片。能够对感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网络传输。
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管理节点
节点操作系统是微型化的。节点操作系统区别于其他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硬件平台资源极其有限。
自组网:指网络中没有固定的网络结构,网络设备需要在不依赖于中央控制设备的情况下实现自组成网,处理节点移动、加入和退出等操作。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的特点:
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机制的要求:
无线传感网发展中的挑战:传感失谐、诊判失据、模型失用
位置信息包括:所在的地理位置、处在该位置的时间、处在该位置的对象
基于距离的定位(ToA)的局限:需要参考点和测量目标时钟同步
基于距离差的定位(TDoA):不需要参考点和测量目标时钟同步,参考点之间仍然需要时钟同步
室内定位系统:
GPS三大组成:宇宙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GPS优点:精度高;全球覆盖,可用于险恶环境
GPS缺点:启动时间长;室内信号差;需要GPS接收机
蜂窝基站定位优点:
缺点:
声音定位优势:
劣势:
可见光定位优势:
可见光定位劣势:
在互联网中,各种终端互联互通的通道主要由通信链路和数据交换设备组成。
CDMA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它利用编码技术可以区分并分离多个同时传输的信号。它允许用户可以任何时刻在任何频段发送信号,对于冲突的信号,可以从混合信号中提取出期望的数据信号,同时拒绝所有其他的噪音信号。
呼吸效应:在CDMA系统中,基站的实际有效覆盖面积会随着用户增多(干扰增强)而缩小,反之则会增大。
远近效应:手机用户到基站的距离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固定的通信功率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功率过剩(离基站很近的地方依然采用大功率来传输数据),且可能形成有害的电磁辐射。
5G关键技术:毫米波、大规模多天线、波束成形
无线网络的基本组成元素:无线网络用户、无线连接、基站
WiFi对应的标准IEEE802.11。不同802.11协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使用频段、调制模式和信道差分等物理层技术上。尽管物理层使用技术差异很大,一系列IEEE802.11协议的上层架构和链路访问协议是相同的。如MAC层都使用带冲突避免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A)技术,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结构相同以及都支持基站和自组织两种组网模式。
为什么802.11采用CSMA/CA?
隐藏终端是指在接收节点的覆盖范围内而在发送节点覆盖范围外的节点。隐藏终端因侦听不到发送节点的发送而可能向同样的接收节点发送分组,造成接收节点处的分组碰撞。
暴露终端指在发送节点的侦听范围之内,而在接收节点的干扰范围之外的节点。暴露终端的缺陷是报文发送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延迟,信道的利用率下降。
隐藏终端解决方案:
1998年3月,蓝牙技术成为IEEE 802.15.1标准。
蓝牙技术的物理层采用跳频扩频结合的调制技术,频段范围是2.402GHz-2.480GHz,通信速率一般能达到1Mbps左右。
蓝牙设备有两种可能的角色,分别为主设备和从设备。·同一个蓝牙设备可以在这两种角色之间转换。一个主蓝牙设备可以最多同时和7个从设备通信。
ZigBee,又称为IEEE 802.15.4标准,其目标是实现类似于蜂群的低功耗、低复杂度、低速率、自组织的短距无线通信网络,为个人或者家庭范围内不同设备之间的低速互连提供统一标准。可工作在2.4GHz(全球流行)、868MHz(欧洲流行)和915MHz(美国流行)3个频段上。目前支持三种网络拓扑结构:星形、树形和网络拓扑。
ZigBee两种类型设备:
FFD(全功能设备)可以提供全部的IEEE 802.15.4 MAC服务,可以充当任何Zigbee设备,包括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节点。FFD具有数据发送、接收和转发的能力,也可以进行路由发现和维护等功能。(FFD在网络层中可以成为网络适配器和路由器角色)
全功能设备FFD通常有3种状态:
RFD(精简功能设备)只提供部分的IEEE 802.15.4 MAC服务,只能充当终端节点。RFD只负责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发送给它的协调点或路由节点,并不具备数据转发、路由发现和维护等功能。RFD占用资源少,需要的存储容量也小,成本比较低。(RFD在网络层中是末端装置,即只能加入现有网络,可收发,无法转发)
一个FFD可以同时和多个RFD或多个其他的FFD通信,而RFD只能和一个FFD进行通信。
RFD的应用非常简单,容易实现,且RFD仅需要使用较小的资源和存储空间,这样就可非常容易地组建一个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通信网络。
不同的网络技术分别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与需求
低功耗广域网:远距离、低功耗、低带宽
毫米波通信的优点:丰富的频谱资源、高传输速率、波长短、高方向性、安全性
4V特征:数量大(Volume)、种类多(Variety)、速度快(Velocity)、价值高(Value)
网络存储体系结构:直接附加存储、网络附加存储、存储区域网络
直接附加存储(DAS):管理容易,结构简单;集中式体系结构,不能满足大规模数据访问的需求;存储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共享能力差,造成“信息孤岛”。
网络附加存储(NAS):网络的存储实体,容易实现文件级别共享;性能严重依赖于网络流量,用户数过多,读写过频繁时性能受限。
存储区域网络(SAN):存储管理简化,存储容量利用率提高;无直接文件级别的访问能力,但可在SAN基础上建立文件系统。
谷歌的三驾马车:GFS,MapReduce,BigTable
Google File System(GFS)的设计观念:
网络信息安全的一般性指标:可靠性、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可控性
对物联网常见的攻击方式:拒绝服务攻击、物理攻击、隐私攻击
虚拟化层次:
网络信息安全的一般性指标:
隐私权:个人信息的自我决定权,包含个人信息、身体、财产或者自我决定等。
RFID主要安全隐患:窃听、中间人攻击、欺骗重放克隆、拒绝服务攻击、物理破解、篡改信息、RFID病毒、其他隐患(电子破坏、屏蔽干扰、拆除)
保护位置隐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