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上)

【如阅而至】关联阅读:查理·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 (上)

大家好,在此前的书评中,笔者推荐了《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书中提到芒格通过约100种思维模型协同分析、融会贯通,进行投资和生活中的决策。这些模型涵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笔者将这100个模型整理如下,希望能够为读者朋友带来帮助或启发。

本期文章包括第1-50个模型:

01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02 直觉

又称为直观,通常被描述为,一种不用经过太多思考过程,很快就能出现的直接想法、感觉、信念或者偏好。当我们有某种信仰,但是不确知它的原因时,通常会将它归于是一种直觉。认知科学认为这是因为生存的演化压力而产生的人类心智能力,让人类可以快速做出判断,采取行动,它通常与右脑联结在一起。

03 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

优化问题的局部最优解是指在临近解集合当中的最优(最大或者最小)解。相对应的是全局最优,指在所有可能解而不仅仅是邻近值当中的最优解。

04 决策树

由一个决策图和可能的结果(包括资源成本和风险)组成,用来创建到达目标的规划。决策树建立并用来辅助决策,是一种特殊的树结构。

05 沉没成本

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06 易得性偏差

是启发式偏差的一种。指人们往往根据认知上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如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过于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视对其他信息的关注进行深度发掘,从而造成判断的偏差。

07 确认偏误

指人们会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更加关注,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往能支持自己观点的方向解释。

08 损失规避

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09 效率

很多时候,真正拉开人与人、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差距的,就是效率。效率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同样时间产生价值,另一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前者由后者影响。

10 时光机

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国家同一事物的发展有先后顺序。

11 不平衡性

一个事物的发展,从诞生到发展、应用、大规模普及,都有一个过程。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也有先后顺序之分。这种不平衡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诞生、成熟、应用,可以说是技术本身随着时间的发展。第二种是空间的变化,不同地区普及这项技术的诞生、成熟、应用不同,因而有不平衡性。

12 非sr

很多人在思考时基于刺激、反应,缺少中间过程,这个中间过程,就是自己的选择,要把被动变成主动,从应激的刺激反应到刺激,思考后的选择,反应。

13 隐含前提

一个人有的很多观念、情绪、行为,源自一个人形成的隐含前提。这种隐含前提,也会随着时间、空间而不断变化。隐含前提,好处是可以加快一个人信息处理速度,但这些隐含前提也容易让人固执、偏见。

14 突破束缚

突破包含前提突破、时空突破、格局突破、系统突破、需求突破、辩证突破、角色突破、视角突破、逻辑突破等等。束缚源于边界、规则、框架、经验、人的本能、视角等等。

15 卡尼曼双系统

人有两个思考系统:系统一与系统二。系统一无意识思考,自动驾驶状态,惯性思维,思维定式。系统二要耗费精力,需要聚焦和专注。大脑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就是,能不用脑就不用脑!有时,要避免大脑做本能的思考决策。

16 九屏幕分析

九屏幕分析法可以拓展自己的思路,包含:

系统轴:子系统,系统,超系统。

时间轴:过去,现在,未来。

空间轴:阴性环境,中性环境,阳性环境。

九屏幕思维模型可以应用事物和相关事物在不同时间阶段不同环境的形态。比如一个产品,一个商业模型等。

17 启发式偏差

人类会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样可以减少思考,因为人的大脑运行的机制就是,能不用脑就不用脑。

18 六顶帽

白帽:信息,事实,数据

红帽:感觉,情绪,直觉

黑帽:谨慎,批评,风险

黄帽:价值,利益

绿帽:创意,变革

蓝帽:思维,控制

19 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是一个天才,他有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就是可以把一个复杂的事物拆解得非常细,然后可以再随意地组合。

20 三层解释

对于一个事物有三层解释:现实层,技术层,底层。

现实层会解释浅显的,大多数人能看到的因果。

技术层会解释现实背后的规律,是现象之下的一层。是一种背景带来的规律,是一种看得见技能的规律。

底层,是一种可以广泛适用的规律。是深层次思维模型,通达人性,洞悉法则。

21 风险概率

一个人若想获得大的收益,就必须具备承担风险的勇气。只要自己输得不彻底,又有足够大的概率赢,就大胆去做。因为,保守不作为本身就在承担另一维度的风险,换句话说,保守可能就是最大的风险。所以,判断很重要,时机、概率、赢的收益、输的损失都需要仔细考量。

22 完型融合

完成一个事情,除了要有完整、清晰的逻辑思路,还需要多种元素进行融合,比如:人的资源、物钱的资源、时机大环境等。这就像完成一个陶瓷的制作,除了有执行的图纸,陶瓷还需要泥,这就相当于是物钱相关的资源。而水就像是人需要把泥组合起来,陶瓷的烧制需要合适的温度,速度,这就像看不见的时机与背景环境,而陶瓷上的雕琢就像是对事情细节的处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顺序也极其重要。

23 101010旁观

在做一个决策或决定时,想象一下:

10分钟后,自己是怎么看待自己现在的决策。依然保持一致抑或是后悔。

10个月后,自己是如何思考自己这个10个月以前的决策。

10年后,自己如何看待自己这个10年前的判断与决策。这个思维模型,可以应用在临时的判断,大的决策,预测自己的未来等。

24 竞争进化

竞争并不是狭隘的竞争,而是在竞争中学习你的最强大的对手,获得最先进的认知,整合最好的资源,抢夺最多的注意力,以此不断完善自身,突破,进化,快速迭代,成为真正的王者。

25 上帝视角

当我们去做一件事,判断一个事物时,第一反应也就是本能地反应都是站在自己的视角看待一切。如果再厉害一些,站在相关的人的视角来看待。而如果我们现在在一个更高、更客观、更理性地角度来看问题,会有全新的发现与领悟。

26 升维思维

看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深深地感受到升维的意义。因为生态链,小米从一个三维状态到了有无限可能的四维状态,三年实现了77家生态链公司的孵化成长,16家年流水过亿,4家成长估值超10亿美元。

27 混沌与秩序

人类崇尚秩序与连续性,然而世界充满了混沌与不连续性。我们的内心为了让我们更有安全感,把很多事物的结果归于秩序、可控、看得见的因果。比如,一个人创业成功,他更容易归于自己的努力,克服痛苦的过程。然而,他很容易忽视背后的运气、时代的趋势、他人隐藏的帮助。

28 信息传递

在我们传递信息,交代工作时,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一般需要交代五遍:

第1遍,交代清楚事项;

第2遍,要求员工复述;

第3遍,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

第4遍,做应急预案;

第5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

29 成其私

一个伟大的企业,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可以成就人们内在“自私”的愿望。举个例子:微信的伟大之处其实是推出了公众号,这让很多企业感觉有了自己的鱼塘。开始大力推广。因为公众号可以满足一般企业触达用户的需求,成就了他们的“私”,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内在需求,所以各家企业不觉得在为微信工作,而是为自己圈客户。

而微信仅设计了这样的机制,激发并成全了大家的“私”,无数多的“私”也成就了微信。让人自动自发,让人感觉是为了自己,这样的方式,可能更值得借鉴。

30 认知资源

认知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一个组织中,认知高的人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一样,来多少人都不是他的对手。而有了这个高手,他培养一个弱于自己的人也会很容易。在不同的方面需要不同的认知资源,如人力的,财务的,营销的,技术的,品牌的,产品的,战略的等等。一个高手的流失就是这个组织顶尖认知资源的流失。培养一个新人就是给他认知资源,让他具备可以胜任的认知资源。而聘请外部顾问,让组织内部的人接受培训,就是接受外部的认知资源。真正的管理是认知资源的管理,下属能对这个事情有足够深的理解,自然能把事情做好。

31 反作用力

物理学的一个基础定律是,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存在的,应用到生活中,就是我们的一个想法,一个行为,一个非惯性的动作都可能受到反作用力的影响。同样,一个组织,一个系统要想做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大事,也势必会受到强大的反作用力。对待反作用力,我们会有三种态度:

1、做之前不考虑太多,来了反作用力,难受了再补救。此为下策。

2、做事前充分考量,详尽筹备,做好一切的缓冲与应对。反作用力来临时,游刃有余,应对自如。此为中策。

3、做事前不仅准备充分,提前预测,更可以做到借力打力,用太极的思想借用反作用力,实现更大的突破。此为上策。

32 可复制化

如果这个世界不具备可复制的能力,那么人类也很难延续至今。可以复制的有很多,包括:认知,基因,产品,人才,制度等等。复制的优势是,可以快速降低对动态因素的要求,更可以以最高(或尽可能高的标准)持续地实现。复制除了表面的复制,更强大的,是认知的复制。

33 价值指数

一个事物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其中的一部分会在大多数人反应过来之前,价值呈现指数增长。这就好比是现在常说的风口。这个道理,大多数人都懂,但困难的是,如何预判?

其实在呈指数改变前,这样的事物大多价值是被低估的,它本身的价值由于具体解决问题的独有性,稀缺性,服务能力的广泛性而存在,却因不被理解,卡点问题存在而被低估。

34 反向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思考事情的时候,总是会自然地去想成功时候的路径。然而,很多时候,具体去执行时,我们却总是会遇到相反的情况和可能导致我们失败的因素。所以,我们需要练就一种思考方式: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想要研究一个事情怎么做成,先去研究这样的事情有哪些失败的可能。想通一件事,先想想这件事哪里不靠谱。只有反面充分思考论证后,正面依然可以说服反面时,这件事情的预判与决策才会有更大的成功概率。

35 演绎法

归纳法:经验驱动,从自己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在相似的事情采取相似的行动。演绎法:逻辑驱动,学习一个事情的本质或理论,从本质进行逻辑推导,从本质进行场景应用。

36 放大镜

在人的思考中,如何把一个事物放大,往往十分重要。比如:一个简单的事情,如果放大看,可以看到很多的细微之处。很多自己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放大镜的两种作用:主动放大与被动放大。我们要去有意识的运用放大镜思维,发现问题,预测问题,解决问题。也要注意被动的(自动的)放大镜对自己的影响。比如,对自我情绪、观点、执念的放大,促使非理性的情感痛苦与非理性决策的产生。

37 缩小镜

当我们深陷于某一个情境中,往往难以用理性来看待很多事,难以看清,看透。这时,我们需要用缩小镜看自己,看周围,看世界。用了缩小镜后,流动的世界变得静止,背景的影响开始凸显,整体的趋势愈加强烈。缩小镜用到极致即上帝视角。什么时候用缩小镜思维模型?感性困惑时;需要找到真因时;想要看透大势时。

38 纳什均衡

指任何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共谋,而是从自身最有利的方向考虑,不考虑社会福利与对手利益。这个策略组合由每个局中人的最优策略组成。

39 决策损失

在我们做出决策时,会倾向于想到,我可能会获得什么,怎么获得怎么做,而容易忽略自己会损失什么。而大多情况下,获得是个小概率,损失则几乎是必然的。过于把事情想得太美是很多人的本能。从理性的角度,决策时先考虑损失更加理性。

40 反脆弱

这个世界的事物分为三类:脆弱,强悍,反脆弱。脆弱的事物在受到外界压力时会破碎,受损伤,就像玻璃杯掉到地上,摔成了两瓣。强悍的事物在遭遇外界压力时本身不受外界的影响。就如被火焰覆盖的凤凰,怎样都伤不到自己,又或者铁做的杯子掉到了地上。而反脆弱的事物,可以在这个波动的世界中随着压力而进化,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就如传说中的九头蛇,砍掉一个后可以长出两个,又比如一个玻璃杯掉在地上,变成了两个杯子。那些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

41 万物联系

万物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有些联系是看得见的,有些联系是看不见的。有些联系是自然的联系,有些也是人为的联系。有信息洞察能力的人,一般会建立很多人看不到的联系。一个事物发展到高阶形态,本身就会开始具备万物联系的能力。

42 黑板去沙

在一个新事物中,我们都像是在去掉一个不明确的,取得一个逐渐明确的结果。这就好像黑板有了沙子,我们逐渐清除沙子,逐渐看到事实的本质。

43 替身决策

很多人希望训练自己的决策能力,却苦于自己没有机会。其实可以用替身决策法,就是把自己想象成那个要做决策的人,考虑背景前提,去做决策,然后评估自己决策的结果。

44 坏模因

在我们的身体中,有我们的基因,而在我们的思想中,有模因。模因的载体是我们的思想,好的模因让我们理性,有自主性,独立思考。而坏模因,无法证明自己是错的,怎么说都对。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概念不能含有条件,前提,在一个区域时空来证明,很可能是不靠谱的。绝对化的内容也很值得质疑。

45 笛卡尔

即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一切。只有我们敢于质疑时,我们告诉自己:我不知道,我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向你发你挑战,你不一定就是对的,可能你的前提,都是假的。我们都以为科学的演化是继承,然而却是颠覆。

46 逆向

逆向思维模型是一个很有用的思维模型,很多时候,我们会把事情想的简单,想当然,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反过来想。想想事情有哪些卡点,有哪些不符合现实的点。还有的时候,想想我们的优势是否带来了劣势。反过来想,可以更完备地考虑事情。

47 反熵增

一个宇宙,一个系统,再到一个人都符合熵增定律,我们会变得混乱,无序,僵化,没有活力直至在这种混乱中走向消亡。值得庆幸的是,宇宙是平衡的,在熵增的大前提下,给了我们一条不同的路,反熵增,也即自组织,生命化。

要让自己反熵增,就是让自己更有活力,就要让自己开放,更多的适应外部的变化与环境,让其在环境中自我进化。从本质上来讲,延续的发展就是一个熵增的过程,而要想突破非连续性,必须要“生”出新的曲线,这才是对抗熵增最好的办法。

48 非共识

真正的创新者,往往会受到人们长期的误解。因为真正的创新,很多人是没有意识到的,或是大多数人觉得无法实现的。

49 人类误判心理

人类误判心理由查理·芒格提出,一共25条:激励、爱、恨、讨厌不确定性、一致性、好奇、公平、妒忌、以牙还牙、近朱者赤、否认现实、过度重视自己、过度自信、厌恶损失、寻找认同、对标、重视易得的东西、服从权威、万事有理由、组合开关、压力、用进废退、毒品有害、衰老、闲扯。

50 数据认知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数据,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将其挖掘出来,并产生概念与认知飞跃。

在下一篇文章,我们将整理发布查理·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下),介绍第51-100个模型,请大家多多关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如阅而至】。

你可能感兴趣的:(查理·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上))